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是什麼結局?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2021-02-13 情懷歷史

田忌賽馬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孫臏和齊威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對於這一故事,語文老師已經為我們詳細的闡述了。在戰國時期,孫臏曾來到魏國大梁,不過,孫臏卻被同學龐涓的陷害,從而遭受臏刑。在此期間,齊國使者到大梁來,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勸說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覺得此人是個奇人,就偷偷地把他載回齊國。

孫臏來到齊國後,田忌非常賞識他,並且待如上賓。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我能讓您取勝」。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結束後,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了齊王。因此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封他為軍師。那麼,問題來了,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是什麼結局?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孫臏

首先,對于田忌和孫臏最終的結局,因為比較複雜等因素,所以,老師一般不會告訴我們。一方面,就孫臏來說。田忌賽馬之後,孫臏先後參與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古代戰爭歷史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戰例,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韓國。齊威王待魏韓火拼後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攻打魏國。魏國派太子申來抵擋,在馬陵全軍覆沒,隨之田盼又以「減灶」之策誘魏國龐涓中計,追至馬陵山中伏身亡,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中原霸主的地位。馬陵之戰也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戰例。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孫臏憑藉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幫助齊威王稱霸中原,也即為齊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在這兩場戰役之後,孫臏在歷史上可謂突然消失了,也即相關史料中都沒有孫臏的記載了。

對此,在筆者看來,富有智慧的孫臏,很可能在馬陵之戰後急流勇退,選擇了退隱田園。在古代歷史上,將領立下赫赫戰功,並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一旦功高震主的話,這些將領很可能無法善終。在春秋戰國時期,白起、商鞅、李牧、信陵君等功高震主的將領,最後都沒有獲得善終的結局。所以,孫臏選擇退隱,無疑是令人理解的行為。更為關鍵的是,就孫臏的祖先孫武,已經為孫臏做好了示範。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在柏舉之戰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但是,在柏舉之戰後,孫武不再為吳國的對外戰爭謀劃出力,轉而隱居鄉間,修訂其兵法著作。在此基礎上,孫臏也留下了《孫臏兵法》這樣的理論著作,也即這應該是孫臏退隱之後才完成的作品。

田忌

另一方面,作為齊國宗室的田忌,顯然不會像孫臏一樣退隱。田忌,媯姓,田氏,名忌,字子期,陳郡(今河南淮陽縣人)。戰國時期齊國名將,封地於徐州(今山東滕州時),又稱徐州子期。就孫臏來說,可以沒有太大的牽掛和束縛,從而退隱田園。但是,田忌作為齊國的宗室,又有自己的封地,顯然不能說退隱就退隱。在此基礎上,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後,田忌雖然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樣引來了同僚的嫉妒和君主的猜忌。

《戰國策·卷八·齊策一·成侯鄒忌為齊相》中記載:鄒忌以告公孫閈(即公孫閱),公孫閈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人卜者,亦驗其辭於王前。田忌遂走。

馬陵之戰後,鄒忌派公孫閱令人攜帶重金招搖過市,找人佔卜,自我介紹道:「我是田忌將軍的臣屬,如今將軍三戰三勝,名震天下,現在欲圖大事,麻煩你佔卜一下,看看吉兇如何?」卜卦的人剛走,公孫閱就派人逮捕佔卜的人,在齊威王面前驗證這番話。田忌聞訊後大為恐慌,被迫出奔至楚國。對此,鄒忌擔心田忌憑藉楚國的勢力再返回齊國。說客杜赫對鄒忌說:「我願為您把田忌留在楚國。」

杜赫來到楚國後,對楚王說:「鄒忌之所以和楚國不友好,是因為他擔心田忌憑藉楚國的勢力再返回齊國。大王不如把楚地江南封賞給田忌,以表明田忌不打算返回齊國。鄒忌便一定會和楚國很友好。田忌是個逃亡在外的人,他得到了封地,一定會感激大王,如果將來他能返回齊國,也一定會使齊國和楚國很友好。這就是利用田忌、鄒忌二人的矛盾,有利於楚國的辦法。」在此背景下,楚王聽了杜赫的話,果然把江南封給了田忌。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中記載: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召田忌以為將。

