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老師不告訴你,田忌賽馬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

2020-12-18 騰訊網

孫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之一,他輔佐田忌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通過「田忌賽馬」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我們的語文課本上都專門寫上了田忌賽馬這一課,田忌作為齊國著名的大將軍和大功臣,為什麼老師從來都不提田忌最後的下場呢?

話說武王伐紂,牧野鷹揚,打敗了商紂王的軍隊,建立起來800年的周王朝。在周朝取代商朝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大功臣,他就是神農氏炎帝的後代姜太公,又名呂尚,姜子牙。武王為了表彰天下功臣,鼓舞這些功臣的後代繼續為國家建功立業,將姜太公分封到了現在的山東一帶,建國齊國,也就是田忌賽馬的齊國。

不過田忌所在的齊國與姜太公的齊國又有所不同。當年周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將舜帝的後代分封到陳國,陳國是一個小國,一直出現問題。但是周太史替陳厲公的兒子陳完佔卜時卻說:

「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大概意思是說,陳完會讓國家變得昌盛,但是卻不是陳國而是其他的國家。後來,陳厲公在陳國內亂之中被殺,陳完為了逃命,就不得不逃跑到了齊國。沒想到陳完這個人自帶人氣屬性,到了齊國之後很快名聲大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居然要把女兒嫁給他,按照當時的普遍做法,他們再一次佔卜,得到的卦辭是:

「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於京。

所謂「媯」,即媯水,是舜帝居住的地方,所以舜帝的後人當中有一支為媯姓,「媯」也指代舜帝的後人,陳氏就是舜帝的後人。「姜」即是指代姜子牙,指代齊國了。「有媯之後,將育於姜」指的是陳完將會在齊國的土地上發揚光大,並且最終達到無人能敵的地步,所謂「莫之於京」。這話其實說的很明白了,陳完的後代將要取代齊國。

但是齊桓公等人並沒有在意,最終陳完還是在齊國做大做強了。陳完在齊國做大做強到了什麼地步呢?我們「田忌賽馬」故事當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陳完的後代,他們分別是:齊威王,田忌,孫臏。陳完到齊國後,以田為氏,所以也稱田完,田完五世孫田書於公元前521年伐莒有功,齊景公封樂安,賜姓孫氏。孫書(田書)就是孫武的祖父,孫臏是孫武的後代。

後來陳完的八世孫田和於公元前391年在齊國自立為齊君,並且在公元前386年得到了周安王的正式冊封,從此齊國姓媯(田氏或者陳氏)不姓姜了。齊威王,本名田因齊,跟田忌一樣都是陳完的子孫,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田忌賽馬包括後面的圍魏救趙,都是老陳家一家子的人在搞事情了。

話說經過田忌賽馬之後,田忌和齊威王都對孫臏這個遠房親戚的本事得以了解,公元前354年,魏國進攻趙國的時候,作為趙國的盟國的齊國,齊威王命令孫臏帶著自己的遠房親戚在桂陵之戰大敗龐涓;公元前342年,孫臏和田忌又一次在馬陵之戰當中大敗魏國。這兩場戰爭,基本毀掉了魏國的霸主地位,又基本建立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因此田忌和孫臏可謂齊國復興的肱股之臣啊!

不過,作為孫子兵法的繼承人,孫臏兵法的創造者,孫臏在戰勝魏國不久之後就覺察到了危險的味道。作為陳完的後人,他深知齊威王等齊國王族一脈對功臣的忌憚,因為田和就是因為在姜姓齊國建立了偉大的人功勳才奪取了姜姓齊國的天下的。如今他和田忌的功勞已經達到了讓齊威王忌憚的地步了。

於是他邀請田忌一起歸隱山林。但是田忌並沒有這樣想,他覺得自己跟田因齊(齊威王)的血緣關係非常近,難道齊威王還害怕自己篡奪他的天下嗎?再者田忌又是一個非常正直忠心的人,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他在挽留孫臏不成功之後還是留了下來。不料,田忌的死對頭鄒忌卻對田忌用了一招離間計,讓正想剝奪田忌的功勳的齊威王老懷大慰。《資治通鑑》這樣寫道:

「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大概意思就是鄒忌派了個人假扮是田忌的屬下,向佔卜的人請問「大事(造反)能不能成功,然鄒忌再自己抓走了這個人,以此問罪田忌。田忌大怒,領軍攻打齊國都城臨淄向齊王索要鄒忌的人頭,失敗之後逃亡楚國。可見田忌後面的結局是相當悲慘的,失去了封地,還背上了一個叛徒的罵名。

齊威王真的不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嗎?他 當然知道,就衝田忌前面跟他賽馬輸了那麼多次都不知道停止比賽的耿直勁兒,齊威王也能猜到田忌根本不是個陰謀造反的人。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自己的老祖宗田完、田和可是生動地闡述了什麼叫做功高蓋主的危害啊!

