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是人體離地面最接近的負重關節,也是人體站立時負重最大的關節,由於其結構的特殊性跟行走時承受較大負重,踝關節很容易出現扭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崴腳,在所有的運動損傷中,踝關節扭傷約佔40%。雖然常見,但崴腳這件事,許多傷者並沒有放在心上。
有些時候因為傷情較輕,崴腳傷者只會用藥油自己塗抹過後就放任不管。殊不知,很多崴腳傷者正是因為崴腳後的一些錯誤處理方法,導致傷腳落下永久性的「腳疾」!
崴腳後怎麼做可能會讓腳傷得更厲害?
1、企圖使用熱敷消腫:這可能是大多數人下意識的想法,崴腳了用熱敷幫助血液循環來消腫,但這種做法恰恰會加重剛崴腳的傷情。因為崴腳之後,傷腳的韌帶軟組織會撕裂,小血管出血、組織液滲出增多,所以導致局部疼痛腫脹。
採用熱敷的話,可能當下會比較舒適,但是會增加傷腳的出血跟滲液,導致腫脹更加嚴重。所以在崴腳後,當即採取熱敷不利於傷情,在24小時內應該採取冷敷。幫助收縮血管,減少出血腫脹的情況。
2、勉強行走:有些崴腳後的人,覺得傷腳疼痛不明顯,就自己拖著腳勉力行走。這種做法不建議採用,崴腳後立即行走只會加重傷情。在崴傷腳後,最好是不拖動傷腳行走,在原地等待救援。
3、用藥酒擦拭按摩:許多磕碰或跌傷的人,都會用點藥酒按摩傷部,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但是剛剛崴腳之後,正處於急性期是不能按摩的。如果用藥酒在剛崴傷的腳上強行按壓,只會進一步的加劇出血跟腫脹,患者在這個過程中也較難受。在剛崴腳後,是不建議藥酒按摩來消腫的,不僅沒作用還會起到反效果。
4、不及時就醫:絕大多數人在崴腳之前,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小毛病,甚至在崴腳之後也不加以重視。不想醫院治療,但是過於掉以輕心的想法,可能也會由此使得病情耽誤。例如一些撕脫骨折患者,早期不進行治療,踝關節功能恢復也就因此買下隱患。
一般崴腳後,有腳踝腫痛的傷者,應該立即到醫院骨科就診。情況較為嚴重時應該拍片排除是否有踝關節骨折,大多數都為韌帶損傷,韌帶損傷要給予適當的固定,幫助踝關節能正確的癒合。
5、拒絕外固定:因為踝關節扭傷,一般都是內翻損傷,約有80%以上的崴腳傷者都會導致外側韌帶的撕裂或斷裂。造成腳踝兩側的韌帶拉力不平衡,在康復期間最好使用固定制動,部分患者則認為外固定較為麻煩,影響日常活動。因此,也不願意做外固定。
但是,崴腳後固定制動對於消腫、減輕疼痛,促進軟組織損傷恢復都有作用。有必要時,不應該拒絕外固定。此外,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注意休息,儘量少走路。過多發行走不利於腫脹消退跟韌帶的修復。所以,在崴腳後應該適當的休息,抬高傷足,更有利於傷腳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