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30歲+的職場女性很難乘風破浪

2020-12-14 donews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

近期,張雨綺、寧靜、萬茜等一幫年齡超過30歲的女藝人在綜藝節目裡乘風破浪,成為一時熱點。

在中文語境裡,對於女性而言,30歲是一個頗為可怕的字眼,它往往意味著女性逐漸失去青春魅力,很難再以貌勝人。

正因如此,當《乘風破浪的姐姐》將聚光燈最準30歲以上女性藝人,展現她們的外在美和內在沉澱,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和關注30歲女性時,會引發大眾的激烈討論。

事實上,對於女性自身而言,時間的流逝不可抵抗,少女心、青春從來不是女性人生的全部,女性的價值和魅力,一直都值得進一步探究。

現實世界中,女性需要處理和應對的挑戰,以及追求和嚮往的目標,都是更為多維和豐富的。尤其在職場上,因為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家庭責任等因素,職場女性們「乘風破浪」的精彩,並不遜色於屏幕上的光鮮。

近期,「深響」與幾位職場女性聊了聊,她們有些剛剛邁進30歲的門檻,有些則正在經歷35歲的危機;有些還處於感情空窗狀態,有些則深陷家庭中需要作出諸多選擇和退讓。

正全力拼事業的職場女性對我們表示,自己已經有點放棄生活,「工作讓我有幸福感,但處理家庭生活也好,處理情侶關係好,我都不是很有自信。」也有職場媽媽感慨,在職場上,大家都是往前跑,但是有孩子的人是負重往前跑,「特別是拖著三個,你要想辦法跟大家跑一樣的速度。」

不同的選擇鑄就不同的人生,帶來不同的挑戰。當30歲與女性相結合,在大眾的想像中往往已經很難有更多可能,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女性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畏懼「30歲」這個詞眼,在對人生的規劃和選擇上,於理想與現實間奮力突圍。

30歲的職場女性,既有自己的苦悶和掙扎,也有自己的理想和高光。現實狀況,遠比幾個關鍵詞關聯的刻板印象來的更有張力。

評論留言講講你身邊的30歲+職場女性故事,6月22日(周一)下午5點前評論點讚數量前三的故事,將獲得深響送出的3張芒果TV會員季卡。

雨津,36歲,某獨角獸公司高層,三個孩子的媽媽

「我只在新聞和抖音裡看到過男性為了家庭做出退讓」

女性職場發展很大一部分的決定因素還是跟家庭非常相關,尤其是小孩。我覺得的確是這樣,能做到最優秀的女性不受家庭孩子影響的,太少了,可能芸芸眾生裡頭1%不到。

我第一份工作剛入職沒有多久就懷孕了,這在職場上是個大忌,當時我非常年輕,24歲,考慮過為什麼要這個孩子,我原來的領導跟我說:「你覺得工作會比孩子重要嗎?我不覺得。」當時給我觸動挺大,所以老大那會兒是有過猶豫,老二那會兒沒有猶豫。

但是老三會有猶豫,當時我在職場上是一個向上的態勢。但是等到升級的時候,因為我懷孕有段時間要休息就沒有提升上去,等我生完孩子回去之後,團隊易主。

對這個情況我在懷孕時已經有心理預期,但是直接面對的時候還是有些難受,到那個時候我基本上明白:因為懷孕,我不能去參加晉升,我的職業通道被封死了。

我覺得自己已經算很幸運的人,生前兩個孩子,雖然有一定影響,但都順利過關。等到生老三的時候,當時的單位對生育已經非常友好了。但在這家公司已經是比90%以上單位做得更好的情況下,我還是面臨這樣的問題,所以我不敢說百分之百的媽媽能碰到,但是90%孕產媽媽在職場上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很現實。

有些時候會聽到一些年齡差不多,但是比我更成功的女性故事,後來了解才發現,她沒有先生、家庭和孩子。我突然明白,人家的確是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工作裡。

所以對現在的工作狀態,我會有不甘心,但是不後悔。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小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現在我已經了解,自己的職業規劃會根據人生不同階段有一些精細化的調整,大方向沒有變,但是可能節奏和心理預期上會有變化,可能原來覺得花一到兩年可以做到這個位置,現在可以接受三到四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到這個位置。

人家一直說你養兩個孩子、三個孩子,你家一定很有錢。我覺得這真的不是錢的事情,是精力。你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是個很好強的人,我覺得自己也很棒,為什麼要比別人差?

