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德川之鹿的本多忠勝,為何能夠躋身進入德川四天王之列?

2021-02-13 星語大星座

德川家康陵墓

德川四大天王之二的本多忠勝,其戰場經歷可謂能夠稱得上是個傳奇。從他十三歲跟隨德川家康開始,本多忠勝就一直忠心侍奉德川家。不但屢次保護了德川家康的安全,還相助他取得了多場戰役的勝利。當然,將一場戰爭的勝利歸結於一人之身未免有些太過誇大,但本多忠勝對於德川家的意義確實是不一般的。

本多忠勝的畫像

在本多忠勝的戎馬生涯中,他一共出陣五十七次,竟然從未受到一點外傷。光是憑藉這一點,本多忠勝就有資本進入四大天王之列。而他所使用的鋒利無比的兵器蜻蛉切,更是讓敵軍聞風喪膽。可惜的是,這把被譽為日本天下三大名槍的蜻蛉切,如今已經不知具體保存在何處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把槍依然存世。

晚年的本多忠勝因文化水平較低,故而漸漸離開了幕府的中央核心。德川家康雖然惜才,但也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安置本多忠勝。就這樣,本多忠勝在家日日依靠雕琢木器打發時間,最終抑鬱離世,結束了這一生。

本多忠勝所使用的名槍蜻蛉切

接受德川家康的徵召,擔任近侍一職

本多家在本多忠勝之父本多忠高陣亡後就漸漸開始衰落,幼小的本多忠勝便被送到了妙源寺學習禪道和武藝等等。有趣的是,寺中的僧人傳授他的兵法"秘籍"是早在中國流傳多年的《孫子兵法》。這就為本多忠勝將來領兵徵戰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也促使他今後能夠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孫子兵法》這本書對於日本戰國時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被稱為戰國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正是因為參透了《孫子兵法》,才能夠做到用兵出神入化。也正是因為如此,武田信玄才能帶領武田家走上巔峰。

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

在本多忠勝完成學業後,就接受了德川家康的徵召,負責保衛其安全。《日本大百科全書》中曾經提到:

"13歳のとき1560年(永祿3)松平元康(もとやす)(後の家康)の尾張(おわり)(愛知県)大高(おおたか)城への兵糧(ひょうろう)搬入に従ったのを初陣として、以後57回の戦いに參加しながら一度も手傷を受けなかったが···"

譯文:公元1560年(永祿3年),在德川家康尾張大高城的軍糧搬運工作結束後,便將本多忠勝編入了作戰序列之中,這一年本多忠勝年僅13歲。此後本多忠勝共參與了57次戰鬥,卻一次都沒有受傷。

按理來說,本多忠勝這種帶有貼身保鏢性質的家臣不應當被隨便派上戰場,但德川家康反而常常讓他出陣殺敵,這才讓他有了立下戰功的機會。不過,本多忠勝在公元1561年的表現,卻讓德川家康深信這是一個天賜的先鋒神將,隨後才不斷給予他走上戰場的機會。

江戶幕府第一任大將軍德川家康

在公元1561年的長澤城之戰中,本多忠真為了讓本多忠勝立下戰功,刻意將自己斬獲的敵人首級讓給了他。然而本多忠勝卻認為這是他在侮辱自己,隨後立刻拍馬衝入敵陣之中,攜帶自己斬獲的首級歸營請功。

自從此事過後,德川家康開始重視起本多忠勝來,也常常給予他更多殺敵建功的機會。被德川家康賞識的本多忠勝不僅沒有因此迷失自我,反而更加刻苦修習武藝。其作戰特點在於一個"勇"字,常常以驚人的速度衝入敵陣之中,隨後又輕鬆穿插而出,觀賞性極強。

本多忠勝之所以能夠有機會走上戰場,並且頻繁擔任先鋒一職,在筆者看來原因一共有三:

其一便是上文所提到的,本多忠勝本就適合擔當先鋒。如果讓他只負責德川家康的保衛工作,那麼未免有點屈才了。

其二則是此時德川家康帳下的人才數量還是寥寥無幾的,根本沒有多少能人可以使用。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讓本多忠勝登上前線領兵作戰,而自己的安全遠遠沒有戰爭的勝負重要。

其三便是日本戰國時代的習慣與中國古代的習慣並不相同。中國古代皇帝的貼身近衛基本上是不會上陣殺敵的,為的就是在最後關頭保護君主的安全,否則設立禁衛的意義便不復存在。而日本戰國時期的近衛通常都能夠上陣殺敵,想來也和參戰部隊數量稀少有一點關係。

本能寺之變後護送德川家康返回三河

本能寺之變無疑是日本戰國時期最重要突發事件,這一事件甚至直接影響到了日本未來的歷史走向。公元1581年時的織田信長已經平定了近畿地區,在擴大織田家勢力的同時奠定了上洛的基礎。很明顯,下一代幕府大將軍大概率就會是織田信長,而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在徹底消滅了武田家後,織田信長邀請德川家康前往安土城做客,並專門為其設立了豪華酒宴。為了體現對德川家康的重視,織田信長特地命最為信賴的心腹明智光秀負責宴會的準備,以及相關禮儀。

織田信長雕像

雖然日本歷史明顯向著統一的結局前進,但這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此時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吉)還在與毛利家作戰,但一直處於劣勢。為了儘快結束戰事,羽柴秀吉請求織田信長儘快派遣援軍奔赴前線。在得知前線戰況緊急後,織田信長決意親自披甲上陣,並點派明智光秀隨行。

在大軍出發後不久,織田信長選擇在京都的本能寺落腳休息。公元1582年6月1日夜,明智光秀以衛戍織田信長的安全為名包圍了本能寺,並發動了著名的本能寺之變。此時織田信長身邊的禁衛不足百人,完全無法護送其突圍。在明智軍攻入本能寺後,織田信長選擇切腹自盡,以免遭受階下囚之辱。

本能寺之變

很快,織田信長的死訊就傳到了日本各地,其家臣羽柴秀吉、瀧川一益、柴田勝家等人都先後接到了這一消息,其中也包括德川家康。在朝日新聞出版的《朝日日本歴史人物事典》一書中曾經提到:

"天正10(1582)年の本能寺の変に際しては,堺方面を遊歴していて進退に迷う家康に進言して岡崎帰城を勧め,伊賀越えの危地を切り抜けて無事帰還させた。"

譯文:天正10年(1582),本能寺之變發生後,德川家康正在堺港遊歷。此時的德川家康不知是留在此地還是儘快返回領地,而本多忠勝則向他諫言,勸他儘快返回岡崎城,並保護他穿過伊賀越的險境,德川家康這才得以平安歸來。

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明智光秀

上述材料中所提及的"岡崎帰城を勧め(規勸其返回岡崎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因為在德川家康剛剛得知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後,曾經一度想要前往知恩院切腹自盡,隨織田信長而去。當時陪伴在德川家康身邊的記錄員曾經記錄下德川家康說過的這樣一段話:"與其蒙羞,不如趁早遣返京都,於知恩院內切腹,追隨織田大人而去"。可想而知,德川家康身邊的家臣自然不會眼睜睜看著主君自戕。不過既然只提到了本多忠勝的諫言,那麼這就意味著本多忠勝的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才打消了德川家康自盡的念頭。

德川家康所提及的自盡地點知恩院

雖然德川家康的歸途還算比較順利,那也不代表此行就是安全的。織田信長死後,明智光秀大概率會將目光轉向德川家康,畢竟德川家康很有可能會以為織田信長報仇之名起兵攻殺自身。再者,德川家的勢力本就薄弱,如果能夠一鼓作氣除去德川家康,再統一織田家內部,那麼明智光秀則可以取代織田信長的地位,成為戰國第一大名。可惜的是,明智光秀並沒有此等智慧,而是白白浪費了時機,最終落得了兵敗身死的下場。

