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評級企業屢違約 專家:評級機構需對評級報告和結果負責

2020-12-16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4日電 (張燕徵)12月14日,中紀委官網發布《東方金誠高管被查引出信用評級領域系列腐敗案:量錢評級》文章稱,東方金誠系列腐敗案是典型的小行業、大腐敗。文章援引業界人士建議,加大對國資評級機構扶持力度,通過兼併重組做大做強2至3家國內評級機構,推動國資評級機構提升實力和國際知名度,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戰略。

據光大證券統計,截至12月11日,銀行間和交易所共有26家發行人首次在債券市場發生違約。其中,今年以來共有8家國企違約,與去年的7家並無太大差異,但違約餘額由2019年的129.3億元人民幣增加到今年的518.97億元,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餘額處歷史高點。這些主體債券存量規模大,違約前均為AAA評級,違約事件對市場衝擊較大。

債券市場歷年新增違約主體數量 來源:光大證券研究所

目前,中國信用債市場規模和信用評級市場規模均為全球第二。中國持牌信用評級機構主要有大公國際、東方金誠、中誠信等6家機構,都有15年以上發展歷史,業務量均十分可觀。而今年特別是下半年,一些高評級企業違約現象引發了業界對評級質量問題的討論:評級結果是否客觀真實?評級機構是否需對評估報告擔責?信用評級制度該如何改變?

評級機構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燕徵 攝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健康金融實驗室主任任國徵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信用評級的目的在於提前揭示市場風險,為市場投資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任國徵指出,當前學界認為評級行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問題。一是金融評級主體較少,由於牌照的稀缺性,有評級資質的中介機構較少;二是信用機構監管主體不清,在實際監管操作上,具體由哪家單位牽頭監管,經常責任歸屬不清晰。三是處罰力度較輕,相對於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來說,評級機構若出現一次類似『量錢評級』事件,將取消其牌照資質;四是評級機構收費偏高,導致發債成本高昂,企業不堪重負;五是對於過度依靠外部融資借新還舊的低資質企業而言,信用風險壓力或正積聚。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合伙人王春密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從商業邏輯來看,工廠需要對其生產出來機器的產品質量負責,食品企業需要對其生產出來的食物質量安全負責。評級機構其實也是一樣,需要對其出具的評估報告和評級結果負責。

「目前,這類『虛擬金融產品』並沒有像食品安全標準、機器設備標準那樣擁有相關行業規範文件。另外,從投資人角度看,如果評級機構給出的企業評級是虛高的,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投資人的決策。那麼對於購買這類評級虛高債券的投資人來說,很有可能遭受重大損失;我們也迫切地希望監管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建立起對評估機構的監督約束機制以及對投資人合法利益的保障機制。」王春密稱。

對於信用評級制度如何改變,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曾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債券市場的基礎就是信用評級,這方面的基礎設施做得還不夠好,需要著力推進。我們要學習國際上相對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的制度、機制、標準,核心就是要保持客觀、獨立,不能與發行人存在利益關係。另外,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凡也指出,應由投資者來推薦中介機構,而非直接由發行人來付費選擇評級公司。

那麼,外資評級機構入華能否給這一現狀帶來改變?劉凡稱,國際評級機構雖然已經入華,但截至目前,並未對這種現象起到修正作用,「它們是以盈利為目的,根據我們以前的觀察,外資(評級機構)入華最終的結果也是隨波逐流。」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此前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近期信用債市場頻繁出現違約,一方面反映中國債券市場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反映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商業模式亟需創新。「我們之前一直學習西方的信用評級模式,但我認為這個模式錯了,信用評級機構不應該向發債人收費,而是應該向投資者收費,用市場機制篩選出具有實力、可信賴、能夠預警風險的信用評級機構。」

而在任國徵看來,投資者付費和發行人付費在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都不是高評級企業屢次出現違約事件的核心問題,更應該從金融評級體制和監管職責方面分析深層原因。

