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之殤,高長恭自毀聲譽仍難逃悲慘結局

2020-12-14 清風雪說歷史

蘭陵,位於齊魯大地山東,是今山東境內最早設立的縣治,據傳由楚大夫屈原命名,「蘭」為聖王之香,寓意「王道」,「陵」原義為高地,引申為「樂土」,「蘭陵」之名,意為在楚國建設一片「王道樂土」,也正是屈原追求的理想。荀子是儒教正宗,楚國春申君為令尹時,荀子做了兩任蘭陵令,並終老於此,被稱為「後聖」。

蘭陵自先秦時期起一直都是中國古代名郡。蘭陵王為中國古代王爵,是郡王爵,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第四子高長恭。

蘭陵王高長恭,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本名高肅,族名高孝瓘,字長恭,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北齊名將。

蘭陵王高長恭

蘭陵王高長恭一生徵戰無數,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邙山大捷」。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 十二月,北周武帝派遣10萬精兵,圍攻洛陽,形勢危急,北齊武成帝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并州刺史段韶等援救洛陽,段韶率領左軍,高長恭率領中軍,斛律光率領右軍,段韶利用謀略擊潰北周軍隊,高長恭則親自率領五百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到了金墉城(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因為高長恭戴著頭盔,城中的人不能確定是敵是友,直到高長恭把頭盔脫下來讓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軍心大振,歡聲雷動。他們沒想到這位勇猛無敵、深入重圍的武士竟是「貌柔音美」的蘭陵王,於是立即放箭保護他,並裡外合力,成功解圍金墉城。北周軍隊最後棄營而逃,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裡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

高長恭在此次場戰役中威名大振,北齊皇帝親自到洛陽犒賞三軍,能歌善舞的北齊將士以邙山戰役勝仗為背景創作了歌頌蘭陵王的舞樂,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據說蘭陵王相貌異常俊美,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那麼他到底有多美呢?《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 因為面相善良,使得蘭陵王在戰場上沒有一點威懾力,並經常受到敵手的輕蔑。於是高長恭,命人製作了一個面目猙獰的「面具」,每逢戰事便把面具戴在臉上,以此達到威懾對手的目的。《舊唐書·音樂志》云:「代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甚至有人推斷,後來京劇中出現的「臉譜」,很有可能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蘭陵王入陣曲》有關。

蘭陵王面具

然而芒山大捷後,隨著高長恭威望的不斷上漲,受到北齊後主高緯的猜忌。《北齊書·卷十一·列傳第三》曰:「芒山之捷,後主謂長恭曰:『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對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帝嫌其稱家事,遂忌之。」這便是後人所說的引後主忌恨的「家事即國事」之說。

北齊後主高緯

然而,高長恭之後更是不惜自毀聲譽、消極懈怠,以消除君臣猜忌,卻仍然沒有成功脫身朝堂。定陽之戰時,高長恭常常收取賄賂,聚斂財物,更是在隨後的戰事中,多次假託有病,不去管政事,然而在他那個年代,諸國紛爭,戰亂頻繁,高長恭始終沒有成功退出朝堂。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後主高緯派人給高長恭送來毒酒,高長恭對他的王妃鄭氏(蘭陵王妃)說:「我對國家如此忠心,哪裡有辜負皇上,而要賜我毒酒?」鄭氏回答說:「你為什麼不親自當面去跟皇上解釋清楚呢?」高長恭說:「皇上怎麼可能會見我?」於是飲鴆而死,年僅三十三,追贈太尉公,諡號忠武。

蘭陵王妃

蘭陵王高長恭是南北朝時期少見的才貌兼備、文武雙全的奇男子,他驍勇善戰、忠君愛國,北齊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暴君王朝,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是非常殘暴的,而蘭陵王作為宗室成員,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另類」, 與北齊君主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不幸的是他生在皇室,更是生在那個戰亂不休的年代,軍功顯赫卻偏偏遭到君王的猜忌,導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結局。更具諷刺的是,蘭陵王高長恭死後的第四年,失去了支柱的北齊就被北周皇帝宇文覺所滅,北齊王室成員幾乎全遭屠戮。

