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毛耳草,見過嗎?清熱利溼,消腫解毒,主帶狀皰疹,腎炎水腫

2021-02-12 太極本草

黃毛耳草

來源產地

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黃毛耳草的全草。

夏、秋採收,曬乾或鮮用。生於山地林下、巖石上、路旁、溪邊及田野草叢中。

分布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別名拖地蓮、鋪地蜈蚣、白頭走馬仔、細種節節花、蜈蚣草。

【原形態】

黃毛耳草,多年生草本,常呈鋪散匍匐狀,全株均被有黃綠色細長柔毛,以莖、葉柄、託葉、葉背、脈間等處為多。莖具角稜,纖弱,節上有鬚根。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1-2.5cm,寬6-12mm,先端尖,全緣,基部稍圓;託葉連合成鞘狀,膜質,頂鈍鑽狀齒裂。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柄長2-3mm,萼筒漏鬥形,4裂;花冠漏鬥形,長5-6mm,4裂,淡紫白色,稀為白色,4裂;雄蕊4;子房2室,柱頭2裂,棒狀。蒴果,扁球形,長和寬均約2mm,室背開裂;萼片宿存。種子黑棕色,細小。花期7月。果期9月。

【性狀】

性狀鑑別 全體被黃色或灰白色柔毛。莖細,稍扭曲,表面黃綠色或綠褐色,有明顯縱溝紋;節上有殘留鬚根;質脆,易折斷。葉對生,葉片多向外捲曲,完整者展後呈卵開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2.2cm,寬5-13mm,全緣,上面綠褐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被黃色柔毛,託葉短,合生;葉柄短。蒴果球形,被疏毛,直徑約2cm。氣微,味苦。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涼。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用於腸炎,痢疾,急性黃疸型肝炎,小兒急性腎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宮出血,咽喉腫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疔瘡腫毒。

《中藥大辭典》

辛苦酸澀,無毒。清熱,除溼,活血舒筋。治黃疸,水腫,乳糜尿,痢疾,腹瀉,跌打損傷,無名腫毒,乳腺炎。


《中華本草》

味苦;性涼。清熱利溼;消腫解毒。主溼熱黃疸;洩瀉;痢疾;帶狀皰疹;腎炎水腫,乳糜尿;跌打腫痛;毒蛇咬傷;瘡癤腫毒;血崩;白帶;外傷出血

【歸經】

肝;膽;膀胱;大腸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2兩;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運用】

①治溼熱黃疸:

鮮黃毛耳草一至二兩。水煎服,連服三至七天。

②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鮮黃毛耳草一兩。水煎服。

③治溼熱水腫:

鮮黃毛耳草一至二兩,水煎服;另用石蒜鮮鱗莖一兩,蓖麻種子二錢,共搗爛敷足心。

④治小兒急性腎炎:

鮮黃毛耳草水煎加紅糖服。二至三歲八錢至一兩;四至六歲一兩至一兩半;七至十歲一兩半至二兩;十歲以上者二兩至二兩半。以上均為一日量,分三次服。

⑤治乳糜尿(膏淋):

鮮黃毛耳草二兩,金櫻根六錢,燈心草、貫眾各五錢。加水三碗煎成一碗。每日一劑,二次分服。如尿中有圓柱樣物,加星宿菜全草七錢,牡荊子五錢;婦女患者加地菍根一兩;病重者黃毛耳草增加一兩。忌食姜、蔥、蒜等。

⑥治痢疾,腸炎:

鮮腹瀉草二兩(幹品一兩),洗淨,加水濃煎,去渣,取藥液,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衝服。一天分兩次服。

⑦治中暑吐瀉:

鮮黃毛耳草一兩。水煎服。

⑧治小兒高熱昏睡:

黃毛耳草三錢,艾葉一錢,鉤藤二錢,山查三錢,蜂窩一錢。水煎服。每小時服一次,每次服一匙。

⑨治乳腺炎:

黃毛耳草一兩。水煎服,

⑩治婦女血崩:

黃毛耳草,水煎,取汁衝紅糖服。


⑾治跌打損傷及蛇咬傷:

鮮黃毛耳草搗汁飲,渣敷患處。

相關焦點

  • 我讀《全國中草藥彙編》黃毛耳草
    【藥理作用】抗癌活性:黃毛耳草中的黃毛耳草鹼有較強的細胞毒活性,在10μmol/L濃度下對HL260細胞抑制率為63%,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性味歸經】苦、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溼,散瘀止血,解毒消腫。適用於咽喉腫痛,腸炎,痢疾,急性黃疸型肝炎,小兒急性腎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宮出血;外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蜈蚣咬傷,疔瘡腫毒,腫瘤。
  • 【洪中百草香】黃毛耳草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了垂盆草,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種長得很像垂盆草的植物——黃毛耳草。它小小的葉片沿著莖枝成雙成對的生長,不同的是垂盆草是肉質的,黃毛耳草的全身卻長滿了黃綠色的細長柔毛。中草藥歌訣裡講到:肉質性清涼,有毛便退黃,生毛能消風,止血。
  • 過江藤,見過嗎?清熱解毒.治咽喉腫痛、痢疾、帶狀皰疹、溼疹
    別名蓬萊草、鳳梨草、旺梨草、雷公錘草、大二郎箭、番梨仔草、旺菜癀、鳳梨癀、痢症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用於痢疾,急性扁桃體炎,咳嗽咯血,跌打損傷;外用治癰疽疔毒,帶狀皰疹,慢性溼疹。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中藥大辭典》味酸甘微苦,性寒,無毒。入肺、心、小腸諸經。"祛風,清熱,消腫,解毒。
  • 膿見消,見過嗎?清熱解毒主皮膚溼疹、帶狀皰疹、癰瘡腫毒
    別名有毛雞屎藤、膿見消、癍痧藤、大葉龍膽草、土加藤甜茶、接骨丹、排骨連、涼茶藤、山甘草、腳白藤、半路哮、白束、大號山甘草、白藤草、土五加皮、塗藤頭
  • 水龍,見過嗎?治燥熱咳嗽、酒疸、淋病、帶狀皰疹、黃水瘡、溼疹
    別名水蓋菜、崩草,水甕菜,過江龍,水芥菜,水菜嶽,狗腸草,過江藤,枇杷菜、魚鰾草,假蕹菜,水浮藤。浮水或匍匐狀草本,無毛,其浮水莖的每一節上常有圓柱狀的白色囊狀浮器,具多數絲狀根。葉互生,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1.5~5釐米,寬0.5~2.5釐米,先端圓或鈍,基部漸狹;葉柄長0.3~1釐米。
  • 石油菜,見過嗎?可用於肺熱咳嗽,肺結核病,腎炎水腫
    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消腫止痛。用於肺熱咳嗽,肺結核病,腎炎水腫;外用治跌打損傷,燒燙傷,《廣西藥植名錄》:清熱,利水,解毒。治火燙傷,疳積,瘡疥。《中華本草》微苦;性涼歸肺;脾經歸肺;脾經清肺止咳;利水消腫;解毒止痛。
  • 霜紅藤,見過嗎?主治風溼痺痛、風疹、溼疹、帶狀皰疹
    祛風消腫,舒筋活絡。治脈管炎,腎盂腎炎,跌打損傷。《中華本草》苦;辛;平祛風除溼;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經閉;產後腹痛;胃痛;疝痛;瘡癰腫痛;骨折;風疹;溼疹;帶狀皰疹;毒蛇咬傷【歸經】肝;胃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塗;或磨汁塗;或鮮品搗敷。
  • 鳳尾草,治療帶狀皰疹
    鳳尾草是一種蕨類植物,屬於鳳尾蕨科、鳳尾蕨屬。
  • 空心莧,見過嗎?內服用於乙腦、流感初期;外用治溼疹、帶狀皰疹
    空心莧來源產地莧科蓮子草屬植物空心蓮子草的全草。生于田野荒地、池沼、水溝等處。
  • 《中草藥常識》黃花母的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溼,解毒消腫.
    黃花母圖片清熱利溼;解毒消腫。主感冒高熱;咽喉腫痛;溼熱瀉痢;黃疸;帶下;淋證;風溼痿弱;頭暈;勞卷乏力;痔血;癰疽疔瘡1、對腸管平滑肌的作用。2、祛痰潤滑作用。3、抗炎作用。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3兩)。--《中藥大辭典》外用:搗敷。
  • 潮汕百草之馬蹄金(清熱利溼,解毒消腫)
    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等地(含臺灣地區),在貴州、廣西、福建、四川、浙江、湖南等地有廣泛分布,生長於海拔1300米至1980米的地區,多生在路旁、山坡草地或溝邊,已經由人工引種栽培。為苗族民問常用的一種治療肝炎的草藥,苗族藥名「窩比賒溜」。為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4-6月採收。