對於具體如何監管評級機構,任國徵指出,首先要明確評級機構監管主體責任,明確具體主管部門,加大對違法評級機構的處罰力度。另外,對涉事評級機構相關行為進行歷史追溯調查;最後,保障評級機構市場化經營。「從理論上看,信用經濟是市場經濟、法治經濟等所有經濟運行的核心。金融監管的基礎之一也是徵信,完善信用評級監管體制有利於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也有利於防範金融風險。」任國徵稱。(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看門人為何淪為馬後炮 評級高通脹背後1531家主體更換評級機構
    「東方金誠系列腐敗案,暴露了信用評級領域腐敗的一些特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有關同志介紹:「一是論單收費、量錢評級。信用級別買賣是信用評級行業尋租的重要形式,即以調高信用級別為籌碼,收受受評企業好處費。二是利益勾結、『熟客』作案。其腐敗問題難以一人成案,需要評級機構人員、受評企業和債券承銷商等各利益相關方聯合作案。
  • 評級高通脹背後:1531家主體更換評級機構 「看門人」淪為「馬後炮」
    金永授在懺悔錄中寫道:「為怕別人發現,我對自己關注的項目,都是採取比較隱蔽的方式,雖然表面上不直接介入和操縱評審工作,但我多次通過與評審委員會主任及部分評委個別交流,或借安排企業來訪之機發表個人傾向性意見,以此來影響評審結果。」金永授交代,他收受的賄賂80%以上都是身邊所謂「好朋友」所送。「這些錢我不敢放在家裡,也不敢去消費,大部分借給了朋友。」
  • 高評級3A債券緣何頻現違約?債市亟待擠信用評級的「水分」
    史曉姍分析稱,從累計數據看,國有企業破產重整的比例為30%,遠高於民營企業;從全市場角度來看,違約回收率約為7%,若不考慮技術性違約和破產重整,則達11%。「相較之下,國有企業回收時間短於民營企業。不過未來還需加強國有企業基本面分析,加強流動性財務風險分析。」
  • 中資協信用評級機構評價結果出爐 大公國際墊底
    據了解,本次2020年年度評價結果分為綜合素質得分和最終得分兩部分。其中,綜合素質得分由基本素質、評級質量、監管評價得分加權匯總形成,反映了評價期內信用評級機構的整體評級能力。而最終得分在綜合素質得分基礎上,由評審專家根據評價對象在評價期內是否發生重大信用評級事故、是否存在人員或機構違規等方面的問題,按照問題的性質、發生頻率以及後果,對相應信用評級機構進行減分,反映了評價期內信用評級機構的整體評級表現。
  • 「馬後炮」遭嚴查 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馬後炮」遭嚴查債券違約戳破評級泡沫近期接連發生的高評級國企債券違約事件,在引發對企業信用風險再評估的同時,也再一次牽出信用評級泡沫化、「馬後炮」等問題。監管部門近日紛紛表態、屢屢出手,對部分評級機構進行調查、約談,有評級機構已遭到懲處。
  • 加強評級機構自身建設 發揮好信用評級看門人作用
    近期,針對信用評級行業的監管措施密集出臺。12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度企業債券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結果的通知》,明確對於存在不誠信、不專業行為的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將記入企業債券中介機構信用檔案。
  • 金融危機十周年⑧|危機推手依然故我:評級機構的罪與罰
    標準普爾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至2007年間創立的CDO類別中,有85%被評為AAA級。惠譽公司在2007年7月的報告中顯示,基於中等等級的CDO產品AAA級的評級結果比例仍然佔到73.7%。AAA級為評級機構所能給出的最高評級。「理論上是沒有違約可能,美國國債也是AAA評級。」一位鵬元資信分析師表示。
  • 論單收費、量錢評級!中紀委罕見點名這家評級機構,小行業衍生大...
    通常,被評定機構評定信用等級越高,在資本市場中的融資成本越低;信用評級機構聲譽越高,被投資人採用的越多。因此,資本市場中發行人普遍具有獲取權威信用評級機構高信用等級的動機,這一定程度上製造了評級尋租的空間。在懺悔錄中,崔潤海講述了他第一次利用評級尋租的經歷:「客戶表示願意多拿些好處費來調高信用級別。
  • 債市違約潮下的我國信用評級的困境與出路
    針對目前行業的現狀,即:(1)市場不認同;(2)監管不放心;(3)行業無出路,羅光先生也提出了三種方向:(1)改革目前中國的信用評級體系,重新制定評級標準,重新定義可投資的級別,形成對評級機構有指導性和約束性的國家評級準則;(2)改良。通過現有評級機構的評級標準向優化的方向上走,自我完善;(3)由滿足市場需求的草根信用評級機構顛覆,逐漸獲得市場認同。
  • 2019年度企業債券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結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為規範企業債券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相關業務行為,提高承銷和信用評級質量,加強企業債券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和事中事後監管,推進企業債券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委委託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分別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企業債券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工作
