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右手殘疾,左手苦練楷書30年,書功甚佳,讓書法專家汗顏!

2021-01-08 書情畫意惹人醉
農民書法家仕金正

在當代,農民書法家可謂層出不窮,也給書壇增色不少,因此常有人說「書法高手在民間」。這其中,就包括當代知名的左手書法家仕金正同志。

屈指算來,仕金正同志苦練楷書至少已有30年,成就非凡。更令人羨慕的是,他的左手楷書被中華字體庫所收錄,完成了他一生中的一大心願。

也許有人會問,出生於1963年的仕金正同志,不過是山東莒縣庫山鄉仕家溝的一位農民,文化程度也不高,為什麼他會用左手寫字呢?

說起來,這其中的緣由實在令人辛酸。據了解,仕金正19歲那年,曾在某磚廠上班,因為一次意外事故,他的右手被機器絞斷了。

人生遭遇如此不幸,年輕的仕金正一度灰心喪氣,悲痛欲絕。但為了繼續生存下去,他終於變得堅強起來,並找到了生存的希望——書法。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仕金正就用左手苦練楷書,不知不覺,這一練就是30年過去了,留下的是仕金正持之以恆的毅力和豐碩的收穫。

還有個小插曲,就是仕金正左手殘疾用左手苦練楷書的勵志故事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四面八方,感動了無數人,也傳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書法家耳裡。

這位老書法家也是農民出身,堪稱當代楷書大家,叫王玉寬。在王老先生的悉心指點下,仕金正更是如魚得水,楷書越練越好,進步很快,還憑藉書功抱得美人歸,組建了美滿家庭。

已故書法家王玉寬

我們的確很難想像,一位殘疾的農民硬是靠頑強的毅力,最終成了遠近聞名的書法家,而且所寫的楷書線條雋永,工整秀勁,非常養眼,背後付出的青春熱血和汗水究竟有多少!

姑且不論仕金正的楷書水平之高和樂於助人的優良品質,單就他這種身殘志堅、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也足以讓許多書法專家汗顏!

