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武當信息發布,了解更多資訊
武當山政務微信權威發布
本文為武當山政務網綜合發布
合作熱線:13636253625
武當山是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的發源地。五龍宮,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均州太守姚簡奉旨上山禱雨應驗,後就其地建「五龍祠」。五龍宮是武當山古建築中第一座由皇帝下旨敕建的宮觀,曾為武當山九大宮觀之首,故有「天下太極出武當、武當根脈在五龍」的美譽。
歷史上曾經幾度興廢,現僅存部分建築。從丹江口市六裡坪鎮蒿口村進山,抵達五龍宮附近,需驅車半小時左右。迎坡向上,緩步前行,不遠處便可見一塊復修的「五龍宮」碑刻,紅字大理石底,這裡便是五龍宮遺址。五龍宮原有九曲黃河牆、碑亭、大殿等多處建築,鼎盛時期,曾有宮觀廟宇850間,氣勢恢宏,聲名顯赫。據悉,五龍宮當年建有獨立的客堂。客堂建於山門內,是一處獨立建築,主要用於接待慕名而來的道眾。五龍宮天下聞名,興盛時慕名而來的道眾甚多。道家內部有全真、正一等許多門派,每逢眾多道友來五龍宮雲遊「掛單」之日,五龍宮提點便在客堂迎客,通過禮儀、交談等形式,就可知道來者為哪一支哪一派,即安排宮內相應宗派道人做好接待,故謂「客堂」。客堂雖小,但規制甚高,為宮觀少有。
五龍宮九曲黃河牆,大部分已被毀,只剩坍塌的牆基。殘缺的牆基面,雖歷經風雨,但依舊色如新、花紋精細、線條飽滿,由此可見古代建築所蘊含的文化理念和精湛的工藝水平。
從九曲黃河牆拐彎處下行數百米,可到達華陽巖,此處有元代著名道人李明良的自畫像碑刻。李明良曾任五龍宮提點,在任期間,募建五龍宮大殿、玉像閣及華陽巖廟宇庭軒,深為道眾所崇敬,碑的右上角為其自題的跋。該碑高202釐米,寬100釐米,厚6.5釐米,頂呈半圓形,正面為斜削式。最有趣的是李明良69歲時的自畫像,還有七言絕句一首,畫像雖在一巖之下,但其樂觀曠達的浩然之氣,長存於天地之間。
五龍宮是武當山有記載的第一座皇家建築,歷經千餘年風雨,這裡留下了許多與水有關的傳說。五龍宮青石海墁大院內有五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可口。倘若在一口井中打水,其餘井中的水皆會動。這是一滴水的傳奇,從這裡呼風喚雨,拉開了武當山古代建築的序幕,讓武當山名揚天下。五龍宮昔日曾經很輝煌,直到今天,仍然沒有人能用文字描繪出它鼎盛時期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