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2020-12-14 宿老師語文課堂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注】①「人面」二句化用崔護《題都護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後兩句。

1. 上闕中「鴻雁」和「魚」兩個意象寓指__(2個字)。

2. 請分析「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與所化用詩句在表達技巧和情感上的異同點。

【答案】

【小題1】信使

【小題2】結句化用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結情」)抒發了物是人非之感;用「綠波」「東流」象徵比喻別離的惆悵和感情的悠長;以抒情之筆寫景,點出相思之情,頗具情韻。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典故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幹的要求,然後根據課內所學和課外積累仔細作答。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前者見於《漢書·蘇武傳》,後者見於古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鴻雁在雲魚在水」的構思,表明無法驅遣它們去傳書遞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致。古人認為「鴻雁」「魚」可以作為信使,代人傳遞書信溝通信息。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紅紙,密密麻麻地寫滿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傳達情義時,卻因『『鴻雁』』在雲中,「魚」在水中無法驅遣,把主人公的惆悵表現得更突出。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藝術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這首詞的結尾「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化用了唐朝詩人崔護的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意思是「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

「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從故事情節來看,這是一首即興的詩,它給人看到的似乎只是兩個簡單的畫面——桃花相映著的人面,人面去後的桃花。但是,由於人物的活動貫串其間,由於畫面與畫面、畫面裡(桃花)與畫面外(詩人)的對比、映襯,便巧妙地顯示了人物感情的發生、發展和起伏跌宕的變化,諸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後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隱或現地表達出來了。使用了擬人修辭,賦予自然界中桃花以人的神情「笑」,親切生動形象感人,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徒留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和無限悵惘。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突出了詩人別後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意思是「桃花般的人面不知道何處去了,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化用詩句但同時又賦予它新意。佳人已經不知身在何處,而那曾經照映過佳人倩影的綠水,卻依舊緩緩地向東流去。那無限的相思,也隨著綠水一起悠悠東流。運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結情的表現手法,用「綠波」「東流」象徵比喻別離的惆悵和感情的悠長。以抒情之筆寫景,點出離愁別緒和相思之深情,頗具情韻,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點睛】

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首先,要熟悉各種表達技巧的術語與內涵。其次,審清題幹要求比較的方向(是求同還是求異)、角度(是從哪個角度比較),比較到哪一步, 是只要答出術語還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比較。最後,鑑於表達技巧的複雜性,表達技巧的比較還是定位於常見常用的表達技巧。因此,要立足於原詩準確的判斷,尤其注意甄別那些易混淆的表達技巧,如表現手法中的對比與襯託、修辭手法中的借代與借喻。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天仙子

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首詞乃是詩人臨老傷春之作,開頭寫詩人想借聽歌飲酒來解愁,然而一覺醒來,日已過午,醉意雖消,愁卻未曾稍減。

B. 「臨晚鏡,傷流景」一句中的這個「晚」既是天晚之晚,也隱指晚年之晚,此處僅用了一個「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層意思通過「傷流景」三字給補充出來了。

C. 「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出人意表,詩人意興闌珊之際,卻見雲開天際,大地上頓時呈現皎潔的月光,花也一掃不久前的暗淡而一下子搖曳生姿,這給作者帶來了意外的欣慰。

D. 這首詞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是動態;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靜態。靜態得平淡之趣,而動態有空靈之美。

2. 「風」字是貫穿整個下片的關鍵詞,請結合具體詞句簡要分析。

【小題1】D

【小題2】①因為「風」起春寒,鳥兒才緊緊依偎;②因為「風」散浮雲,月亮才得以重現;③因為「風」起,殘花月下始弄「影」;④因為外面有風,如果簾幕不遮,燈自然會被吹滅;⑤「風不定」,是表示風更大了,縱使簾幕密遮燈焰仍在搖晃;⑥因為「風」起,詞人才猜想「明日落紅應滿徑」。

【小題1詳解】本題考查對詩詞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賞析能力。

D項,「上片寫作者的思想活動,是動態;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靜態」錯誤,上片是靜態,下片是動態。

故選D。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賞析相關內容(詞語或者物象)的能力。

下片開頭「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寫風起了,剎那間吹開了雲層,月光透露出來了,而花被風吹動,也竟自在月光照耀下婆娑弄影。這就給作者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詞人把經過整天的憂傷苦悶之後,居然在一天將盡時品嘗到即將流逝的盎然春意。這一曲折複雜的心情,通過生動嫵媚的形象給曲曲傳繪出來,讓讀者從而也分享到一點喜悅和無限的美感。「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末四句是說,一重重簾幕密密的遮住燈光,風兒還沒有停,人聲已經安靜,明日落花定然鋪滿園中小徑。

結尾寫詞人進入室中,外面的風也更加緊了,大了。作者先寫「重重簾幕密遮燈」而後寫「風不定」,是說明作者體驗事物十分細緻,因為外面有風,如果簾幕不遮,燈自然會被吹滅,所以作者進了屋,就趕快拉上簾幕。但下文緊接著說「風不定」,是表示風更大了,縱使簾幕密遮燈焰仍在搖晃,這個「不定」是包括燈焰「不定」的情景在內。好景無常,剛才還在月下弄影的奼紫嫣紅,經過這場無情的春風,恐怕要片片飛落在園中的小路上了。作者在末一句所蘊含的心情是複雜的,春天畢竟過去了,自嗟遲暮的愁緒更強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沒有去赴會,居然在園中還欣賞了片刻春光,否則錯過時機,再想見到「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動人景象就不可能了。下片寫詞人即景生情,是動態,有空靈之美。

(三)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後面的填空題。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三、四句運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的初春景物圖。表現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題空1】動靜結合(寓情於景)

