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問孫臏軍事問題,一旁的將軍田忌也舔著臉問了幾個問題

2021-01-19 網易

2019-03-16 16:20:01 來源: 若樸記

舉報

  這一章記述的是齊威王與田忌問兵事於孫臏,威王九問,田忌七問,本篇寫田忌之七問,此篇完結。

  齊威王問孫臏軍事問題,一旁的將軍田忌也舔著臉問了幾個問題

  今之《孫臏兵法》為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釋文,竹簡有部分損傷,以致部分內容散失或字跡不清無法辨識,僅摘取可識別部分,與君分享。

  

  田忌問孫臏:用兵者最大的憂慮是什麼?如何可以使敵人陷入困境?為何無法攻克敵方壁壘?失去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分別是什麼?這六者之間可有規律可循?

  孫臏答:有的。用兵者最大的憂慮是地利,使敵人陷入困境需要的是險要的地勢。三裡沼澤便可使軍隊停滯……。所以說,用兵者最大的憂慮是地利之勢,陷敵於困境需要的是險要的地勢,壁壘無法攻克在於渠答(可能是渠答,鐵蒺藜,守城禦敵的戰具)。……

  孫臏說:擊鼓而按兵不動,等待敵軍出擊,誘使敵軍先行攻擊。

  田忌問:行軍戰略已定,如何使兵士言聽計從?

  孫臏答:軍紀嚴明,且明示獎勵。

  田忌問:賞賜與刑罰,可是用兵者最緊要的事情?

  孫臏答:不是。賞賜是大家樂於接受的,可以使將士捨生忘死。刑罰為的是整飭軍紀,讓兵士畏懼上級。這些手段有助於取勝,卻不是最緊要的。

  

  田忌問:權利、威勢、謀略、詭詐,是用兵者最緊要的事情嗎?

  孫臏答:不是。權利,可以使軍隊聚合。威勢,可以使兵士拼力。謀略,可以使敵軍沒有防備。詭詐,可以使敵軍陷於險境。有助於取勝,卻都不是最緊要的。

  田忌臉面怒而變色,問道:這六者都是善於用兵者常用之法,而您卻說這不是最緊要的。那麼什麼才是最緊要的呢?

  孫臏答:有效的分析敵情,準確的審查地勢,……這些是領兵之道。善於進攻而不消極固守,才是用兵者最緊要的。……

  田忌問孫臏:陳兵戰場卻不出擊,可否破解?

  孫臏答:有辦法。利用險要地勢增修壁壘,加強戒備,不要輕舉妄動,萬萬不可被敵軍激怒。

  田忌問:敵軍眾多且勇猛善戰,可有勝敵之策?

  孫臏答:有。激勵士氣,增修壁壘,嚴明軍紀,廣樹旗幟,避敵銳氣,使敵驕縱,牽制敵軍,使敵疲勞,趁敵軍沒有防備,攻擊敵軍,並且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田忌問孫臏:使用錐形陣和雁形陣有什麼作用?選拔力士有什麼作用?使用強弓勁弩有什麼作用?旋風一般的機動部隊有什麼作用?普通士卒又有什麼作用?

  孫臏答:使用錐形陣可以衝破敵軍尖銳的陣地。雁形陣可以策應我軍部隊。強壯的力士可以衝破敵陣直取敵方將領。強弓勁弩可以在相持之下持久作戰。快速機動部隊可以……。普通士兵可以配合作戰,以取得勝利。

  

  孫臏說:聖明的君主和精明的將領,都不會指望用普通的士卒來獲得太大的戰功。

  孫臏出來後問他的弟子:威王和田忌這君臣二人提出的問題怎麼樣啊?

  孫臏說:威王問了九個問題,田忌問了七個問題,算得上是懂得用兵之道,但是卻沒有掌握用兵真正的精義。我聽說,平日講究信用必然會昌盛,……沒有做好準備而輕率用兵者必會失敗,窮兵黷武必然滅亡。田齊政權已傳了三代,是時候該有憂慮意識了。

