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喜歡穿「翹頭鞋」,有什麼說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020-12-23 歷史用心說

在中國的古裝歷史劇中,經常看到他們的鞋子,在鞋頭的地方,要麼上翹,要麼裝飾一個上翹的造型。這種穿著方式,有什麼講究,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

鞋頭上翹,是中國古代鞋子的造型之一,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

青海省曾經出土,一大批馬家窯文化古墓,一些氏族時期的陶器重,畫著很多的人,他們穿著的鞋子,就是這種鞋頭上翹的類型。

馬家窯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距今大約有5000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時期,也正是傳說黃帝發明穿衣、穿鞋的時代。

隨後在西北崗出土的人像石刻,也穿著翹頭鞋,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雲夢西漢出土的彩繪木俑,也是穿著翹頭鞋,距今也有2000年歷史。

由此可見,穿著翹頭鞋的習俗,從五帝、夏朝、商朝這段漫長的歲月中,都流行於民間,是一種比較普通的穿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鞋型呢!

這和古人的穿衣風格是相互關聯的。古代中國的服飾,是不分男女的,都是下面穿著裙、裳或袍。為什麼這樣叫,我們不再詳述,只是他的樣式,我們要說一下「長衣日袍,下至足跗。」

也就是說,古人穿著的下身衣服,長度是要到達腳面的。這樣就會行動不便,絆倒是常有的事情,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吃一塹長一智,老祖宗們就從鞋上做起了文章。從鞋的底部接出一塊料子,包裹鞋子的頭部,做成尖頭或者上翹的造型。這樣就可以拖住裳、裙或袍的下邊緣,便於行走。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也帶動了服飾穿著的發展,鞋子已經不再單純的必須品,也開始追求美觀,出現了一些創新。

古代的這種上翹鞋子,被稱之為「翹頭鞋」分為高翹和低翹之分。在上翹部位的裝飾,也不斷地出現新花樣。

春秋秦漢時期,翹頭鞋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男的鞋翹簡潔明了,而女的則是燦爛如錦。

女生的翹頭飾物,一般都是以鳳凰為主,有蹲鳳頭履、立鳳履、鳳履,也被稱之為「鳳頭」,另一個特點就是女人的鞋頭一般都很高。

唐朝時期,翹頭鞋的製作材料出現巨大的變化,一般以羅帛、紋錦、草藤、麻葛為鞋面,底薄幫淺,行走輕巧方便,翹頭一般都做成鳳頭、虎頭。

而翹頭製作的材料更多,一般以布帛、 錦緞為主,工藝更為複雜,或者鑲嵌、刺繡、扣搭。

明清時期,則用金箔、銀箔,壓製成鳳凰的形狀,鑲嵌於鞋頭之上,製成華麗的裝飾。

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次大的變革。當時由於文風開放,男女並不十分的忌諱,因此很多的鞋子都是男女通用,出現了到現在還流行的「木履」,那個時候字木屐的翹頭上,也有很多的飾物。

然而因為中國的民族眾多,在翹頭鞋發展的過程中,也呈現了多姿的民族文化。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穿衣文化,同時鞋子的文化,也隨之變化。尤其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許多的女子都是刺繡的高手,滿幫都是刺繡的翹頭鞋,也成為他們展示技藝的途徑。

