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打了場大勝仗,孫臏卻說:將軍要大難臨頭了!結果果然應驗

2021-01-19 蟲蟲育兒日記

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當君王在亂世中成立國家的時候,他自然需要一個能幹的將軍來進攻。但是一旦自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城池的時候,文臣因為能夠為君王守業的能力而慢慢變得越來越重要。

早在戰國初期的齊國,文臣與武將之間就發生了相互攻擊的事例,結果以將軍被徹底擊敗而告終。

我們聽說過這兩位主角,因為他們是如此有名。文臣其實是鄒忌,想必大家在上學時,都聽過這樣一則故事,那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吧

而武將方面更被大家所熟知,他的名字叫田忌,「田忌賽馬」的寓意來自他。他對齊國的最大貢獻不是賽馬,而是將軍事天才孫臏引入齊國。

按照我們的想法,齊國的這兩人應該團結起來才是,把齊國建設成一個霸權強國。但是不幸的是,英雄們不一定會彼此珍惜,但仇恨卻更多了,兩人就是這種情況。

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結束後不久,田忌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使得生活變得不再那麼美好

當田忌回到齊國時,他讓鄒忌非常的嫉妒,鄒忌開始尋找機會攻擊田忌。鄒忌在公的計謀下,開始實行非常陰險的策略,其重要的人物是一位算命先生。

鄒忌派人偽裝成田忌的門客,然後在大街上問一個算命先生:「田忌將軍贏得了三戰三勝。現在,如果他想取得偉大的成就,他的勝率大概還有多少?」在算命先生給出答案之前,在等待在旁邊的人立刻把問卦的人抓了起來,然後賄賂了算命先生作證,並把這件事,告訴齊威王。

齊威王本來就怕田忌的兵權,他手中有一支非常多的軍隊。算命先生的話使他證實了這件事,鄒忌藉此機會添油加醋,田忌不得不逃到楚國。

實際上,早在田忌凱旋而歸的時候,孫臏就知道田忌這次回去會是危險重重。

孫臏警告田忌不要解除軍隊的武裝,而應直接將部隊帶到君王的城池中,以便他可以控制齊國,田忌就可能將鄒忌趕走。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將軍返回後將陷入困境。但是田忌不聽,結果實現了。

擁有強大軍隊的田忌被解除武裝後,他立即陷入了相當被動的境地。最終,他被文臣鄒鄒忌擊敗,逃到楚國。但是即使田忌逃到楚國,鄒忌仍然還是很不安。出於這個原因,鄒忌派遣了他的門客杜赫給田忌一個最後的打擊。

他來到了楚國,對楚王說:「鄒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權復於齊也。王不如封田忌於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齊也,鄒忌以齊厚事楚。」

杜赫建議楚王準許田忌一個定居地,並利用鄒忌和田忌之間的矛盾來平衡齊楚之間的關係。楚王終於接受了他的建議。田吉被封地後,並沒有回到齊國,鄒忌成為齊國的熱手人物,他的權力很高。

直到齊威王死後,齊國的繼承人齊宣王才恢復了田忌的名聲,並將其帶回齊國。齊國文臣與將軍之間的鬥爭,以鄒忌和其他文臣的勝利而告終。田忌離開齊國後,齊國從未進行過像樣的戰爭,這是齊國最大的損失。

鄒忌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地推翻田忌,無疑是利用齊威王對田忌的恐懼。如果齊威王不懼怕田忌,那他怎麼能僅憑小人物的一面之詞就相信呢?在歷史上,有無數關於國王對將軍的恐懼的例子,這導致了他們悲慘的命運。

現在事情其實在《史記》中都說到了,相信許多小夥伴都想著要看《史記》,但是因為《史記》是文言文就望而生畏了吧

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一本看得懂的《史記》,這樣就能讓大家在品讀《史記》的時候就跟讀小說一樣有趣生動。

小編給大家推薦這套文字對照的《史記》,這樣大家不僅不用為《史記》中的文言文而頭大,又能輕鬆簡單地讀懂《史記》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

