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當君王在亂世中成立國家的時候,他自然需要一個能幹的將軍來進攻。但是一旦自己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城池的時候,文臣因為能夠為君王守業的能力而慢慢變得越來越重要。
早在戰國初期的齊國,文臣與武將之間就發生了相互攻擊的事例,結果以將軍被徹底擊敗而告終。
我們聽說過這兩位主角,因為他們是如此有名。文臣其實是鄒忌,想必大家在上學時,都聽過這樣一則故事,那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吧
而武將方面更被大家所熟知,他的名字叫田忌,「田忌賽馬」的寓意來自他。他對齊國的最大貢獻不是賽馬,而是將軍事天才孫臏引入齊國。
按照我們的想法,齊國的這兩人應該團結起來才是,把齊國建設成一個霸權強國。但是不幸的是,英雄們不一定會彼此珍惜,但仇恨卻更多了,兩人就是這種情況。
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結束後不久,田忌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使得生活變得不再那麼美好
當田忌回到齊國時,他讓鄒忌非常的嫉妒,鄒忌開始尋找機會攻擊田忌。鄒忌在公的計謀下,開始實行非常陰險的策略,其重要的人物是一位算命先生。
鄒忌派人偽裝成田忌的門客,然後在大街上問一個算命先生:「田忌將軍贏得了三戰三勝。現在,如果他想取得偉大的成就,他的勝率大概還有多少?」在算命先生給出答案之前,在等待在旁邊的人立刻把問卦的人抓了起來,然後賄賂了算命先生作證,並把這件事,告訴齊威王。
齊威王本來就怕田忌的兵權,他手中有一支非常多的軍隊。算命先生的話使他證實了這件事,鄒忌藉此機會添油加醋,田忌不得不逃到楚國。
實際上,早在田忌凱旋而歸的時候,孫臏就知道田忌這次回去會是危險重重。
孫臏警告田忌不要解除軍隊的武裝,而應直接將部隊帶到君王的城池中,以便他可以控制齊國,田忌就可能將鄒忌趕走。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將軍返回後將陷入困境。但是田忌不聽,結果實現了。
擁有強大軍隊的田忌被解除武裝後,他立即陷入了相當被動的境地。最終,他被文臣鄒鄒忌擊敗,逃到楚國。但是即使田忌逃到楚國,鄒忌仍然還是很不安。出於這個原因,鄒忌派遣了他的門客杜赫給田忌一個最後的打擊。
他來到了楚國,對楚王說:「鄒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權復於齊也。王不如封田忌於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齊也,鄒忌以齊厚事楚。」
杜赫建議楚王準許田忌一個定居地,並利用鄒忌和田忌之間的矛盾來平衡齊楚之間的關係。楚王終於接受了他的建議。田吉被封地後,並沒有回到齊國,鄒忌成為齊國的熱手人物,他的權力很高。
直到齊威王死後,齊國的繼承人齊宣王才恢復了田忌的名聲,並將其帶回齊國。齊國文臣與將軍之間的鬥爭,以鄒忌和其他文臣的勝利而告終。田忌離開齊國後,齊國從未進行過像樣的戰爭,這是齊國最大的損失。
鄒忌之所以能夠如此輕易地推翻田忌,無疑是利用齊威王對田忌的恐懼。如果齊威王不懼怕田忌,那他怎麼能僅憑小人物的一面之詞就相信呢?在歷史上,有無數關於國王對將軍的恐懼的例子,這導致了他們悲慘的命運。
現在事情其實在《史記》中都說到了,相信許多小夥伴都想著要看《史記》,但是因為《史記》是文言文就望而生畏了吧
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一本看得懂的《史記》,這樣就能讓大家在品讀《史記》的時候就跟讀小說一樣有趣生動。
小編給大家推薦這套文字對照的《史記》,這樣大家不僅不用為《史記》中的文言文而頭大,又能輕鬆簡單地讀懂《史記》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