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後得牢記這4點,正確處理腳傷,遠離疼痛

2020-12-16 醫聯媒體

崴腳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尤其是運動時,最常見的一種腳部急性損傷,醫學上稱為踝關節扭傷。人體的踝關節是由骨頭跟韌帶、肌肉一同構成。多數情況下,崴腳並不會造成骨折,更多的是韌帶的斷裂。而韌帶的表面附著許多神經跟血管,韌帶受損的時候,這些血管跟神經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崴腳者多有踝關節的腫脹跟疼痛。

不過,因為踝關節周圍有很多的韌帶和肌肉,大多數的崴腳者,只是損傷到一部分或少部分的韌帶。所以在崴腳後疼痛跟腫脹感不強,可以自行走路,是輕度崴傷並不意味著可以不用治療。

如果因此疏忽,在崴傷時進行過多的活動,會導致損傷的韌帶無法對合在一起,失去最佳的修復時機。沒有康復完全的韌帶,很容易給傷腳留下後遺症。事實上,部分人群在處理崴腳時的一些做法並不正確,甚至會加劇腳傷。

崴腳後,如何正確處理腳傷,減緩傷情?

1、查看傷勢:崴腳後,要感受下自己的腳踝,是否是輕度的崴腳。例如並不大疼痛,甚至可以走動,但這裡並不建議患者自行行走。如果是較嚴重的情況,例如在扭傷時,可以明顯的聽到腳踝發出聲音、無法站穩、疼痛的來源在外腳面中間高突的骨頭上等等。一定要及時就醫,但是不要用傷腳走動,最好求助旁人或者打電話等待救援。

2、選擇冰敷:因為崴傷後,血管也會遭到破裂而出血,冰敷可以幫助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量。對於減輕踝關節的腫脹也有一定的作用,這裡要注意的是,很多人都會用錯方法,使用熱敷的方式。但是,熱敷會使得出血更大,不能用於崴傷時使用,一般在24小時後,內部不再出血的情況下才開始是使用熱敷。

3、正確按壓:大多數踝關節韌帶的損傷跟血管破裂的位置,都處於外踝突起的部位向下向前一公分處。崴腳後可以馬上按壓這個點,保持15-20分鐘左右,可以有效的減少出血跟後期踝關節的腫脹情況。

4、後續治療:在崴腳後的幾天裡,用藥治療後最抬高傷腳,這樣可以幫助血液更好的回流,減輕疼痛跟腫脹。此外,請遵循醫囑,使用夾板或支具固定踝關節,促進韌帶恢復。

無論崴腳的情況輕重,都不應輕視其危害,可能當下患者並沒有感覺到。但是急性的崴腳,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腳踝不穩,出現習慣性崴腳或慢性疼痛。

