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禿頭小麥是西北甘肅古浪縣一帶特有的小麥品種,已經有幾百年的傳承歷史,一般的小麥,最驕傲的地方就是挺拔如針一樣的麥芒了。不過咱們的紅禿頭小麥,偏偏是「紅色的禿頭」,沒有麥芒的,所以形象的稱為"紅禿頭「。
江湖上傳言:米中極品五常稻花香,麥中極品河西紅禿頭。紅禿頭號稱從石頭縫中蹦出的小麥,他誕生於眾石之中,也於眾石頭中吸收天地之精華最後茁壯成長。
「天下紅禿頭,唯獨古浪有」。它只生長於甘肅古浪南部乾旱山區的砂地上。江南水鄉,長不出紅禿頭;東北黑土地,長不出紅禿頭;嶺南紅土地,長不出紅禿頭;八百裡秦川,塵土飛揚,亦長不出紅禿頭。這塊地方,僅指騰格里大沙漠的南緣,古浪西靖的大山旱塬。
這裡人煙稀少,乾旱少雨,唯一獨特而不缺的,是連綿的旱塬砂地,和充足的陽光。這樣的地方,原本是不長莊稼,不見樹木,甚至連鳥兒都很少光顧的。但紅禿頭小麥偏偏生存適應了這一方水土,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山裡人。
種植基地位於神奇的北緯37°,屬於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三大高原的匯集之地。它種植生長在山區,完全靠雨水澆灌,靠天然肥沃的山地肥料和充足的陽光成長。提起「紅禿頭」古浪人無不稱讚。
「紅禿頭」小麥,是當地乾旱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主要生長在甘肅當地大片砂田中,單產極低。具有極強的抗旱,耐貧瘠,耐鹽鹼性能。
當地氣候乾燥,溫差較大,乾旱少雨,年均降水量150mm,無霜期140天。
當地居民為保存土地中的水分,創造出了砂地之一獨特的耕地保護措施——據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覆膜技術。智慧的先民將山洪衝擊的河砂鋪在鹽鹼地上約15公分厚。
清明前播種,傳統的小麥品種,拒絕農藥化肥等一切化學藥物,健康的生態食材。
以此來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地鹽鹼性;保墒以緩解乾旱;增加晝夜溫差來提高產品品質。
這枚西北大漢名叫陳多昌,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人士,東北學成歸來便一心投身鄉村事業,望為家鄉盡己綿薄之力。輾轉反側,成立雁歸農牧專業合作社,推廣生態種植,願父老鄉親日子紅火,光景漸好,攜古浪紅禿頭衝出江湖。
今天推薦,這石頭縫裡長出來的小麥,畝產只200斤左右,品性堅韌精度高,麵粉不僅做包子、饅頭香甜有嚼勁,做麵包也能勝任。無空心掛麵,和無鹽掛麵。負面添加,好吃。這天賜之物,與君分享。
「紅禿頭」小麥做出的麵粉,粉質較細,含纖維少,容易消化和吸收,口感好。
「紅禿頭」小麥做出的麵粉,粉質較細,含纖維少,容易消化和吸收,口感好。可做麵包餃子,等等,隨意發揮。
「紅禿頭」掛麵,這種掛麵久煮不爛,吃起來爽滑勁道麥香味足,明顯區別與市場上賣的普通掛麵。幾乎原始的耕作、收穫、加工方式保證了「紅禿頭」小麥的優質品級,做出來的掛麵原汁原味。
掛麵採用藏青茶卡鹽,自然結晶日曬、未加碘鹽。產於青藏高原東部/茶卡鹽湖,因產地在蒙藏地區,鹽的顏色白中泛青,故稱為藏青鹽。茶卡鹽湖數千年天然滷水經海拔3100米高強度紫外線日照自然曬制,物理精篩加工而成,粒勻晶白,味鹹而鮮。
經過傳統工藝和十幾道工序製作而成。
雁歸情手工空心掛麵 6袋(300g/袋),以「紅禿頭」小麥麵粉+青海茶卡鹽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和十幾道工序製作而成。「紅禿頭」無鹽掛麵,這種掛麵久煮不爛,吃起來爽滑勁道麥香味足,明顯區別與市場上賣的普通掛麵。
*為您服務:歡迎添加下方客服微信,有問題可隨時諮詢,確保您購買任意產品售後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