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造,真正治病從清淨內心開始

2021-01-07 非常財富聞道五臺山

病有千般,不離陰陽失調。人有萬種,不離是非名利。陰陽失調,源於心理失調。比如人慣於清閒,突然有事,忙得焦頭爛額,累病了。什麼累?其實真正的累是心累,心理失調引發的陰陽失調,人就病了。人有病,是心裡的壓力催生的,離不開是非名利的壓迫。所以,真正治病,必須由心入手才能根治痊癒。疾病的根源是什麼?

身體的病是由念而來,念由心造。因為心理不正常,慢慢形成身體的病。依佛法的醫理,一切的病都是心理來的,是怨恨惱怒煩五毒焚心的結果。既然所有的病都是由心造、由性造。祛病就必須從化性、療心開始。而依賴藥物和手術,只是治身其表,而不能達到化性和治心的效果。

心為五臟六腑大主,若能把心神調整好,那五臟之神皆可得到調整。調節心神,心中之君火即是心之神,君火明則心神自安,如此則五臟六腑皆安。精神決定著人的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則五臟六腑就能趨於健康。調養心神的方法有很多,性理上的治療,讓病人的心神獲得解脫;或者心中充滿希望和愛意,以此平衡心神;或者一心向善行善,籍由心中的善念來引導臟腑氣機平衡,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佛眼看世間,一切眾生皆在病中。貪嗔痴是三大病,病從何來?病從業生,業從心生。每個人的因果報應不同,身體健康情況也就不同,生病就是消惡業。要治病,積累善業最徹底究竟。自淨其意,生清淨心,無有業障就可以遠離諸病。所以說修習佛法,可以遠離諸病,佛法是心法,善用心法不會生病,還可以防病治病。

人生的每一個狀態,都是心靈的顯現。疾病有今世的心念,有前世的因緣,相由心生,病由心造,境由心轉,把病轉走最殊勝的方法是:一聲南無佛,能滅盡人的煩惱罪業。天天念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念大悲咒,沒病防病,有病狂念。其實就是一心稱念:阿彌陀諸佛佛號和眾菩薩的聖號,以此形成強大能量場,收到神效的。大悲咒84句,除「娑囉 (suō là) 娑囉」句,是代表五濁惡世外,其餘83句代表83位菩薩,人佛相應,則天地人和,無有病災。

(李松陽20200913fccf01036)