作者:和風吹

相關焦點

  • 獨臂農民苦練書法36年,完成9300字楷書創作,入選中華字體庫
    說到楷書,人們印象中無非就是田英章盧中南這些楷書名家,因為楷書在當代書壇中差不多算是一種不受待見的書體。楷書不僅被各種專家視為非藝術性的書法,就連一眾書法大師也是寧願投靠醜書亂書之列也不願意潛心研究楷書,所以在書法界能夠靠楷書行走書壇的人也就只有那麼幾個而已了。
  • 他右手病殘,苦練左手,終成書法大家
    ,獨領風騷……他右手病殘苦練左手終成書法大家整理編緝 |《書法當代》文章來源 | 網絡★★★★★    對於一名音樂家來說,耳朵或許就是生命的全部;或許只有貝多芬這樣的天才費新我(1903.12~1992.5),當代著名書法大師,因突患腕關節結核,右手病殘,後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和智慧,苦練左筆書法,終於在中國書壇上脫穎而出,獨領風騷。
  • 費新我|中年右手病殘,57歲苦練左手,終成書法大家
    但他並未因此而終止藝術生涯,而是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和智慧,苦練左筆書法,終於在中國書壇上脫穎而出,終成一代名聞遐邇的書法大家。著有《怎樣畫毛筆畫》、《怎樣學書法》、《楷書初階》、《怎樣畫鉛筆畫》、《怎樣畫圖案》、《毛主席詩詞行書字帖》、《魯迅詩歌行書帖》、《費新我書法集》等。久居蘇州,供職於上海、南京。費新我,少小時勤奮好學,喜愛圖畫。無師而先習西畫,後從事圖畫範本,應用美術、勞美教材及簡易美術技法等書編繪工作。1934年,他辭掉葉伯記出口號的工作。
  • 【論道】他右手病殘,苦練左手,終成書法大家
    費新我(1903.12~1992.5),當代著名書法大師,因突患腕關節結核,右手病殘,後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和智慧,苦練左筆書法,終於在中國書壇上脫穎而出,獨領風騷。1958年,正當費新我的藝術生涯處於黃金期時。他的右腕開始腫痛。
  • 他右手病殘,苦練左手,成為一代「左筆大師」!
    費新我(1903.12~1992.5),當代著名書法大師,因突患腕關節結核,右手病殘,後憑藉著堅強的毅力和智慧,苦練左筆書法,終於在中國書壇上脫穎而出,獨領風騷。1958年,正當費新我的藝術生涯處於黃金期時。他的右腕開始腫痛。醫生診斷為舟狀骨陳舊性骨折、三角骨有囊狀結核性病變。
  • 「農民書法家」王玉寬的楷書讓人羨慕,有顏楷的渾厚,筆筆驚豔
    我們經常說高手在民間,其實,各行各業都有民間高手的存在,書法界亦是如此,有不少的民間高手寫得一手精湛的書法,雖然不以書法家的名號名世,但是其書寫水平絕對不屬於書法家,而他就是最典型的一位,他八歲學書,經過近八十年的苦練,一手精絕的楷書讓人書法家汗顏,被網友們譽為」農民書法家「,他就是來自山東莒縣的王玉寬老人
  • 自學成名,右手卻被害致殘,他憑左手又成就大名!
    他是用左腕運筆而名聞遐而的當代著名書法大師,其隸法古拙樸茂,楷書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羈絆,參以畫意,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音樂感。 費新我32歲時辭去商店帳房一職,自立畫室,專事研習中、西畫、書法與拳術。35歲因避日寇進侵之亂,舉家遷居蘇州。
  • 代表書法最高水平國展,很少有楷書,這位高官的楷書,能否入展?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楷法從魏晉鍾繇、王羲之的放縱飄逸,發展到唐代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法度森嚴,並影響了1000多年,讓後世難以在楷書有所突破。可以說:一句「楷法無欺」,讓多少書法家汗顏!楷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天下第二行書」的作者蘇軾就有「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的著名書論。
  • 左手寫就人生——訪民間書法碑刻藝人劉荊洲(圖)
    變故  走進青原區值夏老街劉荊洲的「藝林書刻行」,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琳琅滿目的書法精品滿牆滿桌滿地,楷書力透紙背,行書如行雲流水,草書則靈動飄逸,那一樁樁、一件件書法雕刻作品莊重雋永,刀法純熟,令人咋舌。任誰都想像不出這樣的書法雕刻傑作竟是出自一位只讀過二年級,且是用左手寫出來的匠人之手。
  • 右手人生 左手重來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1日20時50分訊(記者 王瑋)年輕時失去右手,如今只剩三根手指,小臂釘入兩個鋼釘,沒有抓握能力,雨天還隱隱作痛……70後奉節縣草堂鎮的孫義洪殘疾證上寫著「三級肢體殘疾」,然而他除了殘疾人的身份外,還有好多不服輸的身份,30萬粉絲的農業網紅公司創始人、種植大戶、村民增收致富帶頭人、川渝自媒體營銷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奉節縣書法協會會員
