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2020-12-18 中原新聞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港澳臺簡訊廣東江門建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日前在廣東江門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也於同日揭牌。據悉,江門未來還將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和『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

廣東江門「少年中國說」品牌活動舉行澳門專場活動

廣東江門日前舉行「少年中國說」走進澳門系列活動。江門、澳門兩地的文化學者、青少年通過書信朗誦、話劇等形式開展交流。由江門打造的「少年中國說」粵港澳臺暨海外華裔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自2018年4月啟動以來,已先後舉辦40多場線上、線下活動。

受新冠疫情影響 香港航空裁員約250人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公司業務,香港航空將裁減約250名機艙服務員。對於被裁減的機艙服務員,香港航空表示將依照僱傭合約條款及勞工法例為其提供補償方案。

澳門居民可跨境「掌上」辦理內地社保

自12月15日起,澳門居民不僅線下可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8個網點「跨境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等10項社保業務,在中國銀行珠海分行6家網點及橫琴自由貿易區分行「一站辦」申領社會保障卡、選定門診統籌定點等多種業務,還可以在線上通過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掌上辦」珠海社保業務。

 珠海橫琴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聯盟擴展港澳成員

3名澳門專家、6家澳門機構日前加入橫琴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聯盟。截至目前,該聯盟成員單位發展至144家,其中港澳成員37家;聘任專家共16名,其中港澳專家7名。

相關焦點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江門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戴惠甜)12月9日至11日,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活動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揭牌。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由江門市推動成立,下設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
  • 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
    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今日揭幕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文生今天,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將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在五邑大學揭牌, 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運華教授將主持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揭幕儀式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 推動華僑華人文化研究再上新...
    12月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中國著名僑鄉、僑批研究的前沿重鎮——江門市舉行。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廣東省檔案館館長陳華江,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戴文威,江門市領導利為民、王長青,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等參加相關活動。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廣東、福建等地近60名華僑華人研究專家學者、僑批藏家齊聚一堂,通過研討交流碰撞思想、啟迪智慧、凝聚共識,為做好新時代僑批保護、研究與價值推廣獻計獻策。
  • 江門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 僑界檔案界文博界等共商僑批...
    、一級巡視員林真;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江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利為民,江門市副市長王長青,江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富鳴;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靄康,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以及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召開 隋軍出席並講話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僑批文化研究,弘揚華僑精神,12月9日—11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在廣東省江門市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出席會議並致辭。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
    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活動為設在五邑大學的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揭牌。昨日,在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鶴山樓揭牌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也同時揭牌,推動僑鄉江門華僑華人文化研究再上新臺階。
  • 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閉幕式...
    11月17日晚,由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江門市文化館承辦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閉幕式晚會」在五邑華僑廣場隆重舉行,向江門市民、港澳同胞、華僑華人呈現了一場富有「僑」味的藝術盛宴,為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暨大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華僑試驗區有全球「大格局」
    暨大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華僑試驗區有全球「大格局」 2020年09月15日 13:13   來源:南方日報
  • 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活動月呈現不一樣僑都文旅風貌
    江門是全國著名僑鄉。據不完全統計,旅居海外的江門籍僑胞超過400萬人,分布在全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僑胞是江門的牽掛,是江門聯通世界的重要橋梁。  自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以來,一場場、一件件以華僑華人為主題元素的文化旅遊交流活動在江門如火如荼展開。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今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與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將聯合在我市舉行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昨天,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的帶領下,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組成考察團,先後到訪開平市、臺山市,考察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及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紀念廣場、博物館,深入了解僑鄉歷史文化,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 擴大僑鄉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江門重點這樣做!
    按照《江門市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總體方案(2019—2021年)》的部署,江門將打造城鄉「十分鐘文化圈」,力爭至2021年全市各村至少建有一個文化祠堂,各社區「出門300米建文化活動場地,500米見文化公園」。
  • 追尋五邑抗戰印記:江門華僑與飛虎隊
    日前,20餘家主流媒體走進江門臺山,尋訪「飛虎隊」故事。江門華僑與飛虎隊丨追尋五邑抗戰印記之一提起「飛虎隊」,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陳納德或「死亡航線」。很少有人知道,陳納德旗下2600多名「飛虎隊」隊員中,有95%是美籍華裔,且「絕大多數是江門華人後裔」。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也是一段盪氣迴腸的抗戰故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日前,江門市邀請全國主流網媒採訪團走進江門,追尋僑鄉抗戰印記, 重溫「飛虎隊」抗戰歷史,充分挖掘和傳遞五邑華僑華人為抗戰勝利作出的卓越貢獻。
  • 全國人大代表劉毅:匯聚全球華僑華人力量共建人文灣區
    人民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支持江門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目前該平臺的建設進展如何?未來有什麼發展計劃?劉毅:江門擁有400多萬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分布在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人緣優勢,素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
  • 60名專家學者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做深做透理論研究 生動講好...
    12月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我市舉行。活動為設在五邑大學的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揭牌。此次研討會,是「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成功以來,首次僑界、檔案界、文博界、學界以及政府部門與民間收藏界齊聚一堂的盛會。
  •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陳驥旻 攝中新網廣州12月11日電 (記者 郭軍)12月11日,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儀式在暨南大學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簡稱「世華館」)舉行。展覽館的建成,將進一步增加僑校學子品讀僑文化的渠道,成為百年僑校暨南大學向外展示華僑歷史文化的又一窗口。
  • 中國僑聯確認第八批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臺山市大江鎮...
    江門日報訊 (記者/皇智堯 通訊員/餘澤權) 近日,中國僑聯發布《關於確認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的通知》,臺山市大江鎮作為全國93家機構、單位之一,成為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此次確認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總數達到363個,其中位於廣東的基地總數為18個,我市擁有4個,數量居全省第一。「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中國僑聯以「僑與中國夢」為主題,以中華文化為核心,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為特色,以華僑文化為紐帶建設的全國性文化交流平臺。大江鎮位於臺山市最北部,戶籍人口4.7萬人,旅居世界各地的鄉親8萬多人,是全國知名僑鄉。
  • 江門五邑銀信保護活化研討會上展開「頭腦風暴」
    價值弘揚要以文化傳播為重點  「江門還有效發動民間力量參與,為僑批的活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廣東華僑博物館副館長陳宣中建議,在以往的基礎上,江門還可以加強數據化建設和人才引入,深化對僑批的研究。加強江門和港澳的合作,加強對海外僑團僑批的徵集,通過加強和僑團的接洽,填補僑批徵集方面的空白。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
    11月20日,江門市華僑華人交流合作活動月——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開幕式在江門臺山市舉行,本次活動以「海絲系文脈 僑鄉聯五洲」為主題。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辛瀘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柴曉明,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文物局局長曾穎如,廣東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處長杜紹勤,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江門市副市長蔡德威,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鄺積康,臺山市委書記李惠文,臺山市委副書記、臺山市市長謝少謀,全國103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代表,及臺山市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等共
  • 灣區文化行·江門篇|文化支撐千年僑都再出發
    江門自古是廣東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門戶之一。史料記載,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公元879年已有新會人隨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近代以來,江門人追隨先輩足跡,順西江出國門,乘舢板遊四海,創業他鄉情系桑梓,蘊育了獨一無二的「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