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 僑界檔案界文博界等共商僑批...

2020-12-16 瀟湘晨報

本月11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在江門市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廣東省檔案館館長陳華江,廣東省委統戰部二級巡視員湯泗昌,廣東省檔案館副館長黃菊豔,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戴文威,福建省檔案館原副館長、一級巡視員林真;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江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利為民,江門市副市長王長青,江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富鳴;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靄康,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以及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21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教授張振江以及來自中國僑聯、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各地僑批館、客家文化博物館及民間僑批收藏代表等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運華主持了研討會。這次活動還舉行了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揭牌儀式。

研討會上,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指出,僑批文化蘊涵的華僑精神可以概括為熱愛祖國、情系故裡的家國情懷,吃苦耐勞、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篤誠守信、講義修睦的高尚品德,融通中外、博採眾長的人文特質,在新時代僑批文化保護要講好僑批中的愛國愛鄉故事、拼搏奮鬥故事、文化傳承故事、民心相通故事,弘揚華僑精神,推動新時代僑批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新時代僑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檔案館副館長黃菊豔、福建省檔案館巡視員林真總結了兩省從僑批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尤其是自從2013年以來,在搶救整理、政府立法、科學研究、文宣出版以及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方面取得的系列重要成果,並對新時代僑批保護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舉措進行了闡述。

來自北京、廣東、福建的專家學者對新時代僑批文化的研究目標、研究路徑、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世界華人研究學會會長、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提出,僑批不僅是中國華僑華人和僑鄉的珍貴遺產,也是近現代以來國際移民書信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與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多年來將僑批研究放在國際移民書信遺產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研究的理念、機制安排,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具有特殊意義,尤其需要堅持發展。

廣東、福建兩省僑批博物館以及民間的僑批收藏家在會上獻計獻策,就如何活化利用、保護好民間收藏提出了不少很有價值的建議。臺山銀信博物館、世界記憶廣場學術負責人、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劉進教授指出,僑批作為紙本文獻如何更好讓民眾感知,如何將僑批豐富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素質的文化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申遺以來,廣東、福建兩省創辦了一批僑批博物館,汕頭、江門建設了世界記憶遺產廣場,讓僑批走進大眾的文化旅遊生活。下一步應該加強僑批文化的文創發展,加強與旅遊的融合發展,利用新的信息技術加強僑批文化的展示傳播。

此次研討會,是「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成功以來,首次僑界、檔案界、文博界、學界以及政府部門與民間收藏界齊聚一堂,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弘揚華僑精神的盛會。據了解,僑批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僑眷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又稱「銀信」 。僑批廣泛分布在廣東潮汕僑鄉、五邑僑鄉、梅州僑鄉和福建泉(州)漳(州)廈(門)僑鄉,以及海南僑鄉,是華僑華人歷史、中外友好交流的重要記錄和見證,飽含著華僑華人念祖愛鄉、拼搏進取、誠信守諾的精神。

