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宋春曉 高志玟 德州報導
「王付廷村的村民注意了啊,現在這個戶戶通,要求村裡人啊總動員.....」2020年5月,在德州市平原縣王鳳樓鎮王付廷村,村支部書記趙傳銀在大喇叭裡號召全村人參與農村通戶道路硬化工作。
「俺當家的不在家,就俺和個吃奶的娃。」「我們這些老骨頭,要錢沒有,要人也出不了啥力。」.....隨著大喇叭的呼喊,村頭巷尾的村民們議論開了,顯然,王付廷村的戶戶通工作開頭就挺難。
王付廷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髒亂差」村,村主幹道坑窪不平,塵土飛揚,房前屋後柴草堆、破磚爛瓦堆、垃圾堆隨處可見,村集體經濟薄弱,這次戶戶通更是要啥啥沒有,怎麼辦?第一書記劉洪林輾轉反側。
事在人為,劉洪林開始跑市裡找娘家人——德州市稅務局,稅務局積極協調愛心企業及時為王付廷村提供戶戶通等工程所需磚70萬塊以及人工。
這下有磚又有人了,「戶戶通」工程開始全力推進,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中。
光修路還不行,與路配套的溝渠也是剛需,劉洪林在單位的協調下,聯繫愛心企業捐建整修村內排水溝1500米。
為了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劉洪林吃住在村裡,每天對工程進行質量督查,真正做到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鄉村振興,道路先行,『戶戶通』連接的不僅是道路,更是民心。」劉洪林跟村兩委班子開會時反覆強調。
如今,乾淨平整的青磚路,整齊有序的綠化樹木,村民們在家門口曬著太陽、聊著天,在王付廷村,一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帘。
「出思路,出點子,對黨務村務決不大包大攬;抓協調,抓溝通,對熱點難點問題不迴避不拖延。」這就是劉洪林給自己的工作定位,脫下制服走進田間地頭,劉洪林很快適應了新的角色,這位平時開朗愛笑、做事又極認真的稅務官,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憑著恆心和毅力,帶領村民在致富道路上走得堅定自信。
王付廷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起步較早,基礎條件較好,但是近年來卻存在著種植品種單一、機械化程度低的缺點。
對農民來說,腳下的土地就是他們的天,土地收成的好壞關係著一整個家庭的餬口問題。為了讓農民的日子「節節高」,劉洪林充分利用自身從事稅收工作的行業優勢,提供農業種植、養殖及其他涉農涉稅諮詢服務。發放「農業稅收優惠政策明白紙」,為農村經濟振興發展保駕護航。
同時,劉洪林聯繫平原縣稅務局為王付廷村協助購買新型播種機一臺,確保了當年秋種的增產增收,又為幫扶村現代農業項目爭取中央扶持資金50萬元,購買了三臺農機設備。
脫貧攻堅貴在謀劃長遠發展。針對王付廷村160畝果園種植等蘋果、梨、桃等經濟作物即將到達收穫季節而面臨的銷售問題,劉洪林計劃聯繫大型百貨公司和超市增加售貨渠道,做到既增產又增收。
此外,打灌溉機井兩眼、為村委會添置電腦5臺及印表機1臺、為老人免費配置老花鏡、為貧困戶和老黨員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在劉洪林的奔走下,王付廷村人居環境和硬體設施得到極大改善。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職第一書記一年來,王付廷村群眾得到實惠了,村支部班子更團結進步了,同時在群眾中的威信進一步提高了,我為我的付出感到值得。」駐村以來,劉洪林把自己當做了「村裡人」,腳底常帶泥土,心中滿懷溫情,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汗水,也留下了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