因此從這裡可以看出,田忌後面的結局充滿了太多的權謀和歷史秘密,付出的歷史代價也太過於沉重,給一般的小朋友講這樣的故事確實不太合適。

相關焦點

  • 為何老師不告訴你,田忌賽馬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
    孫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之一,他輔佐田忌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通過「田忌賽馬」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我們的語文課本上都專門寫上了田忌賽馬這一課,田忌作為齊國著名的大將軍和大功臣,為什麼老師從來都不提田忌最後的下場呢?
  • 語文老師為何不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老師:實在太慘烈
    一說起「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藺相如實在太厲害」,不但將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安全帶回趙國,還讓趙王免受屈辱,讓秦王無話可說,實在讓人佩服。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看似勵志的故事,真的那麼完美嗎?當年藺相如完璧歸趙後,又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語文老師從不告訴你最後的結局?
  • 田忌賽馬之後,田忌和孫臏結局如何?語文老師不會主動告訴你
    說起孫臏和田忌,不知道大家最先想起來的是什麼,但是我最先想起來的肯定是田忌賽馬這個故事了。田忌是齊國的大將,孫臏與他是好友,由於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總要強一點,因此田忌每次與齊威王賽馬,都落敗而歸。三場比賽結束之後,果然巧妙地讓田忌贏了齊威王。語文書中,對於兩人的故事,也就在田忌賽馬之後結束了。那麼,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結局如何?
  • 老師告訴你了嗎?藺相如完璧歸趙後續:趙國付出的代價太重大
    完璧歸趙的故事想來大家一定不陌生,可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完璧歸趙以及之後的後續事情。智勇雙全,膽識過人完璧歸趙的主人公藺相如生長在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這也就練就了他的膽識與才氣都是十分的過人,完璧歸趙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可是為什麼老師們從來不給我們講解後續的故事?
  • 專家:田忌賽馬的故事教壞小學生,建議從語文課本中刪除
    專家:田忌賽馬的故事教壞小學生,建議從課本中刪除對于田忌賽馬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小學四五年級語文課本中,一個非常有名的成語寓言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大軍事家孫臏在齊國幫助田忌取得賽馬勝利的故事。齊國大將軍田忌經常和王孫公子進行賽馬,不過馬匹水平有限,基本上都是輸多贏少的局面。他的朋友孫臏幫著出了個主意,讓田忌調換了馬匹的出場順序,用最差的馬先出場兌掉了其他人最好的馬,然後用好馬和中馬贏下了另外兩場的勝利。這個故事本來是告訴大家不要在意暫時的得失,要學會取捨和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是什麼結局?老師沒有告訴我們
    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我能讓您取勝」。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三場比賽結束後,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了齊王。因此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他請教了兵法,封他為軍師。那麼,問題來了,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是什麼結局?
  • 田忌賽馬,被包裝成「智慧」的毒瘤。
    「田忌賽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遵守規則和契約將會失敗,破壞規則可以出奇制勝。於是,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遵守規則和契約的危害,這樣,大家就都不願意遵守規則和契約。於是田忌把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向他請教兵法後,就請他當作老師。——《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譯文  其實,只要一點破,再讀這個故事就很容易發現,田忌(孫臏)就是勝在作假、破壞規則和契約上——用下等馬假充上等馬、上等馬假充中等馬、中等馬假充下等馬於齊威王比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
  • 老師為何從不說,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專家:付出的代價太慘烈
    《史記》:「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天下人都怕秦昭王,但有一個人不怕,這個人就是趙國上卿藺相如,藺相如和秦昭王有過一次交鋒,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帶著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去找秦昭王要15座城池,秦昭王得到和氏璧一心撲在美玉上,全然忘記了割讓城池的事,藺相如怎麼不清楚秦昭王這老油子心裡在想什麼,騙秦昭王和氏璧有瑕疵,借著把瑕疵指給秦昭王看的功夫