參考文獻:《北齊書》、《北史》、《舊唐書》。

相關焦點

  • 蘭陵王高長恭,北齊最後的戰神,卻因功高震主而被冤殺
    好在北齊還有蘭陵王高長恭等一眾武將,替高家外御強敵,內震讒臣,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維持著當時的三足鼎立之勢。高長恭在當時幾乎是戰神的代名詞,芒山一戰,高長恭帶著鬼臉面具出道,率五百精兵,直衝北周大軍陣中,打得北周大軍潰不成軍,丟盔棄甲蔓延三十餘裡。蘭陵王因此一戰成名,鬼臉戰神的名號開始在北周軍中流傳。
  • 蘭陵王高長恭
    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樂府雜錄》鼓架部條云:「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戰鬥,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唐朝崔令欽的《教坊記》說:「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
  • 歷史上蘭陵王高長恭是美男子嗎?他是怎麼死的?
    蘭陵王高長恭,是北齊皇室,為北齊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之四子,若問他是不是美男子,答案當然是。古代有四大美女,而相對的也有四大美男子,高長恭就是四大美男子之一。古代四大美男子說法不一,其中一個說法四人分別潘安、蘭陵王、宋玉、衛玠。
  • 北齊蘭陵王高長恭,國事當家事被賜死,未遇昏君卻如此收場?
    按理說高長恭大權在握,如有不軌之心完全沒有忌諱胡王后的理由,但即使知道胡王后的心意,高長恭仍未有絲毫反叛動作,仍是為國盡忠。563年,突厥兵臨城下,洛陽告急。忠臣子圍著皇帝不知所措之際,高長恭親率五百親兵前往破敵。人數劣勢可想而知,卻憑藉勇猛勢頭以少勝多擊退了突厥圍城,如此則從戰場上的將軍躍升成為護國英雄,百姓心中無不感念。
  • 蘭陵王高長恭、吳王李恪、睿親王多爾袞,誰最強?
    第一位:蘭陵王高長恭。蘭陵王高長恭他擁有成功男人想有的一切,但是,他最終死在一杯毒酒之下,他未造反也沒用反抗,只能說這樣說他人生的悲慘。高長恭身為皇室子弟,有別於其他人,不逃避自己的責任,敢於承擔責任,為了國家他敢於一戰。高長恭長相帥氣,過於清秀的面孔,要他在戰場上缺少霸氣。
  • 一代戰神——蘭陵王高長恭
    如此多的戰爭自然會鍛造出人們爭相傳頌的戰神,像是成吉思汗,霍去病,衛青等。但是,有一個人可能大家都想不到,那個人就是蘭陵王。在日本,項羽被他們推崇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但是,蘭陵王也同樣被他們尊敬所崇拜。《北齊書·卷十一》列傳三》中記載:「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邙山之戰,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到隋朝時期,《蘭陵王入陣曲》被列入宮廷曲目,在中唐時期,此曲漸漸的被娛樂化,失去原有的武樂色彩,成為「軟舞」。
  • 蘭陵王高長恭,歷史上最美麗的王子
    而在這個時代中,將星雲集,我們今天所要講的人,便是這個朝代中的一個人物——北齊蘭陵王高長恭!高長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肅,字長恭。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算是皇室宗親,用現代慣用的稱呼就是王爺。更多關於高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高氏春秋。
  • 壓倒北齊的最後一根稻草:蘭陵王高長恭被高瑋賜死
    高瑋與蘭陵王結過梁子蘭陵王高長恭,北齊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高瑋的親堂兄,且常年在軍中,威望很高。要是斛律光還在,蘭陵王就算再光彩奪目,高瑋也不會看不慣高長恭,可是,在斛律光死後,高長恭成了北齊最耀眼的將星,再加上高長恭是正宗的皇室血脈,鳳子龍孫,那是擁有皇位繼承資格的人,這讓高瑋不能不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了。
  • 蘭陵王高長恭,居然是李世民的外公?長孫皇后成了他們之間的紐帶
    蘭陵王高長恭,居然是李世民的外公!南北朝後期,北朝從北魏演變成了東魏和西魏。後來東魏被高歡家族篡奪,高洋建立了北齊王朝。而西魏被宇文泰家族篡奪,宇文覺建立了北周。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搞清楚了,當時北朝有兩大家族,一個是宇文家族,一個是高家。蘭陵王高長恭,就是高家的後代。
  • 北齊第一名將,為韋孝寬所忌,是北周武帝所深憂,非蘭陵王高長恭
    受時下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在很多人心目中,北齊的第一名將是蘭陵武王高長恭。有人把蘭陵武王高長恭吹噓成「北齊最後的支柱」,甚至吹牛不怕吹怕天,說高長恭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之一,地位與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等人並列。