我生老大老二的時候,對工作投入的精力是很強的。但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是在不停的踩雷,我把工作做完之後回家,老大生病了、老二生病了,我不得不請假說我今天這個事情處理不了,那個事情處理不了;或者說我一邊在安慰孩子,一邊處理什麼樣的工作,整個是焦頭爛額。可以說很慌亂到你沒有多一秒時間去思考這個事情對還是不對。所有事情是同步的,這個狀態非常糟糕。

我記得當時,有一次做完一個重要對外項目,我就穿著高跟鞋、蕾絲裙子到幼兒園接了孩子,發現孩子病了,馬上就去醫院,在病房門口等著,一直到夜裡12點,回到家,老二還在床上嚎,要找媽媽,這個事情還是挺狼狽的。你會覺得一刻不得閒。特別珍惜晚上他們睡覺之後的時間。晚睡不是因為不困,我就是想讓我自己待會兒,這是自己的選擇,沒有辦法。

我相信只要是個人就一定是個普通人,只要是普通人,一定會碰到普通人的問題,只不過不一樣的是,有些人可能是用錢解決一切:一個孩子找一個阿姨、找一個家庭教師。但像我們這種芸芸眾生,普通的職場女性,肯定是受極大影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如果不是家人支持,我生第一個孩子已經全職了。我的父母、先生都非常認同女性還是應該獨立,女性的價值一定是在於她自身價值的實現,而不是說依附於別人。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這種支持。

我原來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女性朋友,大概在十年前她已經年薪四五十萬,但是很多家庭問題導致她不能工作,於是她從生完孩子到現在十年,沒有辦法再工作。我還認識一個朋友,她是會計事務所的資深審計,年薪很早已經到百萬,也是很棒,後來是因為孩子上學,她把工作辭了。因為她覺得工作永遠會有天花板,她就是碰到天花板往後退,孩子可能更需要她,因為沒有人照顧。

這樣的女性很多,特別多,我身邊跟我關係比較好的有一個小群體,大概十幾個人,從原來全部在職,到現在只有四個人在職,大概75%以上現在都在家裡帶孩子,這個比例還是挺高。

很多女性會碰到同樣的問題,孩子沒有人帶,該怎麼辦?你自己生的你自己解決,沒有別的辦法。這個事情如果沒有家人強有力的支持,基本上職業也是發展不下去。你說夫妻兩個退讓,肯定是女方做退讓,有多少爸爸願意帶孩子辭職的,我身邊沒有男性做退讓的案例,一個都沒有。我只在新聞和抖音上看到,沒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過。

工作和家庭能不能平衡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偽命題,這簡直是為女人綁上的最惡劣的枷鎖之一。為什麼要平衡?平衡不了,真的是平衡不了。

站出來告訴你說能夠平衡的,都是在裝X。你PPT寫到一半,孩子哭怎麼辦?平衡不了的前提下怎麼辦,只有去接受和承擔,不斷的做自我調節,讓兩邊都不要太差。

我有的時候覺得我工作還不錯,但是一看,我孩子竟然不是學霸?我有朋友孩子是學霸,但是一看她工作沒有。這怎麼平衡?只是你願意接受哪一邊的失敗。我有些時候也一直在反思,如果我全身心投入在孩子身上,他們也許也會成為學霸,但是我的人生不是為了孩子過,每個人有不一樣的人生,不應該說一定強迫他成為什麼樣的人。

現在往回看,我會意識到,30歲是一個很好的狀態:在工作上有一些資歷,不再是小白,精神狀態和精力能力都是比較高峰值的時候,這個狀態特別好。

35歲之後,生理上開始往下走,家庭壓力會加大,因為孩子上學之後有升學的問題。另外的確不得不承認,35歲之後對新鮮事物的感知力和興趣程度是沒有小孩那麼強烈的,可能學習會放緩。如果在這個點上你自己滑下去就滑下去了,如果還在努力抗爭,往上走的話,可能還會保持,但是這個速度會慢。

