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個最佳的調養和增強個人基礎和體質的最佳時間。由於在北方,冬天會下大雪,很多賽事無法進行,嚴重時連騎車都有困難,於是趁這段時間,進行跟以往不同的訓練,以應付來年的賽季。而在南方,冬天只要穿著得當,騎車還是很舒服的。冬季騎行需要注意以下要點:
1、休息
一般而言賽季過後,選手會休息兩周左右不等(甚至更長),主要是讓賽季時身體累積的疲勞,可以徹底的恢復過來。
要切記:身體恢復的越好,才能在下次的訓練中做出越高的強度,進而得到更好的成效。如果身體一直處在疲勞狀態,只是拖著沉重的身體去練習,在我們習用語就叫做"賺累的",對你的成長一點幫助也沒有。
2、強化身體結構與力量
你不會在比賽的前幾天去做重訓,把自己搞到全身酸痛,因為那會直接影響比賽的表現。所以賽季時,選手不做太勞累的訓練。
然而冬訓因為不比賽,所以你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把自己搞殘廢。那此時不練,更待何時?趁這時候好好的強化自己的核心肌肉還有其他騎車會用到的肌肉,是絕佳的機會。
3、維持足夠的耐力
如果目標是4HR內完成武嶺的車友,遇到假日還是出去騎個3.5HR吧,強度請維持中等就好。以免操勞降低了免疫力。當然穿插個幾次8~10秒的小小煙火,是無傷大雅的。但儘量不要費力去爬山,如果真的想爬,也請慢慢的爬上去就好,登山車是個不錯的主意,掛上34T的大飛輪慢慢的爬。
4、提升踩踏效率與技巧
這是冬訓的要項,因為第二項的肌力訓練,會破壞你原本踩踏的協調性。所以在冬訓期間,必須不斷的進行踩踏技巧的訓練與摸索。這可以在室內訓練臺上進行,也可以在戶外做。
但是千萬要記住:時間不要長。這種踩踏效率的訓練,時間一長,人就因為疲勞而破功,而在疲勞下會有兩個大缺點:一是疲勞下的運動非常容易導致關節受傷。二是身體到最後只會記住破功的踩踏,導致你白練。
所以,我在今年做的冬訓項目中,關於踩踏的訓練(有很多是單腳踩踏)幾乎都是1分鐘以內的間歇,就是為了讓你在不要破功的情況下能提升踩踏的效率。
5、提升自己的攝氧能力(心肺)
耐力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運動員需要足夠的攝氧能力才能有好的表現。而攝氧能力的養成,需要持續的進行有氧耐力運動才能做到。因此冬訓時,請儘可能的維持每周3次,每次4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藉以提升身體的攝氧能力。
健身房有許多心肺訓練機,不妨選個兩三臺,各玩個20分鐘。怎麼玩才能有效率的提升攝氧能力,可以多去搜尋看看相關的網站。
綜合以上"耐力"、"肌力"、"技巧"、"心肺"四個訓練主項,在冬訓完成後,你應該各具備了相當的基礎,這時候我們進入春訓拉強度。就會有以下的結果:"有足夠的心肺能力支持你的肌肉進行有力而且技巧良好的踩踏,能持續相當的時間。"四項基礎在春訓期間整合起來,進步就會是理所當然的事。
天氣一天天變冷,在冬季如何全面展開騎行訓練,不被懶惰打敗。以下提供幾點方法供你們參考。文章中針對冬季的騎行訓練建議是由內容是英國學院體育教練Joe Hewitt提供。
1、設定好你的目標
首先你必須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制定具體的計劃能夠驅使你不斷地訓練,培養成習慣。面對規定好的計劃,你每周必須抽時間進行訓練。計劃無需太詳細,可以是減肥目標,可以是維持原本有型的身材。當然規定的目標需要聽起來有點"誘惑",這樣即使需要你分配好時間,準備好精力,也想堅持運動。
2、為自己量身定製培訓計劃
這個冬季,你只想強健身體,那麼就需要看看你定期耐力訓練與間隔訓練的比例,每周一至兩次的間歇性鍛鍊,配合定期的耐力訓練,而這時就該輪到騎行臺出場。如果你打算在冬季外出長途騎行,那麼訓練耐力是保持你體力的有效方法,也許某天氣候暖和,你就可以輕鬆出行了,再也不用擔心體力透支了。
運動避免達到最高峰,完成目標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日常點滴的訓練突破。平常鍛鍊中不斷地增加訓練強度,身體將慢慢得到改變。一般情況下,4個星期為1個周期,前3周通過訓練某項目標而努力,例如提高耐力度或提高身體強度,第4周則重溫1遍前3周的練習內容。之後重新新的一輪訓練。通過這樣子不間斷地提高訓練,身體整體素質將慢慢提高。
天氣惡劣,晝短夜長,工作任務等等,一大堆麻煩的事情使你的騎行時間減少。這段時間建議大家遠離自行車整車,去做其他的運動。大量的實驗已經證明壓腿,保加利亞蹲等下肢體的運動都能夠有效地提高你的騎行技術;或者運用瑜伽棒緩解四肢肌肉和髂脛束,尤其是你進行耐力訓練的時候。不由得說,冬季正是維持好身體核心強壯實力的訓練時機。
文章來源:中國鐵人三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