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農工商:古代商人的地位為什麼很低?

2020-12-22 邦哥說史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古代讀書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其實古代這話並沒有錯,因為讀書人可以獲得學問,跟著進入仕途,也就是入朝為官,古代人給各個不同行業的人進行了排列,有"士農工商"的說法,也就是讀書人地位最高,商人地位最低。

從現代社會來看,其實商人對經濟的貢獻更大,他們讓各個地方的經濟相互流通,促進經濟繁榮,不過古代對商人是非常鄙視的,比如戰國時期的呂不韋,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地位很低,為了進入仕途,他才找上異人,認為奇貨可居,從此成為秦國的相國。

根據史料的記載,古代商人即使很有錢,但也不能穿絲綢的衣服,出行也不能坐高規格的馬車,否則就算是犯罪,會被官府懲罰,所以古代商人是有錢也不能用,古代統治者之所以要打壓商人,是他們覺得商人的財富集聚起來太大,會對朝廷造成影響。

不過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則不這樣認為,他在《史記》中評價商人時,曾說沒有農民國家會缺少糧食,沒有工人社會無法建設,沒有商人則財富無法產生流通,跟著司馬遷又表示,統治者不應該降低商人的地位,而是應該好好協調"士農工商"的關係,以此來發揮他們的潛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不得不說司馬遷的思想是非常先進的,他所闡述的道理跟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觀點不謀而合,然而歷代統治者似乎並不沒有注意司馬遷這段話,不過從現代社會來看,農業在經濟中佔據的地位越來越低,而工業地位越來越高,商業也影響到第三產業了,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