需要提到的是,護送德川家康返回岡崎城並不僅僅是本多忠勝一人的功勞,與其同行的還有服部半藏、茶屋四郎次郎等人。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夠安然無恙的穿過伊賀和甲賀地區,正是因為有服部半藏的同行。在這兩地的百姓看來,德川家康收留了服部家,就是伊賀和甲賀百姓的恩人。所以德川家康在路過這兩地時非但沒有遭到攻擊,反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當然,本多忠勝在歸途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所需要承認的。

岡崎城

參與關原合戰,助德川家康定鼎天下

豐臣秀吉死後,豐臣家就陷入了內亂之中。此時身為最具影響力的大名德川家康突然發難,意圖推翻豐臣家的統治進而取而代之。為了維護豐臣家的地位和利益,石田三成召集起豐臣家舊臣,以武力的方式抵禦德川家康的野心。公元1600年10月,雙方相戰於關原地區並進行最終決戰。此戰不僅決定了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命運,還決定了今後的天下歸屬問題,也稱得上是影響日本歷史走向的一場關鍵戰役。

日本戰國三英傑之一的豐臣秀吉

為了增加勝算,德川家康不斷拉攏那些心向豐臣家的舊臣們,並成功策反了多人。而這些人一部分是因為看到了豐臣家已經衰敗,不可能與德川家康爭鋒。另一部分則是與石田三成存在著很深的矛盾,故而才選擇倒戈。即便德川家康做了很多努力,卻仍然處於劣勢一方,兵力依然不及石田三成所拼湊的聯軍數量。

德川家康暗中的小動作很快就被石田三成所察覺,為了避免更多的大名被策反加入德川軍,故而決定儘早與德川家康展開決戰。為此,石田三成特地選擇了關原地區作為決戰地點,為的就是引誘德川家康主動掉入包圍圈。(因德川家康擅長野戰,石田三成才會選取關原作為決戰地點)

石田三成的畫像

在這場決戰中,本多忠勝所擔當的角色非常特別,並非是先鋒大將,而是監軍,帳下只有五百人。德川家康如此安排,想必是意識到在這種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必須依靠其他大名的軍隊才能夠贏得關原合戰的勝利。所以衝鋒陷陣,撕破敵人陣型的任務就不再重要,只要本多忠勝能夠保證聯軍不退縮即可。

戰爭開始後,德川軍立刻陷入了被動局面。不僅列陣的地形存在著問題,而且部隊也沒有完全集結完畢,主力部隊尚且還在奔赴關原地區的途中。眼看德川軍就要崩潰,石田聯軍中的小早川秀秋卻突然倒戈,使其內部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此時石田三成的本陣也出現了鬆動,本多忠勝看準機會率軍殺入陣中大破敵軍,徹底奠定了德川家康在關原合戰中的勝利結局。

關原合戰局勢圖

關原合戰過後,德川家已經成為了最大的一股勢力,得到徵夷大將軍之職也只是時間問題。公元1603年,後陽成天皇的使者抵達了德川家康所在的伏見城,並敕封其為徵夷大將軍。得到天皇的認可後,德川家康便在江戶城興建幕府,自此日本正式進入了江戶時代。隨後德川家康又對那些相助他奪得天下的武將進行了統一封賞,對此,旺文社出版的《旺文社日本史事典——三訂版》中曾經提到:

"家康の江戸入府後,上総(かずさ)(千葉県)大多喜城主,のち伊勢(三重県)桑名城主となった。勇猛な性格で,主として軍事面で家康を支えた。"

譯文:德川家康在進入江戶城後,敕封本多忠勝為上總(千葉縣)大多喜城主,不久又敕封其為伊勢(三重縣)桑名城主。本多忠勝性格勇猛,在軍事方面給予了德川家康很大的支持。