我目前正在經歷35歲這個坎兒,我覺得我沒有完全跨過。35歲的挑戰對男性、女性都會有,從生理結構來說是一樣的,男性到35歲之後只要有家庭,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當前在職場上,我的最大劣勢是沒有辦法把所有精力投入在一個事情上,這的確是我做不到的。但是我的優勢在於,我可能比更多人知進退,大家一直在說狼性文化,但是很多時候不顧後果那叫管殺不管埋,而我做事情的完整程度會比其他人高很多。

這也是孩子對我的影響。首先,人做媽媽之後非常柔和,心裡會有很軟的地方。另外有了孩子後才會意識到,很多事情努力了也是沒有用,不是努力就能解決問題的,所以你開始慢慢接受人生了。

說實話有了孩子之後,我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容易知足。我覺得孩子給了我很多力量,他們是一個正能量的調節。

我一直堅信人類是極小的個體,放在大宇宙中來看,可能不會太在意說生活中的一件兩件小事對我的影響。從我的宇宙大長河來看,我的孩子健康、平安、開心,我就很開心,我覺得這個狀態是OK的。

陳晨,31歲,網際網路公司公關經理,已婚未育

「成長性與價值提升是目前的最大挑戰,但這並不是年齡決定的」

我很幸運地趕在北京應急響應級別上調前的那個周末,一個人去煙臺看了海。我最近老在思考,我在為什麼活著,我工作的意義是什麼?看海也並沒有找到答案,但確實讓我的心情好了很多。

剛畢業的時候我是個很熱血的人,一心想做新聞。跨考新聞類研究生失利後,我進入了北京一家畜牧相關的雜誌社做記者。後來一家知名報社的記者站招考,我拿到了筆試第一名,也順利通過了面試,成為了一名新聞記者。

後來領導告訴我,面試的時候看我形象好,覺得可以招來做個花瓶,後來才發現我業務能力很強。在那家報社工作的一年多,是我成長最快、見識最多的一段時間,一開始我也做了很多有影響力的稿子,但後來我發現也沒有那麼純潔。

我很敬佩我的老師,他曾經是省都市報的首席記者,但在這位已婚已育的老師第一次對我表達出不止於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喜歡的時候,我選擇了離職。當天我和老師從一家法院出來,我沒回記者站直接回了老家,結束了我的記者生涯。同一時間,那時的男朋友跟我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和男朋友分手後我又去了北京,短暫從事了兩份與文案策劃相關的工作後,來到了現在的這件公司做公關,在這裡幹了三年,工資已經翻了一倍。

但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崗位上,讓我覺得成長性越來越低。2018年1月份我部門來了一位新領導,公司開始籌備上市,從那時起到2019年初上市成功的這一年多裡,我過得很充實,也收益很多。但這之後我又開始疑惑,因為沒人能教我更多的東西了,我更多是在掏空自己。

我的疑惑還在於,我從自己的工作中看不到價值。像外賣、網約車等業務,是切實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的,但我看不到現在公司所從事業務的意義在哪裡。我或許沒有十年前那麼熱血了,但心中還有著小火苗,還是想做一些自己熱愛的事情。

成長性與價值提升對我來說是目前最大的挑戰,但這並不是年齡決定的,是leader的能力天花板和公司業務發展決定的。我也思考過要進行一些突破,比如去專業媒體做記者,以後做新媒體,自己單幹,或者是去一家體量更小的公司做公關總監。

但我總覺得時機不到,萬一我剛去一家新公司就準備要生孩子呢?我更想在現在的公司把孩子生了再走,公司的人和老闆更熟悉,在年假和其他福利上也更有保障,會過得更舒服。

如果我生孩子,我一定要給他比較好的成長環境。我老公目前的工作薪資水平比我略低,我不怕他窮,我只是怕未來很不明朗。另外,我是家裡的獨生女,如果我一直留在北京又沒有特別好的經濟條件,爸媽該怎麼辦?

