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投資受挫。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要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這對受疫情影響較小、經濟社會運轉快速恢復的我國西部地區是一個重要機遇,有利於發揮西部地區在我國經濟貿易中的重要作用。
西部地區應將「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與國內國際雙循環銜接起來。西部地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方面具有突出的地理優勢。日前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又提升了西部地區在我國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因此,應把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與當前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銜接起來,強調內在一致性,同時注意突出各自的特點和重點,互相支持,互相促進。
西部各地區應因地制宜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西部各省區各自情況、發展水平有差異,在連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時應根據自己情況採取措施。以陝西省為例,陝西根據自身特點,強調通過加快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先,以打造國際綜合樞紐為目標,推動樞紐經濟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交通網絡體系,打造陸海聯運國際戰略樞紐、國際運輸走廊,以綜合交通樞紐為依託,著力推進交通物流設施一體化,搭建信息化口岸服務平臺,促進樞紐地區產業集聚,培育具備陝西特色的樞紐經濟體系,加快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強化對西部地區輻射效應的同時,集聚國際國內各類要素。
其次,以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為重點,推動門戶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陝西自貿試驗區的作用,借鑑海南經驗,探索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建立區域協同合作機制,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門戶經濟發展,同時與樞紐經濟、流動經濟發展互動,形成發展的合力。
最後,以堅持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推動流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自貿試驗區作用,創建新型、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搭建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集聚要素,為「三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西部地區應以提升經濟發展增量和質量為基礎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筆者以為,西部地區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應以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消費擴容提質為基礎:
一是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促使國內大循環順暢運轉。推進改革,實現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更好發揮政府在擴大內需、維護市場中的作用。
二是通過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來創造需求,化解產能過剩,帶動整個經濟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狀態。為促進消費,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曾聯合發布《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但提振消費要以就業擴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為基礎。
三是做好出口轉內銷。中國內需市場規模龐大,為外貿企業轉戰內需市場提供了強大的需求保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追求依然不斷增長,也體現了中國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大、韌性強。但轉內銷並非是簡單的替代關係,而是鼓勵企業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有品牌,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進一步豐富國內市場供給,增加消費者選擇,精準對接需求,帶動消費升級。需要強調的是,耕耘國內市場,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國際市場。國際市場所帶來的巨大規模優勢、技術和信息流動,封閉是做不到的。尤其要發揮自貿試驗區的作用,把自貿試驗區建設為西部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以開放促改革,為發展提供動力,有利於推動形成內需外需兼容互補、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作者系西安工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編輯:李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