青海地區漢民和回族、土族,婦女都流行穿翹頭花鞋。因為當時婦女的纏足習慣,他們把小小的弓鞋,做成鞋尖上翹,然後繡上豔麗的花卉。

花瑤婦 女則穿青布面的繡花鞋,兩頭 微翹;盤瑤女子腳穿尖頭翹花 鞋;侗族婦女小腿纏三角腳 綁,腳穿厚底紅花翹頭鞋。

繡制精美的翹花鞋,在獨具特色 的鮮豔民族服裝搭配下,裝點 出民族服裝鞋履千紅萬紫、芳 菲滿目的別樣風採。

鞋子的發展,是一種文化傳承形式,同時也表現了古人與時俱進的審美,儘管如今也有翹頭鞋和古代的翹頭鞋有很多的不同,可是在人們的生活中,任然讓人足下生輝。

相關焦點

  • 古人的鞋子為何鞋尖上翹,它是如何體現古人的智慧
    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就拿鞋子這一項來說,從古至今就有一整套的「進化史」,時代不是一成不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是一成不變。其實這個是有寓意的,因為寫尖翹起來是因為他們那個時候想要羽化成仙,因為那個時候的人講究以上為尊,所以就有扶搖直上的意思,還有就是為了保護腳,因為古時候的鞋子都是用布做的,為了走路的時候不磕碰到較堅硬的東西。第一:美好願望的寄託。
  • 古人穿的鞋子,為何鞋頭都向上翹?老祖宗智慧超然,不服不行!
    古人穿的鞋子,為何鞋頭都向上翹?老祖宗智慧超然,不服不行!關於鞋的歷史,已相當久遠,古稱鞋為鞜趿或履。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們不知如何用什麼材料包裹雙腳,於是就在打完獵之後,用柔軟的獸皮包住腳面,自此便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的記載。《詩經》上「糾糾葛屐,可以屐霜」裡的「屐」,就是一種比較簡陋的用麻、葛編成的鞋。經過數千年的時間,鞋子已經從最簡單的草鞋,發展為後來的皮鞋、布鞋、到現在的運動鞋等。
  • 古人穿的鞋子,為何鞋頭都向上翹?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們不知如何用什麼材料包裹雙腳,於是就在打完獵之後,用柔軟的獸皮包住腳面,自此便成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的記載。《詩經》上「糾糾葛屐,可以屐霜」裡的「屐」,就是一種比較簡陋的用麻、葛編成的鞋。
  • 古人穿的鞋子,為何鞋頭都是向上翹的?
    在中國古代,老百姓平時大都穿草鞋,而那些達官顯貴穿的鞋子的鞋頭都向上翹,被稱為「鞋翹」,這種鞋則叫做「翹頭鞋」。古人之所以把鞋頭設計成向上翹,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尊崇上天,古人是非常尊崇上天的,不管是從建築還是服飾,他們都會設計成向上翹的樣子,以表達對上蒼的敬仰之情。
  • 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鞋子,作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其實在很久之前,人們是沒有穿鞋的概念的,都是赤腳走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覺得赤腳走路很不方便,碰到高低不平的道路時不僅走起來費勁,還容易劃傷腳。於是人們便想盡辦法來保護腳,鞋子也就應運而生了。
  • 古代人鞋子前頭總是翹起來,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想必大家都看到過影視劇中古代人鞋子前頭總是翹起來,對此也有疑問,這向上翹起來的設計有什麼用呢?其實古代鞋子不分左右,很多人都對這件事情比較好奇,而我們現在的鞋,基本上都是前面平的,只有女孩子穿的高跟鞋後面是不一樣,古人這樣設計的有什麼作用呢?
  • 古代女性都穿什麼鞋?看完慶幸封建時代過去,女性地位提高……
    接下來大開眼界的時間到,中國女性穿鞋史來了哦!遙想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還沒有像樣的衣服和鞋子,打獵得到的動物皮革質地堅韌耐磨,防寒保暖,關鍵還帶著一種狂野的氣息,穿上就是整個部落最靚的仔!高筒緊身皮靴性感十足,絕對是酷女孩必pick的時尚單品!沒想到,戰國女孩早就get到這種潮流。
  • 中國的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此前都是開襠褲嗎?
    那麼在漢朝以前,古人是不是沒有內褲穿,都穿的開襠褲嗎?你還別說,先秦時期不管男女都還沒有穿褲子的習慣,理論上都穿著開襠褲。古人下身穿的是什麼?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古人穿的衣服很是繁瑣,一點都沒有我們現在的衣服方便舒服。
  • 古人俗話:「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是什麼意思?有何說法?
    古人俗話:「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是什麼意思?有何說法?我們經常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朗朗上口,但也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些話都是老祖宗通過生活積累下來的經驗,並不是隨隨便便一句話,字裡行間都帶有很多道理。