  • 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今天下午,帶著兒子來世博廣場參加機器人知識學習,突然看到他們學習中心有三局兩勝的比賽,突然間讓我想到戰國時期的一個典故——田忌賽馬。說到田忌賽馬,大家都很熟悉。齊國的貴族都喜歡這項賽馬活動,有時候還另加賭注。對於賽馬,齊威王更是喜歡。由於齊威王是國君,所以他的所有戰馬都是頂尖的。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其實是個極度愚蠢的計策!
    《田忌賽馬》是一則深入人心的故事,出現在小學的課本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也包括小編自己在內,對其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只覺得孫臏真的是太聰明了,只不過如今再讀《田忌賽馬》,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田忌賽馬》大體講述的內容就是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國公子賽馬,分別對比上中下三等馬。
  • 田忌賽馬後,田忌和孫臏最後怎樣了?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了人生
    「田忌賽馬」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最知名的歷史故事了,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小學課本上必學的內容之一了,不過歷史不應該是孤立的片段,而應該結合整體來看。那麼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贏得了賽馬,最後田忌和孫臏怎樣了呢?語文老師可不會告訴你。
  • 《田忌賽馬》:孫臏出計讓田忌取勝,為何卻說這是個愚蠢的計策?
    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田忌賽馬》,千百年來廣為流傳。通過這場賽馬,孫臏完全取得了田忌的信任,但在當時二人都沒有發現,這也為田忌埋下了一個隱患。 錙銖必報的戰國人 在看到齊威王派人捉拿田忌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為什麼齊威王很輕易就相信了一個小人物「演的戲」? 其實啊,對於齊威王來說,這只是一個藉口,歸根結底,還是他從心底裡記恨田忌跟孫臏。這個就要說回田忌賽馬了。
  • 田忌賽馬後,孫臏和田忌最後怎樣了?語文老師肯定不會主動告訴你
    在齊國,他投靠到了當時的大將軍田忌手下,並且第一次在這裡向眾人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華,這就是田忌賽馬。田忌喜歡和齊王賽馬,而且賽馬還喜歡賭注,但是每次賽馬都輸,十分頭疼,因為他的馬總比齊王的馬差了那麼一點兒。
  • 「田忌賽馬」背後的故事:田忌贏得了比賽,卻輸掉了人生
    引言戰國時期,誕生了許多的能人異士,同時也伴隨著許多的奇聞怪事,今天我們所說的便是齊將田忌與齊王賽馬的故事,一場簡單的「三局兩勝制」賽馬卻包涵了令人受益匪淺的人生智慧,震撼世人,這一次的賽馬最終以田忌打敗齊王並獲得千金賭注,結局被後世稱之為「田忌賽馬」。
  • 「田忌賽馬」的田忌,結局如何?荒誕的記載背後,隱藏著合理真相
    《田忌賽馬》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就讀到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齊威王有個寵信的將軍叫田忌,很喜歡和齊威王賽馬,可是他的馬比不上國王的馬,所以每次都輸了,非常沮喪。孫臏找到田忌,讓他用千金為賭注跟齊威王賽馬,保證能贏.田忌生氣地說:你也要挖苦我嗎?
  • 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那你知道這兩人結局如何?出乎意料
    小時候我們看過很多有趣的故事,為了鼓勵學生,課本上出現的往往是故事的前半部分,至於結果,有的老師就不會主動告訴學生們了。比如鑿壁偷光的匡衡,我們只知道他年幼家貧,隔壁住了有錢大戶,匡衡用小刀鑿開與鄰居家相連接的牆,接著牆壁透過來的光苦讀的故事。
  • 田忌為何能贏得賽馬比賽?不是田忌的馬好,其實是孫臏作了弊
    這要歸功於一次賽馬比賽,本篇我們就來說說一直被我們誤讀了的田忌賽馬,田忌之所以能贏得比賽,其實是孫臏作了弊,當然,田忌賽馬不僅是一場比賽,背後其實蘊藏著孫臏的用兵之道,且聽飛魚細細道來。田忌賽馬的起因。
  • 經典故事《田忌賽馬》
    遂將孫臏引見給齊國的大將軍田忌,田忌通過交流得知孫臏乃奇人,時常向其請教兵法,待孫臏待為貴賓。賽馬在當時倍受齊國貴族歡迎。時常用重金作為賭注。田忌多次與貴族賽馬,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孫臏得知後隨田忌來到賽馬場,孫臏通過觀察了解,貴族的馬都按奔跑的速度分為上中下三等,各家的馬按等次比賽,比賽規則為三局兩勝。後看田忌的馬與其他人的馬相差也並不遠,只是策略運用不當。
  •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田忌賽馬」?
    我也在不同場合,把田忌賽馬的故事比喻作法商智慧的經典故事,重整資源,整合規則,贏得勝利!田忌賽馬也被我理解為用規則創造價值的經典案例!(3)但我突發奇想,要是齊威王也要求再比賽一場,田忌賽馬的故事又該怎麼講呢?細就起來,發覺田忌之所以能夠勝利,一是主要建立在當時信息絕對不對稱上的。那就是對方對他參賽的三匹馬的出場情況一無所知,而他對對方的情況了如指掌。
  • 田忌賽馬中,田忌能贏得比賽,是大智慧還是作弊?
    田忌賽馬中,田忌能贏得比賽,是大智慧還是作弊?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都很喜歡賽馬。賽馬變成王公貴族當時娛樂追捧的一種消遣方式。孫臏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兵法家,據說當年他和龐涓一同在鬼谷子的門下學習兵法,兩人在當時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一時的俊傑,但是從綜合水平來看,孫臏比龐涓略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