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炎清秋的博客
古代文人和酒,密不可分。
賀知章活了86歲,他是古代詩人中最長壽的一個,其性格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他特別喜歡飲酒,醉酒後騎馬,搖搖晃晃前仰後合,像是坐在飄浮不穩的船上,且醉眼昏花,墜入了井中,竟然還在井底沉沉地睡去。
李白初到長安,人生地不熟的,暫居在一家小客店裡。無聊的時候,外出溜達到了道觀紫極宮,與賀知章偶遇。兩人相見恨晚,談詩論作,賀知章被李白的文採折服,他感嘆說:"你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間啊!"
知音相見,當然要用酒表達一下興奮的心情,賀知章邀請李白去飲酒,到了酒店,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他乾脆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為酒錢。
李白趕緊阻攔說:"使不得,這使不得啊,這可是皇上賜予你的啊,怎好拿來換酒呢?"賀知章哈哈大笑說:"這算得了什麼?你不是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嗎?"
唐代的官員按品級頒賜魚袋,袋上以金銀等製成金龜作飾物,三品以上官員為金飾,四品、五品分別用銀、銅飾。賀知章為秘書監,得佩金龜,他以金龜換酒,追究起來是犯法的。為了能和知己飲酒,賀知章也是拼了。後來,賀知章向皇帝推薦李白為翰林待詔。
從此,謫仙人,千金龜,換美酒,傳為一段佳話。當然,喝酒不帶錢純屬偶然,賀知章作為公務員,一點酒錢還是有的,「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賀知章去世的時候,李白黯然神傷,獨自對酒,思好友,往事歷歷在目,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以此懷念故人:
其一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中。
其二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李白嗜酒,人盡皆知,他自稱酒仙,無酒不詩,飲酒一鬥,立可賦詩百篇,酒中有詩,詩中有酒,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首《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置酒會友,勸君暢飲,人生得意,縱情歡樂。看似消極,其實不然,李白感慨懷才不遇,卻又想積極入世,其中悲愴之情,只能在酒中肆意發揮。
李白常常醉眠於酒家,即使天子在湖池遊宴,召他作詩,他也因酒醉不肯上船。杜甫寫他「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據文獻,現存的李白詩文一千餘篇,其中與酒有關的就有200多首。「李白真可以說是生於酒而死於酒。」傳聞說他醉後到江中捉月亮時失足落水而死,此說法雖未考證真偽,但也從側面說明李白與酒,一生互相依存。
被杜甫寫醉酒,李白也寫別人飲酒: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頭上白接籬,倒著還騎馬。這裡寫的是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兒子山簡,他搖搖晃晃地走在陽光下,反戴著白色頭巾,倒騎著馬,怡然自得,其酒後醉態,憨態可掬。
唐朝汝陽王李璡,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侄子,帥哥一枚,他非常喜歡飲酒,走在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子,聞到酒味,忍不住垂涎欲滴,還為自己沒能封在酒泉郡而遺憾。李璡財大氣粗,索性自己開辦了酒坊,「四方風俗,諸家材料,莫不具備」。
李璡把全國各地名酒的製作法也兼收並蓄,記錄下來名為《甘露經》。飲酒,釀酒,到記錄酒的製作方法,確實一條龍,真是愛酒到極致了。
蘇東波也愛酒,還自嘲地記錄下自己醉酒不堪: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崩稍步步迷。但尋牛屎覓歸路,家在牛欄而復西。人生經歷讓他感慨:飲中真味老更濃,醉裡狂言醒可怕。他說:酒勿嫌濁,人當取醇。
蘇東波也釀酒,在惠州時釀出了名酒羅浮春:一杯羅浮春,遠餉採微客,遙知獨醉罷,醉臥松石下。幽人不可見,清嘯聞月夕,聊戲庵中人,空飛本無跡。
王羲之的名篇《蘭亭集序》亦寫了飲酒之趣,飲酒之美,陽春三月,惠風和暢,諸多文人雅士在蘭亭聚會,四周是山峰峻岭,茂林修竹,溪水潺潺,人們氣定神閒,列坐在溪流邊上,用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隨意飄流,杯子停在誰的面前,誰就拿杯飲酒,雖無樂曲相伴,卻有賦詩助興。曲水流觴,一群文人的風雅與山林美景相映生輝,所述情景,如詩如畫,猶在眼前。
當文人遇到酒,會飄散出渾然天成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