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萃|19歲青年偷拿家裡20萬充值遊戲,網癮這個病怎麼治?

2021-01-10 中國青年報

主播君的話

現在,手機、電腦越來越普及,青少年觸網的年齡也越來越小,很多孩子網路遊戲成癮。世界衛生組織認定「遊戲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可是這病怎麼治呢?

掛著一張張生活照的照片牆,歸類擺放著各類書籍的圖書閱覽室,跑步機、撞球桌等活動器械一應俱全的大教室,畫板顏料調色板齊全的畫室,能容納10餘人的卡拉OK室……這是廣州白雲心理醫院青少年成癮行為科。9個月前,該科室正式成立,而今,保持平穩而規範的運行,護士站前的公告欄上,張貼著入住患者的日程作息安排表和考核評分標準等。

臨近新年,青少年成癮行為科顯得有些「冷清」,在院青少年只有9人。9個月來,已有約70人出院,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其中單純遊戲成癮的青少年約佔67%,最小的10歲,最大的25歲,主要集中在12-16歲,男生約佔八成。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青少年成癮行為科主任葉堅分析,這些青少年大多從小學四年級以「學校作業布置在手機上」為由開始使用手機,剛踏入初中時,容易出現與老師同學難以相處、成績波動下滑等問題,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沉迷遊戲。

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16.57%的國人受到各類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困擾。心理健康,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日益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宣部、教育部等12個部委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心理服務平臺或依託校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勢不容樂觀,此方案的最大亮點是將兒童心理健康體系建設落到實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近百家網癮戒斷機構,還有各種訓練班、夏令營等,但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卻有所不同,主要收治以青少年為主的遊戲成癮、購物成癮、賭博成癮等各類非物質成癮患者。

「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

近年來,除了沉溺於「王者榮耀」「吃雞」「三國殺」等網路遊戲之外,觀看遊戲直播更使青少年難以自拔。

當白雲心理醫院的醫生第一次見到遊戲成癮的少年小陳(因涉及隱私,本文中的未成年人均為化名,下同——記者注)時,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顯然很長時間沒有打理,嚴重駝背且高低肩,頸椎脊柱明顯側彎變形,按在手機屏幕上的兩根手指指關節粗大,指腹凸起,臉上滿是熬夜長的暗瘡,身上一股餿味。「這是遊戲成癮給他帶來最直觀的傷害。」他的母親搖著頭說,孩子成天不出門,手機不離身,已經兩個星期沒有洗澡、換衣服了。

而另一位19歲的遊戲成癮患者,偷偷從家中拿走20萬元充值遊戲。

事實上,遊戲成癮與吸毒成癮相似,會出現為了獲得遊戲資金而進行偷盜、搶劫的情況。有研究者曾對遊戲障礙患者進行頭部掃描,發現他們的腦部結構發生了改變,遊戲成癮已對他們產生病理上的影響。

在「遊戲成癮」尚未列入疾病前,白雲區心理醫院的門診就收到了100多位家長的求助。機緣巧合下,廣州白雲心理醫院了解到,日本一家醫療中心醫院住院部收治「遊戲障礙患者」,便前往學習,在實地考察其治療框架和療程安排經驗後,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結合中國青少年的實際情況,籌建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強調家人陪同青少年入院一同參與回歸期治療。

家庭是青少年遊戲成癮的重要因素

據權威數據,每天玩遊戲12小時、持續12個月以上,是判斷一名青少年遊戲成癮的「雙十二標準」。而事實上,孩子持續幾個月打遊戲就讓很多家長接近崩潰了。遊戲成癮者往往對遊戲失去自控力,日常生活以遊戲優先,過度沉迷導致無法自拔,社會功能受損。

在葉堅看來,影響青少年遊戲成癮的關鍵因素莫過於家庭。「門診前來諮詢或治療的青少年中,80%以上都存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葉堅表示,青少年之所以沉迷遊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逃避現實中的不快,除了缺乏現實的交際往來,遊戲成癮患者往往更缺少家人的關注和關心。