  • 古人所穿的鞋子,為什麼鞋尖是翹起來的?看完佩服老祖宗智慧
    隨著國家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們現如今的生活也都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同時我們現如今也不再像古人們那樣,每天為了吃穿而發愁。現如今的我們不僅能夠去滿足自己所想要的物質追求,同時還能夠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愛情,可以說是古代人們都非常嚮往的一種生活,除此之外,我們現在也能夠發現,隨著我們生活的不斷提升和改變,我們除了穿的衣服越來越好之外,同時鞋子的款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尤其是現如今有許多年輕人都特別喜歡去收集一些鞋子,即便是不穿放在那裡,看著也是非常的賞心悅目的。
  • 不止是肚兜:中國古人的內衣穿什麼?袖裡乾坤超乎想像
    《詩經》有云: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天哪,這也太忘我了!  這可比今天咱們說的,「倆人穿一條褲子的交情」,還要鐵的多得多,鐵到可以共用一套內衣。    「心衣」復原圖  不要以為古人穿衣很保守,你仔細品,上述三種女子內衣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後—片,都是露背裝。
  • 夏天那麼熱,古人都穿些什麼衣服?可能古人比你想像的還要開放!
    隨著科技的發展,今天的我們在夏天熱了有空調,在冬天的時候有烤火器、空調或者是暖氣,已經能夠舒適的度過夏天的炎熱和冬天的寒冷,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冬天還可以燒炭烤火,夏天的時候怎麼辦呢?而且古代穿衣和現在也不一樣,古代都是比較保守,尤其是女子,肌膚都不能露在外面,那麼古人究竟穿什麼衣服呢?對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是從電視劇裡面了解的比較多,認為封建社會都比較保守,古人一般都是穿長袍和馬褂,到了夏天穿這種長衫不得熱死,其實大家都錯了,古人的穿衣風格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大膽開放的多。
  • 迪士尼推出「木蘭鞋」,粉絲買後不敢穿,怕被質疑審美畸形
    可鞋子買到手後,根本不敢穿出門,怕被質疑審美畸形,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從造型上來說,很有中國古代女性穿的布鞋的感覺。顏色搭配上也是與花木蘭電影風格一致的「木蘭色」。要說最大的設計亮點,應該就是鞋子前面的兩朵蓮花了。
  • 古人喜歡把東西藏在衣袖中,為何走路不會掉出來?原來袖內有乾坤
    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中,就有著一些廣為流傳的說法,例如《周易.繫辭下》中就曾提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說明我國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華夏之服,自古有之,並且一代一代傳承了幾千年。有口袋的衣服不夠雅觀,所以他們製作衣服的時候往往忽略掉口袋的修飾。那麼衣著沒有口袋,但是他們卻需要帶一些像銀兩、荷包、手帕的東西,又如何處理呢?大袖和窄袖實際上,有身份的人出行,必定會帶多個下人或者隨從,當他們需要帶東西,便會交由下人保管,同時他們出行是以馬車這樣的交通工具,將所需要帶的物資放於馬車之上,這樣帶著出行也是挺方便的。
  • 老祖宗傳下的講究:「借衣不借鞋」有啥說法?背後蘊含古人的智慧
    老祖宗傳下的講究:「借衣不借鞋」有啥說法?背後蘊含古人的智慧平常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遇到缺什麼東西,只要不是太貴重的話,都會選擇和同事、朋友先借一下,比如像衣服和鞋子這類東西。很多小孩子小的時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別人穿過的,但是不管是借的一方還是被借的一方都很樂意。
  • 為何古人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
    對於將要結婚的新人來說,寡婦年結婚並不順,所以就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當然,如今這種想法不合時宜了,結婚與寡婦年無關。為什麼會出現「寡婦年」呢?2021年,從農曆上來講是辛丑年,年頭年尾都沒有立春,這就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明年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寡婦年」。
  • 古代皇帝為何穿龍袍,有什麼說法嗎?
    說法很多,講究也很多近年來,很多歷史宮廷電影和電視劇被熱播和追捧,我們在追劇時其中一個角色令人羨慕,這就是皇帝。吃香喝辣,甚至擁有后妃佳麗無數。當然我們在羨慕古代皇帝的同時,會發現皇帝穿的服裝與眾不同。皇帝都是穿著帶有龍紋的古裝,這是皇帝的象徵。不過穿龍袍的不一定都是皇帝,有的皇后也穿,太子皇子也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