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將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2020-12-16 指尖看日本

天正十一年(1583年)五月,取得「賤嶽合戰」勝利後的羽柴秀吉成為織田家的筆頭家老,他將池田恆興轉封至美濃國,自己則著手在大坂修築新城。

大坂城

此時信長的三子織田信雄名義上仍舊是織田家的家督(註:清洲會議時決定的家督是織田信忠之子三法師,但是由於賤嶽合戰期間三法師被敵對方的織田信孝控制,因而羽柴秀吉等人便擁戴織田信雄出任家督),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織田信長死後不過一年,織田家已經出現衰弱的局勢了。織田信雄能夠控制的領地只有尾張國、伊勢國與伊賀國三地,為了與日益驕橫的羽柴秀吉抗衡,織田信雄開始與織田家的半家臣半盟友的德川家康聯繫。

德川家康佔據駿遠三甲信五國,如今的德川家儼然是一個加強版的武田家,再加上天正壬午之亂後德川家與北條家結盟,解決了後顧之憂。德川家康自然也不想坐視羽柴秀吉一家獨大,便派遣家臣酒井重忠前往伊勢國與織田信雄締結盟約。天正十二年(1584年)三月六日,織田信雄誅殺了三位與羽柴秀吉內通的家老,正式對羽柴家開戰,小牧·長久手合戰爆發。

受封美濃國的池田恆興是織田家舊臣,又是信長的乳兄弟,因而織田信雄、德川家康都判斷池田恆興會站在織田家的一方,認為主要戰場將會在伊勢國,德川家康還派遣酒井忠次率軍進入伊勢國布防。然而,三月十三日,池田恆興與森長可突然舉兵攻陷了織田家麾下的犬山城,宣布加入羽柴家一方,德川家康不得不把在伊勢國的德川家調回尾張國回防。十七日,池田恆興、森長可率軍繼續前進,在羽黑遭到了酒井忠次的埋伏慘敗。

小牧·長久手合戰

小牧·長久手合戰表面上是一場織田·德川家對抗羽柴家的合戰,實際上捲入了非常多的勢力,是一次實實在在的「秀吉包圍網」。紀伊國一揆、長宗我部元親、佐佐成政、北條家加入了織田·德川家一方,而毛利家、上杉家、北關東眾則加入了羽柴秀吉的一方。

三月二十八日,德川家康親自率軍進駐小牧山城,羽柴秀吉在擊敗紀伊國一揆後,也率軍抵達小牧山城附近的樂田。此時的織田·德川聯軍人數為一萬六千人左右,而羽柴軍則有六萬多人,並且當其餘戰場的戰事結束以後,還會陸續有援軍抵達。

秀吉並不想在小牧山城浪費兵力,便制定了偷襲德川家老巢三河國的方案。四月六日,羽柴秀吉以外甥三好信吉(羽柴秀次)為主將,率領池田恆興等共兩萬四千人進軍三河國。雖然三好信吉的軍隊只是別動隊而已,但是人數依舊超過了織田·德川聯軍的人數。德川家康得知羽柴軍的動向以後,命令酒井忠次、石川數正、本多忠勝留守小牧山城,自己則率軍偷偷出城,進入了尾張國的小幡城。德川軍的這一系列行動,羽柴軍的別動隊並不知曉。

四月九日上午,別動隊的殿軍三好軍正在長久手食用早飯,德川軍前鋒榊原康政、大須賀康高突然出現在了三好信吉的本陣附近,對毫無防備的三好軍發起突襲。三好軍沒有料到會遭遇奇襲,頃刻之間全軍崩潰,秀吉委派的軍監長谷川秀一、堀秀政連忙派遣使者通知前鋒的池田恆興、森長可等部回援本陣,苦戰之後長谷川秀一、堀秀政終於擊退了德川軍,鬆了一口氣。

榊原康政

不過,讓羽柴軍沒想到的是,德川家康的目標根本就不是羽柴軍的本陣。池田恆興、森長可在回軍途中與德川家康的本隊遭遇,兩軍隨後展開激戰,一團亂麻的羽柴軍根本不是德川軍的對手,一番激戰之後池田恆興、森長可被德川軍討取,羽柴軍戰死近萬人,侵攻三河的羽柴別動隊在一天之內覆滅。

不過,雖然德川家在羽黑合戰、長久手合戰取得兩次大勝,羽柴秀吉的實力仍舊不容小覷,伊勢國、伊賀國等地的羽柴軍不斷地攻陷織田家麾下的城池,信濃國的木曾義昌等人也被羽柴秀吉調略,伊那郡的國眾們也出現了不穩定的傾向,德川家康在信濃國唯一能夠依賴的人,只剩下反覆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背刺德川家的真田昌幸。

