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ing |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

2020-12-23 澎湃新聞

推普ing |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

2020-09-15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9月14日,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正式開幕。開幕式以線上方式在北京、新疆烏魯木齊、和田三個城市同步舉行。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全國推普周領導小組副組長田學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吉爾拉·衣沙木丁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田學軍指出,23年來,推普周作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平臺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普通話普及圓滿完成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工作目標,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書同文、語同音」的夢想初步實現,創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多語言國家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成功範例。

田學軍強調,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語言文字工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面臨著新任務新要求。語言文字工作戰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語言文字工作特別是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切實肩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重要使命,充分發揮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的作用,堅持從娃娃抓起,使各族群眾從小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動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再上新臺階。

田學軍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吉爾拉·衣沙木丁指出,新疆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築基工程、作為提高各族群眾就業創業能力的民生工程,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全覆蓋,大力開展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新疆各族幹部群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顯著提高。將繼續充分用好推普周這一載體和平臺,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意識深植天山南北。

吉爾拉·衣沙木丁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北京市作為和田地區的對口支援省份,與新疆聯辦本屆全國推普周開幕式活動,生動體現了「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的主題。

現場小朋友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據悉,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閉幕式將於9月20日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舉行。推普周期間,全國各地將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結合推普助力脫貧攻堅及中華優秀文化傳承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系列活動,引導廣大群眾不斷增強自覺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氛圍。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更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聲音,是中國人的象徵。推廣普通話,對於消除語言隔閡、增進人際溝通、促進社會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經國務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今年9月14日到20日,我們迎來了「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自1998年第一屆推普周起,二十多年來,推普周作為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平臺,在提高普通話普及率、增強社會用語用字規範意識、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今年的推普周不僅有精彩紛呈的推普故事,還有普通話繞口令挑戰、推普轉向答題挑戰等豐富多樣的線上活動,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讓我們「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