在患者小黃眼中,父親是一個「經常出差、可能一個月只見一次」的人。家人關心和教導的缺失,現實生活的不如意,使他選擇沉迷虛擬世界以獲得現實世界不能滿足的需求。

「他(小黃)打遊戲打得很瘋狂,他媽媽帶他在醫院辦完住院手續,他都渾然不知。」葉堅回憶,辦完手續,醫生收走手機的那一刻,「他開始瘋狂地發飆踢門,看到誰都像仇人,變得很暴躁、很有攻擊性。」這是成癮患者一般會出現的戒斷反應。1個月後,小黃母親來探望他時十分驚喜。「以前一邊打遊戲一邊吼我們,叫他吃飯就一腳踢過來,現在能靜下心來談心了。」

針對性的治療、家人的關心、彼此的傾聽,讓小黃逐漸戒掉網癮。2019年5月出院後,小黃成了一名外賣配送員。「現在我送外賣一直要用手機接單,但基本上不打遊戲了,每天挺充實的,幹得很開心。」

此外,父母的婚姻關係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孩子遊戲成癮的催化劑。一對從北方到廣州求醫的父母描述說,原本成績優異、愛好廣泛的兒子小林從上中學開始沉迷遊戲,並且患有抑鬱,多次試圖自殺。

醫生發現,小林的問題,和其父母糟糕的關係密切相關。原來,小林不願意看到父母關係不好,害怕他們離婚,因此希望通過出格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以消耗父母爭吵的精力,卻在不經意中成為「問題少年」。

父母的爭吵和不融洽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子女的心理健康,他們對孩子管教上的疏忽缺位,使孩子的成長路上得不到支持和幫助,缺少鼓勵和肯定,導致一系列問題。

因此,綜合各種影響因素和現實原因,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制訂了一套封閉式住院兩個月的治療方案,分脫癮期、康復期和家庭回歸期三個階段。其中,家庭回歸期的家庭治療是重中之重,要求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住院治療」兩個星期,共同解決家庭問題。

此外,臨床醫生、體能康復師、作業訓練師等專業人員同時對遊戲成癮者開展藥物、物理、技能訓練等綜合輔助治療,通過體能訓練幫助他們強身健體,對肢體進行矯正。科室的400平方米公共室內場地還設置了學習室、圖書室、畫室、健身房、卡拉OK室等,幫助患者正確地理解「玩」,更健康地「玩」。葉堅解釋:「生活只剩下遊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不會『玩』,不懂得如何正確地『玩』,導致遊戲成癮。」通過各種課程將成癮患者的注意力從線上拉到線下,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從和遊戲屏幕互動轉換到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互動。此外,開展團體治療,設置雙人間,也讓患者學會和同伴相處,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戒的是「癮」,而不是「網」

「戒網癮,戒的是『癮』,而不是『網』。」葉堅介紹,當患者處於住院的家庭回歸期時,醫院會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歸還手機和電腦,讓孩子合理上網,學會自我控制。「如今的生活無法離開網絡,不可能、也沒必要戒網,讓孩子學會合理利用網絡才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成癮行為科護士長劉春柳介紹,生活技能訓練、閱讀寫作貫穿治療全程,幫助患者克服成癮行為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更好地融入社會。「醫院沒有配備保潔人員,我們把清潔打掃衛生作為治療手段,通過適當的勞動讓他們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治療期間,小林的父母接受了醫生的夫妻輔導,夫妻關係逐漸修復。「正常療程需要兩三個月,但他們在住院的第49天就出院了。」看到他們一家其樂融融地出院的場景,葉堅很欣慰。「很多父母不認為自身有問題,所以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只有父母積極主動參與,治療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葉堅說,「青春期階段的青少年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矛盾體,出現任何問題都有可能走上歧途。家長應主動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及時引導和疏導,高質量、用心地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記者|林潔 實習生| 蘇佳霖 陳琳 編輯|陳鳳莉