十一月十一日,織田信雄扛不住壓力獨自與羽柴秀吉議和,德川家康獨木難支,實際上宣告著德川家在小牧長久手合戰中落敗。

天正十三年(1585年),羽柴秀吉建立起絕對的優勢,不僅敘任從一位關白,還殲滅了紀伊國的一揆眾、長宗我部元親、佐佐成政等敵對勢力。另外,由於沼田領問題,真田昌幸再次跳反投入羽柴家一方,還在信濃國散布謠言,說武田信玄的次子海野信親尚在人世,準備和兒子武田信道一起反攻甲斐國復興武田家,讓德川家康首尾難顧。

織田信雄

雪上加霜的是,德川家康的重臣石川數正在這年十一月出走羽柴家,羽柴秀吉也對外宣布次年將會全面討伐德川家。石川數正是德川家三河時代以來的重臣,他的離去加劇了德川家的不穩定,眾叛親離的德川家似乎只剩下了滅亡這一條路可走。德川家康慌得不行,甚至主動邀請「三河一向一揆」時被驅逐的一向宗本願寺派的寺院返回德川領復興舊寺,條件是當羽柴軍來襲時一向宗必須站在德川家一方對抗羽柴軍。

好在上天還是眷顧德川家康的,十一月二十九日,日本中部發生了「天正大地震」,若狹灣、伊勢灣被海嘯襲擊,尾張國、伊勢國、美濃國、越中國、近江國等地都因地震損失慘重,秀吉昔日的居城長浜城沉入琵琶湖內,用來囤積討伐德川家所用兵糧的大垣城也因地震導致的火災化為灰燼。和秀吉相比,德川家的領地受災並不嚴重,因而秀吉決定與德川家和談,捏了把冷汗的德川家康自然見好就收,臣服於羽柴家。

天正十七年(1589年),羽柴秀吉介入德川家、北條家、真田家三方爭議的沼田領問題,真田昌幸表示真田家的祖墳已經修在沼田領了,所以寸土不讓,但是羽柴秀吉卻表示只會給真田家留下祖墳那塊地,剩下的還是得割給北條家,真田昌幸損失的地盤由德川家康進行補償。北條家也表示沼田領問題解決後,家督北條氏直將會親自上洛臣服於羽柴家。

北條氏直

然後,然後小田原合戰就爆發了。

小田原合戰的起因是北條家家臣豬俁邦憲擅自發兵奪取了真田家的名胡桃城,違反了秀吉的總無事令。雖然北條家竭力申辯,但是秀吉仍舊下定決心討伐北條家,德川家康也背離了盟友,站在羽柴家的一方。毫無懸念的,北條家根本就不是羽柴家的對手,在羽柴軍的攻擊下滅亡了,秀吉隨後下令將德川家轉封至關東北條家的舊領。

在通說之中,羽柴秀吉轉封德川家是一招險棋,也是一招昏招。有的人認為秀吉此舉名為加封,實際上卻將德川家康調離了老巢三河國、遠江國等地,削弱了德川家的實力,不過關東的潛力卻讓德川家日後逐步壯大。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德川家康之所以被轉封關東的原因非常簡單,早在德川家臣服之時,羽柴秀吉就讓坐擁五國、又與北條家是盟友的德川家康負責「關東·奧羽總無事令」,與東國大名外交。北條家滅亡後,羽柴秀吉讓德川家康進入關東,也是為了讓羽柴家家臣身份的家康能夠更方便地處理東國事務。這一點從秀吉讓德川家康入駐江戶城就可看出,江戶城自太田道灌築城以來一直都是東國的水陸交通要道,小田原合戰時秀吉也要求羽柴軍儘快佔領江戶城,此地比起小田原城來說更適合作為關東之主的主城。

有人可能會疑惑江戶城地理位置這麼好,北條家為何不選江戶城做主城?答案其實也很簡單,早年北條家對江戶城的支配不算穩定,晚年北條家的防禦體系又圍繞小田原城構築了幾代人,所以遷移主城太過麻煩。

德川家康轉封關東以後,負責協助羽柴家統治東國,劃分關東、奧羽的領地。在此期間,東北葛西氏、大崎氏的舊領爆發了一揆暴動,當時羽柴家奧羽仕置的奉行淺野長吉正在江戶城,德川家康隨後便派出軍隊出陣奧羽,只是此時的德川軍已經披上了「羽柴軍」的外衣。從這點可以看出,羽柴秀吉轉封德川家康的真實目的,乃是想要扶持一個東國的「大大名」,作為羽柴家代官鎮守東國。和其他人比起來,曾經是織田家盟友、秀吉昔日同僚的德川家康,自然比那些新參大名值得信賴。

