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農沒有「休止符」——從中關村科技企業扶貧故事看鄉村振興...

2021-01-08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科技助農沒有「休止符」——從中關村科技企業扶貧故事看鄉村振興新路

蓋博銘、王奕涵

一段短視頻的推廣,讓偏遠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不再滯銷;一個「5G+」技術的應用,讓山區學生在教室裡就能體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一個智慧分級診療平臺的建立,讓鄉村百姓享受到大城市的看診服務……

截至2020年10月,中關村844家科技企業在北京對口扶貧協作地區設立分支機構1391家,投資金額851.2億元。中關村科技力量注入農業、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近日,記者走訪了中關村龍頭示範企業,聆聽「他們」的扶貧故事,感受這裡仍在書寫的助農新篇章,看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這是我家鄉特產的花椒,用它做菜你可以體驗到正宗的重慶味道!」走進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一段短視頻正在展覽屏上播放,一位操著重慶口音的小夥兒站在綠油油的花椒叢裡,詳細地介紹著花椒的採摘、加工過程。

這段短視頻來自字節跳動公司的扶貧項目——「山貨上頭條」,視頻裡的小夥兒是一位「扶貧達人」,在為家鄉滯銷的花椒做公益推廣。

字節跳動公司的扶貧團隊每年都會去貧困地區實地走訪、調研,挖掘一批品質優但銷售難的農產品,通過邀請明星和短視頻達人錄製推廣視頻、電商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這些農產品拓寬流通渠道。

給剛出生的牛犢穿「馬甲」;哼著民歌繡蒙古袍;圍著火爐烤包子……在網際網路平臺巨大流量的帶動下,一段段富有民俗風情的短視頻吸引來了大批前來打卡的遊客。

「10個養殖基地,1個年產40萬噸的飼料廠,生豬年出欄120萬頭……項目帶動24個村莊,700餘名建檔立卡群眾脫貧。」這是大北農集團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生態養豬產業一體化扶貧項目的數字「成績單」。

中關村推動企業以項目帶動產業、以產業推動扶貧。大北農集團副總裁莫宏建介紹,大北農集團會優先選擇在貧困縣建設生產基地,利用集團成熟的「智慧養豬」技術以及「豬聯網」管理模式,結合貧困地區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等因素,選擇對口產業項目帶動扶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項目亮點是希望從源頭上治貧,斬斷窮根。」莫宏建說。支撐農業穩定持續發展,要為農民和貧困戶帶去最前沿、最實用的農業理念與技術,讓農戶掌握謀生技能,由「輸血」變為「造血」。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是扶貧工作的重要一環。中關村科技企業將「扶志」與「扶智」相結合,為教育脫貧注入了「芯」活力。

新東方教育集團柳江說,師資水平薄弱、學生升學率低是鄉村教育痛點。為此,新東方集團在行業內率先將5G技術應用於鄉村教育,打造「5G雙師直播課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據了解,中關村示範區連續帶隊3年,組織100餘家科技企業赴對口地區考察對接。「讓科技真正為生產服務,中關村科技企業持續為鄉村振興貢獻中關村力量。」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翟立新說。

「我們有一個三年的小目標,還有一個十年的大目標……」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科技助農沒有休止符。(完)

