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閒耍堂,我是堂土
十字迴文詩,是由10個字連環往復,讀成一首28個字的七絕。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鶯啼綠柳弄春晴曉月明」一句,出自清朝女詩人吳絳雪《四時山水詩》中的春景詩。
四時山水詩·春
吳絳雪
鶯啼綠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曉月明。
明月曉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綠啼鶯。
十字迴文詩可謂是詩詞創作中極有意思的一種創作形式。以10字組成詩,不僅要求字數,更要求意境。十字迴文詩妙在逸趣橫生,妙在意境皆出。
不過十字迴文詩是以前七字、後七字正讀,後七字、前七字反讀的形式組成一首28字七絕。
而迴文詩除十字回文之外,還有「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
其中出名的有蘇若蘭的《璇璣圖》,《璇璣圖》僅八百多字,卻能組詩七千九百多首,可見蘇若蘭之才情。
宋代作為迴文詩創作的鼎盛時期,自然有不少迴文詩出世。
一首好的迴文詩詞,除了在格律、內容、感情、意境等方面的要求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講究,就是倒讀後的文意應與原來的有所不同,這就提高了迴文詩創作的難度。
菩薩蠻 · 回文夏閨怨
宋:蘇軾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這首《菩薩蠻·回文夏閨怨》雖不及「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顰淺念誰人,人誰念淺顰」等句有下句補充發展上句的妙構,但因其簡單清晰的繪出了夏日閨怨的畫面,道出閨人心中的愁思而為人道。
上闋「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一句以景起,靜中見動,動中有靜,頗見巧思。
詞中女子臥在庭院的青石上,風吹柳動,寂靜無聲。如此一幅清新寧靜的畫面,就這樣出現在眾人眼前。
而詞人在給出「柳庭風靜人晝眠」這個遠景鏡頭之後,利用蒙太奇手法,切換到「晝眠人靜」這全景鏡頭,再插入「風庭柳」這個空鏡頭,然後畫面轉至「香汗薄衫涼」。
「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一句因插入「風庭柳」空鏡頭,因此可接臥在庭院青石上的女子額間滲出絲絲細汗的近景鏡頭。
「涼衫薄汗香」一句則可以使用運動鏡頭,或從額間細汗的近景下搖並拉鏡頭,展現女子臥在青石上的全貌;或切換到女子因夏日炎熱而捂紅的臉頰,因夏日炎熱而汗膩的手心等特寫鏡頭。
下闋「手紅冰碗藕」則以手部特寫轉場,此處是以相似性畫面轉場;或者利用漸隱為黑色的視頻過渡效果轉場。
轉場之後的畫面由特寫到中近景,女子坐在石凳上,手捧一碗冰涼的藕片,她微蹙眉,望著遠方,隨後低眉望著手中的藕片,鏡頭又轉至藕碗。
主客觀鏡頭的銜接,讓觀眾的視線再次回到藕碗上。
望著碗中的藕片,女子的思緒飄回很久以前。
那時候他陪她採蓮挖藕,他摘花贈佳人,他為她做蓮藕排骨湯,為她做涼拌藕片。
曾經種種在女子看見這藕片時全回憶起來。這一幅幅溫馨畫面與而今女子獨坐庭院發呆形成對比。
此詞用意雖不深,詞語自清美可誦,難得的是這一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畫面,詞人僅用44字便展現在世人眼前。
若按解說詞播音一秒3或4個字速度來算,一分鐘至少也要180到240字。由此可見詩詞句短卻意深的妙處。
十字成詩,迴環往復,綿延無盡,盪氣迴腸。
圖片來自網絡,若無意間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