本文作者:北條早苗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
    摘要:豐臣秀吉成為日本霸主後,為何重用德川家康?實在無人可用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身亡後,花費數年時間,先後擊敗反秀吉聯盟的所有勢力,成功將織田家權力握在手中。隨後與德川家康進行了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之後遭遇地震影響,後勤物資損失殆盡,迫不得已下與家康議和。在之後的日子裡,豐臣秀吉先後平定了日本九州及東北,並成為關白,正式掌控日本。在小田原的北條氏滅亡後,德川家康被移封關八州。具體的移封細節不得而知,但後人認為秀吉是為了將家康驅趕至邊遠地區,但這並非事實。
  • 都是200多石高,豐臣秀吉對領地的控制卻遠不如德川家康,為啥
    要說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石高數量,豐臣秀吉有220萬石,而轉封關東後的德川家康有250萬石,2人的石高數量都是200多萬,差不了多少,為什麼豐臣秀吉對領地的控制不如德川家康呢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而在和關東北條氏的決戰中,家康又表現出了絕對的忠誠,他不但把自己的次子於義丸送給了豐臣秀吉作養子,還興然接受秀吉把真田昌幸派到自己身邊做臥底,更重要的是,在秀吉討伐關東北條氏時,和北條有姻親關係的德川家康,其部下驍勇的三河武士作為先鋒也十分賣力,沒有糊弄了事,而家康也以長輩及姻親的關係,勸降了北條氏直,拿下了戰國第一堅城——小田原城。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曾經和德川家康有一場大會戰,耗時將近1年,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此戰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彼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議和,豐臣政權成形。當然這是在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前,1591年後,豐臣秀吉如果沒有出兵朝鮮、增封家康,而是對德川家發動戰爭,他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消滅德川家康的。畢竟當時島津、上杉、伊達、立花、毛利以及長宗我部都會加入豐臣秀吉的聯合軍,德川家康不可能是對手。
  • 打敗豐臣秀吉之後,德川家康為何轉而俯首稱臣?
    得到消息之後的豐臣秀吉糾集了12萬大軍,向織田信雄進發。織田信雄勢單力薄,於是就廣泛召集各方勢力要與豐臣秀吉對抗。德川家康在此時做出了響應,也率領著自己的軍隊奔赴前線抵抗豐臣軍。豐臣軍與德川軍在小牧山對峙了一段時間之後,雙方在長久手谷地爆發了多次對戰。由於德川家康對地勢更為熟悉,指揮也機巧靈活,因而大敗豐臣秀吉。
  • 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前田利家不死,德川家康能夠奪得天下嗎?眾所周知,豐臣一族亡於德川家康,對此有很多同情豐臣家的人為其抱不平,對於德川家康的評價也不高。而豐臣一族的滅亡是在秀吉時期就已埋下禍根。之後,形勢已經不利於豐臣家時,仍然對權力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走向滅亡。
  • 助豐臣秀吉奪取天下的福島正則,為何最終倒向了德川家康?
    然而在豐臣秀吉死後,福島正則的立場就發生了改變。因他與石田三成不和,所以選擇投奔了與石田三成敵對的德川家康,並在關原合戰中為東軍作戰。戰後福島正則才意識到自己被利用,但為時已晚。即便他在關原合戰中立下了戰功,但德川家康還是選擇對其下手,不斷剝奪其領地,最終逼迫其在家切腹自盡。
  • 「忍」者無敵——德川家康的成功之路(四)
    戰後,家康因功轉封關東八州。「轉封」也就是迫使家康離開統治穩固的原五國領地,轉而治理原北條家的八國領地。雖然家康已經臣服於秀吉,但是曾經在戰場上失利的慘痛教訓一直縈繞在秀吉心頭。秀吉意圖將家康從根據地連根拔起,轉而封往家康不熟悉的關東地區,讓家康去對付北條家的殘餘勢力。同時秀吉將家康的原有領地封給了隨同自己徵戰多年的山內一豐、中村一氏、崛尾吉晴、田中吉政等人。
  • 他是豐臣秀吉麾下得力武將,倒向德川家康而背負罵名,是否太過?
    摘要:他是豐臣秀吉麾下得力武將,倒向德川家康而背負罵名,是否太過?加藤清正是豐臣秀吉旗下有力的武將,留下許多為人津津樂道的逸聞。豐臣秀吉死後,他因為和石田三成為首的文治派有矛盾,最終選擇倒向德川家康陣營,當上肥後的領主,為現今的熊本平原奠定基礎。
  • 為什麼豐臣秀吉沒有在活著的時候殺了德川家康?導致豐臣家後來被德川家康滅了族?
    當時德川家康大本營設在三河(今日本愛知縣)岡崎城, 且手下全部兵力才35000左右(當時家康的勢力範圍為: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及信濃之一部分,總計約140萬石),加上織田信雄兵力,總數約6萬餘人,與羽柴秀吉的整個武力相比處於絕對的劣勢,這時如果採取分兵守勢策略,必然導致首尾無法兼顧,恐遭羽柴秀吉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已有強大實力,為何卻當豐臣秀吉家臣