  • 易烊千璽表演書法,寫下7個楷書大字,專家:是好字,但不是書法
    易烊千璽秀書法,寫了7個楷書大字,專家:歌不錯,字卻不是書法明星藝人是大家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誇他們就一個成語「多才多藝」,在舞臺上的他們,有時候粉絲或者主持人讓他們進行才藝表演,比如畫畫,書法等。易烊千璽曾經在一次節目上,臨場發揮,表演了一幅書法,寫下了7個楷書大字,而專家是這麼評論的:字是好字,但是卻不是書法。
  • 這三位大師用左手書寫了傳奇,成就了書法史上的經典
    早年居錢塘(今杭州市),後來僑居吳中近四十年,晚年命名其文集為《僑吳集》。鄭元祐在吳中士人中影響很大,時人和後人都把他做為吳中學人的代表,當時吳中碑碣序文之作多出其手,明弘治九年(1496)吳中張翥說他是「吳中碩儒,致聲前元」(張翥刊《僑吳集》後),給他很高的評價。
  • 「右手殘了,還有左手」——赫章縣徳卓鄉殘疾大學生李英雄的創業故事
    「不,右手殘了,還有左手,我不是那種輕言放棄的人,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是李英雄2009年和他父母的一番對話。李英雄是赫章縣德卓鄉壩塘村人,2002年還在讀小學六年級的他發生意外,不幸右手殘疾。雖然求學艱苦,但是2009年他還是順利地大學畢業。因右手殘疾,求職時參加多次面試都被拒之門外。但這些打擊並沒有讓他頹廢,反而激起了他創業的熱情。
  • 右手端中正 左手撰千秋 專訪東莞市金羊書畫院榮譽院長陳鍾晗
    2017年,陳鍾晗加入新加坡書法家協會,開始「拜師學藝」。一開始陳鍾晗學的是楷書「顏體」,通過半年的學習後,書法水平並沒有顯著提高,他遇到了瓶頸。於是他改變創作方向,重新拜師,進行行草的學習,正式成為新加坡書法名家餘國郎老師的弟子。
  • 他用左手寫書法,成大師,網友:醜書,專家:這是藝術你不懂
    他用左手寫書法,成大師,網友:醜書,專家:這是藝術你不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但凡是談到藝術,總要分出一個美醜和對錯來,尤其是在書法方面更是如此,有網友為此還發明了一個新的詞彙「醜書」,凡是寫得不好看的,欣賞不了的,一概冠以「醜書」之名,以至於這個詞彙成為書法「高頻詞」之一,很多書法專家也用起了這個詞彙
  • 民國楷書第一聖手,書法寫到這種程度,五百年來僅此一人
    在當今書壇,無人不知田英章、田蘊章老師,他們早年辛勤苦練書法,通過不懈努力為自己打下一個響亮的招牌,在中國的楷書圈影響力無人能及。不過,現在網絡上依然會有一些質疑聲,說田英章老師的書法的確漂亮,但是只有審美性,而缺乏藝術性,寫出的楷書並非是「歐楷」而是「田楷」。其實,二田老師的書法受歐陽詢的影響並不大,不然憑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苦練,怎麼會寫不出歐楷的險絕峭拔,真正影響他們的人,而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書法家,叫做王維賢。
  • 左手寫就人生
    變故走進青原區值夏老街劉荊洲的「藝林書刻行」,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琳琅滿目的書法精品滿牆滿桌滿地,楷書力透紙背,行書如行雲流水,草書則靈動飄逸,那一樁樁、一件件書法雕刻作品莊重雋永,刀法純熟,令人咋舌。任誰都想像不出這樣的書法雕刻傑作竟是出自一位只讀過二年級,且是用左手寫出來的匠人之手。
  • 鍾繇:楷書書法創始人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時與當時的名士華歆、王朗並為三公,有二子:鍾毓、鍾會。        鍾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鍾繇書法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鐘王」。
  • 農民書法家王玉寬,閉門苦練顏筋柳骨終成名家,卻被批評學書不精
    王玉寬他就是王玉寬老人,王老出身於農民家庭,祖上都是以種地為生,到了他這一輩,依然如此。好在他的父親對文墨知識有著深刻的認識,以為人一定得會讀書,還要寫一手好字。王玉寬書法之後王玉寬開始不滿足於一家之體,又開始學習柳公權、歐陽詢、趙孟等人的書法墨跡,在這裡還是以楷體為主。這四人的楷書在中國書法界絕對是登峰造極的,為歷代書法家所尊崇。
  • 好書法,應是「人正字正」!他的楷書和人品,100多年少有人做到
    書法,是一門藝術,更是書者性格、氣息的表達!正如西漢文學家楊雄所言:「書,心畫也。」期間他苦練書法,無論是楷書、行書、草書,具有不俗的建樹,尤其是他的楷書,以歐陽詢為根基,兼有「顏筋柳骨」之風範,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剛正醇厚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