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每年的考古材料,在次年整理、撰寫,然後於第三年正式出版為《成都考古發現》,這件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經做了20年。425篇報告,近2000萬字,從先秦至明清,從成都平原到川西北高原山地,再到川西南山地、川東北地區,甚至川東三峽地區等地域,裡面不乏金沙商周遺址、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老官山西漢木槨墓等等這樣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在《成都考古發現》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於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
《成都考古發現》出版20周年
《成都考古發現》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策劃的年度考古報告集,對於每年發掘的考古材料,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第二年進行報告整理、撰寫,於第三年正式出版,2001年出版的《成都考古發現1999》系報告集第一本,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曾撰寫序言,他認為,這種做法開創了國內考古報告集年度出版的先河。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已連續編著出版《成都考古發現》(1999—2018)共20冊,共計發表考古調查、發掘與分析報告425篇,總字數近2000萬字,時代涉及先秦至明清各個時期,內容包括遺址、墓葬、窯址、摩崖石刻等,並有相當數量的科技考古和文物保護成果,涵蓋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山地、川西南山地、川東北地區、三峽地區等地域。
在《成都考古發現》出版20周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於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紅星新聞了解到,二十年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有20餘項考古成果榮獲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其中5項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立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3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
「今後,我們將積極抓好『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的申報和實施,繼續作好城市考古的發掘與研究,積極參加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充分利用成都考古中心的建成和對外開放的機會,全面做好各方面工作,爭取取得更大成績,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貢獻成都力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表示。
座談會上,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副司長張磊,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施勁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國祥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書記陳建立,北京大學孫華教授,北京大學李水城教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喬梁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社長洪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副主編楊暉,《文物》雜誌副主編楊冠華,中國文物報社李政,科學出版社副總經理閆向東、文物考古分社社長孫莉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並就《成都考古發現》的成果與意義展開研討。
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