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鍛鍊運動對身體有太多的益處,比僅僅可以保持體形,還可以幫助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這些都是擁有一個健康身體的基礎,但是很多人運動鍛鍊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多有人可以堅持下來。有的因為時間問題,有的就是覺得身體累。鍛鍊身體並不是要做一些累人的運動,簡簡單單的散步也是種很好的運動方式。而且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散步是一個最佳的選擇。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了,飯後半小時對於養生來說是一個黃金時期。那麼對於50歲之後的人來說,每天飯後半個小時走路究竟有什麼好處?下面醫生告訴你。
1、有利於消化吸收
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器官的功能也在逐漸下降。50歲之後,每天花費半個小時散步可以更加促進腸胃的蠕動,提高腸胃消化物質,增快了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讓營養物質更快更好地進入人體。
2、有利於緩解脂肪肝
在日常生活中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是由於肝臟中的脂肪堆積造成的。對於50歲以後的,肝臟代謝功能就不比以前好,飯後散步就可以幫助肝臟代謝、消耗脂肪,對脂肪肝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和預防作用。
3、有利於改善血糖
現在很多人不注意飲食,就很容易引起糖尿病等。長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就會導致併發症,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飯後散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讓血糖維持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
4、有利於緩解疲勞
很多人會出現一吃完飯就想睡覺的情況,因為剛剛吃完飯需要消化,很多食物進入胃裡面之後,胃需要運轉分泌來消化食物,就胃腸就需要足夠的血液供給。但是全身的血液是恆定,這樣就會導致大腦的供血出現不足,就會有一種想睡覺的症狀。飯後散步可以使身體活動,興奮大腦,從而改善疲勞的狀態,提高精神。
5、有利於患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很多人長時間地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很容易導致靜脈曲張、腿脹腿酸的現象,也不利於肌肉活動。散步是一種全身性的鍛鍊方式,能將身體大部分的骨骼都活動起來。幫助加強骨骼、肌肉的活性,促進血液的流動等,可以降低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性。
50歲之後飯後散步對身體有以上的好處,但是散步也要注意方法不然會適得其反。
首先飯後散步不能剛吃完就去散步,要休息半個小時左右再去;要避免快步,走路慢點,不要過急,走得太快不利於消化吸收,會增加身體的負擔;飯後散步的時間也不要太長,半個小時為宜;對於一些有低血壓、貧血等疾病以及消化有問題的人不宜飯後散步;不要選擇車輛多的地方,可以選擇像公園、湖邊等空曠、環境好的地方,不僅僅安全、安靜,也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