相關焦點

  • 孩子偷拿家裡的錢,聰明家長直言:放任不管?懲罰過重?都不可取
    找到專業人員查詢流水時才發現這筆錢全都用在遊戲充值上面!最後得知是12歲的兒子把自己的身份證和銀行卡拿走了,前前後後充值了好幾次。看到這裡,不免讓人感到非常心痛。這位阿姨是一名保潔員,平時工資也不高,省吃儉用攢下來的6萬元竟然是長達6年的積蓄。這對阿姨和一家人來說,今後的生活和吃飯都成了一個大問題。
  • 當遊戲成癮,他逃學、摔東西、打人……戒除網癮有多難?
    家長悲愴:怎麼戒掉遊戲癮?把孩子還給我! 成癮醫學中心主任覃穎認為:杜絕上癮,做到早發現。未成年網絡成癮者在初期時很容易讓人忽略,當家長真正意識到成癮問題的破壞性時,網癮問題已在孩子的心理和身體上造成了嚴重影響。
  • 孩子花10萬元充值遊戲,爺爺急哭:我一輩子的積蓄
    沉迷手遊除了浪費時間以外,還可能給家裡帶來巨大的損失。未成年人瞞著家長充值遊戲的事情時有發生,充值過萬的也不少見。王光新老人是湖北荊州人,最近正張羅給兒子買房,但他去銀行取錢付首付時卻傻了眼,10萬元存款居然莫名消失。王光新:「一去銀行裡取錢,他說你一分錢都沒有了,卡裡只剩兩塊錢。我就問他,怎麼只有兩塊錢了?我10多萬去哪裡了?」
  • 13歲男孩盜用媽媽身份證銀行卡,40天遊戲充值20萬元!媽媽應該怎麼...
    近段時間,曹女士13歲大的兒子豪豪,拿著她的手機玩遊戲,充值Q幣購買裝備和皮膚,竟然花掉了20萬多元。心急如焚的她,不知道能不能要回這筆錢。兒子的回答讓曹女士心生疑慮,她去銀行查了餘額,不想銀行卡上竟少了20多萬元。支付明細顯示,從9月21號到10月31號期間,銀行卡上有多筆1萬元的支出,40天時間一共充值了22萬多元,涉及到多個遊戲平臺。當曹女士看到充值消費記錄後,整個人就懵了。
  • 網癮青年打輸遊戲惱羞成怒砸毀電腦
    日期:[2017年08月03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0] 網癮青年打輸遊戲惱羞成怒砸毀電腦 本報訊 (通訊員 邵明潔)
  • 衡陽「熊孩子」偷玩手機遊戲,先後兩次充值1.8萬元
    衡陽日報12月17日訊(記者金明達) 「您好,我是雁峰區黃茶嶺街道雲沙詩意小區的居民,我的11歲的兒子天天(化名)今年來兩次偷用我的微信和支付寶充值了1.8萬元玩手機遊戲,這可咋辦?」昨日,記者接到市民林女士的求助電話,由於家庭經濟並不寬裕,對方幾乎哭出聲來。
  • 12歲少年上網課期間玩遊戲充值數千元!疫情期間這樣預防孩子沉迷...
    「本來想著給8歲不能自立的小孩看病的錢,但是被大兒子充值了6700多元,這個錢退回來的話,就給小孩去看病。」 近日,來自河南周口的毛女士向記者反映,受疫情影響,12歲的大兒子從2月6日開始通過手機上網課。
  • 「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直擊心理醫院青少年成癮行為科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實習生 蘇佳霖 陳琳掛著一張張生活照的照片牆,歸類擺放著各類書籍的圖書閱覽室,跑步機、撞球桌等活動器械一應俱全的大教室
  • 「熊孩子」玩遊戲瘋狂充值後騙爹:有人偷我QQ 把錢轉走了
    經詢問,張某的兒子小張(化名)今年13歲,受疫情影響,需要在家中上網課學習,現在正是農忙之際,小張的父母就將自己的手機放在家中以便小張進行網課學習,3日下午,有「陌生人」通過QQ和小張聊天並騙取了他的QQ密碼,隨後這個「陌生人」修改了QQ密碼,並盜取了張某銀行卡內的2萬餘元。
  • 印度14歲男孩被父母責備後,偷拿家裡15萬盧比到酒吧揮霍
    據印度媒體《印度時報》於12月28日報導,印度一名14歲的男孩因為不好好學習而被父母責備,誰知男孩不僅沒有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反而瞞著父母偷偷從家裡拿了15萬盧比跑到酒吧揮霍。當地時間12月26日,在警方的幫助下,男孩才回到家跟父母團聚。
  • 10歲女孩玩手遊偷刷媽媽微信1.24萬 家長要保護好自己的支付密碼
    微信裡近2萬元的餘額,不到20天就沒了。瀋陽人沈女士報警之後才發現,原來是被女兒偷偷充值了手機遊戲「第五人格」,分兩次刷走了12400多元。在民警的協助和努力下,與遊戲平臺溝通10多次,對方退還了11000元。微信少了2000元媽媽報警 女兒躲進房間「同事剛還我5000元,到了晚上就變成了3000元 。」