    而且,德川家康雖然和織田信長友好,但並不是完全臣服於織田信長,他其實還在和織田信長明爭暗鬥。總之,他基本上保持著一種較為獨立的姿態。可是,為什麼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被自己的家臣明智光秀逼得自焚以後,他竟然倒向了新崛起的豐臣秀吉,對豐臣秀吉表示臣服,成為豐臣秀吉的「五大老」之一呢?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回憶一下日本著名的史學家李明宇說過的一句話。
  • 北川有聲書 | 老糊塗豐臣秀吉與新時代的序幕
    而與其說是德川家康奪取了豐臣家的勝利果實,倒不如說是豐臣秀吉把江山拱手讓給了家康。晚年的秀吉可以說昏招連連,而秀吉去世後,留下一位年僅八歲的豐臣秀賴和權勢燻天的德川家康,就如同當年在襁褓中的織田秀信,和一手把持織田家的豐臣秀吉。歷史總是在驚人地重演,相同的事情,總是一再地發生,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你可以說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可以說,因為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人心,都是一樣的。」
  • 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德川幕府
    後來,人們習慣以幕府所在地或者將軍的姓氏稱呼某個武家政權,如「「足利幕府」、「江戶幕府」等。今天所講的德川幕府(1603年- 1867年)也被稱為江戶幕府,是日本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同時也是日本武家政治臻於完善的時期。1590年,德川家康被豐臣秀吉轉封到關東,開始營建江戶城,也就是現在的東京。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讀歷史,類比固然是一種好的方法,但是也容易導致認識上的錯誤,比如很多讀者習慣將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的關係類比為曹操和司馬懿,這種類比實在是是一種荒誕不經的奇談怪論。 曹操和司馬懿是什麼關係?說白了,上下級關係,或者老闆和員工的關係。
  • 豐臣秀吉臨終前為何給自己的兒子留下德川家康這一隱患?
    (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的狀態,又有點像三國時期司馬懿和曹操的狀態。很多人提出過一個問題,曹操當年就知道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絕不會「久居人下」,可是,他為什麼沒有殺掉司馬懿,以至於司馬懿與他的後代奪取了曹操的帝國呢?同樣的,當初本豐臣秀吉也知道德川家康對他兒子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為什麼也不預先除掉德川家康呢?
  •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已有強大實力,為何卻當豐臣秀吉家臣?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雖然實力強大,但是和偌大一個織田家相比依舊是小巫見大巫。德川家康趁著信長之死,關東大亂之際。
  • 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能殺出重圍,建立德川幕府?
    不過,在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代,只是要從中國找出類似的歷史時期的話,它倒與三國時期很像。與三國一樣,日本的戰國時代天皇淪為傀儡,失去實權,大名們割據一方,爭奪霸權,就連結束這個時代的梟雄德川家康,也與司馬懿十分相像。德川家康的家系是三河國的國人富豪松平氏,而松平氏又源自藤原氏,但德川家康卻自稱源自源氏,與天皇牽扯上了血緣關係,這一點和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很像。
  • 世界的臍帶08|野心: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上)
    他所擔心的是織田信長其他軍團大將的反擊,於是分別秘密知會備中毛利氏、相模北條氏等拖住豐臣秀吉和柴田勝家的軍隊,同時搜尋在京都的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得到本能寺之變的消息後,趕緊跑路回三河,在忍者服部半藏的幫助下,順利從伊賀(今奈良縣)返回。他部署軍隊,靜待京都消息。前往備中送信的人被豐臣秀吉部下截獲,豐臣秀吉得知了本能寺之變。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摘要: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三河國的松平一族,按照德川官方說話,起源並非三河松平鄉,而是清和源氏,作為雲遊僧人的先祖,來到松平鄉後,成為當地豪族的女婿,並改姓松平。隨後利用嶽父的財力逐步發展成後來的三河松平氏。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成為日本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