2013年,「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批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記憶遺產, 廣東、福建兩省僑批檔案主管部門、收藏單位和高校研究機構在保護、研究、活化等方面投入大量資源,建章立制,開展多種形式活動,成效顯著。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黃文生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召開 隋軍出席並講話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僑批文化研究,弘揚華僑精神,12月9日—11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在廣東省江門市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出席會議並致辭。
  • 啟迪智慧凝聚共識,做好新時代僑批工作!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我市舉行 2020-12-12 1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 推動華僑華人文化研究再上新...
    12月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中國著名僑鄉、僑批研究的前沿重鎮——江門市舉行。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廣東省檔案館館長陳華江,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戴文威,江門市領導利為民、王長青,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等參加相關活動。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廣東、福建等地近60名華僑華人研究專家學者、僑批藏家齊聚一堂,通過研討交流碰撞思想、啟迪智慧、凝聚共識,為做好新時代僑批保護、研究與價值推廣獻計獻策。
  • 60名專家學者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做深做透理論研究 生動講好...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做好僑批保護研究與價值推廣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12月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我市舉行。活動為設在五邑大學的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揭牌。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今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與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將聯合在我市舉行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昨天,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的帶領下,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組成考察團,先後到訪開平市、臺山市,考察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及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紀念廣場、博物館,深入了解僑鄉歷史文化,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江門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戴惠甜)12月9日至11日,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活動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揭牌。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由江門市推動成立,下設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
  • 一場關於如何保護、活化五邑銀信(僑批)的「頭腦風暴」——讓銀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批保護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市委宣傳部11月4日召開江門五邑銀信(僑批)保護活化研討會,展開一場精彩的「頭腦風暴」。  「加大力度建立全市統籌的數字資源庫,強化資源共享」「讓銀信(僑批)文化走上抖音,打造成潮流爆款」……會上,廣東省、江門市專家、學者、收藏家因銀信共聚一堂,從不同維度對其進行了生動解讀,就其保護、活化工作積極建言獻策,「金點子」頻出。
  • 廈門僑批文化廣場將竣工 品僑批文化感受家國情懷
    本報訊 (記者 薄潔)中山路的騎樓風貌和華僑銀行是僑批文化的歷史印記
  • 汕頭演繹僑批故事,傳揚民間文化
    近年來,僑批作為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最近,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僑批專家學者就齊聚一堂,就如何傳揚僑批文化進行交流、分享。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不僅是一張張普通的思鄉家書,更記錄了華僑下南洋的艱苦奮鬥歷程,被視為華僑歷史文化的「敦煌文書」。在分享會上,來自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的30多名僑批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分享了自己關於僑批的文學創作故事。僑批,通俗的叫法是「番批」,不僅是一張張普通的思鄉家書,更記錄了華僑下南洋的艱苦奮鬥歷程,被視為華僑歷史文化的「敦煌文書」。
  •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獲「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
    汕頭市僑批文物館獲「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 2020年12月15日 09:19   來源:廣州日報
  • 僑批銀信搬上街頭 古驛道活化出新彩
    這一封封僑批、銀信背後,藏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的歷史見證。  如何讓僑批、銀信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僑批,是華僑家書與匯款合一的特殊載體,是華僑華人在特殊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獨特文化。如今在汕頭、江門等地,這些珍貴文物紛紛「走出」博物館,成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  在汕頭西堤公園,僑批被創造性地製作成500多塊瓷磚藝術作品,嵌入西堤公園的公共空間裡,為市民創造重溫僑批歷史文化的場所,實現歷史文獻展示與人居環境改善合理結合,在2017年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 大型涉「僑」題材話劇《風雨僑批》在暨南大學演出
    話劇表演 暨南大學供圖 攝話劇《風雨僑批》講述了華僑商人愛國愛家的動人故事,融入了潮汕特有的民俗元素和僑批歷史傳說,濃濃「僑」味「大片」贏得現場師生陣陣掌聲。該劇作為學校高雅藝術進校園暨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項目「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傳承華僑華人文化,厚植師生愛國主義情懷。
  • 江門五邑銀信保護活化研討會上展開「頭腦風暴」
    江門五邑銀信保護活化研討會上展開「頭腦風暴」 2020年11月11日 10:23   來源:南方日報
  • 江門這場「頭腦風暴」很有料!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五邑銀信(僑批)保護活化,進一步發掘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豐富江門僑鄉文化內涵,昨日,市委宣傳部召開江門五邑銀信(僑批)保護活化工作研討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冀出席。
  • 以「僑批杯」足球賽為抓手,大力弘揚潮汕文化
    「僑批」文化體現誠信  僑批杯從2017年首次舉辦,到2020年已經是第四屆,2017、2018、2019,僑批杯在汕頭西堤(僑批)公園舉行。公園見證了汕頭從漁村、碼頭到港口、商埠的時代大變遷,承載了汕頭幾百年的風雨歲月,是百載商埠繁榮的發源地,小小的一份僑批,將海內外潮汕人的心緊緊牽連。
  • ...推動僑鄉社會與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並講話
    12月11日下午,由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管委會、汕頭市僑聯、汕頭市僑史學會主辦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僑鄉社會與華僑經濟文化合作」學術研討會在汕頭舉行,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出席開幕式並講話。
  • 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港澳臺簡訊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日前在廣東江門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也於同日揭牌。據悉,江門未來還將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和『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廣東江門「少年中國說」品牌活動舉行澳門專場活動廣東江門日前舉行「少年中國說」走進澳門系列活動。江門、澳門兩地的文化學者、青少年通過書信朗誦、話劇等形式開展交流。
  • 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
    在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揭幕之際,昨日(10日),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等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各地僑批館、客家文化博物館及民間僑批收藏代表等一行50多人考察了開平自力村碉樓群、開平立園以及臺山銀信博物館、世界記憶銀信廣場等地
  • 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肯定華僑貢獻重要講話在海內外僑界引起強烈...
    習近平說:「華僑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愛國、愛鄉、愛自己的家人。這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人的精神、中國心。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發展建設跟我們有這麼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繫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海內外僑界引起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