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書記|兩年「三大變」!德州這位書記讓小劉莊舊貌換新顏

2020-12-22 海報新聞

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君 高志玟 德州報導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發展從無到有、群眾精神面貌積極向上……

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東有限公司德州分公司(以下簡稱德州移動公司)派駐到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小劉莊的駐村第一書記趙長才,通過建強基層組織、完善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四項措施,令昔日的省定貧困村小劉莊來了個「大變樣」。

一變:村裡通上了「富民路」

「以前都是泥巴路,下雨天出門一身泥。現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家門口,農忙的時候,聯合收割機直接開到地裡,比原來自己運糧食強太多了!」近日,小劉莊村民張子平指著直通家門的水泥路,開心不已地說。

以前,張子平家四周全是泥巴小路,生產生活出行十分不便。和張子平一樣,小劉莊90%以上的村民都面臨交通不便的難題。

小劉莊位置較偏,經濟基礎薄弱,村裡僅有一條主幹道,288戶村民分散居住,不少村民出門沒有像樣的路,交通非常不便。

「要致富,先修路!」抱著這樣的想法,趙長才到村後,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兩委研究修路事宜,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最終協調來德州移動公司的18萬元為小劉莊修建一條長約400米的水泥道路,在村內形成一條環路。

路修通了,小劉莊也一天天起了變化。村民們修建房屋的材料可以直接拉到家門口了,土牆房屋漸漸變成了磚瓦樓房,公路上的貨車、轎車、摩託車也漸漸多了起來。

二變:產業增收脫貧致富

交通不便、位置較偏,一直以來,小劉莊都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百姓致富無門,「靠天吃飯」收入較低。

在圍著村子轉了幾次後,趙長才很快發現「商機」。小劉莊有約40餘畝荒地和坑塘,「這麼好的一塊地荒著太浪費了,我要把它變成『聚寶盆』。」趙長才說道,2020年上半年村裡將荒草樹叢全部清理乾淨,在四女寺鎮政府的指導下公開招標,對這塊閒置土地進行科學規劃,為村集體增收。

開對「藥方」,拔掉「窮根」。在趙長才的協調下,小劉莊引入了來自德州市陵城區一名種植養殖能人,目前種植35畝農作物改良土壤,明年起種植蔬菜;2020年10月起,將對魚塘做防水處理,年底前解決水源,種藕養魚。這項工作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近20000元,種植養殖過程中所需零工均僱傭本村貧困人口,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一條路徑。

三變:聚起小劉莊的「精氣神」

「文化活動場地修得好!方便大人娛樂、孩子鍛鍊身體。」54歲的村民王女士沒想到,在50多歲的年齡還能學會跳舞。「有時候,外村的人還要到我們這裡來跳舞呢!」王女士自豪地說。趙長才和村兩委多次篩選動員有文化基礎的村民組建了10人的鑼鼓隊和20人的舞蹈隊,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德州移動公司出資購買了20套演出服裝。鑼鼓隊和舞蹈隊定期在村內廣場排演訓練,多次代表四女寺鎮到縣裡比賽,有力促進了民風村風家風的和諧發展。

本著方便群眾文化娛樂的原則,駐村開展幫扶工作以來,趙長才豐富農家書屋內容,加大文化扶貧力度。2020年5月份,德州移動公司為小劉莊捐贈700餘冊圖書,涵蓋種植、養殖、歷史、文學、科普、管理、養生等領域,深受村民好評。目前小劉莊的農家書屋共有圖書2000多冊,村委制訂了圖書借閱管理辦法,實現圖書有序流動,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

大人們可以在活動廣場跳舞,學生們還能在農家書屋借閱圖書增長學識。「我家有個10歲的學生,每個星期都去借書看,現在電視看得少了,學問變得多了,文化室修得太好了。」王女士高興地介紹。