但目前,我爸媽也還不到六十歲,我還有時間。

小艾,30歲,政務中心工作人員,未婚未育

「女性的年齡對於未來家庭和職業的影響都很大,這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問題」

最初選擇這份工作,主要就是為了能有個完整的周末,並且大多數情況下也能按時下班。在成都這個城市,有很多工作都是單休,不論這個單休到底有沒有必要。但對我來說,有了完整的周末、不怎麼加班,我才真正覺得我的生活和工作是可以達到平衡狀態的。

其實這份工作我也並不是完全滿意,最主要的肯定是還是因為薪資低。我們很少會有升職漲工資的時候,我甚至覺得我現在的工資水平應該還處在成都市平均工資之下。所以我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很大一部分還是在想怎麼能提高收入、賺到更多的錢。

除了薪資低,這種坐在大廳裡的服務性工作做久了,肯定就很難有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大家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做,我周圍同事也都是沒什麼活力的樣子,在這種環境裡你很難一個人保持工作積極性,所以我也和大家一樣都挺「麻木」的,要說自己有什麼優勢和劣勢,我自己也真的答不上來。

我知道這種工作心態不太好,所以自己也處於一個非常焦慮的狀態中。我今年也剛到30歲,所以還是很看重工作中可以學到哪些東西。如果現在這份工作沒什麼值得我再去學習的地方,我也不排斥去換個方向或是領域。現在我也在業餘時間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希望能為以後做更多準備吧。

當然我焦慮的點也在於年齡,女性的年齡對於未來組建家庭和職業發展的影響都很大,這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問題。但談戀愛、結婚這些問題,我急也急不來,就順其自然吧。

劉茂品,30歲,初創公司老闆,未婚未育

「我不想被教著做人了,你們愛教誰教誰」

首先,我沒有年齡焦慮,年齡對我來說只是個數字。

對我來說,30歲是比20歲更好的狀態,20歲只是年輕,沒有沉澱,還在懵懂尋找。30歲的我已經找到了一些東西,邁入新的階段,這很酷。

30歲沒有讓我更焦慮,28歲反而是我最焦慮的時候,那會其實過得挺舒服了,但舒適區讓我懷疑自己的能力:到外面我還能不能拿到相同的薪資?還能不能帶著一幫人做事情?當時雖然安穩,但我失眠嚴重,不斷在尋找新的機會。

我工作到現在六年,這次創業前,前後經歷了五家公司,從PR做到新媒體公司的主編,之後又到總監,工資從最開始的5000漲到一萬多,最後一份工作工資是26000。錢不構成我主要的焦慮來源,最讓我焦慮的是工作給我的螺絲釘感。

職場很多地方都是要求你去當個螺絲釘,做重複的工作,哪怕做到管理崗,也只是個大一點螺絲釘,工作其實是越走越窄了。如今年紀到了,對工作會有新的要求,這是我出來創業的原因之一。

因為經歷過比較大的公司,現在除了阿里巴巴、字節這種級別的企業,其他我都不怎麼考慮了,但如果在大廠就是當個過客,我也不會接受。驅使我出來創業的動力是,我找不到一個崗位去滿足我對工作所有的期待,那我不如直接轉型,創業當操盤手。

現在我做了一家公關公司,幫品牌做包裝營銷,這跟我之前的內容和策劃向經驗有關。創業後,我的狀態就跟海綿一樣,一直吸水,這是在職場裡得不到的。我很感謝這次轉型,天花板肉眼可見,不轉型肯定會困死在裡面。

年齡其實也給我帶來創業的底氣,這些年輾轉了這麼多公司,積累了資源和經驗,朋友願意介紹項目給我。這個外因給了我創業的信心。當然即使沒有這個外因,我也會出來單幹。

30歲出來創業,其實是個很聰明的狀態。現在琢磨最多的就是對接案子、招合適的人、做好項目,不怎麼焦慮,要是出了問題,復盤就好了。年齡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已經無所謂了,我又餓不死。

人生不是一時一事,我的一些朋友,生意賠了後面也能翻身,所以我現在非常淡定。

坦率地講,我有點放棄生活了,工作讓我有幸福感,但處理家庭生活也好,處理情侶關係好,我都不是很有自信。家裡在我25歲開始催婚,沒催動,到30歲更沒必要了。

年紀小的時候會相信人生、感情有某種模式,但到了這個年紀,看看周圍的人,看看自己,會發現很多模式是不能通用的,那就怎麼舒服怎麼來吧,這輩子我不想將就任何人。我都活了小半輩子了,不想被教著做人了,你們愛教誰教誰。