相關焦點

  • 崴腳後的正確處理方法與康復圖鑑
    崴腳是骨科、急診最常見的損傷,佔運動損傷的第一位,可以說90%的人一生中都有過崴腳經歷。崴腳後伴隨而來就是腫脹和疼痛,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即使到了醫院,醫生說要制動(即禁止活動、多休息),很多人也認為是小題大做。
  • 崴腳可不是小事!專家教您正確處理方法
    受訪專家:宣武醫院骨科醫師 丁浚哲崴腳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經歷,不管是在激烈的籃球場上,還是日常的慢跑途中,甚至每天上下樓梯時,都有可能出現崴腳。正因為崴腳如此常見,生活中很多人覺得這是件小事,休息一下或者活動一下就好。然而崴腳,也就是踝關節扭傷,可能嚴重傷害踝關節的韌帶和軟骨,甚至出現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 崴腳可不是小事 四個步驟正確處理踝關節扭傷
    然而崴腳,也就是踝關節扭傷,可能嚴重傷害踝關節的韌帶和軟骨,甚至出現骨折,需要手術治療。那麼,為什麼會崴腳,我們又應該怎樣正確處理踝關節扭傷呢?   牢記四步處理法   大家在生活中可能都碰到過崴腳的情況,許多人覺得休息一下就沒事了,或者隨意活動踝關節。然而這些做法並不正確,甚至可能加重踝關節的損傷。踝關節扭傷屬於急性運動損傷,處理時也適用「休息、冰敷、加壓、抬高」的四步處理法。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如何具體操作。
  • 崴腳後不要做哪些事?這5個錯誤措施,可能會讓腳傷更嚴重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崴腳,在所有的運動損傷中,踝關節扭傷約佔40%。雖然常見,但崴腳這件事,許多傷者並沒有放在心上。有些時候因為傷情較輕,崴腳傷者只會用藥油自己塗抹過後就放任不管。殊不知,很多崴腳傷者正是因為崴腳後的一些錯誤處理方法,導致傷腳落下永久性的「腳疾」!崴腳後怎麼做可能會讓腳傷得更厲害?
  • 崴腳後做好3件事,正確處理傷情
    踝關節扭傷,也就是崴腳,是骨科急診中較常見的情況。雖然常見,但是很多人並沒有對踝關節扭傷有較大的重視,甚至認為是一個小問題,不積極的診治。但其實,骨折是一種很嚴重的損傷,一些病人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果不小心出現踝關節扭傷,沒有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或者並不重視。很有可能會導致症狀遷延不愈,引起反覆發疼痛、腫脹。甚至因為踝關節不穩定,導致日後出現習慣性的崴腳,影響足部健康。有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踝關節扭傷種,大多數傷者是踝的內翻位損傷。也就是崴腳的時候,多為腳的外側面著地。
  • 崴了腳,處理不對當心變「慢性病」!3個動作,遠離習慣性崴腳
    崴腳後沒有進行正確的處理和保養,導致踝關節周圍的韌帶鬆弛、穩定性變差,踝關節就容易出現二次扭傷,形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即習慣性崴腳。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崴過腳的人裡,有40%會發展為習慣性崴腳。習慣性崴腳是一種長期的慢性損傷,不僅會影響日常活動,還可能誘發骨折、出現關節炎,形成惡性循環。如果沒有引起重視,等疾病發展到晚期,就只能通過手術進行補救了。因此,崴腳後進行正確的處理並及時就醫,才能避免埋下健康隱患。
  • 崴腳的正確處理和誤區,你知道嗎?
    崴腳,是我們日常生活和鍛鍊中十分常見的損傷,醫學上叫做踝關節扭傷。一般大家都會把它當作一個日常小傷對待,不會格外引起太大的重視。但其實,崴腳之後如果不及時、正確的處理,也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後遺症。比如說,近期網上有位女子因為崴腳導致並發肺栓塞,最終救治無效而死亡。雖然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很多疾病的併發症往往是防不勝防的。
  • 崴腳後要怎麼做能有利於恢復?做好這4點,讓傷足好得更快
    在韌帶斷裂的同時,血管也會跟著破裂出血,繼而造成踝關節的腫脹跟疼痛。關於踝關節扭傷,相同程度的傷情但是不同的處理方法,其效果有著很大的差別。踝關節扭傷者,在傷後如果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可以極大的減低自己的傷痛跟後續治療的麻煩。崴腳後怎麼做更有利於傷足恢復?
  • 崴腳後到底熱敷還是冰敷,資深崴腳倒黴蛋告訴你,咋處理好得更快
    很多朋友崴腳脖子,都表現為外側韌帶的痛疼、腫脹和活動不便,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儘管大部分人的崴腳並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可處理不當就會造成踝關節穩定性下降,發生反覆崴腳的問題。一旦下次崴腳時受到的外力衝擊過大,就會造成韌帶撕裂或踝骨骨折,患者的踝關節就有致殘的危險。
  • 別把崴腳不當回事,做好四不要四要,遠離崴腳後遺症