相關焦點

  • 探索「科技+」脫貧攻堅模式 看中關村這份出色答卷
    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關村,承擔著北京對口扶貧地區的扶貧重任。3年來,中關村探索出集農業、醫療、旅遊、消費、教育「五位一體」的「科技+」扶貧模式,為全國科技扶貧蹚出一條新路。一度受到冷落的傳統麥秸畫如今越來越火,而楊麗麗也成了返鄉創業的「鄉村帶頭人。」中關村推動北京字節跳動、北京快手科技等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扶持當地「主播」傳播家鄉的美景好物。一些貧困縣被扶持之後,地方好風景在平臺上得到廣泛傳播,吸引了大量遊客,也帶動了地方旅遊產業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通過發展旅遊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 科技部: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
    原標題:科技部:脫貧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下午舉行「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淮安市科技局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助力鄉村振興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朱小柱 王小青日前,市科技局聯合江蘇農村科技服務中心、南京農業大學淮安研究院共同舉辦「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升企業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班。來自全市80餘家農業科技型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負責人,駐淮高校院所有關涉農科技人員等120餘人參加培訓。長期以來,市科技局高度關注科技服務「三農」工作,瞄準「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兩大目標,以科技培訓為主要抓手,圍繞產業共性問題、農村現狀和農民需求,創新舉措,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科技培訓工作,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
  • 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為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
    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管長偉。(記者 楊智偉 攝)「十多年來,我一直在研究鄉村問題。想著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背景下,用文化科技融合為三農和交通物流行業服務,鞏固好精準扶貧,促進鄉村振興。」11月6日,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管長偉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近期該公司的重心就是利用科技創新模式為三農做好服務,為農村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平臺化服務和系統化抓手。管長偉多年來一直從事IT行業,後又走上了創業之路。他創立的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被選為湖南省北鬥產業軍民融合項目重點培育企業。
  • 鏈博科技深入川西地區 數位技術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11月24日,鏈博科技聯合創始人李徵光帶隊來到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深入鄉村考察調研,並參加了阿壩州(全州13個縣)科技工作會議。鏈博團隊和阿壩州政府領導、科技工作者就「數位技術如何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交流。雙方就進一步合作交流達成諸多共識。
  • 金羊網評:脫貧攻堅只有「小節線」沒有「休止符」
    然而,脫貧攻堅沒有「休止符」,脫貧摘帽不是終點。中國的脫貧和減貧事業將在新起點上繼續從勝利走向勝利。脫貧工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自然災害、重大疾病、意外事故都可能導致脫貧人口「因災返貧」、「因病返貧」。脫貧攻堅不能僅僅依靠外界的資源和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通過幫扶激發貧困地區自身的「造血能力」,發展壯大扶貧產業,為貧困地區經濟的長期發展提供支點。延伸產業鏈條,加強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建,方能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
  • 關於印發《2020-2021年吉林省科技助力 鄉村振興「科技之冬」活動...
    ,進一步凝聚科技力量,大力開展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決定聯合開展「科技之冬」活動,並制定了《2020-2021年吉林省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科技之冬」活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並及時上報有關活動信息。
  • 清水縣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清水縣科學技術局立足全縣科技工作實際,緊扣「五個振興」要求,緊盯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鄉村振興科技工作管理。
  • 產業扶貧怎樣與鄉村振興銜接?農業農村部:不能畢其功於一役
    由於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周期不一致,很多問題在攻堅期內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需要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一考慮,創造條件、分階段逐步解決。」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攝影:徐想12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產業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針對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問題,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做出上述表述。
  • 中國再無貧困縣 但「清零」不是奮鬥的休止符
    然而「清零」不是奮鬥的休止符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我國所有貧困縣「清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工作捷報頻傳,脫貧事業穩步推進。這次各地摘掉貧困縣「帽子」後,沒有敲鑼打鼓、聲勢浩大的慶祝儀式,不少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幹部表示,消息公告的那一刻,最直觀的感受是微信朋友圈刷屏,工作群裡「大拇指滿天飛
  • 東方:科技引領科技扶貧 農戶企業抱團發展
    近年來,東方市注重科技引領,加強科技扶貧,嚴格落實省市科技扶貧示範「百村千戶」創建要求,採取「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推動農戶與企業抱團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眼前正向記者介紹一種名稱為黑皮雞樅菌種植技術的人是新龍鎮上通天村食用菌種植場場長王賢耀,他告訴記者,今年上通天村被市科協列為東方市科技扶貧示範村,合作發展黑皮雞樅菌種植,11月初開始種植,面積240平方米,目前黑皮雞樅菌種植場共有15000萬個菌包,僅10多天產量就有300斤,收入達6600元。
  • 推進鄉村振興,中農裕坤率先垂範!
    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我更關心的,就是今年以後是不是能夠穩定下來,是不是有一個長效的機制, 就看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穩定的、持續的」。總書記關於消費扶貧的重要指示,為政企方面接下來的行動指明了方向。
  •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在當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關鍵時期,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建設,可以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人才強的通道,加速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長期以來,鄉村產業集群由於缺少科技支撐,現代化程度低,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都不強。
  • 助力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農牧企業在行動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中,以新希望集團為代表的農牧企業紛紛響應號召,因地制宜採取產業扶持加人才扶持的多種措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
  • 淄博供銷暨博山鎮「助力鄉村振興消費扶貧」活動舉行
    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訊 7月30日,淄博供銷暨博山鎮「助力鄉村振興消費扶貧」活動在博山區博山鎮上結老峪村舉行,淄博市及張店區、博山區、臨淄區供銷社、市扶貧辦、博山區委、博山鎮、市鄉村振興服務隊博山3隊等相關部門領導參加活動。
  • 「清零」不是休止符,向著新的生活邁大步
    脫貧摘帽並非就萬事大吉,剛脫貧的群眾還處於搖擺狀態,存在眾多的不穩定因素,要使群眾不走返貧回頭路,還需繼續採取「輸血」與「造血」並舉,「扶貧」與「扶智」相融合,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  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為群眾栽上「搖錢樹」。打贏脫貧攻堅戰,只是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為此要實施長遠致富之策,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因村施策選準產業,既要按照傳統的習慣又要創新發展,既要立足於農業又要發展加工業,要在特色上下足功夫,為群眾選準致富路。
  • 青城鎮舉行全總扶貧工作隊幫扶科技養牛籤約儀式
    為振興鄉村經濟,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提升養牛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水平,提高養牛業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全總扶貧工作隊決定在青城鎮實施科技養牛項目,7月15日,全總扶貧工作隊幫扶科技養牛籤約儀式在青城鎮隆重舉行。
  • 然而「清零」不是奮鬥的休止符
    自精準扶貧以來,已經有不少黨員幹部倒在一線了,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是個巨大的勝利。今天起,中國再無貧困縣!然而「清零」不是奮鬥的休止符。在農村,有些事情,不能完全看經濟效益,不要覺得投入那麼多成本,那麼多優秀幹部,可能只是修了幾條路,修了幾條河,修了幾座電灌站,教會了一家人怎麼養小龍蝦……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些成本並沒有「沉沒」,它們成了鄉村振興的基礎。
  • 北京海澱聚焦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
    「十三五」時期,海澱區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美麗鄉村深度融入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推動集體產業在科技創新中升級迭代,走出一條農民融入市民、農村融入城市、農業融入科技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南北均衡、產城融合、集體經濟與中關村科學城同方向、共發展的新發展格局。
  • 「瀋陽中關村」 打造瀋陽科技CBD
    1月17日,瀋陽·中關村智能製造創新中心正式啟動,落地鐵西區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在此形成一個集企業總部、科技研發、高端商務、金融服務等於一體的科技CBD。據介紹,目前中關村聚集高新技術企業2.5萬家,主板上市公司365家,「獨角獸企業」80家,佔全國半數,是國內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科技產出最為活躍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