在婚姻方面,我挺難接受別人教我的,以後要是遇到問題,我就吸取教訓,吸取不了的話,就活成張雨綺唄。

我不覺得「這個年紀就該怎麼樣了」,年齡給我的壓力可能就是有時和小男孩發生感情糾葛,但他年紀實在太小了,這時會有點糾結,但在工作和人際交往裡我沒有年齡焦慮。

至於同齡人可能會有的焦慮,我覺得大家的處境不一樣,都是這個歲數,誰也沒法教誰。大家路徑不同,只要最後問心無愧就行了。

在健康方面,我的應對還是挺積極的,比如買保險,早上跑步、不吃外賣。我的焦慮都和年齡無關,就想把公司做好,所有焦慮都化為動力了,然後希望活久一點,享受多一點,就這樣。

夏天,31歲,環保部門公務員,孩子兩歲半

「公務員的工作勝在穩定,我沒有關注過什麼職場35歲危機」

我是本地人,大學也是在省內讀的,專業是農業資源與環境,和現在的工作還算是對口。

至於為什麼選擇當公務員,我覺得這不用多說了吧。像我們這種落後省份小城鎮出身的女生,家裡一般都不希望你去外面打拼,其實也覺得你拼不出什麼成績。在離家近的地方當公務員或者當老師就是最光鮮體面的工作,然後再安安穩穩的結婚過日子,房子車子買起來也都不太難。

職級晉升要看工作時間,能不能被提拔那要另說。我是從科員做起的,工作八年,現在的級別是副科。雖然說是級別不同,但其實我並沒有什麼升職的實感。

我對目前的工作狀態是非常不滿意的。我已經有了孩子,現在兩歲半還沒有上幼兒園,是需要時刻照顧的時候。但現在我的工作還是非常忙,加班非常多,經常是上面的一紙公文下來你的周末就要泡湯,而且平時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檢查和莫名其妙的會議。

工作很忙,並且現在的薪資也並不符合我的預期。其實現在周圍的同事也都很消極,或者說是怨氣很大,感覺工作和薪資不匹配,並且還感覺是在瞎忙,在做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十年前的我希望以後能過「詩意」的生活,周末和假期能夠輕鬆的喝喝茶,或者是能夠經常出去旅旅遊,但現在只能證明當時的自己都是在不切實際的幻想。

公務員的工作勝在穩定,我沒有關注過什麼職場35歲危機,自己也不算是特別焦慮,頂多是因為加班,回家發發脾氣什麼的。對於未來也沒有什麼具體規劃。其實年齡、性別在體制內也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大家晉升都要熬時間,而且體制內對於女性在領導層中的佔比是有規定的,所以也不存在什麼性別歧視。