「趙書記在我們村一待就是2年,就是給俺們村『挑大梁』的,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十分感謝趙書記。趙書記你千萬不要著急走哈,今年豐收,我們還想多給你做幾頓農家飯呢。」村民笑著說道。

相關焦點

  • 【瀋陽市駐村第一書記訪談:新民市馬戶屯村第一書記 李偉】
    我們瀋陽市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他們紮根農村基層,舍小家,顧大家,在脫貧攻堅一線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協助貧困村屯發展經濟產業,利用先進的網際網路+思維增加群眾收入,讓農村舊貌換新顏。為展示我市扶貧攻堅、發展特色農村經濟的建設成果,弘揚「駐村第一書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扶貧攻堅的一線,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精神,瀋陽電視臺特別策劃「誰不說俺家鄉好 瀋陽市駐村第一書記訪談」節目。今天走進我們全媒體會客廳的第一書記是——新民市馬戶屯村第一書記 李偉
  • 陵城以水利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天明河舊貌換新顏
    自9月底陵城區啟動引黃灌區農業節水項目以來,歷時兩個月,天明河舊貌換新顏。「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馬頰河裡的水突然猛漲,在河道拐彎處水流湍急,把河道衝出了一道口子,恰逢天明,於是便起名叫天明口。」談起天明口的由來,徽王莊鎮董豆村黨支部書記竇建軍如數家珍,「天明河是徽王莊鎮東南部的主要灌溉水源,近十年沒清淤了,由於彎道比較多,河道淤積比較嚴重,河內雜草叢生,蓄水量小了很多。」群眾的需求就是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 永城市順和鎮李大莊村:舊貌換新顏 村民樂開顏
    (原標題:【脫貧攻堅這5年】李大莊村:舊貌換新顏 村民樂開顏) 一條條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一排排樓房錯落有致、一盞盞路燈佇立村道兩旁、一個個垃圾桶分布在房前屋後……9月28日,
  • 我是第一書記|你修站我拉電 德州兩位「鄰居書記」合力解民憂
    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 板橋十七個村組「舊貌換新顏」
    板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趙道韋華介紹,「根據全區部署,今年年底前不搬遷的村莊都將啟動扮靚工程,板橋街道涉及永安社區、孫家社區、新建社區3個社區的17個村組,街道自籌資金進行整治,目前17個村組已實現『舊貌換新顏』。 」   板橋街道的永安社區、新建社區和孫家社區是雨花臺區最南邊、最偏遠的鄉村,村莊建設時間長、基礎設施不齊全,生活環境的城鄉差異大。
  • 濠河周邊建築舊貌換新顏
    濠河周邊建築舊貌換新顏 來源:江海晚報 發布時間:2020-12-03 字體:[ 大 中 小 ]
  • 我是第一書記|德州「桃符書記」何慶平:把村裡的桃木工藝品帶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 解放路整修完工舊貌換新顏
    12月16日,為期半年的解放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全部結束,解放路整體形象舊貌換新顏。解放路修建於2004年,運行15年來,車流量大、重型車輛較多,導致坑槽、裂縫、網裂等各種道路常見病害相繼出現。原標題:解放路整修完工舊貌換新顏值班主任:田豔敏【來源:舜網-濟南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我是第一書記|德州駐村書記劉洪林:脫下制服走進田間,我就是咱村裡人
    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 臨沂市發改委第一書記:北高柱村脫貧致富的「擎天柱」
    2016年3月,臨沂市發改委選派第一書記張陽和莊仕民來到村裡,承擔起脫貧致富的重任。北高柱村,真正有了精神上的主心骨、「擎天柱」。如今,兩年時間即將過去,一個嶄新的北高柱村出現在人們面前。  他們捐出了自己的生活補助  今年68歲的村民劉鳳剛,有著40多年黨齡。
  • 高明區楊和鎮清泰村:舊貌換新顏 村民幸福感爆棚
