作為一個經常埋頭於門診、手術、病歷之間的臨床醫生,長時間伏案工作、脖子疼是難免的,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相信許多為生活奔波的年輕人都跟楊醫生一樣受到「脖子疼」困擾。
網上各種推薦按摩手法、鍛鍊方法、拉伸動作的,花式之多真讓人眼花繚亂。親自見識過各種頸椎疾病以後,楊醫生對某些盲目「鍛鍊」頸椎的方式……實在是……那個……就佩服各位藝高人膽大吧
所謂「以一藥遍治眾病之謂道,以眾藥合治一病之謂醫」。醫學是一門科學,針對一個疾病可以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絕沒有一個方法適用所有疾病的(「多喝熱水」不算)。
老百姓口裡的「頸椎病」,包括各種脖子疼、酸、脹、麻、僵、硬、緊等等,可能涉及到頸椎椎間盤、小關節、韌帶、肌肉、筋膜、神經根、脊髓的不同問題,真的能用一套體操解決嗎?咱先不用說有沒有效的事,那些傳授按摩手法、拉伸動作的,真的不怕造成病人傷害嗎?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11/07/c1639302.html?group_id=1
來看看楊醫生經手過的病人:
這是基本正常的頸椎,但病人說自己疼得要命,在北京某大醫院做過2次微創射頻手術、打過臭氧、多次針灸、專業按摩、推拿、小針刀,都無效
特殊序列磁共振顯像:病人頸椎曲度、椎間盤、脊髓、神經均未見嚴重病變
這是椎間盤突出,但病人只是脖子難受+輕微手麻
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紅圈),韌帶也比較薄弱,這種病人如果盲目拉伸,只會讓本已脆弱不堪的頸椎更加失穩;如果暴力按摩、正骨,分分鐘癱瘓給你看
這個病人40多歲,有良好的運動習慣,「莫名其妙」脖子輕微不適+一側上肢痛,拍磁共振才發現有很大的脊髓空洞
這個磁共振上看是明顯「頸椎曲度變直、反曲」,結果拍X線片曲度又正常了
我直了我直了我直過頭了(頸椎反曲)
想不到吧?我又彎了
……
這些都是活生生的病人,都是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脖子不舒服」、「頸椎病」,如果不了解具體情況,做頸椎操、按摩、拉伸的話,會不會有效?會不會加重病情?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脖子疼呢?這要從很多很多年前說起了。當年人類為了獲得智力,選擇了直立行走,進化出了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大腦——也因此有了個(相對其他動物)又大又重的腦袋
為了在直立狀態下支撐、保護這個大腦袋,我們應該長個短粗有力的脖子才合理
對,說的就是俺
P嘞,誰願意長成這樣啊!再說了,這樣的脖子既笨重、又不利於活動,而且保持過多肌肉也會消耗大量能量——畢竟人類的大部分能量都被大腦這個「吞金獸」幹掉了
所以人類進化選擇了細長、靈活的脖頸——小椎體、多階段、纖薄肌肉和韌帶——相應也就犧牲了牢固性
如果頸椎能始終保持垂直位置的話還好說,而在我們做低頭、曲頸動作時,我們的大腦袋會讓頸椎受到的壓力成倍增加——簡單換算的話,頭部前傾增加1°,頸椎壓力大概會增加10%——長此以往,頸椎間盤、關節和肌肉、筋膜就會發生各種病變,也就會出現各種「脖子不舒服」。
因此人類並不適合長時間維持這種頭前傾、低頭的姿勢——遺憾的是,現代生活恰恰讓大多數人都要經常做這些動作
姑娘別笑了,你的頸椎在哭呢
所以說,為了避免頸椎出毛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長時間做傷害頸椎的動作,比如:
必須伏案工作、刷視頻、打遊戲的時候,儘量保持「挺胸、收腹、抬頭」的坐姿,這種姿勢頸腰椎受到的側方壓力最小;
工作30-60分鐘左右就起身活動一下身體,讓頸椎得到放鬆;
脖子不難受的時候,做些增強頸、背部肌肉力量的訓練,比如經典的「小燕飛」
盡力即可,一開始不需要這麼大幅度
那麼如果確實在工作、生活中出現了頸部不適,是不是一點都不能自己按摩、鍛鍊,都要往醫院跑呢?
第一,立刻馬上停止傷害頸椎的動作和習慣:什麼伏案工作啊、低頭玩手機啊、窩在沙發看刷劇看直播啊,總之,一切低頭、曲頸的動作都停止;
第二,充分休息——這個「休息」指的是「讓頸部軟組織放鬆」,而不是前面說的窩在沙發看劇——站、坐的時候保持頸椎直立位,平臥時用護頸枕;
第三,可以用專業按摩儀器輕柔按摩,嚴禁暴力拉伸、按壓。
如果幾天後還不見好轉,那麼,你該去醫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