相關焦點

  • 心智清淨,擅於隱藏城府的三個星座,獨特的個性,真正的成熟
    他還說,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所以真正的成熟像是積攢了大量的反思和思考,抑或是在遭遇了太多的困難之後的自我重生,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世人千千萬萬,可真正成熟的人卻可能少之又少。而之後,就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星座能夠做到擅於城府隱藏,懂得清淨心靈,可以養成獨特個性的吧。
  • 真正修行是把自己內心的矛盾、對立、誤會化解,在這裡頭修清淨心
    為眾生造福,才是真正為自己求福。我們所以受苦輪迴,只因念念自私為己,劃地自限,以「我」為囚籠,困住了自己,不得自在。所以,我們應當知道:在修行歷程上真正障礙我們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的自私自利。明白這一點,就知道修行關鍵在轉自己的念頭,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不是去改造或控制別人。
  • 佛教:怎樣才能找回清淨的內心?讀完這則故事,恍然大悟!
    佛教認為,我們內心的本來面目是清淨、沒有汙染的,本來就是沒有生滅的,就像禪宗六祖慧能所說的那樣:「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意思是說,我們的自性是清淨的,沒有汙染。怎樣才能找回本來清淨的內心呢?從前,老街上有一個茶葉鋪,鋪裡住著一位老師傅。由於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現在的生意也不如以前了。他還是延續著上輩人的經營方式:人坐在門內,茶葉罐子擺在貨架上,從不吆喝,也從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
  • 《道德經》道出人性慾望:內心清淨滿足,才能生活自在快樂!
    但是人生對於欲望的需求,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要被外界物質蒙蔽了雙眼,否則,過去追求欲望,恰是一切災難的開始。《道德經》的第十二章說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淡定自若,耐得住煩的3個星座,內心清淨且安寧,人生灑脫且自在
    的確,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耐」字的哲學韻味,做人耐煩,做事淡定自若,耐得住苦,耐得住委屈,也耐得住痛苦,方能經受住考驗,真正做到了內心清淨,安寧生活,將日子過得灑脫且自在。
  • 心外無物,真正的生活在內心,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境隨心轉告訴我們,當你的內心發生變化的時候,你的世界也會跟隨調整。比如我們堅持做一個善良的人,內心充滿光明,我們的外在就會遇到更多光明的人。王陽明大儒所說的心外無物,你所遇到的每個人都可能來自你內在的吸引。這其實也和心理學上所說的吸引力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首先會深刻理解,世界所有的投射都來自我們內心的映射。
  • 聽菩薩說,發清淨的大願
    護持三門,讓三門變得清淨。只有三門清淨,才能真正地度化眾生,才有這種能量和加持。身口意清淨就有加持,就有能量。身口意清淨,才有這種磁場,這很重要。有些人口頭上說弘法利生,但身口意都不清淨,很狡猾的。這種人雖然表面上做得很多,貌似也很不錯,但實際上不能真正利益眾生。第二,智慧也很重要。持戒離不開智慧,智慧是根本。
  • 心若清淨,風奈我何
    以一顆純粹清澈的內心生活,便多了一分淡泊,少了一些紛擾;多了一分清閒,少了一分爭鬥。心若清淨,風奈我何,不染塵埃,清風自來。在自己世界裡看淡是非,逐漸褪去浮躁,內心清淨的人,從一開始就贏了。05心靜是一種智慧《守安南臺靜坐詩》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 從少做起 | 清淨與透明 : 清淨與透明的快樂,是佛陀教導的至高之樂,換句話說,它是涅槃.
    儘管如此,當他找到真正的快樂時,自然而然對人類與其它眾生的愚昧升起同情,他們依然如此悲慘地沈淪於苦,找不到解脫之道。佛陀有同情心,於是去各地的城鎮鄉村,向人們傳法,傳授滅苦之道,使人們也獲得他找到的快樂。許多人諦聽佛法時升起信心,於是把教導用於修持,也達到高層次的諸多快樂。於是他們帶著兒孫、朋友來聽佛陀說法,使更多的人看見了自己內心的果報。這就是佛陀的教導能夠朝四面八方傳播的緣故。
  • 淨空法師:真正學佛,就是用戒定慧的手段,達到清淨平等覺的境界
    世尊當年在世,一切時、一切處,讓人見到的都能夠感到他的清淨光明,就是我們經題上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非常重要,這五個字是形容我們的真心,清淨是離染汙,平等是離波動,不動就平等。所以清淨是戒德,持戒所感的;平等是定,是三昧;後面這個慧就是放光,智慧,戒定慧三學。
  • 身處紛擾塵世之中,如何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但是,當我回到家裡的時候,面對種種繁雜的事情,心就亂了,再也無法像在寺中一樣清淨。師父,我應該怎樣才能在煩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淨無染之心呢?願師父慈悲開示。」禪師見她眉頭微皺的樣子,心中一聲嘆息。禪師沉思了片刻後,問她道:「既然你喜歡鮮花,那請你告訴我,插在水瓶中的鮮花,要怎樣才能保持它的鮮活呢?」
  •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清淨心,是通向幸福快樂生活的源泉
    它是清淨的,也是平等的。真正的清淨心是種不可思議的如來境界,只有到達這種境界的人才能體會,它無以言說,它無法表達。實不得已,只好引用古德註疏裡的譬喻來描述,古德把清淨心譬喻為一杯乾淨的水,當這杯水沒有任何波動、沒有任何汙染的時候,這杯水是絕對清淨的、是絕對平等的,正如《無量壽經》上所說,這個時候水錶的是清淨、平等、覺的意思。
  • 內心真正強大的人,多半很少發朋友圈
    現在我懂得了,內心真正強大的人,多半很少發朋友圈。01.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享受自己的生活內心真正強大的人,不需要別人的認同。因為他們懂得,生活是自己的,過得如何,最主要是看你如何努力、如何奮鬥?所以,人,最大的安全感與驕傲感,來源於你自身真正所擁有的一切,而不是別人眼中認為你所擁有的一切。愛發朋友圈的人,恰恰努力愛將自己所擁有的證明給別人看,為的是惹人羨慕,但多半只招來嫉妒。可能快樂少、煩惱多,甚至會給自己的生活、人生帶來危機與危險。總之得不償失。
  • 人生,看開是清淨,退讓是智慧,不生氣才是真正的從容
    人生,看開是清淨,退讓是智慧,不生氣才是真正的從容。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說得正是這個道理。真正屬於自己的,是健康,不如看開點,讓自己身心健康。我們不妨讓自己糊塗一點,瀟灑一點;忘記過去,忘記年齡,忘記恩恩怨怨。不服老、不焦躁、不生氣,進步有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遇到煩心事順其自然,遇到難事處之泰然,失意時心地坦然。福不可徽,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快樂與否由大腦控制,取決於我們自己。
  • 真正的高貴,始於內心
    餘華說: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以真正的自我開始生活是一種難得的高貴精神。如果想要高貴,首先要發展自己的高貴,那就從做好自己開始。腳踏實地,按自己的能力界限做自己。做好自己其實也是一種心態。欲求不滿,欲速不達,都是無法做好自己的。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是從沉默寡言開始,無需自我解釋
    其實,沒人願意成為眾矢之的,但之所以不去解釋,不過是知道,在不相信你的人面前,解釋毫無意義,甚至會越描越黑,還不如不去理會,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和清淨。 許多時刻,我們總想要向別人證明自己,別無二心,別無他意,也別無其他壞的想法和品性。但事實上,相信你的人,始終相信你。不相信你的人,你說再多都無濟於事。
  •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把心帶回家,慢慢就遠離惡道了。為什麼呢?我們看講義。
  • 「劉素雲居士」一定要心清淨,心清淨能往生,心不清淨不能往生!
    這是你真正能夠得到的,永遠得到不會失掉的。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去。你在這個世間還爭什麼,求什麼?人生在世,真的就是一個過客而已。一百年彈指一揮間。同修們千萬把這一點認識明白。不要再爭什麼了,不要再奪什麼了。好好地把握住這個時間,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這是真正的大事、實事。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是從戒掉「偏激」開始的
    一個人,外表上假裝剛強,處處樹立仇敵,就像刺蝟一樣,其實不是真正的強大;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應該是外柔內剛,外圓內方,極高明而道中庸,寵辱不驚。顯然,經過人生低谷期後,曾國藩悟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寫了一副儒道結合的對聯來自我勉勵——敬勝怠,義勝欲; 知其雄,守其雌。
  • 9月9日開始藥王星臨空!這七天沐浴淋雨持藥師咒可清淨病障業障!
    《時輪金剛》記載:藥王星當空的7天內,在藥王星的加持下,江河湖海等一切水源、花草樹木等一切植物,皆具藥性,是清淨病障、業障的好時機。因此這段時間,請多祈請藥師佛,誦藥藥師佛心咒,雨水也具有同樣的加持力。7日內宜沐浴、淋雨。清淨病障業障,如果有皮膚病、外部扭傷、關節疼痛等,也可泡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