兩千多年前,雖然沒有市場經濟的概念,不過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的實力,只好打壓商人,降低他們的生存空間,這是統治需要,但畢竟是阻礙社會進步的,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就是商業成熟的結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商業必定成為社會的主流,這是不可逆轉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什麼商人的地位非常低?
    「士農工商」的說法出自《管子》,當時並沒有商賈貶低的意思。這四類人在管仲的眼中,都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從商鞅開始,到漢初的時候才沒有了社會地位。這也就不難理解成功商人呂不韋,為什麼要通過異人這位「奇貨」來登上秦國的政治舞臺了。作為商人,即便是你再有錢,也只能是末業。劉邦對商人的態度在漢初劉邦也制定了輕商的政治策略,商人不能穿上乘衣服坐豪車,做官的資格也被剝奪。
  • 古代社會階層為什麼分為「士農工商」?
    所謂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國的四種公民,即士、農、工、商,除此以外,還存在許多「賤民」,他們比四民階層更低,歸為「賤籍」階層。四民是古代中國政府對於平民職業的基本劃分,同時它亦是國家百姓的總稱,可以說,四民就是國家的基石。不過職業的種類極多,為何中國古代社會階層專門將平民們劃分為士農工商呢?
  • 古代有「士農工商」四個社會等級,為何商人地位如此低下?
    引言熟悉古代中國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統治中,商人的社會地位一直都是非常低的,甚至很多古代人對商人都秉承著一種歧視的態度。在當時的社會中,雖然說商人手中掌握著巨大的財富,但他們卻並沒有一個合理的社會地位,那麼為什麼在「士農工商」這四個等級中,商人一直都是最後一個呢?在古代社會時期,人們又為什麼會如此排斥商業的存在呢?
  • 封建社會時的「士農工商」四民,為什麼商人的社會地位最低?
    端木賜先秦時期商人的地位並不低,孔子弟子之一的端木賜,也就是表字子貢那位,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商人,生意做得很大,與許多諸侯國的國君都能平起平坐。協助勾踐滅吳的謀臣範蠡,最後也是退隱江湖當了商人,自號「陶朱公」,三次散盡家財,他在歷史上地位很高,被譽為「商聖」。
  • 宋代商人販賣哪些貨物?身為「士農工商」末席,實際地位如何?
    「士農工商」最末席之商人據《管子·小匡》記載:「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所謂「士農工商」其實就是,按照不同職業或行業對社會貢獻大小,而進行的一次排列組合。管子提出的「士農工商」四民中的「「士」,最開始的時候是指士兵後來才專指讀書人。
  • 士農工商到了當代為什麼反過來了呢?我們一起聊一聊!
    咱們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可能知道古代的等級制度是非常嚴格的,人分三六九等。士農工商,是古代四種等級的總稱!尤其是農民,過去的地位排在第二位,為什麼到了現在就倒退了呢?變成了「士商工農」,所以我們今天來聊聊這一現狀!士:讀書人他們是有機會當官的,由底層晉升到社會的頂層。
  • 古代為何有「士農工商」等級?源於春秋爭霸,對症下藥才管用
    後世很多人認為這件事類似於如今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戰,其實我認為這恰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分工和對各階層對社會的影響,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確定和劃分士農工商等級的開端。管仲對中國禮制的建設貢獻巨大春秋動蕩,商人地位低下管仲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出類拔萃的政治人物之一,在幫助齊國奪取霸權的道路上
  • 古代商人的地位是否一直很低?通過唐朝的榷鹽商一探究竟
    文丨張濤歷觀(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在古代封建社會,統治者皆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受到朝廷政策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了「士農工商」,可見商人的地位有多卑微,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古代商人的地位是不是一直非常低
  • 古代商人的春天,從宋代開始,地位的上升,也能提高人的責任感
    與此同時,商人群體也在不斷擴大。宋代除了文化昌盛以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標籤:學術界普遍認為,宋代時傳統商品經濟發展的高峰期。從很早開始,商人的地位在中國社會中就不高,排在農民的後面,「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兩千六百多年前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提出的這一民本思想不僅為歷代所繼承,而且被不斷充實豐富其內涵。
  • 士農工商:古代儒家思想下,所蘊藏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層的哲學思維
    (夢歸秋辰:第186期)在我們古代,往往將朝代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士,有兩種釋義,一種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比如在《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有對士的定義:「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若夫士必怒,伏屍二人,血流五步,天下縞素……」。
  • 士農工商:古代儒家思想下,所蘊藏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層的哲學思維!
    (夢歸秋辰:第186期) 在我們古代,往往將朝代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士,有兩種釋義,一種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比如在《唐雎不辱使命》中就有對士的定義:「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若夫士必怒,伏屍二人,血流五步,天下縞素……」。
  • 在朝代的更替中體現出來的商人的政治地位的變化
    但是我們可以從各種的歷史教材上知道重農抑商在古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跟商人在現在的地位所受到的影響因素一樣,古代所特有的社會政治文化條件,讓我們在現代所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古代可以擁有實施完成的條件。
  • 「士農工商」四民地位如何,司馬遷的排序,出乎多數人意料
    民也 」,認為士農工商四民是國家柱石,春秋之際四民平等,都是國家重要組成部分。秦始皇時期,將一些罪人、無用之人等送去戍邊,即「七科謫」,其中就包括商人,漢武帝也用過這一招。可見,秦漢時代雖然還未形成「士農工商」的排位,但「重農抑商」已然盛行。 那麼,在這一社會思潮之下,司馬遷如何看待「士農工商」四民呢?
  • 古代鬧饑荒,災民為什麼不去捕魚和狩獵解決溫飽呢?
    在中國古代,統治階級都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指導思想。由於古代戰爭的影響,戰國時期就開始形成「獎耕戰」、「抑商賈」的思想,古代戰爭對於糧食的需求非常大,所以統治者鼓勵百姓農業種植,而不是發展商業貿易。
  • 一流神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關於古代的上九流你知道多少?
    一流神,這裡這個神特指佛祖,佛教在中國曾經興旺一時,被統治者大力扶持,經久不衰,佛祖作為佛教的現在佛在人們心中地位很高。二流仙,這裡的仙指的就是天上的神仙了,比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巨靈神,託塔天王,四大天王等等,基本是道教的神仙,還有除了佛祖之外的佛教眾位羅漢,諸天神佛,都在二流之列。三流皇帝,皇帝乃是人間至尊,乃是天子。但是也比不上天上的神仙,所以皇帝只能屈居三流。
  • 古代商人被稱為「財富的寵兒,地位的棄兒」,主要與這三人有關
    古代有士、農、工、商之分,商人處於社會的底層,往往被人瞧不起。唐朝詩人李益的《江南曲》就很好地反映出當時這一社會現實。詩中寫道:「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一個「誤」字,從中不難讀出該女子「嫁錯郎」的悔恨,以及對商人的鄙視。而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更直白反映出當時商人社會地位的低賤。琵琶女早期走紅時,不把商人放在眼裡,只等到自己年老色衰無人問津時才「老大嫁作商人婦」,而且從中我們不難讀出琵琶女還極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商人地位之低下,連一個低賤的歌女都不情願嫁給他。
  • 「士農工商」,為什麼?「商」總被排擠在社會的末尾
    「士農工商」,為什麼?「商」要被排在末尾,中華民族來源於農耕的民族,長久以來,對於商業都是不太感興趣,甚至於對於商業人也是鄙視的,這種情況,不是我們這個民族獨有的,而是全人類共有的,商人對社會的索取,完全大於對於社會的貢獻!那麼,為什麼商人原則能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呢?
  • 古代為什麼無人偽造銀票?看看這些防偽標誌,佩服古人的智慧
    當時四川地區商業發達,商人們貿易的時候需要拿很重的金銀,這不利於他們交易,所以他們發明了交子。有些人可能會問,現在都有人做假幣,在古代為什麼沒有人去偽造那些銀票呢?我們看古代銀票的防偽標識,就會驚嘆於古人的智慧。
  • 武則天爸爸的職業非常低賤,社會地位只比怡紅院龜公高一點點
    前幾天,筆者寫了一個帖子,講了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商人出身,社會地位極其低下。有網友問我說:「商人不偷不搶,靠本事吃飯,為什麼在古代的時候社會地位那麼低下呢?」這個話題非常有趣,筆者今天得空,給大家講一講這個話題。古代的時候,有一條鄙視鏈,這條鄙視鏈叫「士農工商、娼優皂隸」。
  • 古代的士農工商,近代的士紳,現在的士兵,士在古代到底是什麼?
    只不過,一般人對「士農工商」有誤解,認為是四種職業,其實這是四種身份,按照尊卑上下來排列的。而且,這個順序也只是理論上的,在現實世界裡的順序恐怕是「士商農工」,商人的地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低。學而優則仕。讀書為了做官,但沒做官的讀書人也屬於「士」這個階層,比如文人、教師、鄉紳等,他們也享有特殊的權利(比如秀才打官司不用下跪;還可以穿長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