齊威王去世後,齊宣王繼位,得知田忌被陷害,將田忌召回國內官復原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田忌重新回到了齊國。但是,田忌沒能在齊國獲得繼續建功立業的機會。也即當時的齊國將領中,已經出現了替代孫臏、田忌的人選,這個人就是匡章。對於匡章來說,指揮了齊國和楚國、秦國、燕國等諸侯國的戰役,也即成為齊宣王、齊閔王非常信任的將領。而就田忌來說,最後則是鬱鬱而終,沒能東山再起。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田忌賽馬之後,田忌和孫臏結局如何?語文老師不會主動告訴你
    說起孫臏和田忌,不知道大家最先想起來的是什麼,但是我最先想起來的肯定是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了。田忌是齊國的大將,孫臏與他是好友,由於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總要強一點,因此田忌每次與齊威王賽馬,都落敗而歸。孫臏想出了一個計策,那就是用下等馬對付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付中等馬,再用中等馬去對付下等馬。三場比賽結束之後,果然巧妙地讓田忌贏了齊威王。語文書中,對於兩人的故事,也就在田忌賽馬之後結束了。那麼,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結局如何?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怎樣了?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了人生
    「田忌賽馬」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最知名的歷史故事了,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小學課本上必學的內容之一了,不過歷史不應該是孤立的片段,而應該結合整體來看。那麼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贏得了賽馬,最後田忌和孫臏怎樣了呢?語文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 田忌賽馬後,孫臏和田忌最後怎樣了?語文老師肯定不會主動告訴你
    他看到泥巴、豬食就往自己嘴裡塞,看到飯菜卻嫌棄地丟到一邊,而且整天絮絮叨叨的說有神仙會來救他,龐涓看他變成這個樣子之後,覺得孫臏再也沒有威脅了,於是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孫臏趁機逃到齊國。在齊國,他投靠到了當時的大將軍田忌手下,並且第一次在這裡向眾人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華,這就是田忌賽馬。
  • 孫臏為什麼要勸田忌造反?田忌有沒有這個實力?
    那麼看起來人畜無害,身殘志堅的孫臏怎麼會勸說田忌造反呢?孫臏怎麼不效忠齊威王而是效忠田忌呢?田忌在齊國又是怎樣的存在?影視的田忌和孫臏孫臏在魏國被龐涓陷害,身受臏刑和黥刑,即被砍去雙腳(並不是挖去膝蓋骨)和臉上刺字。孫臏的名字也因受過臏刑而來,真名據說叫:孫伯靈。身受酷刑的孫臏並沒有放棄人生,而是尋找機會謀求出路。
  •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那你知道這兩人結局如何?出乎意料
    小時候我們看過很多有趣的故事,為了鼓勵學生,課本上出現的往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至於結果,有的老師就不會主動告訴學生們了。比如鑿壁偷光的匡衡,我們只知道他年幼家貧,隔壁住了有錢大戶,匡衡用小刀鑿開與鄰居家相連接的牆,接著牆壁透過來的光苦讀的故事。
  • 回頭再讀《田忌賽馬》,孫臏幫田忌贏了比賽,其實是在害他
    田忌賽馬的故事都學過吧?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三局兩勝制,賭注一千金。原本田忌是沒什麼勝算的,因為他的馬不如齊威王的馬跑得快。好在當時田忌身邊有位門客,叫做孫臏,此人乃是戰國時期有名的軍事家,腦袋瓜非常靈光。孫臏通過觀察發現,田忌的馬雖然整體水平不如齊威王,但是雙方差距也並不是太大,只是頂尖層次稍差而已。
  • 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田忌賽馬是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故事,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齊威王很喜歡比賽,最擅長的就是騎馬射箭了,曾經約過田忌賽馬,各自選出三匹馬,分上中下三個等級進行賽跑。結果顯而易見,齊威王兵強馬壯,同等級的馬總能略勝一籌,田忌最終以完敗收場。
  • 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今天下午,帶著兒子來世博廣場參加機器人知識學習,突然看到他們學習中心有三局兩勝的比賽,突然間讓我想到戰國時期的一個典故——田忌賽馬。說到田忌賽馬,大家都很熟悉。齊國的貴族都喜歡這項賽馬活動,有時候還另加賭注。對於賽馬,齊威王更是喜歡。由於齊威王是國君,所以他的所有戰馬都是頂尖的。
  •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
    田忌賽馬中,田忌是怎麼知道齊威王的出馬順序的?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吧,小小的一個賽馬故事本來就已經預測好的結局,卻因為孫臏的出現,逆轉了看似無法挽回的敗局,而這種神奇轉變的核心便是博弈論。
  • 田忌為何能贏得賽馬比賽?不是田忌的馬好,其實是孫臏作了弊
    這要歸功於一次賽馬比賽,本篇我們就來說說一直被我們誤讀了的田忌賽馬,田忌之所以能贏得比賽,其實是孫臏作了弊,當然,田忌賽馬不僅是一場比賽,背後其實蘊藏著孫臏的用兵之道,且聽飛魚細細道來。田忌賽馬的起因。
  • 為何老師不告訴你,田忌賽馬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