我現在更希望工作能和我的生活平衡一點,現在這種佔生活70%以上的狀態,我沒有辦法抽更多時間照顧到孩子和家庭,當然也希望工資能有一定提升,誰不想多賺點錢呢。

(為保護受訪人隱私,本文受訪人姓名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相關焦點

  • 感覺職場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為什麼?
    曾經工作壓力大到晚上失眠,如今為找工作徹夜失眠 一、為什麼現在職場很難見到40歲以上的女性了呢? 價值決定需求 不是說女性沒有價值,但在職場中對40歲以上女性的需求相對減少,需求的減少導致職場中40歲以上女性越來越少。這是根本原因。 1、不同公司、職業、工作場所、工作性質不太適合女性。
  • 姐姐們就該乘風破浪,女性價值不該被年齡定義
    讓一群出道多年、已經積攢一定作品和名氣的30歲以上女明星同臺競技,努力不被淘汰。最近火爆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策劃就讓觀眾來了興趣。這些演藝圈的「前輩」,還能好好坐著等待被挑選?無論是從業者,還是觀眾,好像早已默認,活躍在屏幕上的女藝人,必須是青春正好的少女,若是超過30歲了,最好也要盡力保持住「少女感」。潛在的年齡標尺,給女性從業者帶來愈發濃重的「年齡困惑」和「年齡焦慮」。選秀節目裡,如果女生年齡已經超過25歲,即使唱跳業務能力極佳,也很容易被批評「年紀太大了」。女性角色的選角年齡段越來越低,「黃金戲齡」只有稍縱即逝的保質期。
  • 三十而已:乘風破浪or死在沙灘上?30歲,真是人人自危的年齡嗎?
    張愛玲說,女人到了30歲,心裡都會咯噔一下。於是一部取景在上海,明星雲集、展示三位30歲女性在職場和生活中遭遇多重壓力的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成了爆款,開播一周多天天都登上熱搜榜,豆瓣的評分高達8.2;另一邊,湖南衛視《乘風破浪的姐姐》因聚焦30位30+女藝人的舞臺表現力及私下不為人知的一面,更成為了全社會的共同熱點話題。
  • 職場浪花們,如何在職場大海乘風破浪?跟姐姐們學!
    30個性格迥異且都優秀晃眼的女人們在一起,《乘風破浪的姐姐》真的火到爆!難怪在地鐵上聽到不到5歲的小女孩跟媽媽說:媽咪,我要聽乘風破浪的英文歌,here now ,woo~woo~(公演艾瑞巴蒂組的歌曲)。可見,有多火!
  • 於正給40歲女演員發聲;何止女演員,30歲女性職場該何去何從
    22日,於正發文稱:市場對於40歲左右的女演員不怎麼友好,從一檔綜藝節目中就可以看出目前的現象,於正稱之為市場畸形,暗意現在市場偏向流量演員,實則也是為自己的3部新戲做宣傳,分別是《當家主母》《玉滿樓》《傅家》;
  • 30歲以上職場女性沒有出路?可除去年齡,我們的付出更是毋庸置疑
    讓我們回歸現實也是,社會對於女性也沒有多大的寬容,職場中,在30歲以上女性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一、職場中,30歲以後的女性難以生存《我要準時下班》中,賤嶽八重曾對東山結衣說過:「有了孩子的女前輩總會在背後被人說三道四,說孩子發燒了就立馬回家。」
  • 找準痛點、激發共情,綜藝或才能「乘風破浪」
    都是超過30歲的姐姐們,精力、活力、青春力自然無法跟20歲的小姑娘相比,《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所以還能吸睛並引發無數話題,成功之處在於其滿足了受眾的情緒價值,並持續引發受眾的共情,尤其是直戳女性觀眾的痛點。例如,30歲以上甚至40歲以上的女性在職場上失去競爭力了嗎?拋開舞臺,我們自己或者身邊的女性朋友或許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也常會有這樣的內心焦慮。
  • 看《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職場生存指南你學會了嗎?
    相信就算平時對娛樂追星不感興趣的人,也能說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名字。這部綜藝有多火呢?新浪熱搜停更的幾天裡,節目在毫無宣傳造勢的情況下悄然上線,豆瓣打出了8.3的高分,雖然這跟姐姐們本身的熱度脫不開關係,但就綜藝本身也是看點滿滿。
  • 深讀|疫情下,梅耶·馬斯克、楊瀾、鄧亞萍共話女性如何乘風破浪
    全球經濟變局下,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正在無形中推動著女性力量的覺醒。顯然,這是一個「她力量」勃發的時代。女性不再是歷史敘事的「失語者」和「幕後人」,但面前仍有年齡、家庭、職場的約束與牽絆。8月12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在線舉行。
  • 乘風破浪的姐姐:假如進入職場中,她們會是什麼職位呢?
    《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等到了第二期,30位不同咖位的姐姐們,能夠放在一個節目中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再加上還要分組競爭,更加讓這款節目增加看點。 講真,做一套節目確實很難,不過這個綜藝節目也過於真實,即使已經被節目組精心剪輯過,但是各位姐姐們的性格還是被清楚的展現出來了,如願讓大家看到了明星們不一樣的另一面,哪裡有人哪裡就有競爭
