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快嘗嘗餃子」

2020-12-26 光明網新聞中心

  【新春走基層·溫馨團圓時光】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續榮

  「爺爺,爺爺……吃餃子嘍!」1月24日傍晚,銀鈴般的呼喊聲在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桃園村裡迴蕩。

  此時,正在辛泰鐵路道口房內值班的馬登軍,聽到呼喊聲後噌的一下站了起來,伴隨著臉上瞬間洋溢起的幸福笑容,他打開房門,迎面衝進懷裡的正是他日夜期盼的3歲多的孫女桐桐。桐桐在馬登軍的臉上狠狠地親了一下。他看著眼前活潑可愛的孫女,欣喜得還沒有緩過神時,他的兒子馬凱端著裹了好幾層毛巾的飯缸走進了道口房中。

  桐桐立刻從爸爸的手裡搶來飯缸,用小手抓起一個熱氣騰騰的餃子塞進了馬登軍的嘴裡,說:「爺爺,爺爺,快嘗嘗餃子。」在不足10平方米的道口房內,這是三年來他和兒子第一次能在除夕晚上團圓,馬登軍眼眶有些溼潤。

  「這是我這幾年除夕吃得最香的一頓餃子了。」馬登軍難掩內心的激動,「道口在半山腰,從村子裡到道口走要20來分鐘,前幾天剛下了一場雪,山路狹窄曲折,不是特別好走,沒想到兒子帶著孫女一回來就趕著過來給自己送餃子了。」

  51歲的馬登軍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濟南工務段的一名道口工,他負責看守的桃園道口在山東泰山站至淄博站間7053/4次公益扶貧綠皮火車的必經之路上,每天有近20趟火車從這裡通過。位於山區半山腰的道口不僅承擔著守護鐵路安全運輸的任務,而且還是山下桃園村村民上山種地與山上石磨峪村村民下山趕集的重要通道。馬登軍的工作任務就是在道口進行安全值守,不定期檢查道口鋪面和線路兩側狀況,火車經過暫時封閉村道,火車間隔期內確保村民橫越軌道的交通安全。而他的兒子馬凱是廣西某邊防特種部隊戰士,當兵10年以來從來沒有在家裡過過年。

  前不久,知道兒子要帶著孫女回來過年的時候,馬登軍高興得不得了。然而,臨近春節的這幾天,來往道口的車輛、行人比以往多了好幾倍。因此,確保鄉親們來來往往和孩子們玩耍時的人身安全就成了馬登軍最大的責任。

  為了確保安全,除夕當天他仍然需要在道口進行值守,不承想,幸福來得卻如此突然。

  在兒子馬凱參軍的十年時間裡,馬登軍經常寬慰兒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雖然我們相隔兩千多公裡,但我們肩負的責任都很重;雖然我們不能時常相見,但我為你感到驕傲,也為自己的堅守感到光榮,這便是最有意義的事了。」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25日 04版)

[ 責編:叢芳瑤 ]

