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開國皇帝多是武將出身,南徵北戰,平定天下。守成之君則往往不再統兵打仗,轉而側重國家治理和戰略規劃。
唐朝以來,建立武廟以祭祀歷代良將,主祭武成王姜太公,留侯張良陪祭。皇帝不與臣屬爭功,也不會拉低身份入武廟。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有些皇帝的軍事才能是非常卓越的,如果參與武廟評選也是可以入圍的。今天下呂居士來說說歷代皇帝中的名將。本文只列皇帝,所以秦始皇之前的君王不列入評選。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帝王。一般人印象中的李世民是一位傑出政治家,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重大建樹:對內文治天下,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使國家從隋末戰亂中恢復,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對外開疆拓土,東定高句麗,西徵高昌、龜茲、吐谷渾,北滅東突厥和與薛延陀,實現了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和諧相處,被稱為「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
看過《貞觀之治》和《貞觀長歌》的人都知道,李靖率軍攻滅東突厥和吐谷渾,擒獲頡利可汗和吐谷渾國王;侯君集和薛萬徹滅國高昌,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唐太宗只是戰略規劃。但是實際上,唐太宗的軍事才能是唐朝最強的,強過所有臣屬,甚至強過軍神李靖,侯君集、薛萬徹、李道宗、尉遲恭等名將。
李世民親率的玄甲軍是隋末群雄爭霸中的精銳,四方徵戰,多次以身犯險,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李世民親自指揮並參與的四場戰役:
平定隴西薛仁杲,為唐朝解除了西方的威脅;
擊敗宋金剛、劉武周,穩定了唐朝的北方;
虎牢關之戰中一舉消滅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使唐朝統一了中原;
消滅劉黑闥和徐圓朗,鞏固了唐朝的統治。
因為這些戰功,李淵封無可封,為李世民創造出一個「天策上將」的頭銜,許自置官屬並賦予鑄幣權。李世民有了與太子李建成角力的資本,發動玄武門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淵禪位。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16歲當和尚,25歲參加起義軍,29歲攻佔南京,陸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割據勢力,40歲下令北伐,用時兩年攻佔元大都,驅逐元順帝,統一華夏。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從參加起義到取得天下僅用時十幾年,實現了從農民到皇帝的巨大跨越。
朱元璋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經常身處戰爭前線,親自指揮並參與的戰爭包括:
巢湖水戰,攻克太平;
攻佔應天,取得爭奪天下的根據地;
鄱陽湖水戰大破陳友諒,消滅最大的競爭對手;
平江之戰消滅張士誠,奠定北伐基礎;
除上述所列,還有諸多朱元璋親自指揮的戰鬥。
朱元璋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謀略縝密,北伐元廷和數次北徵北元就是朱元璋的傑出謀劃。
漢光武帝劉秀漢光武帝劉秀隨兄長劉演起兵於南陽郡,之後經過長達十二年時間,陸續消滅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實現了東漢的最終統一。
劉秀最著名的一場戰爭就是昆陽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此場戰爭消滅了號稱百萬的新朝大軍,瓦解了新朝的統治。
東漢光武帝劉秀
「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而尤難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獨焉,而宋太祖其次也。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光武之神武不可測也。」
明太宗朱棣明太宗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就藩北平。朱元璋看中朱棣突出的軍事才能,所以才封朱棣為燕王,提防北元。
明太宗朱棣
朱棣身為藩王之時,曾率大軍出徵北元,打敗乃兒不花。
靖難之役,朱棣親率大軍南下,以一個藩王的兵力擊敗了明朝的軍隊,最終爭得皇位。
永樂一朝,朱棣南徵北戰,第一次北徵親率五十萬大軍深入漠北,大獲全勝。終永樂一朝,五次北徵,穩定了北方。