  • 《乘風破浪的姐姐》首次「公演」:30+女性的成團友人帳
    文 | 何西窗 6月26日,芒果TV《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姐姐》)進行了第一次公演,它展現出了娛樂工業極致的兩面。 一面精緻、夢幻,帶著超現實的華麗感。
  • 乘風破浪,海賊王中的11位30歲左右的姐姐,最後三位非常可惜
    卡莉法年齡:27卡莉法天生擁有資質,並且從小刻苦訓練,所以憑實力進入CP9,成為了裡面唯一的女性。在司法島事件後,她和成員們經歷一系列坎坷去往了未知的地方。斯慕吉年齡:35斯慕吉通過天資以及自己多年的努力,已經達到了海賊業內的超高水平,再向前進步已經很難了,所以現在似乎有些倦怠,以至於她在最出名的頭銜不是"果汁大臣",也不是"三將星",而是"划水王"。
  • 親愛的,願你一邊帶娃顧家,一邊乘風破浪-崑山慧贏通職場女性風採
    張校長的「不接受全職太太」,不應被放在是是非非的網絡小環境裡,而應被放在整個社會的兩性平權史去看,正是有了這樣的人,才有了女性走上社會舞臺、參與社會活動,這些社會進步,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爭取而來的。但重要的是,不管是全職太太,還是職場精英,女性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放棄自我成長。
  • 細數乘風破浪姐姐們的4大「罪狀」,說到底,還是對女性太苛刻
    2020年的夏天,註定有很多女人都把自己的目光投在了《乘風破浪》這個綜藝節目上,特別是30左右的女人,她們一邊吐槽這個節目的口碑越來越差了,一邊哭著看這檔綜藝節目,為節目中的姐姐們吶喊!
  • 獵頭公司的女性獵頭如何跨越30歲危機?
    目前,從獵頭從業人員來看,女性獵頭在獵頭行業中佔有了56.23%,原因在於女生擁有較高的親和力,溝通能力,在獵頭行業有半斤八兩年夜的優勢,同時也說明女生在獵頭行業的前景遠弘遠於男生。「三十而立」對男性來講或許是一個嶄新起點,但對職場女性而言則更像一道門檻,那麼作為女性獵頭如何跨越30歲危機?獵頭如果做得好能帶來不菲的收入,因為獵頭的薪資是靠提成的,每家獵頭公司都會按照每位獵頭的實際情況給出的績效指標不同,但是為了衝刺高佣金的目標,獵頭都會全力以赴。
  • 《2020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解讀:職場女性,如何自救?
    再經過主管、副總,最後到高管級別,女性比例下降到22%,78%的公司高管都是為男性。女性領導為什麼這麼少?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生育。圖片來源:新京報丹麥曾做過一項長達33年 (1980-2013年) 的跟蹤研究,結果表明,女性生完第一個孩子以後,收入會驟減,並且很難再恢復到之前的收入水平,而孩子爸爸的收入卻不會受到孩子出生的影響。
  • 《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結局,隱藏著7億職場人的悲哀
    通過十二期的角逐,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迎來大結局,一路走低的評分與早期滿堂彩形成了鮮明對,越來越多的罵聲無一不說明大家對節目的失望。比起現在努力配合營業的姐姐,大家顯然更喜歡節目開始時30個性格鮮明的姐姐們侃侃而談的樣子。
  • 女性成為職場精英,都離不開高情商,情商高的女性是什麼樣子?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職業女性撐起了半邊天,如果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那些能在職場上遊刃有餘,大放異彩的職業女性,往往具有較高的情商。在老王認識的人當中,徐小姐算得上是一位高情商的職場女性,這也是周圍人的集體認同。為什麼說徐小姐情商很高,總的來說,就是任何人與她相處時,都不會感到不適。似乎大事小事,她都能處理得很好。
  • 多面楊瀾「乘風破浪」背後:女人何必完美
    「30歲,我沒有時間焦慮。」從22歲成為小有名氣的主持人,到26歲放下一切留學美國,30歲回歸後推出訪談節目、創辦公司、拍攝紀錄片,楊瀾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斷突破自我。近日,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主要是為「姐姐」們加油捧場,自己眼中的她們勇敢地突破了外界給予的標籤或自我設定的障礙,通過螢屏釋放真我。
  • 蔡依林「40歲真特麼好」背後,是女性音樂人力量的崛起
    當天,她穿著誇張復古的紫銀色流蘇服裝、說著「40歲真的feel danm good」的視頻輕鬆獲得上萬轉發,在微博話題熱搜1位盤踞長達15小時。在百度指數的話題關注者用戶畫像中,截至11月29日,20-29歲高達49.74%、30-39歲達32.81%;而女性佔比為53.85%,高於全網分布的49.02%。這意味著蔡依林正在特定的中青年女性群體中收穫更高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