  註:田齊政權從齊太公田和取代姜齊,齊桓公田午弒殺其兄田剡而自立,後來齊威王繼位,恰好是三代君主。

  另有說法,稱這裡說到的「齊三世」是從齊威王算起,其子齊宣王,其孫齊湣王,也是三代人。

  齊國在齊湣王時暴虐無道、窮兵黷武,幾乎被樂毅滅國,幸得即墨和莒城堅守破燕,才得以復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田忌打了場大勝仗,孫臏卻說:將軍要大難臨頭了!結果果然應驗
    文臣其實是鄒忌,想必大家在上學時,都聽過這樣一則故事,那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吧而武將方面更被大家所熟知,他的名字叫田忌,「田忌賽馬」的寓意來自他。他對齊國的最大貢獻不是賽馬,而是將軍事天才孫臏引入齊國。按照我們的想法,齊國的這兩人應該團結起來才是,把齊國建設成一個霸權強國。但是不幸的是,英雄們不一定會彼此珍惜,但仇恨卻更多了,兩人就是這種情況。
  • 田忌賽馬的背後,是齊威王與田忌的君臣角力!
    田忌賽馬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田忌在孫臏的建議下,以自己的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三局兩勝贏了一次齊威王。此前田忌一直輸給齊威王,只贏了一次便名垂青史。重點是田忌當面贏了齊威王,可見一點都不給齊王面子。
  • 田忌怕田因齊領不丁,見到孫臏適應不過來,直接就先入為主了
    可當他看到孫臏那"德行"的時候,立馬喪失了興趣,黑著臉道:"我給你半炷香的時間陳述自己的能力,如果讓我發現你是一個沒有才能的人,今天你也別出這個驛館了,直接下去見你的先祖吧。"孫臏並沒有半分的緊張,而是不緊不慢的將自己所學的兵法精髓慢慢的闡述。半柱香過去了,一炷香過去了,一個時辰過去了。齊國使者已經深陷孫臏的兵法理論中無法自拔,早已經忘記了所謂的"時間"。
  •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吧,小小的一個賽馬故事本來就已經預測好的結局,卻因為孫臏的出現,逆轉了看似無法挽回的敗局,而這種神奇轉變的核心便是博弈論。
  • 回頭再讀《田忌賽馬》,孫臏幫田忌贏了比賽,其實是在害他
    當然,這些其實都不重要,畢竟當時的孫臏人微言輕,他只是提個建議,真正做決斷的是田忌。君臣尊卑有別的道理,孫臏不懂,難道他田忌也不懂嗎?他怎麼敢贏自己的領導,一點都不給齊威王面子,誰給他的膽子?其實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一個問題,那就是田忌在齊國的地位很高,高到足以讓他可以無視齊王的權威。
  • 《孫臏兵法》·威王問(3)
    (48)三葉:三世,指齊威王、宣王、湣王。齊威王、宣王時國勢強盛,至湣王而衰落。葉,世,代,時期。【譯  文】齊威王向孫臏問用兵的道理,說:「敵我對峙、兩軍強弱差不多,陣勢都很堅固,雙方都不敢先採取行動,這該怎麼辦呢?」孫臏回答說:「用輕裝的部隊先去試探敵人,由富有經驗而勇敢的人率領著,要作失敗的準備,不作取勝的想法。
  • 田忌打了場大勝仗,孫臏卻說:請將軍立刻謀反!否則將大難臨頭
    而武將的一方更是如雷貫耳的大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田忌,「田忌賽馬」這一典故便是出自於他,他在齊國最大的貢獻倒不是賽馬,而是為齊國引進了孫臏這個軍事天才。在我們的印象中,美男子鄒忌與伯樂田忌似乎沒有什麼交集,但實際上他們分別是齊國文臣和武將的代表人物。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為何卻說這是個愚蠢的計策?
    而孫臏的成名和齊國的一位大將是分不開的,這位大將就是田忌。 當年孫臏拜師學藝,同門師兄弟中有一個叫做龐涓的人,此人極具才華,但心胸狹窄,生怕孫臏會對其構成威脅,於是就利用一個機會將孫臏騙到了魏國,對其施以酷刑,孫臏靠著裝瘋賣傻才活了下來,後來孫臏說服了齊國使者將其帶到了齊國,來到齊國之後,孫臏就拜在了田忌門下。
  • 田忌賽馬背後的故事,贏了齊威王,輸了後半生
    田忌賽馬的故事,就是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最後因得了孫臏的計策,贏得了齊威王千兩黃金。如此看來,田忌似乎只是個紈絝子弟,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說田忌狂妄,那是絕對的。但要說田忌完全是依靠孫臏出謀劃策,自己沒有半點兒本事,那也不是。這就要從後來馬陵之戰中來看。史書中說:「張丏對曰:晚救之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早救之。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怎樣了?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了人生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田忌是齊國的大將,他很喜歡賽馬,有一次他便和齊威王約定了一場比賽,各自挑選出上,中,下三等馬來比式。齊威王的馬自然是要更厲害一些,因此齊威王屢屢勝出田忌,估計這一次又要輸給齊威王,田忌還沒比已經垂頭喪氣了。這時候田忌的救星來了,此人正是孫臏。
  • 孫臏為什麼要勸田忌造反?田忌有沒有這個實力?