    孫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之一,他輔佐田忌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通過「田忌賽馬」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我們的語文課本上都專門寫上了田忌賽馬這一課,田忌作為齊國著名的大將軍和大功臣,為什麼老師從來都不提田忌最後的下場呢?
  • 為何老師不告訴你,田忌賽馬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
    孫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之一,他輔佐田忌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通過「田忌賽馬」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我們的語文課本上都專門寫上了田忌賽馬這一課,田忌作為齊國著名的大將軍和大功臣,為什麼老師從來都不提田忌最後的下場呢?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為何卻說這是個愚蠢的計策?
    而孫臏的成名和齊國的一位大將是分不開的,這位大將就是田忌。 當年孫臏拜師學藝,同門師兄弟中有一個叫做龐涓的人,此人極具才華,但心胸狹窄,生怕孫臏會對其構成威脅,於是就利用一個機會將孫臏騙到了魏國,對其施以酷刑,孫臏靠著裝瘋賣傻才活了下來,後來孫臏說服了齊國使者將其帶到了齊國,來到齊國之後,孫臏就拜在了田忌門下。
  • 「田忌賽馬」背後的故事: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掉了人生
    引言戰國時期,誕生了許多的能人異士,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奇聞怪事,今天我們所說的便是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的故事,一場簡單的「三局兩勝制」賽馬卻包涵了令人受益匪淺的人生智慧,震撼世人,這一次的賽馬最終以田忌打敗齊王並獲得千金賭注,結局被後世稱之為「田忌賽馬」。
  • 田忌賽馬:那些年我們學過的語文,到底教會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我們學生時代應該都學過。但是這篇文章給我們的啟示還記得嗎?齊國有一個將軍叫田忌,他非常賞識孫臏,就把他偷偷運送到齊國,碰巧那天田忌跟一個朋友賽馬,賭注很大。孫臏發現他們的馬都差不多,都分為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其實是個極度愚蠢的計策!
    《田忌賽馬》是一則深入人心的故事,出現在小學的課本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也包括小編自己在內,對其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只覺得孫臏真的是太聰明了,只不過如今再讀《田忌賽馬》,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田忌賽馬》大體講述的內容就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分別對比上中下三等馬。
  • 「田忌賽馬」的田忌,結局如何?荒誕的記載背後,隱藏著合理真相
    《田忌賽馬》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就讀到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齊威王有個寵信的將軍叫田忌,很喜歡和齊威王賽馬,可是他的馬比不上國王的馬,所以每次都輸了,非常沮喪。孫臏找到田忌,讓他用千金為賭注跟齊威王賽馬,保證能贏.田忌生氣地說:你也要挖苦我嗎?
  • 「田忌賽馬」後,田忌遭陷害逃亡楚國,其實是齊威王故意為之?
    「田忌賽馬」「田忌賽馬」的故事比賽開始後,田忌聽從了孫臏的建議,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接著用上等馬對他們的中等馬,最後用中等馬對他們的下等馬。齊威王想除掉田忌?不過,仔細研究的話,若是齊威王想要除掉田忌,特意演的這麼一場戲,似乎所有的情節就都變得合理了。而要論齊威王想要除掉田忌的原因,五錢君認為與「田忌賽馬」分不開。從今天的觀點來看,「田忌賽馬」中,田忌和孫臏勝之不武,他們勝在作假和破壞規則上。可以說,是為了達到獲勝的目的而不擇手段的。
  • 孫臏給田忌出計贏了齊王,他和田忌在齊國的下場如何?
    在中學的課本中有這樣一篇故事,名為《田忌賽馬》,這篇文章意圖通過田忌賽馬中智慧的運用,來告訴我們做事要善用頭腦,講求方法與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勝利。其中的主人公是著名的歷史人物田忌、孫臏以及齊威王。不過,故事以外,孫臏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
  • 田忌賽馬,被包裝成「智慧」的毒瘤。
    「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遵守規則和契約將會失敗,破壞規則可以出奇制勝。於是,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遵守規則和契約的危害,這樣,大家就都不願意遵守規則和契約。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拿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拿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完後,田忌一場不勝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威王的千金賭注。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請他當作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