    跑步、下樓梯、穿高跟鞋容易崴腳;疲勞、突然變向、場地不平整、跳起落地、踩到別人腳上或球上也容易崴腳。 其實,崴腳不可怕,怕的是崴腳後處理不得當,加上缺少正確治療、康復和防護觀念。急性崴腳很有可能演變為以腳踝反覆崴傷(踝關節不穩定)和慢性疼痛為代表的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更不要說重返運動了。
  • 崴腳後千萬別這麼處理!很多人都這麼做過
    崴腳非小事,如果早期處理不當,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將留下習慣性崴腳等後遺症。崴腳後千萬不要這麼處理誤區一用紅花油或藥酒按摩患處很多人崴腳之後第一時間會想到用紅花油去按摩、推擦患處,這些方法都會促使受傷軟組織的血管擴張,使血流加快和滲出增加,加劇局部腫脹和疼痛。誤區二立即熱敷熱敷會引起局部血管擴張,導致局部軟組織腫脹加重,使神經受壓,產生更大的痛感,有的還會出現局部水泡。
  • 海慈專家:崴腳(踝關節扭傷)的幾個誤區和正確處理方法
    發生踝關節扭傷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甚至有人認為扭到腳踝只是小傷,熱敷或用繃帶包紮下就好了。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創傷骨科主治醫師臧成告訴你,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
  • 崴腳後這4原則千萬要記住!
    崴腳不就是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 怎麼會把命丟了呢? 小編也跟趙廷虎醫生請教一番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 生活中崴了腳如何正確處理? 如何自測與防治血栓?
  • 處理崴腳要牢記「八字訣」:休息、冰敷、加壓、抬高
    建議崴腳後最好及時去醫院的足踝專科就診   文/羊城派記者 陳輝 通訊員 遊華玲  很多人崴腳後覺得小事一樁,根本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崴腳後大約有80%-90%的病人伴隨有踝關節韌帶的損傷或撕裂。不少人因崴腳後處理不當導致踝關節不穩,最後發展成習慣性崴腳不得不手術治療。
  • 崴腳後,自己應該如何處理?
    兒童頑皮,崴腳也會時有發生。每每崴腳後,去醫院檢查,都需要拍片子,患者就會很疑惑:是不是每次都要拍片子,不疼也要拍嗎?是的,拍片子不是看疼痛的程度,而是看具體的疼痛部位。有些患者雖然疼得厲害,也不用拍片子,而有些患者即便不疼,也需要拍片子,就是和疼痛的部位不一樣有關。在來接診的患者中,就會有很多患者弄不清楚原因,也會經常問:為什麼別人疼得那麼厲害,都不用拍片子,我家小孩不疼還要拍呢?直到今天,應該就會了解了。在雙腳上有四個部位,分別是外踝、第5蹠骨基底、足舟骨和內踝。
  • 崴腳了怎麼辦?一文教你快速處理!
    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生活中,常常一個不小心就會崴了腳。尤其是喜歡運動的朋友們,在打籃球和踢足球的時候,隨時都可能出現崴腳現象,很多人都認為是小傷,養幾天就好了,頂多抹點紅花油,其實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對後期的運動都是有影響的,正確處理崴腳現象是十分必須的。
  • 崴腳後,請你避開這5個錯誤,以免傷得更厲害!
    踝關節扭傷約佔運動損傷中的40%,雖然發生率挺高,但是很多人對於崴腳這件事能帶來的危害,並不了解自然也不重視。認為擦擦紅花油、休息休息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踝關節扭傷,處理不及時且處理不當,很可能會留下踝關節後遺症。很多患者會因此導致踝關節出現鬆弛,漸漸發展成慢性不穩,繼而出現「習慣性崴腳」的情況。
  • 以為是崴腳,沒想到是骨折?崴腳超過這個時間,得多注意
    李阿姨本是小區廣場的「舞王」,幾乎每天都按時按點的到廣場跳舞,但是卻一連缺席了好幾天。原來,李阿姨上一次跳舞崴腳了還沒有好,幾天後才到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骨折了,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李阿姨只能在家裡好好休息了。
  • 崴腳後用紅花油揉揉就好?小心越揉腫越大!
    人生在世幾十年,誰人不曾崴過腳~ 對崴腳這件「小」事 大部分人都是不甚在意的 「不就是崴腳嗎,養幾天就好了」 但崴腳若是處理不當 也是會要人命的!
  • 崴腳後,很多人遺留疼痛和習慣性崴腳的問題,一定要認真對待
    最近,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網友的留言:很多情況下,大家都不把崴腳當回事,但是從上邊的留言可以看出,其實崴腳並不是件小事,很多人因此飽受困擾。同時還有調查顯示,踝關節扭傷後59%遺留疼痛、腫脹、僵硬感和不穩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存在導致患者的活動受限,大多數患者傷後較傷前運動水平下降,甚至日常生活也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