相關焦點

  • 【除夕】熱騰騰的餃子出鍋嘍,快來嘗嘗什麼餡?
    小編小的時候,就是半夜吃餃子!記得都困得不行,大人還哄著吃口餃子,當然啦,現在餃子都和年夜飯一起吃了,要是除夕半夜餓了,吃幾個餃子,正好!新鮮餃子沸水煮。在家自己動手包的餃子,一定要等水煮開後再下鍋。煮餃子時趁沸水把餃子下鍋,然後用鏟勺輕輕向一個方向推動幾下,以防餃子互相粘連或巴鍋底。一般的說法是「蓋鍋蓋煮餡,不蓋鍋蓋煮皮」。如果餃子剛下鍋就蓋上鍋蓋煮,水蒸汽的高溫很容易把餃子皮煮破。餃子剛下鍋後,應先敞開鍋煮。餃子皮煮熟後,應及時蓋上鍋蓋,以便更好地煮餡。
  • 餃子 文:雨石
    見我來的時候,很有幾分靦腆,問我要吃什麼,我說隨便吧,她說那就餃子吧,隨後她便忙活起來,我自然不好坐等,自告奮勇地幫忙。也許我們都出身於學生,做起飯來都是笨笨的,擀餃子皮我是做不來的,只能包些狗熊樣的可以稱為餃子的東西,昏黃的燈光下,她顯得瘦瘦高高的樣子,長長地頭髮梳成馬尾的形狀,我坐在她旁邊,不時地聞到青蘋果的香味從她頭髮上傳過來,後來才知道這是她洗髮水的味道,總之,我是有點意亂情迷的樣子,整個人都輕飄飄的,做事好像失去了分寸。
  • 餃子這樣做,比水煮餃子好吃百倍,兒子頭一次吃這餃子,吃嗨了
    不知道朋友們是不是也是這樣,談不上特別喜歡吃某種食物,但是偶爾又想嘗嘗它的味道。比起外面的餃子,我更喜歡自己來做,一來是乾淨衛生,二來也能享受自己勞動所帶來的成果。我家孩子可能是隨我,也喜歡吃餃子,每次遇到煎餃,都要我給他買幾個。今天做的這個餃子,完全是因為孩子愛吃,我覺得如果你家孩子也愛吃餃子,一定別錯過它,鮮香酥脆還能補鈣,常吃個頭見風長。
  • 7月,用這菜包餃子,比香菇餡還香,鈣是雞蛋6倍,才8毛錢一斤
    推薦語: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在我們北方的寓意很深刻,一個個圓溜溜的餃子象徵著團團圓圓,小時候每到過年過節或者招待客人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餃子,那個時候的餃子就是奢侈品下文轉載自作者:宋茜愛吃魚餃子很多人愛吃,它是我們的傳統美食,現在不僅我們愛吃
  • 「香香餃子,我來做」吃餃子嘍
    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 這是一份來自青島地鐵的「冬至餃子」
    早晨7點,李村站志願者們便前往市場買包餃子的材料。考慮到老人們口味不同,於是志願者們決定多買一些材料。「孩子們來啦!快來坐快來坐。」當志願者們到達社區後,老人們開心迎接。「爺爺奶奶,您就安心坐著等著吃餃子吧!」志願者們說道,便開始分工包餃子,有的負責燒水,有的負責調餡,有的負責包餡。「爺爺,您看我這餃子包的怎麼樣?」「奶奶,我這個餃子皮擀得薄吧?」朝氣蓬勃的青年員工與藹然可親的老人家,很快地熟悉起來。有的志願者在包餃子上稍有生疏,包出來露餡的餃子倒也引來老人們的笑聲。
  • 24道素餃子餡做法,愛吃餃子的快動手吧!
    餃子是餐桌上常見的美食,除了餃子餡兒可以多種多樣,餃子的包法也能玩出花樣~~~不僅要美味還要有顏值,今天給大家推薦24道素餃子餡做法大全,愛吃餃子的親快動手吧!餃子,又名「餃耳」,是中國的古老傳統麵食之一,相傳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的。餃子深受我們的喜愛,有句民諺:「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
  • 【美食 | 集合】餃子去哪吃?濰坊這7家大餃子,手工大餡,口水直飆!
    春節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送行吃餃子!頭伏也要吃餃子!就是各種吃餃子!他家餃子都是廚師現包的,蓮藕肉餃子皮包餡大,肉很多,調的味道也很好。餃子價格公道,分量適中,屬於大中型親民餐廳,非常不錯。地址:泰華城假日廣場4樓人均:22元令人驚豔的墨魚餃子,看著黑乎乎的一盤,但是味道十分不錯~嘗嘗鮮~
  • 吃了30年餃子,這種餡的百吃不厭,比白菜餃子鮮,比肉餃子還香
    導語:吃了30年餃子,這種餡的百吃不厭,比白菜餃子鮮,比肉餃子還香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
  • 爺爺的生日
    爺爺的生日一八月十五中秋節那天,正好是爺爺八十歲生日。他在市中心的向陽大酒店裡擺了一桌豐盛的筵席,邀全家人聚餐。大家興致勃勃地趕赴到那裡,祝賀他老人家身心健康,子孫滿堂,年高德劭,進入耄耋之年紀。爺爺雖然已是八十歲高齡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鑠,身體健康,思維敏捷。爺爺今天心情愉悅,特別高興。
  • 好吃不如餃子!到底日本人是不是對餃子「一無所知」,吃過這場「餃子大會」你就明白了
