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 高志玟 德州報導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發展從無到有、群眾精神面貌積極向上……
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德州移動公司)派駐到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小劉莊的駐村第一書記趙長才,通過建強基層組織、完善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四項措施,令昔日的省定貧困村小劉莊來了個「大變樣」。
一變:村裡通上了「富民路」
「以前都是泥巴路,下雨天出門一身泥。現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家門口,農忙的時候,聯合收割機直接開到地裡,比原來自己運糧食強太多了!」近日,小劉莊村民張子平指著直通家門的水泥路,開心不已地說。
以前,張子平家四周全是泥巴小路,生產生活出行十分不便。和張子平一樣,小劉莊90%以上的村民都面臨交通不便的難題。
小劉莊位置較偏,經濟基礎薄弱,村裡僅有一條主幹道,288戶村民分散居住,不少村民出門沒有像樣的路,交通非常不便。
「要致富,先修路!」抱著這樣的想法,趙長才到村後,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兩委研究修路事宜,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最終協調來德州移動公司的18萬元為小劉莊修建一條長約400米的水泥道路,在村內形成一條環路。
路修通了,小劉莊也一天天起了變化。村民們修建房屋的材料可以直接拉到家門口了,土牆房屋漸漸變成了磚瓦樓房,公路上的貨車、轎車、摩託車也漸漸多了起來。
二變:產業增收脫貧致富
交通不便、位置較偏,一直以來,小劉莊都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百姓致富無門,「靠天吃飯」收入較低。
在圍著村子轉了幾次後,趙長才很快發現「商機」。小劉莊有約40餘畝荒地和坑塘,「這麼好的一塊地荒著太浪費了,我要把它變成『聚寶盆』。」趙長才說道,2020年上半年村裡將荒草樹叢全部清理乾淨,在四女寺鎮政府的指導下公開招標,對這塊閒置土地進行科學規劃,為村集體增收。
開對「藥方」,拔掉「窮根」。在趙長才的協調下,小劉莊引入了來自德州市陵城區一名種植養殖能人,目前種植35畝農作物改良土壤,明年起種植蔬菜;2020年10月起,將對魚塘做防水處理,年底前解決水源,種藕養魚。這項工作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近20000元,種植養殖過程中所需零工均僱傭本村貧困人口,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一條路徑。
三變:聚起小劉莊的「精氣神」
「文化活動場地修得好!方便大人娛樂、孩子鍛鍊身體。」54歲的村民王女士沒想到,在50多歲的年齡還能學會跳舞。「有時候,外村的人還要到我們這裡來跳舞呢!」王女士自豪地說。趙長才和村兩委多次篩選動員有文化基礎的村民組建了10人的鑼鼓隊和20人的舞蹈隊,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德州移動公司出資購買了20套演出服裝。鑼鼓隊和舞蹈隊定期在村內廣場排演訓練,多次代表四女寺鎮到縣裡比賽,有力促進了民風村風家風的和諧發展。
本著方便群眾文化娛樂的原則,駐村開展幫扶工作以來,趙長才豐富農家書屋內容,加大文化扶貧力度。2020年5月份,德州移動公司為小劉莊捐贈700餘冊圖書,涵蓋種植、養殖、歷史、文學、科普、管理、養生等領域,深受村民好評。目前小劉莊的農家書屋共有圖書2000多冊,村委制訂了圖書借閱管理辦法,實現圖書有序流動,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
大人們可以在活動廣場跳舞,學生們還能在農家書屋借閱圖書增長學識。「我家有個10歲的學生,每個星期都去借書看,現在電視看得少了,學問變得多了,文化室修得太好了。」王女士高興地介紹。
「趙書記在我們村一待就是2年,就是給俺們村『挑大梁』的,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十分感謝趙書記。趙書記你千萬不要著急走哈,今年豐收,我們還想多給你做幾頓農家飯呢。」村民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