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的簡稱是中華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對漢語漢字的使用者來說,找到各省簡稱在歷史、風物上與這個省的聯繫並不困難。
它們也因此成為了串連居民共同記憶的鏈條。
不過由於歷史的流轉,很多省簡稱原來選定的原因已經被很多人遺忘。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正本清源看看中國省份的這些簡稱是怎麼來的?
河南
在眾多省份簡稱中,還保留先秦時期最古老「九州」概念的,只有兩個:冀和豫。
從地理概念上,河南、河北繼承中原文化正統,優勢得天獨厚。
不光如此,這古九州的"豫"字,還透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中國地理氣候大變遷。
禹貢九州
在金文中,「豫」的字形,好像是一個人看著大象。
《說文》裡說,「豫,象之大者。」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也經常發現商朝貴族田獵捕象的信息。
這說明,在商代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原是存在大量野象的。
野象、犀牛等種群的存在,證明中原地區曾經長期處於「全新世大暖期」,這一氣候期大致在9000年前到5000年前,基本吻合我國的新石器時代到商朝這段時間。
進入周初,氣候發生顯著變化,野象棲息的地域也整體南移到淮河流域。
北方真的是越來越冷了
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曹衝稱象,這頭象是孫權從江南吳國境內進獻的。
三國時期,已經很難在中原發現野象了。
我們只能從「豫」字裡捕捉最古老的中國地理信息。
四川/福建
四川和福建其實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態。
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省份為什麼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的簡稱蜀、閩都帶有「蟲」。
難道在上古時代,四川和福建的部族是蟲族嗎?
四川的簡稱「蜀」實際與距今5000餘年歷史的古蜀國有直接聯繫。
《史記》記載,黃帝的正妻嫘祖,出身於西陵,所在地即為四川境內岷山南段。
說文·《虫部》釋蜀為:「上目象蜀頭形,中像其身娟娟。」其實甲骨文中的蜀並沒有虫部。
它的形象是一個眼睛十分突出的幼蟲。
《詩經》裡說,「蜎蜎者蜀,蒸在桑野」,講的就是蠶桑文化在蜀地的興盛。
早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前,蜀地就開闢了遠達印度、巴格達的國際貿易通道——蜀-身毒道。
在今天,它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南方絲綢之路。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拼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裡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福建簡稱「閩」中的蟲,卻不是蟲,而是蛇。
福建的文化可以上溯到距今3000年以前,在周朝形成了七大部落,史稱「七閩」。
後來同被楚滅國南遷入閩的于越人融合建立了閩越國。
說文·《虫部》解析「閩」,這麼說,「東南越,蛇種」。
蛇在古代又被稱為「長蟲」。
直到今天,福建各地仍有崇蛇的風俗,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平樟湖坂的連公廟,奉祀連公蛇神,每年元宵節到正月二十五,就有遊蛇燈、鬧蛇燈的活動。
蛇王廟來一個
廣東
金文中,粵字是由「雩」演化而來,它的字形像是海洋上的氣流受阻,巫師祈求降雨。
《詩經》裡,粵常和「越」通用,含義也是一樣。
在先秦文獻中,中原文化對長江以南沿海部族,統稱為「百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駱越、于越等。
從簡稱上看,粵(通「越」)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和越文化有關的省份。
楚國雖是南方大國
但在百越看來卻是北方大國
字形上看,「越」又同戉,指的是生產「戉」這種兵器的南方部落。
具體的兵器形態,可以看看良渚文化出土的玉鉞。
廣東的「粵」起源於南越國。
這是一個已經完成中原文化融合的政權。它的建立者是秦朝南海郡尉趙佗。
聽名字就像中原人。
沒錯,趙佗的祖籍就在今天河北的正定縣。這個縣城這幾年可是新聞的大熱點。
來源:罕見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