    屆時,還有幾十種新穎特別的餃子出現本次的餃子大會中,有很多連東京人都是初次見到。如果你喜歡日式煎餃或者對餃子很感興趣,又正好在東京玩,不妨去湊湊熱鬧,嘗嘗他鄉的餃子。
  • 見識俄羅斯人的餃子,果然是「萬物皆可包」,連草莓也能包餃子?
    有震驚的物什出現,俄羅斯的草莓餃子!可不要小瞧俄羅斯人對餃子的熱愛,對於他們來說,餃子是日常美食,也是充分發揮俄羅斯人智慧的美味。從外表看來,俄羅斯餃子和中國餃子幾乎沒什麼不一樣。但餃子的內餡,絕對是區別中國餃子和俄羅斯餃子的最大特點。俄羅斯的餃子,餡料能讓中國人大跌眼鏡。
  • [周一請吃素]白菜素餃子
    總認為包餃子算是比較隆重的事情了,一是因為比較繁瑣,二來也算是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雖然現在超市賣速凍餃子很方便,遍地的飯館想要吃頓餃子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最美味的餃子,永遠是自家餐桌上的那一盤!  我家在除夕夜都是包素餃子,餡料包括青菜、粉絲、排叉、豆腐乾、胡蘿蔔等等,有興趣的你可以嘗試一下,但是我最愛吃的,今天要分享的,還是最簡單的白菜餡兒素餃子!剁碎的大白菜,和上素炸醬,無需太繁複的材料,自有一種滿足感!
  • 南昌21年餃子館,這位北方大媽每天賣出1000多隻餃子
    「從爺爺輩就開始包餃子啦!」第一眼見到於大媽,我心裡想的是,她果然和大家口裡描述的一模一樣。熱情、大方,笑容一直堆在臉上。店雖小,卻十分乾淨。大媽說吃東西的環境最重要,光是這地,一天就要拖上好幾次。仔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啊,大媽是個有點「任性」的老闆,店鋪就在自個兒家,卻每天十二點才正式營業。
  • 彩鉛教程|一籠蒸蟹,快來嘗嘗鮮吧!
    彩鉛教程|一籠蒸蟹,快來嘗嘗鮮吧!
  • 立冬我們吃餃子 盤點京城特色餃子館
    據說東北嚇小孩的時候還會說什麼,不吃餃子的話耳朵一碰就滾到雪地上了之類的……對此,小編只想說,請讓我掉兩塊肉下來吧!必點的是招牌餃子,裡面憑印象感覺有韭菜、豬肉、蝦仁、雞蛋?忘了有沒有了,還有大蝦仁!!捨得放肉,簡直像自家包的餃子喲~除此之外,還有小吃,炸灌腸、炒肝什麼的,家常炒菜味道也不錯哦!推薦:老滿餃子、招牌餃子、宮保雞丁地址就不放啦,分店太多,大家就近去吃唄~順天旺大連海鮮餃子
  • 爺爺,快放開那個妖精!
    我們生活中,小時候還在爺爺奶奶身邊的時候,跟爺爺是很親的,所謂隔代親嘛。但是長大後,別說爺爺了,跟爸爸媽媽很多時候也很難交心。跟我國這些沉默寡言、父愛如山的社會主義好爺爺不一樣,這些美國電影裡的爺爺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畫風上的變化大概是這個樣子的:
  • 冬至餃子好吃有訣竅,餃子不破皮很重要,皮兒薄餡兒大,特別勁道
    冬至餃子好吃有訣竅,餃子不破皮很重要,皮兒薄餡兒大,特別勁道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經常聽長輩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風俗,那麼你知道這個習俗的來歷嗎?據說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末年南陽稂東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張仲景告老還鄉,正值冬季,回到家鄉,看到很多窮苦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於是讓手下人搭起大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施捨祛寒嬌耳湯醫治這些百姓的凍瘡。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慢慢地都痊癒了。後來人們模仿嬌耳的做法,把食物剁成餡,用麵皮包起來做熟,就成了如今的餃子。
  • 韭菜豬肉餃子做法,教你韭菜肉餃子餡怎麼調好吃和煮韭菜餃子技巧
    這次分享作者製作韭菜豬肉餃子的家常做法。
  • 今日立冬,敢不敢來和山東的餃子過過招!
    「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一頓手工餃子,什麼疲勞都可以化解!當你問山東人:哪裡的餃子最好吃?          當你問山東人:什麼時候吃餃子?          山東的餃子也是大有乾坤,快隨好客君一起來看看!山東人對餃子的稱呼很多,各有特色,而且非常不同。你家餃子怎麼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