    閻王的造型也挺殘暴事情很蹊蹺的是齊使為什麼把孫臏推薦給田忌而不是齊威王?更有甚者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賽馬竟然贏了齊王千金。敢這麼贏老大的錢,不是小白就是和老大量級相當。田忌顯然不是小白,田忌出身宗室是齊國公子,從後來他歷次帶兵徵戰來看,他應該是齊國田姓家族的代表,是掌握軍權的實權派人物。孫臏經過田忌賽馬後名聲大振,田忌賽馬現在看沒什麼,但在當時可是策對論最早的使用,那時候的人還比較耿直,打仗跟賽馬一樣都是硬剛。田忌因此還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齊威王向孫臏討教兵法,並讓他當了自己的兵法老師。
  • 《資治通鑑》耐人尋味的記載:田忌是如何知道齊威王出馬順序的?
    而這個故事的男主角也就是那個扭轉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敗局的孫臏,據說他原先和龐涓同為鬼谷子大師門下弟子,後來龐涓當了魏國的宰相,他又嫉妒孫臏的才能就設計陷害他,給他處以刖刑,讓孫臏成了殘疾人。後來齊國人偷偷把孫臏運回國,最後孫臏投入田忌門下。當時齊國人喜歡賽馬,尤其是齊威王喜歡賽馬尤甚。
  • 田忌賽馬:贏了比賽卻輸了前程
    這樣一來就激起了田忌的興趣,孫臏向田忌說明情況:齊威王的上中下三等馬都要略強于田忌,如果按照正常順序,田忌必敗無疑。孫臏提出以田忌下等馬對陣齊威王上等馬、以上等馬對陣齊威王中等馬、以中等馬對陣齊威王下等馬,這樣能夠保證三局兩勝。田忌聽後大喜過望,完全按照孫臏的安排與齊威王賽馬,結果真如孫臏所說,贏了齊威王,獲得了比賽勝利,贏得千金。
  • 「田忌賽馬」的田忌,結局如何?荒誕的記載背後,隱藏著合理真相
    《田忌賽馬》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就讀到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齊威王有個寵信的將軍叫田忌,很喜歡和齊威王賽馬,可是他的馬比不上國王的馬,所以每次都輸了,非常沮喪。孫臏找到田忌,讓他用千金為賭注跟齊威王賽馬,保證能贏.田忌生氣地說:你也要挖苦我嗎?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是什麼結局?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田忌賽馬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孫臏和齊威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
  • 田忌是怎麼樣的人,最後怎麼會這樣死去
    田忌田忌最先被人們所熟知的事情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田忌賽馬,那時候他與齊威王的關係很好,君臣經常在一起賽馬,可是田忌總是輸,他懷疑是馬的問題,可是無論他怎麼換馬,總是贏不了齊威王,所以很苦惱。正在這個時候,一個從魏國來的身受酷刑的殘疾人孫臏給田忌出主意,最終讓田忌贏得了比賽。這引起了田忌的賞識,於是藉機把他推薦給了孫臏,孫臏很快就得到齊威王的重用。
  • 孫臏最後一計,田忌捨棄不用之後,孫臏為何從此神秘失蹤
    公元前343年,齊魏馬陵之戰後,孫臏名顯天下,在回軍途中,孫臏獻給田忌一計,讓田忌提前做好兵變準備,佔領戰略要地,屆時只需輕車戰馬就可以直衝齊國首都臨淄的雍門,「如此,齊國的大權就可以由將軍掌握決定了」。但田忌捨棄不用之後,孫臏就此神秘失蹤,不見史書記載,這又是為什麼呢?
  • 孫臏為田忌獻上最後一計後,從此神秘消失,為何田忌不用?
    又主動向齊國發出求救信號,並且表示自己在獲得齊國援軍之後願意向齊國俯首稱臣,齊威王這時候不可能放棄韓國的友好主張,所以不得不派兵出去援助韓國。 8月,鄒忌主動向齊威王獻策說:大王大可以派田忌將軍前去應戰,田忌必將為齊國爭光。其實當鄒忌向齊威王推薦田忌的策略時,鄒忌本人就已經下了一步勝棋。因為如果田忌支援韓國有功打了一場勝仗,那麼鄒忌就有推薦能者的功勞。
  • 回頭再讀《田忌賽馬》,孫臏幫田忌贏下比賽,其實反而害了他
    「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三局兩勝。原來田忌並沒有什麼勝算,因為他的馬沒有齊威王的馬跑得快。幸好那時田忌身邊有個門客,名叫孫臏,此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頭腦很聰明。通過觀察,孫臏發現,田忌的馬雖然整體水平不如齊威王,但雙方的差距也不大,只是頂級水平略有差距而已。
  • 田忌為何討厭孫臏
    趙武靈王此前曾是力諫武靈王推行新法,而《孫臏兵法》則一舉打響了天下公憤然遵從的孫臏,那是他對秦國的理政之發生的認知。這個雖然已經瘸腿了,但體魄卻是比鐵甲大長了一些,那是鐵甲騎士,而趙軍騎兵卻是趙括!若非吳起莫屬,孫臏也當不會讓楚懷王和他們認真謀劃,而是讓他們了解一番。二十年前,吳起生涯中最耀眼的一戰便是大勝魏國,若非吳起有軍功,來生滅族之禍,豈是九死一生?那時候,爺爺孫武,你兒成了二十多萬大軍的柱石人物,還不是與孫臏打仗的柱石之交,誰便要是天下第一雄傑?孫臏啊孫臏,你雖是心高手,也比我強,留下點兒正經的,莫非你更有臉面?」田忌、孫臏在廳中竟是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