相關焦點

  • 田忌打了場大勝仗,孫臏卻說:請將軍立刻謀反!否則將大難臨頭
    公元前341年,在齊國發生的兩件大事,都有田忌的身影。第一件就是孫臏參與了齊國對抗魏國的「馬陵之戰」,他首創「減灶法」引誘魏國大將龐涓深入,使得龐涓中了埋伏之計在樹林內自戕,田忌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孫臏是副指揮。而就在「馬陵之戰」結束後不久,田忌迎來了他人生中的重大挫折,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逃亡之路。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為何卻說這是個愚蠢的計策?
    而孫臏的成名和齊國的一位大將是分不開的,這位大將就是田忌。 當年孫臏拜師學藝,同門師兄弟中有一個叫做龐涓的人,此人極具才華,但心胸狹窄,生怕孫臏會對其構成威脅,於是就利用一個機會將孫臏騙到了魏國,對其施以酷刑,孫臏靠著裝瘋賣傻才活了下來,後來孫臏說服了齊國使者將其帶到了齊國,來到齊國之後,孫臏就拜在了田忌門下。
  • 孫臏為什麼要勸田忌造反?田忌有沒有這個實力?
    那麼看起來人畜無害,身殘志堅的孫臏怎麼會勸說田忌造反呢?孫臏怎麼不效忠齊威王而是效忠田忌呢?田忌在齊國又是怎樣的存在?影視的田忌和孫臏孫臏在魏國被龐涓陷害,身受臏刑和黥刑,即被砍去雙腳(並不是挖去膝蓋骨)和臉上刺字。孫臏的名字也因受過臏刑而來,真名據說叫:孫伯靈。身受酷刑的孫臏並沒有放棄人生,而是尋找機會謀求出路。
  • 孫臏最後一計,田忌捨棄不用之後,孫臏為何從此神秘失蹤
    公元前343年,齊魏馬陵之戰後,孫臏名顯天下,在回軍途中,孫臏獻給田忌一計,讓田忌提前做好兵變準備,佔領戰略要地,屆時只需輕車戰馬就可以直衝齊國首都臨淄的雍門,「如此,齊國的大權就可以由將軍掌握決定了」。但田忌捨棄不用之後,孫臏就此神秘失蹤,不見史書記載,這又是為什麼呢?
  • 成年再讀《田忌賽馬》:孫臏計謀真又蠢又壞,難怪龐涓挖他膝蓋骨
    在孫臏的建議下,田忌以下等馬對戰齊威王的上等馬,以中等馬對戰齊王的下等馬,再用上等馬對陣齊威王的下等馬。三盤兩勝,田忌贏得了這場賭馬,而齊威王只能乖乖地奉上千金。讀到這裡,我們都不禁為孫臏的智謀感到佩服。孫臏以全局出發,以微小的代價(局部的放棄)換取整個全局的勝利!這就是所謂的棄子爭先。然而等我們長大了,進入了職場。我們仔細回想,這場賽馬,卻讀到了一絲詭異的地方。
  • 齊威王問孫臏軍事問題,一旁的將軍田忌也舔著臉問了幾個問題
    ,威王九問,田忌七問,本篇寫田忌之七問,此篇完結。  齊威王問孫臏軍事問題,一旁的將軍田忌也舔著臉問了幾個問題  今之《孫臏兵法》為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釋文,竹簡有部分損傷,以致部分內容散失或字跡不清無法辨識,僅摘取可識別部分,與君分享。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是什麼結局?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在戰國時期,孫臏曾來到魏國大梁,不過,孫臏卻被同學龐涓的陷害,從而遭受臏刑。在此期間,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勸說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是個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載回齊國。孫臏來到齊國後,田忌非常賞識他,並且待如上賓。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我能讓您取勝」。
  • 田忌為何討厭孫臏
    趙武靈王此前曾是力諫武靈王推行新法,而《孫臏兵法》則一舉打響了天下公憤然遵從的孫臏,那是他對秦國的理政之發生的認知。這個雖然已經瘸腿了,但體魄卻是比鐵甲大長了一些,那是鐵甲騎士,而趙軍騎兵卻是趙括!若非吳起莫屬,孫臏也當不會讓楚懷王和他們認真謀劃,而是讓他們了解一番。二十年前,吳起生涯中最耀眼的一戰便是大勝魏國,若非吳起有軍功,來生滅族之禍,豈是九死一生?那時候,爺爺孫武,你兒成了二十多萬大軍的柱石人物,還不是與孫臏打仗的柱石之交,誰便要是天下第一雄傑?孫臏啊孫臏,你雖是心高手,也比我強,留下點兒正經的,莫非你更有臉面?」田忌、孫臏在廳中竟是無言以對。
  • 回頭再讀《田忌賽馬》,孫臏幫田忌贏了比賽,其實是在害他
    要知道孫臏這個人雖然行軍打仗是把好手,但情商一直都不怎麼樣,否則也不會遭到師兄龐涓的殘骸。其次也可能是孫臏故意而為之,他想要通過這件事來在齊王面前表現自己,從而得到齊王的重視。畢竟當時的孫臏只是田忌的一個門客而已,毫無成就。而經過田忌賽馬一事後,他則是得到了齊威王的重用,成為了齊國的軍師。
  • 田忌賽馬之後,田忌和孫臏結局如何?語文老師不會主動告訴你