  • 南北朝最後的戰神,被賜死了
    、皇族宗室、蘭陵王高長恭已於日前因意圖謀反被皇上賜死,終年32歲。城中守軍看清城下之人原來是他們敬愛的蘭陵郡王高長恭後,當即士氣大振,與高長恭等前來救援的部隊裡應外合,痛擊入侵的北周軍隊。史書對這一段的記載頗為精彩:「邙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
  • 戰神被賜死,年僅32歲。
    北齊武平四年(573年)五月,一條重磅新聞震驚了整個帝國: 帝國戰神、皇族宗室、蘭陵王高長恭已於日前因意圖謀反被皇上賜死,終年32歲。 朝堂一片譁然,人們錯愕之際,不禁為這位曾數次救北齊帝國於危難的戰將感到痛惜。
  • 音柔貌美又驍勇善戰,生不逢時的高長恭,北齊的戰神蘭陵王
    他貌美音柔,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驍勇善戰,是所向披靡的戰神。生於亂世,把他磨鍊成後人景仰的蘭陵王;活在亂世,也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絕佳的容貌,顯赫的軍功,都無法改變他生於一個帝王家的悲劇式宿命,高長恭傳奇的一生最終也隨著一杯毒酒而結束。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被世人不絕讚嘆的蘭陵王——高長恭,他究竟有著怎麼樣的一生呢?
  • 蘭陵王:曇花一現只留下幽香陣陣,一生從來就不在乎什麼天下之位
    幸運的是,高長恭遇見了屬於自己的伯樂——孝昭帝高演和武成帝高湛,先後兩位帝王都慧眼識人,知人善用,沒有埋沒其才能,戰場上刀劍無眼,高長恭每每都是衝鋒在前身先士卒,每每皆浴血歸來。戰鼓響徹雲霄之時,高長恭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奉命為先鋒將軍,僅率五百騎兵便衝進敵軍包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一身殺氣沖天,誰人見了也是心生畏懼,被其赫然氣勢嚇退不敢據其三尺近,身經百戰煉出了名副其實的「殺神」稱號。高長恭不負眾望,幸不辱命,率領兵士一往無前直達金墉城下。
  • 他是日本最尊敬的中國戰神,地位不遜項羽,有一怪癖,至今有人模仿!
    也鍛造出很多人們爭相傳頌的戰神,例如成吉思汗,衛青、霍去病、耿恭等。更有一位戰神深受日本人的尊敬崇拜,其影響力甚至不亞於項羽,它就是蘭陵王。蘭陵王是東魏權臣高歡長子高澄的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受封蘭陵王。對於蘭陵王我們更多的印象應該是來源於影視。
  • 美男蘭陵王高長恭人美心善,卻被北齊後主毒酒害死,相煎何太急?
    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肅,族名高孝瓘,字長恭。他是北齊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擔任過并州刺史。當年突厥侵犯晉陽城的時候,高長恭率領軍隊全力反擊,立有戰功。因高長恭戴著面具,城上的齊軍認不出高長恭。高長恭於是脫去頭盔,露出臉來,城上的齊軍方才認出是他,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將周軍打得落花流水、潰敗而逃。戰罷,齊軍將士一起歌頌此事,成為一曲,即後來人們所熟知的《蘭陵王入陣曲》。
  • 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蘭陵王高長恭
    蘭陵王,本名高肅,族名高孝瓘,字長恭,北齊宗室名將,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蘭陵王,雖然後來被人譽為戰神,但是剛開始的他的成長之路並不順心,因為身份尷尬,他雖然身為貴族,依舊不太被高洋重視,所有他做事躬勤細事,絲毫不會懈怠,並且性格幾乎到了完美的地步,對待跟隨自己的兵士非常的寬厚,甚至是派來刺殺他的人,都因為他的個性極為和善寬厚,而不忍下手,他的一生戰功赫赫,在北齊與北周的邙山之戰中,僅僅帶領五百鐵騎,倆次殺入敵陣,殺敵無數,因為當時北齊的鎧甲
  • 毀了一個王朝,最後結局悲慘!
    毀了一個王朝,最後結局太慘!據說妹喜出生在一個叫做「有施氏」部落,後來夏朝入侵有施國,有施國戰敗。當時的夏朝是建立在一種方國聯合體的基礎上,而這種國家形式,類似於現在的美國,有施國相當於現在美國的一個「州」,妹喜便是這個「州」的公主,妹喜被夏軍擄掠回國後獻給了夏桀。
  • 你知道的妖怪中最悲慘是哪一個,難逃命運捉弄的美杜莎!
    其實美杜莎在哪之前並不是妖怪,接下來就帶大家了解你知道的妖怪中最悲慘是哪一個,難逃命運捉弄的美杜莎吧。 美杜莎原本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因此被波塞冬看上,後被雅典娜變為一個以蛇為發,有著野豬般的獠牙、青銅的手爪、金色的翅膀的怪物。任何直望美杜莎雙眼的人都會變成石像,美杜莎最後被英雄珀耳修斯斬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