  •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9個月來,已有約70人出院,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其中單純遊戲成癮的青少年約佔67%,最小的10歲,最大的25歲,主要集中在12-16歲,男生約佔八成。「我要給這個遊戲主播刷飛機和遊輪(打賞)」「我以後當一名遊戲主播」……當深陷遊戲和網絡直播等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將對生活、家庭和個人健康產生難以想像的傷害。
  • 騰訊遊戲又退錢!南昌蓮塘倆熊孩子玩遊戲充值6300元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劉星、實習生李孟玲報導:近日,南昌市民萬先生向記者反映,家裡的兩個10歲和7歲的「熊孩子」,疫情期間呆在家裡,用家長的手機玩遊戲並在兩天內共充值6300元。  家住南昌蓮塘的萬先生最近遇到「麻煩事」,據萬先生介紹,家裡兩個孩子因為疫情期間待在家裡,3月31日開始,兩個孩子乘著家長在打麻將,用家長的手機玩了兩天,期間,兩個孩子輪流玩一個手機,並分別用2個帳號陸續充值共計6300元。  據萬先生介紹,因為兩個孩子也擔心充值的事情被家長發現,把手機充值的通知消息都給刪除了。
  • 12歲女生用老爸手機幫同學遊戲充值近兩萬元2020年04月10日 星期五...
    8日,昆明的姚女士向春城晚報-開屏新聞反映,她12歲的女兒偷偷用愛人的手機,幫一名同班同學充值遊戲及購買Q幣,到目前為止已經充值了近兩萬元,這讓她焦急不已。    姚女士是楚雄人,近幾年一直在昆明工作生活。姚女士說,她的女兒今年12歲,上小學6年級。「疫情期間,因為孩子要上網課,我和愛人就把手機拿給孩子使用。
  • 18歲男孩被送去「戒網癮」兩天後死亡?母親:很後悔
    北青報:你怎麼看當初送孩子去戒網癮這件事。劉麗:我很後悔。孩子再怎麼不聽話,等把這兩年叛逆期熬過去了,孩子也會懂事的。而且孩子心地很善良,不是十惡不赦的孩子,也很孝順,有時候看我做生意回來累了,還會給我捶背、按摩。他就是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了。我們當時也沒考慮清楚,「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情況下才做了那個決定。北青報:這一年多家裡是如何過的?
  • 11歲女孩偷偷在小賣部充值4萬,家長不知情!熊孩子怎麼管教?
    ,先後多次向一個小賣部轉款4300、5000、9000等不同金額,累計給小賣部轉款金額達到4萬。為了使用方便,就把銀行卡與微信、支付寶綁定,直接通過手機端付款,像這樣的事情還不少,小孩子用父母的手機玩遊戲,三天就用了一萬多。在網上經常看到關於這樣的報導,特別是在寒暑假的時候,孩子在家,父母沒有時間照顧與輔導孩子的作業,因此就把手機給他們,讓他們通過手機找到解題的方法,但是誰也不會想到,這些熊孩子拿著手機玩遊戲,還玩上癮,充值升級。
  • 少年三國志2怎麼充值最划算-小r玩家充值建議
    少年三國志2很多玩家都只會盲目的氪金,那麼少年三國志2怎麼充值最划算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少年三國志2小r玩家充值建議,希望大家喜歡。少年三國志2小r玩家充值建議
  • 12歲少年上網課期間玩遊戲,充值數千元!母親:殘疾妹妹等錢治病
    「本來想著給8歲不能自立的小孩看病的錢,但是被大兒子充值了6700多元,這個錢退回來的話,就給小孩去看病。」近日,來自河南周口的毛女士向南都記者反映,受疫情影響,12歲的大兒子從2月6日開始通過手機上網課。
  • 發現孩子偷拿家裡的錢,對其質問還撒謊,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多數家長都曾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孩子偷拿家裡的錢,對其質問還進行撒謊,也一些家長在面對這樣的事情的事情的時,總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打罵,可事情不但沒得到解決,反而之前的親子關係還變得疏遠,讓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
  • 方劑選萃: 桂枝湯及加味方
    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