雖然本多忠勝為德川家的頭號猛將,但是在江戶幕府成立後便漸漸退出了政治舞臺。而這並非是本多忠勝自願解甲歸田的,而是他本身就沒有能力繼續留在幕府核心。在日本進入江戶時代後,基本上就沒有較大的戰事了,武將的作用也從此時開始大幅下降。此時德川家康只需要能夠治國的人才,而並非是平天下之才。

本多忠勝武藝高強,這在當時是世人所公認的。在戰場上,當敵人見到本多忠勝的標誌性武器蜻蛉切時都會驚慌無比,四散潰逃。然而他的文化基礎卻很低,這就註定在他離開戰場後就沒有了用武之地,也無法進入到幕府的行政系統之中去。起初本多忠勝還常常修習武藝來打發時間,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身體素質也大不如前。

鬱郁不得志的本多忠勝再次選擇在家雕刻木器來打發時間,但卻因不小心傷到了手引發了感染最終離世。不過好在德川家康念在本多忠勝的功勞,依然保持了其家族在江戶時代的地位和特權,一直持續到江戶幕府滅亡為止。

江戶時代的政治經濟中心江戶城

結語

有關本多忠勝的記載實在是過於簡短和稀少,但這並不影響他對於德川家的影響力。從他得到德川四天王的稱號來看,本多忠勝對於德川家的意義是非凡的,也足夠證明他為德川家所作出的貢獻有多麼重要。

不僅德川家康對其滿是好評,就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也對他讚不絕口。在與武田家的作戰結束後,織田信長曾直言本多忠勝是"花實兼備的武將";而豐臣秀吉則評價他是"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能夠得到日本戰國三英傑的一致好評,可見本多忠勝確實有著過人之處。而他也並非是容易驕傲自滿之人,在得到多人的讚譽後,本多忠勝依然謙虛地指出不是自己太強,而是敵人太過弱小。

可惜的是,如此名將最終卻因戰事的結束而沒有了用武之地。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畢竟他的文化水平實在過低,根本沒有理政的能力。即便德川家康讓他肩負某樣官職,他也未必能夠做的很好。對於本多忠勝來說,只有戰場才是他的舞臺。或許他的理想,也是想要戰死沙場而非亡於病榻之上吧。

參考文獻:

1.《日本大百科全書》

2.《朝日日本歴史人物事典》

3.《旺文社日本史事典——三訂版》

相關焦點

  • 德川四天王之首,酒井忠次
    酒井忠次是德川十六神將之一,甚至是十六神將裡面排位靠前的四大天王之首了。1527年酒井忠次出生於三河,自幼隨父親一起侍奉於三河松平家。那時候的松平家先後兩代家主被殺,分別是松平清康與松平廣忠。松平家又正處於織田信秀(信長父親)和今川義元兩方的圍堵壓迫之下,局面岌岌可危。
  • 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支持豐臣政權,真田信幸為何卻站隊德川家康?
    關原之戰德川勝利後,真田信之還為作為敵人的父親和弟弟苦苦求情,保住了他們的性命,十幾年後真田幸村戰雖然死於大阪之陣,但真田信幸作為德川的家臣則將真田一脈延續了下來,這個結果真田昌幸應該是滿意的。真田信幸真田信幸早年在豐臣政權下他先和弟弟真田幸村一起就任從五位下伊豆守(弟弟是左衛門佐),後又升格為從四位下。德川家康臣從豐臣秀吉後,真田昌幸被秀吉指派為德川家康的的與力大名,而信幸的才能也獲得了家康的肯定。
  • 《戰國無雙4 DX》德川之章三方原之戰任務怎麼做 任務路線詳解
    導 讀 《戰國無雙4 DX》德川之章的第四話是三方原之戰,這場戰役的任務要怎麼完成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paladinchino」分享的德川之章第四話三方原之戰任務路線詳解
  • 《戰國basara》武將傳——「戰國最強」本多忠勝
    本多忠勝塑像參加了50多次的戰役卻毫髮無損的具有傳奇色彩的戰國武將-本多忠勝(1548年3月17日-1610年12月3日),經常擔任前鋒或殿軍等危險任務,卻從未負過傷,其武勇之威名可見一斑忠勝立下的功績使他在德川家譜代家臣中列居第二,領有10萬石俸祿,同酒井忠次、神原康政、井伊直政並稱為「德川四天王」。忠勝的首次參戰是「桶狹間之戰」(1560)的前哨戰,任務是給大高城提供軍需補給。翌年,忠勝在同今川軍隊的戰鬥中,第一次斬下敵人首級,立下了戰功。之後,19歲的忠勝擔任德川家康旗本部隊的前鋒。
  •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
    摘要: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三方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和武田家第一次在戰場上一決勝負,此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仍向武田信玄發起挑戰,有人認為這不愧是後來的日本霸主!不過,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鬥。
  • 《九州劫》:一生徵戰未受傷 「日本張飛」本多忠勝到底有多猛?
    但是許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在日本也有一個人號稱"日本張飛",他就是本多忠勝。那麼,他憑什麼得此美名呢?今天月半叔就跟大家聊一聊"日本張飛"本多忠勝。本多忠勝,乳名鍋之助,在他尚未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在對抗織田信秀的戰鬥中身中數箭而亡,年僅二十二歲。之後,鍋之助便與母親轉居洞村並在那裡學習書法、武術、槍法等技能知識。
  • 同樣英勇好戰的本多忠勝和呂布誰更加厲害?
    本多忠勝,日本戰國時期的武將,大名。本多忠勝是德川氏的重臣,忠義驍勇,是德川三傑、德川十六神將之一。因為他勇武過人,被織田信長稱之為「花實兼備之將」,同時還被豐田秀吉稱之為「日本第一勇士」。後世稱他為「日本之張飛」、「三河飛將」、「戰國第一猛將」。  本多忠勝向來都是以勇猛無敵聞名,每次出戰敵人聽到他的名字就聞風喪膽。
  • 送聯動魂 | 本多忠勝,無敵是多麼無聊的事情
    本多忠勝是隸屬於德川家康的戰國武將。通稱平八郎。是功績特別大的四位武將之一,被稱為德川四天王。是代代侍奉德川家的家臣,不僅建立優秀的戰功,在壓倒性不利的戰況下也創造出讓敵軍大為吃驚的撤退戰,連敵軍也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認為家康不配擁有他。
  • 日本戰國時期,德川家有一人堪稱三國時的張飛,你知道嗎?
    德川家本是一個小家族,他是如何成為戰國大名的呢?又是如何建立幕府的呢?其實話說回來,其中少不了家臣的盡心盡力。德川家康在愛才方面不低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這三人堪稱是日本戰國時期「後三傑(前三傑為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
  • 4步妙棋,織田、德川聯軍讓武田勝賴把家底打光
    戰場三、創新「三段擊」戰法,真正大量運用鐵炮控制行動只是為了完成戰術的基礎,最終目的是消滅武田軍,但很可惜,德川家的軍隊在武田信玄上洛,尤其是三方原之戰鐵炮兵四、迂迴包抄,端掉武田勝賴營地,形成夾擊之勢正面戰場的武田軍在消耗的無力後,躲在後面的織田德川聯軍出擊了,已被「三段擊」打得死傷慘重的武田軍已經頂不住生力軍的衝擊了