    「村子變美了,環境舒適了,村民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7月6日,杜向生一邊在健身器材上運動,一邊向記者細數清泰村近年來發生的變化。清泰村委會下轄5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自2017年起,該村以清髒治亂為切入點,重點對村內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問題進行了集中清整,打響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攻堅戰」。
  • 舊貌剛剛換新顏,新顏又要換舊貌。專家:這是保護歷史,提升品味
    舊貌剛剛換新顏,新顏又要換舊貌大同拆真建假一樣,復建太原城同樣是在製造贗品,不僅不能提高城市的品位,只能進一步降低太原在世人面前的形象。舊貌剛剛換新顏,新顏又要變舊貌!如此折騰為哪般?復建太原城不是修中環那麼簡單,他關係到太原這一文化名城長遠發展,也涉及到太原人民的根本利益,因為太原城是太原人的家,這個家該怎麼裝修,怎麼改造,是廣大太原人你說了算,不是少數人說了算。
  • 把腳踩進泥土 把汗拋向田野——丹寨縣435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
    勇當戰時「急先鋒」 下沉一線挑重擔  「59枚鮮紅手印是群眾對我的認可,也是這些年來與父老鄉親們結下的深厚感情。」揚武鎮揚頌村第一書記吳天將駐村到期後,鄉親們主動向組織申請把他「留下來」,繼續帶領群眾轉型發展,鞏固脫貧成果。  「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衝在最前面、戰在最前線。」
  • 萬載這位第一書記入選江西「最美扶貧幹部」
    近日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聯合開展江西「最美扶貧幹部」學習宣傳活動發布53名「最美扶貧幹部」名單中共江西省委編辦派駐萬載縣潭埠鎮山塘村第一書記潘晨宇入選江西「最美扶貧幹部」名單江西「最美扶貧幹部」部分名單潘晨宇 中共江西省委編辦派駐萬載縣潭埠鎮山塘村第一書記王明君 南昌市紀委市監委派駐安義縣石鼻鎮果田村第一書記賴政兵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派駐廬山市白鹿鎮玉京村第一書記李 然 九江市教育局派駐廬山市蛟塘鎮芙蓉村第一書記
  • 我是第一書記丨德州駐村書記陳志的「文藝攻略」:為村民建第一個...
    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春曉 高志玟 德州報導深秋的後何寺村,樸實靜謐。
  • ——記白泥鄉沙壩村第一書記陳穎
    四川新聞網瀘州2月27日訊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是沙壩村群眾對第一書記陳穎的評價。陳穎,在沙壩村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他,真情為民,認真履職;他,大膽構想,開拓創新;他,求真務實,脫貧奔康,成效初顯。
  • 山海協作讓大均新莊村舊貌換新顏 助農增收節節高
    景寧縣大均鄉新莊村曾經是大均鄉集體經濟最薄弱、低收入農戶最集中的村,自2019年被列為爭創省級「山海協作鄉村振興示範點」後,依託山海協作項目,村莊舊貌換新顏,村集體和村民增收工作也破局走出困境。
  • 【關注】舊貌換新顏,青浦綜合大樓陽臺大變身
    【關注】舊貌換新顏,青浦綜合大樓陽臺大變身 2020-01-17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波這個30年歷史的小區舊貌換新顏
    寧波這個30年歷史的小區舊貌換新顏】連通區縣 近日,海曙翠南社區翠柏一裡小區歷時6個月改造,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改造的內容主要涉及建築外立面改造、管線上改下、市政改造、綠化提升、停車位改造、雨汙分流改造、樓道粉刷、樓道亮燈工程、樓道門、智能化改造及公共設施完善等多個項目。
  • 高新區(江海區)推動10個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仁美社區改造紮實...
    據了解,今年高新區(江海區)持續推動10個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其中,仁美社區改造正在紮實推進。社區居民馮先生把車停進臨時停車場後,步行幾分鐘回家。他告訴記者,仁美社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時間久遠,大部分居民樓外立面陳舊,外牆結構層存在一定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