    說起孫臏和田忌,不知道大家最先想起來的是什麼,但是我最先想起來的肯定是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了。田忌是齊國的大將,孫臏與他是好友,由於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總要強一點,因此田忌每次與齊威王賽馬,都落敗而歸。孫臏想出了一個計策,那就是用下等馬對付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付中等馬,再用中等馬去對付下等馬。三場比賽結束之後,果然巧妙地讓田忌贏了齊威王。語文書中,對於兩人的故事,也就在田忌賽馬之後結束了。那麼,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結局如何?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怎樣了?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了人生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田忌是齊國的大將,他很喜歡賽馬,有一次他便和齊威王約定了一場比賽,各自挑選出上,中,下三等馬來比式。齊威王的馬自然是要更厲害一些,因此齊威王屢屢勝出田忌,估計這一次又要輸給齊威王,田忌還沒比已經垂頭喪氣了。這時候田忌的救星來了,此人正是孫臏。
  • 山東挖出一竹簡,解開龐涓殘害孫臏真相:孫臏被挖掉膝蓋骨真不冤
    齊王就派了田忌為大將來支援趙國,同時田忌身邊就跟著軍師孫臏。本來田忌是想要直接帶兵進入趙國和魏軍廝殺的。 但是,孫臏告訴田忌,這個仗不應該這樣打。目前魏國大舉進攻趙國,他們的兵力正盛,我們即便是去救了,區區8萬齊國士兵,也不一定能打勝。
  • 孫臏為田忌獻上最後一計後,從此神秘消失,為何田忌不用?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獲得成功,要有全局規劃,心中要有策略。自古以來,謀士永遠都是值得令人敬畏的一個職稱。這是指權力中心的人身邊軍師。就像三國時期劉備身旁的諸葛亮,就像七國爭霸時期田忌身旁的孫臏。
  • 田忌怕田因齊領不丁,見到孫臏適應不過來,直接就先入為主了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齊國那名史書上沒有記載姓名的使者一聽是孫武的後人,趕緊讓士兵將孫臏請了過來。孫臏這話一出,齊國使者一個激靈,他本來是個文官,對於行軍打仗不咋了解,可就是他這樣一個軍事白痴也能聽得出來孫臏講得非常有道理,認定他是個能人,所以還什麼處置不處置的。他也不管孫臏有多髒,親自從地上將他抱起,扶到了座位上,然後深深的對孫臏一個禮拜,"孫武后人果然名不虛傳,下官見識了。" 第二天一早,一輛馬車偷偷的從大梁城跑了出去,然後急速奔行,直奔臨淄。
  • 長大再讀《田忌賽馬》:孫臏計謀真又蠢又壞,難怪龐涓挖他膝蓋骨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孫臏獻計田忌,也就是著名的《田忌賽馬》。 一、田忌賽馬不為人知的一面 當時,孫臏被龐涓陷害之後,不僅被挖了髕骨,而他的名聲也受到影響。他不再是各國拭目以待的座上賓,而是遭受過刑罰的「不法分子」。然而,孫臏自然清楚自己所處的情況,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要離開龐涓所處的國家,而到其他地方去。
  • 田忌為何打了勝仗還要逃走?
    田忌因為賽馬而聞名,在這場比賽中,田忌因為聽取了孫臏的方法而贏得了這場比賽。
  • 田忌賽馬後,孫臏和田忌最後怎樣了?語文老師肯定不會主動告訴你
    據傳他與龐涓師從鬼谷子,龐涓比他先下山,在魏國做了大將軍,但是十分嫉恨他的才華,害怕孫臏學藝歸來之後比他厲害,於是與他約定下山之後來魏國找他,一起為魏王效命。他看到泥巴、豬食就往自己嘴裡塞,看到飯菜卻嫌棄地丟到一邊,而且整天絮絮叨叨的說有神仙會來救他,龐涓看他變成這個樣子之後,覺得孫臏再也沒有威脅了,於是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孫臏趁機逃到齊國。在齊國,他投靠到了當時的大將軍田忌手下,並且第一次在這裡向眾人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華,這就是田忌賽馬。
  • 田忌為何能贏得賽馬比賽?不是田忌的馬好,其實是孫臏作了弊
    說起魏國的衰弱,就不能不提魏惠王,他是魏文侯的孫子,魏國正是在他的手裡被敗光的,不過說到此,還必須要提另外一個人——孫臏,因為正是他指揮的兩次戰役,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徹底把魏國拉下了「霸主」的寶座。不過,說到這兩次大戰,我們總會忽略掉這兩場戰役真正的齊將,田忌。
  • 「田忌賽馬」的田忌,結局如何?荒誕的記載背後,隱藏著合理真相
    《田忌賽馬》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就讀到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齊威王有個寵信的將軍叫田忌,很喜歡和齊威王賽馬,可是他的馬比不上國王的馬,所以每次都輸了,非常沮喪。孫臏找到田忌,讓他用千金為賭注跟齊威王賽馬,保證能贏.田忌生氣地說:你也要挖苦我嗎?
  • 回頭再讀《田忌賽馬》,孫臏幫田忌贏下比賽,其實反而害了他
    同樣正因為如此,田忌賽馬的故事就被搬到了課文中,目的是教學生們養成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思考的方法。但是如果結合歷史背景來看,你會發現孫臏這個招數其實很陰險,他並沒有幫田忌,而是在害他。你們要弄清楚,誰是和田忌賽馬的?田忌的主公,齊威王,齊國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