  •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將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織田信雄能夠控制的領地只有尾張國、伊勢國與伊賀國三地,為了與日益驕橫的羽柴秀吉抗衡,織田信雄開始與織田家的半家臣半盟友的德川家康聯繫。德川家康佔據駿遠三甲信五國,如今的德川家儼然是一個加強版的武田家,再加上天正壬午之亂後德川家與北條家結盟,解決了後顧之憂。德川家康自然也不想坐視羽柴秀吉一家獨大,便派遣家臣酒井重忠前往伊勢國與織田信雄締結盟約。
  • 德川家康的最後一戰:豐臣滅亡計劃,大阪之陣
    豐臣家雖然向大名們發布徵召令,但在當時的體制下,賜予大名土地的是徵夷大將軍,而非豐臣家,他們效忠的對象自然也是德川家康。對於德川家康而言,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戰,為了準備這次戰鬥,在關原之戰後,他準備了14年的時間,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實力,絕非豐臣家能夠抵抗。德川家康同樣向大名們發布徵召令,大名們沒有響應豐臣家的召喚,全都向著德川家康聚集而來。
  • 此人號稱日本「張飛」,身高1.43米,位列日本四大天王
    據資料顯示,本多忠勝身高大約是1.43m,與張飛相差42cm,可謂迷你版的張翼德。更有意思的是,這位本多忠勝最愛用的武器,是一把長約6m的長槍。想像一下這位身高1.40m的人揮舞著6m長槍的場景,著實有些奇葩。首先明確個事情,身高低的人不一定不善於打仗。比如羅馬人平均身高只有1.6m,卻依靠強大的作戰技巧戰勝了北方1.8m的高盧人和日耳曼人。當然和羅馬人比起來,本多忠勝其實更沾光些。
  • 小身材大拳頭 1米43的「日本張飛」本多忠勝是如何成為戰國最強的
    在慶功宴之中,織田信長對德川家康表示由衷的感謝,如果沒有德川家康的幫助,就很難取得姊川會戰的勝利,並在這樣一場高規格的宴會之中,特地要求德川家康將此戰之中驍勇善戰的家臣本多忠勝請至宴席之中,見到這樣一位身高矮小的小老弟,信長公對其不吝讚詞,直呼其神勇有如三國猛將張飛,稱其為"日本之張飛"。
  • 德川信康之死是誰的本意?(二)
    但此說漸不被採信,因為在另一本史書《松平記》中則是提及「讓其(信康)自殺之事,在天正七年八月朔日向信長報告了。若信長也因此而震怒的話,則任由他的意思來決定了。」這就是完全相反的記載了,將織田信長由主導者,改為被通知者的角色。  #6 酒井忠次  再看酒井忠次,德川家臣中四大天王之首,自從德川家康還在寄人籬下的做人質時就陪伴著照顧家康的人。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 如果單獨比較司馬懿和德川家康,兩人實在沒有什麼相似之處,所以德川家康也稱不上什麼日本的司馬懿。
  • 統治日本兩個多世紀的德川幕府被推翻後,德川家族有沒有被清算?
    讓我們來以日本的德川幕府為例,好好了解一下。 熟悉日本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治維新是日本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標誌,正是因為進行了明治維新,日本才能不費吹灰之力打敗亞洲巨無霸大清帝國,還狠揍了沙俄帝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 他打贏過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嗎?
    在黑澤明的《影武者》電影裡,描寫了武田信玄和德川家康對抗的故事。在歷史上,武田信玄真的是被火槍打死的麼?他對自己的兒子勝賴真的是不夠信任麼?當時,戰爭的具體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一四六七年到一六一五年,是日本的戰國時代,人民為了生存紛紛揭竿起義。一時間各地硝煙瀰漫,戰火紛飛。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嚴格來講,關原之戰只是確定了德川家康在豐臣政權的地位,並沒有達到能夠確定日本歸屬的地步。
  • 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被稱之為二心殿下的德川慶喜是怎樣的人?
    在1868年的鳥羽伏見之戰裡,幕府軍在兵力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打了敗仗,甚至於遭到了澱城藩的背叛。也是在這場戰役裡,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被打得一敗塗地不說,在帶著部隊跑回了大阪後,一看戰況對己方不利,連夜丟下部隊逃回了江戶,並在不久之後就向政府軍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