  • 田邊草,見過嗎?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風熱咳嗽、扁桃體炎、腸炎、消化不良
    一年生草本,高10-40cm。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用於扁桃體炎,咽喉炎,咳嗽,腸炎,小兒消化不良;外用治癰腫瘡癤。《中藥大辭典》"淡,平。"活血,解毒。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痢疾,口瘡,乳癰,瘰癧,跌打損傷。
  • 風溼草,見過嗎?祛風勝溼,活血行瘀,解毒止痛
    赤車使者(風溼草)來源產地為蕁麻科植物赤車的全草及根。夏、秋季拔起全草,或除去地上部分,洗淨,鮮用或曬乾。
  • 清熱解毒藥之鳳尾草,是清熱利溼,解毒止痢,涼血止血的良藥
    鳳尾草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清熱解毒藥,其藥性苦、寒,歸於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溼、解毒止痢、涼血止血的功效。此藥在臨床上可以用來治療熱毒或溼熱痢疾、腹瀉等疾病。還可以用來治療血熱導致的尿血、便血、痔瘡出血等疾病。此外,對於熱淋、溼熱黃疸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 鼻炎:龍葵,見過嗎?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對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療效
    【炮製】淨制:除去雜質,老梗及殘留根。泡水洗淨,曬乾。切段;曬乾或烘乾篩去雜質。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感冒發燒,牙痛,慢性支氣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帶,癌症;外用治癰癤疔瘡,天皰瘡,蛇咬傷。據古代文獻記載,服食本品可解勞少睡。現在臨床上試用本品作為避倦防睡藥,在實踐中體會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療效。《中藥大辭典》苦,寒。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
  • 帶狀皰疹快速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這樣治療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帶狀皰疹的主要表現就是在皮膚上面長水痘,並且帶狀皰疹是一種可以傳染的疾病,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那麼請問帶狀皰疹快速治療方法是什麼?帶狀皰疹的飲食禁忌是什麼?帶狀皰疹能吃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院士提醒:風溼草,見過嗎?祛風勝溼,活血行瘀,解毒止痛
    赤車使者(風溼草)來源產地為蕁麻科植物赤車的全草及根
  • 帶狀皰疹會傳染嗎?
    今天借著網友的問題我們再來講講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也稱「纏腰龍」、「蛇盤瘡」等,和小時候常見的水痘屬於同種族的。帶狀皰疹的出現會帶有一定的規律性,它一般是沿著我們的神經分布的,呈帶狀分布。帶狀皰疹會導致我們出現嚴重的神經疼痛,還有一部分患者還會有淋巴腫大的表現,水泡會成群出現。而且帶狀皰疹好發於成人,春秋季節多見,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呈顯著上升。
  • 根可治腎炎水腫,皮可治一切頑癬
    全株均可入藥,木槿花性味甘苦涼,歸脾肺肝經,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主治痔瘡出血,盜汗等。木槿子,是木槿的果實,又叫朝天子,性味甘寒,歸肺經。清肺化痰,止痛解毒。主治痰多咳喘,支氣管炎等。木槿葉苦寒,清熱解毒,治腸風,癰腫瘡毒。為全株提供養料的木槿根,性味甘涼,清熱解毒,可治陰癢,急淋,水腫,腎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