  • 一次調高評級,收了200萬酬謝金!知名國有評級機構高管貪腐細節披露
    11月以來,信用債市場違約事件頻發,市場震驚之餘,對評級機構評級結果是否公允,也就是評級是否虛高等問題產生了質疑。近日,知名評級機構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金永授、東方金誠江蘇分公司原總經理崔潤海被「雙開」,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 32隻AAA級債券違約 債市評級為何頻頻「失守」
    然而,近一個月,AAA評級違約主體激增使得評級機構被頻頻「打臉」。近日永煤控股旗下債券「20永煤SCP003」違約,評級機構為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國際」)。據其11月10日違約,而前一天,「20永煤SCP003」的評級仍為AAA。
  • 關於公布2019年度企業債券主承銷商和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結果的...
    現將有關情況和評價結果公布如下:  一、信用評價工作開展情況  本次企業債券主承銷商信用評價的對象為2019年度作為主承銷商參與過企業債券承銷,或承銷的企業債券仍在存續期內的87家承銷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的對象為2019年度開展企業債券評級業務的6家機構。
  • 蘇州銀行兩筆信託計劃投資違約 評級報告提醒關注相關風險
    「部分投資已出現違約,未來資金回收情況尚待持續觀察,」7月16日,聯合資信發布對蘇州銀行的評級報告稱,隨著金融監管趨嚴,未來相關風險以及對流動性形成的潛在影響需關注。上述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蘇州銀行有兩筆信託計劃投資出現違約,底層資產均為信託貸款,分別為對南京雨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3億元信託貸款以及對無錫博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信託貸款,帳面餘額為1.31億元。
  • 中紀委:知名評級機構兩高管被「雙開」!調高級別收200萬
    量錢評級、調高級別收200萬元作為國有信用評級機構高管,金永授、崔潤海是如何利用評級大肆撈錢的?信用評級是指以一套相關指標體系為考量基礎,標示出各類市場參與者及各類金融工具發行主體償付其債務的能力和意願、度量違約風險程度的活動或過程。
  • 債市重磅評級結果揭曉!海通等被表揚,13家券商遭「差評」,這3家...
    評價開展過程中,採取全市場參與的方式,包括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債券受理審核和登記託管機構、發行人、投資人、會計師事務所等有關單位及相關領域專家參與了評價工作。參評機構和專家分別對受評機構的信用情況、專業能力、業務合規性、承銷和存續期管理服務質量、評級結果和評級服務質量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
  • 銀行、保險、學者、評級機構齊論信用債違約:不能簡單依靠財政信仰
    每經記者 張壽林 北京攝影報導每經編輯 段煉以永煤債券為代表的債券違約事件話題,似乎逃也逃不掉。11月18日,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主辦的「雙循環格局下實體經濟發展與債券評級論壇」上,圓桌對話「防控信用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儼然成了近期債券違約事件專題研討會。
  • 15樓財經 收200萬就給企業調高評級!中紀委披露知名評級機構高管...
    幫企業調高信用評級收巨額好處 東方金誠已有4人被查評級尋租花樣多 有企業為調高評級用200萬作「酬謝」信用評級一般分為企業信用評級、證券信用評級、項目信用評級、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廣泛運用於債券市場等金融活動中。
  • 「如果下調一家城投的評級,相當於得罪了一個市」
    2020年10月以來,「20永煤SCP003」等多隻發行時主體評級為AAA的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AAA評級」信仰被擊破。除了發債主體,被稱為「看門人」的評級機構也成為眾矢之的。評級虛高、未能及時披露風險等質疑再度湧向信評業。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國債券市場託管面值達114萬億元,從總量上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
  • 東方金誠高管被查引出信用評級領域系列腐敗案:量錢評級
    ,幫助江蘇某企業調高信用評級,收取巨額好處,涉嫌職務犯罪。因此,資本市場中發行人普遍具有獲取權威信用評級機構高信用等級的動機,這一定程度上製造了評級尋租的空間。  在懺悔錄中,崔潤海講述了他第一次利用評級尋租的經歷:「客戶表示願意多拿些好處費來調高信用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