南朝宋武帝劉裕宋武帝劉裕自幼家貧,後投身軍旅,逐漸消滅南方割據勢力,使東晉重新統一;北伐滅國南燕、後秦,大破北魏鐵騎,收復中原大片領土,尤為重要的是光復了洛陽和長安兩都,最終建立了劉宋政權。
南朝宋武帝劉裕
劉裕在崛起過程中參與指揮了多場戰爭,包括:
擊敗桓玄、劉毅,統一南方;
西徵譙蜀和仇池,漢中和益州重歸晉朝版圖;
北伐收復大片領土,光復洛陽和長安。
劉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北伐的人,扭轉了偏居一隅的東晉和南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劣勢。
後周世宗柴榮後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南徵北戰,先後戰勝後蜀、南唐和遼國,擴大了後周版圖,堪稱五代第一明君。
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參與的戰爭包括:
高平之戰,是中原王朝由弱轉強的開端;
三徵南唐,佔領了大片領土,南唐國君去帝號,稱國主;
北伐遼國,連收三關三州,無奈身患重病罷兵。
柴榮在位期間大幅擴大了中原王朝的版圖,若其不早夭,收復燕雲十六州興許不需要等到朱元璋。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北魏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間統一了中國北方。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拓跋燾經常親率大軍徵戰,屢犯險境,指揮的戰爭包括:
兩次北徵柔然,減弱了柔然對北魏的騷擾;
攻滅胡夏,盡得關中之地;
滅亡北燕、北涼,結束了十六國紛爭的混亂局面,統一了北方
北魏破柔然之戰,重創北方遊牧民族。
拓跋燾在位期間屢次親徵,統一了北方,消除了遊牧民族的侵擾。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早年投奔當時還不是後周皇帝的郭威,之後再周世宗柴榮治下屢立戰功,地位日隆。在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途中發動「陳橋兵變」登基稱帝,建立北宋。
建國稱帝後,趙匡胤開始轉向幕後,統籌戰略,不再統兵打仗。但稱帝前,他參與了柴榮的幾乎所有重要戰役:高平之戰中為柴榮出謀劃策,並衝鋒陷陣;攻擊南唐,更是居功至偉。
宋太祖趙匡胤
元太祖鐵木真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經過一系列戰爭,統一蒙古諸部,後建立大蒙古國,徵服了歐亞大陸大片土地。
鐵木真參與並指揮的戰爭包括:合闌真沙陀之戰、兀剌海城之戰、野狐嶺之戰等,統一了蒙古實現了蒙古從弱小到強大。鐵木真的經典戰例數不勝數,此處不多列出。
元太祖鐵木真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太祖完顏旻,本名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消滅了遼國,推動女真族的發展。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阿骨打參與指揮的經典戰例包括:
出河店之戰,兵貴神速;
黃龍府之戰,圍點打援;
護步達岡之戰,以弱勝強。
這三場戰役極大削弱了遼國的實力,展現了阿骨打傑出的軍事能力。
特別大獎:明武宗 威武大將軍 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間,任用宦官恣意妄為,荒淫無度,激化社會矛盾,農民起義四起,藩王作亂,是明朝最荒唐的皇帝之一。
朱厚照好好的皇帝不做,自封「威武大將軍」,親自領兵,也算一時笑談。
威武大將軍朱厚照
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車同軌,書同文,後世受益無窮;漢武帝任用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扭轉了中原王朝對匈奴的頹勢,樹立了漢民族的尊嚴。秦皇漢武是居首的戰略家和政治家,但他們沒有統兵打仗,所以沒有入選此次名將評選。
後世的康熙皇帝也是秦皇漢武一樣卓越的戰略家和政治家,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定準噶爾,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貢獻。
隋煬帝本身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任內平定南陳,三徵高句麗,肢解突厥,但是荒淫無度導致後院起火,成為亡國之君和後人嚴重的大昏君,令人嘆息。
每逢亂世,群雄割據,皇帝的數量陡升,十六國時期的慕容垂、石勒,南朝陳霸先,五代十國的朱溫、李存勖等都是驍勇善戰的皇帝和將領,但下呂居士看來他們要麼偏安一隅,要麼曇花一現,沒有為後世留下什麼政治遺產,最多只能算梟雄和莽夫,算不得有為的君王。隨著時光流逝,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