各地參與推普周活動

推普大學生在行動

END

文字來源 | 教育部網站

編 輯 | 李哲晨

校 審 | 段皓、孫小咪

原標題:《推普ing |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聲音,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乳源瑤族自治縣委統戰部:搭建民族溝通橋梁 擦亮「世界過山瑤之鄉...
    乳源瑤族自治縣委統戰部:搭建民族溝通橋梁 擦亮「世界過山瑤之鄉」品牌 2020-12-14 2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破語言壁壘,百度翻譯同傳為智源大會構建跨國溝通橋梁
    除了深厚的語言能力外,還需要極強的反應能力,邊說邊聽,精力高度集中,對譯員的腦力和體力都是極高的挑戰。因此往往一場會需要兩個甚至多個譯員共同完成同傳。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ers,簡稱AIIC)作為會議口譯職業全球唯一專業協會,全球會員僅有約3000人,其中漢語普通話會員僅50人。而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每年需要同傳的國際會議就有上萬場。巨大的市場需求與譯員的稀缺形成強烈反差。
  •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
    用民族音樂架起兩岸溝通橋梁  以民族元素串聯兩岸年輕心靈——山東省臨沂市沂蒙青少年民樂團
  • 世界上7000種語言,有一個詞發音全都一樣,讓人感動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語言,據有關統計,全世界共使用7000多種語言,使用超過人數5000萬的語言有13種,但是大家知道嗎?在這幾千萬的語言中有一個詞的發音是一模一樣的嗎?
  • 做一個會溝通的人,很重要!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傾聽術》,溝通技術,作者是松橋良紀,通過利用行為分析,助你不動聲色掌控局面,輕鬆佔有溝通主動權。1、配合對方下巴的動作,以引導談話對於溝通而言,滔滔不絕並不是必要條件,能得到對方的回應才是最重要的。可以從對方肢體動作、聲音以及言語表達三個方面入手,配合對方,拉近對方與你的距離,建立並強化彼此間的信任關係。
  • 訊飛錄音筆不同語言也能溝通0隔閡?
    有人覺得現在這個時代,英語課程應該從普通學習中移除,也有的人覺得這對於全球化發展不利,大概各有各的道理和自認站得住腳的論斷。但是隨著技術的大力發展和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語言不同帶來的交流隔閡越來越小,甚至無足輕重了。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接通的是各民族感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青少年通過學習漢語漢字,掌握更多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獲得更多就業發展機會。據媒體報導,雲南省開展民族地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攻堅工程,幾年下來效果明顯。不久前,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100多名來自貧困家庭的青年接受普通話培訓後,在江蘇崑山的一家企業順利就業。
  • 驍龍AI與有道攜手 利用實時翻譯架起溝通的橋梁
    科技讓我們能夠隨時通過手機聯繫到身處世界各地的人。它打破了距離與時間的限制,無論是朋友、家人,還是商務夥伴,我們都能輕鬆自如地和他們建立聯繫。然而,直到現在,語言仍是我們面對面溝通的一個障礙。儘管我們能夠向全球各地發送消息、撥打電話或是視頻聊天,但仍不能進行跨語言的流暢交談。現在,國內領先的智能學習公司——有道,正利用AI來解決這一問題。過去一年半的時間,Qualcomm持續與有道開展合作,通過終端側的實時翻譯來幫助人們打破語言的限制、輕鬆自如地進行溝通。想像一下:你與海外客戶進行電話會議。
  • 西藏遊溝通有難題,訊飛翻譯機3.0助力民族語言自由交流
    很多人都說,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趟西藏,那裡有布達拉宮的巍峨風採,大昭寺的萬盞酥油燈,岡仁波齊的聖潔積雪,納木錯的純淨安詳……西藏的每一處景色如夢如幻,到過這裡的人,整個靈魂都仿佛被洗滌。與美麗景色相輔相成的還有獨特的民族文化,這裡有淳樸熱情的藏族人民,有獨特親和的藏族鄉音。
  • 陳奕迅重製經典《Shall We Talk》上線酷狗,以溝通架設橋梁
    因疫情導致長時間的隔離,人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溝通"這一重要課題再次被提起重視。陳奕迅希望藉助《Shall We Talk》的重製版本,給予樂迷重拾溝通的勇氣,成為大家打開話匣子的談資之一。陳奕迅代表作《Shall We Talk》曾收錄在其2001年粵語專輯 《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後來,宋朝人增添至三十六個,稱為三十六字母。「小經」文字明朝中期,回族創造了一種拼音文字——「小經」文字,用來拼寫回族的漢語方言,同時也為東鄉、撒拉等民族使用。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等人與蘇聯漢學家合作制訂了拉丁化新文字(簡稱「北拉」),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漢字,以解決中國大多數人的識字問題。
  • 了不起的身體語言:一種比說話更有效的溝通技巧
    面試官們互相看著應聘者的簡歷,他們也期待一個猶如簡歷上寫的一樣淡定開朗的求職者站在那裡侃侃而談,可是映入她們眼帘的是心裡素質不好的求職者不停地流汗和滿臉通紅的發抖,站在那裡焦慮的像一個無助的孤兒。如此糟糕的表現,等待他們的將是無情的落選,只能傷心的離開了。語言的價值被廣泛重視,而身體語言潛在的語言價值卻常常被忽視。
  • 亞馬遜雨林、民族部落裡的天籟,是音樂人心中的「聲音博物館」
    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溝通橋梁,時下的音樂都講究一種融合,各種不同的音樂都可以被REMIX,當它能成為人們心靈共鳴的時候,就會被大家記住,並且流行起來。」音樂唱作人Faye一直在電子樂和世界音樂之間尋找著創作靈感,來自自然和民族本土的聲音,足以直擊和震撼心靈。
  • 世界瞬息萬變,流利的英文是溝通世界的橋梁
    不斷提升英語能力,才不會被時代拋棄時代在變遷,英語作為一門廣泛的使用語言,每個人都要不斷提高自己,加強語言能力,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大家都熟悉的劉亦菲,迪士尼電影公司宣布真人版《花木蘭》由劉亦菲擔任,很多人都懷疑她的實力,但是唯有一點就是她有出色的英語能力,這讓她有更多與國外的影視公司跟她合作。
  • 澳華二代遇身份困惑:是「香蕉人」還是「溝通橋梁」
    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個「香蕉人」,還是一個文化的「溝通橋梁」。澳廣網27日報導稱,周珍妮是一名雙語演員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許多華人社區的人都稱她為「ABC」——即在澳大利亞出生的華人。而經常往返於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工作的周珍妮說,她經常感到被誤解。2012年,她是上海戲劇學院僅有的兩名留學生之一。她說,當時,老師和學生們都問她為什麼「不會說標準的中文普通話」。
  • 【推普ing】你真的了解每天都在使用的簡化字嗎
    我們平常讀寫使用的簡體字,其實嚴格意義上叫「簡化字」,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文字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雖然我們習以為常地在使用著簡體字,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嗎?柬埔寨回答錯誤 ✕現在網上有這樣的口水紛爭,有些人覺得「漢字簡化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還有人說「簡化後護用手,愛有友,灶生火,顯明明,龜有甲,筆有毛,寶有玉……」其實正本溯源,了解了簡體字的發展由來,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些問題。字形和結構的簡化是漢字必然的發展趨勢,簡化字是必不可少的文字改良措施。
  • 聾啞殘疾人的需求如何讓更多人知道?手語翻譯隊構建語言溝通橋梁
    由於地區差異和歷史原因,國際通用手語在我國中老年群體的普及非常有限,目前很多中老年聾啞人使用的手語和國際通用手語有很大差別,他們中很多人還是習慣當地形成的自然手語, 這也造成不少聾啞老人的溝通障礙十分突出。
  • 瑞士人講什麼語言?瑞士人之間講什麼語言?
    瑞士德語區顯著的語言特徵是口頭交流用方言,書面溝通用標準德語 (Hochdeutsch)。雖然許多瑞士德語區人視標準德語為外語,但標準德語並不算是一門外語,瑞士德語並非書面語言,人們在書信往來時使用標準德語。但在非正式書寫溝通時,比如人們有時會用瑞士德語相互發送信息。
  • 中外青年看成都:用影像架溝通橋梁 展現國際化「浪潮」
    中外青年看成都:用影像架溝通橋梁 展現國際化「浪潮」
  • 【觀察者說】關於「恢復民族語言文字」的倡議書
    民族完全中學1所: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學(含民中附小)。在校生總數8911人,其中蒙古族學生2112人,佔在校生總數的23.7%。本地蒙古族已經失去母語近百年。呼和浩特、包頭兩市土默特蒙古族總人口二十餘萬全部失去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