【答題空2】表達了詩人閒適

【答題空3】歡愉之情

【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藝術特色及思想內容的能力。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徵性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溼,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築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緻,「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衝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

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過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格的篇章。

寫作示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現代文閱讀:老舍先生《記懶人》

寫作指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古詩詞鑑賞:與君盡日閒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

寫作訓練:對抗+和諧為話題

相關焦點

  •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晏殊《清平樂·紅箋小字》
    對這些詞作格外心水的人也大有人在,畢竟人類情緒是複雜的。高貴、閒適,卻有一些些無可奈何,讓人的情感破缺不完整,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完成一次自憐自愛,正是詞牌這種詩歌類作品的文藝屬性。婉約派詞牌也正因為這點才長盛不衰,直到今天轉變為時代下的無病呻吟,也還是具有其特有的美感,吸引特定時期的人關注、喜愛。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古詩意境,攝影怎麼表現?
    詩詞與攝影的問題我挺喜歡的,在古詩詞中學習攝影,在攝影中拍攝古詩詞的畫面,都是件快樂有趣的事。這句詩是唐朝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其中的二句全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最遺憾,不過「物是人非」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最遺憾,不過「物是人非」「物是人非」是一個令人傷感的詞,也是古往今來大家都似曾相識的一種體驗,同樣的環境中卻見不到相同的人,難免有一種殘缺的遺憾,這種遺憾在古詩詞中多有體現,今天小編就來介紹其中兩首
  • 劉詩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比賽還是那個比賽,人卻有大不同。感嘆時光的流逝,歲月的更迭,懷戀翩翩起舞的裙裾,追憶那動人的笑意。第二年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黃鶴樓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古詩詞鑑賞閱讀題之黃鶴樓,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可有誰了解它真正的含義?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們先了解詩的作者崔護。崔護: 字殷功,博陵人。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記載真是太少了,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有名)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可謂是膾炙人口。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卻道出了人們心中最樸實也最隱藏的情感,「人面何處去,桃花笑春風」。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可謂道盡了人間四月天賞春的感概之情。當朗讀者深情地誦讀因疫情而《失戀的春天(黃先舜)》詩句:「我要向這個失戀的春天道個歉,用無數個日夜的沉靜,用一場與瘟神廝殺的代價與傷痕」時,表達了詩人與誦者對2020這個特殊年份遲來的春天一種深深的愧疚與歉意。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杜鵑花開,她卻再也回不來
    這讓人不免想起唐代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它把物是人非寫得淋漓盡致!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節同時異,景物依然;時過境遷,而人事已非。當「疫」去春來,山河無恙,卻有人永遠消逝了,傷感令人們心頭生出了一種淡淡的哀愁,或懷念,或嘆息,或沉重。
  • 用一詩名垂青史的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接近五萬首詩,我們能記住的,大概連一百首都沒有,更多的人,二十首唐詩都背誦不出來,可見,能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千古流傳,非常不容易。為了能被人記住,很多詩人大量寫詩,作品多了,總有幾個能被記住的。所以,唐朝的詩人很多都是百首起步的,詩文留存最多的白居易,一生寫了三千多篇。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那些由唐詩派生的成語典故
    由它所派生出來的今人常用成語典故,雖是吉光片羽,卻依舊鮮活生動,須臾不離地豐富著我們的生活。現據《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版)及詩人別集、合集等,以饗讀者。一寸丹心:出自杜甫《鄭附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白髮千莖雪,丹心一寸灰。」宋楊萬裡《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化作「一寸丹心」。其云:「向來百鍊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今人常作「一片丹心」。
  •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名句,關於春天的詩句鑑賞,唯美經典的句子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出處】唐·崔護《題都城南莊》【鑑賞】去年的今天,我在這戶人家遇見一位美麗的女子,人面與桃花交相輝映,放射出迷人的紅豔光採,今年重遊舊地,桃花依舊盛開在春風中,可是,美麗的人兒卻已消失無蹤了。「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景色依舊,伊人芳蹤已杳,思念伊人,惆悵萬分。
  •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笑」字飛花令來了
    用得妙時,更是直指人心,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撫掌嘆妙。來看一看「笑」字的飛花令有些吧。1、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 唐 · 白居易《採蓮曲》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宋 · 蘇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紅顏一笑,人比花嬌
  • 古詩詞鑑賞:舊隱不知處,雲深樹蒼蒼
    【小題2詳解】本題考查鑑賞詩歌意象意境及鑑賞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題可以分割為畫面描寫題和情感歸納題。首先看第一問:「頸聯抓住兩個典型細節,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其中「抓住兩個典型細節」是手法,「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是具體的問題,屬於畫面、圖景題的考查。
  • 遇見最美古詩詞·晏殊《浣溪沙》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清平樂》)晏殊的這種從容,來自他讀懂世間百態後的寬廣胸懷。「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憑高望遠,不見所思。人間生死,同花開花落一樣,不由自主。舊地重遊,前塵影事,若幻若真。生活絕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 古詩詞鑑賞|詩人李家榮《滿江紅感世》
    《滿江紅感世》文|李家榮朗朗乾坤,不知有、幾多妖孽。休放縱、人間碩鼠,食民膏血。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李家榮,筆名柳秦,庚午年生,粵北人。連州市賓於詩社社員,曾多次在詩詞徵文中獲獎,詩詞作品散見於多種刊物。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 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關鍵沒掌握技巧和方法!看看這些經驗分享
    語文古詩詞鑑賞薄弱的同學看過來。你是否一到考試看見古詩詞鑑賞就頭疼?做題時也不知該如何下手,看不懂讀不懂,只能胡編亂造,而且考試下來分最低的也是此題型。古詩詞鑑賞,要「鑑賞」肯定要先理清古詩詞的主旨,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每一個古詩詞都有自己的主旨。比如《示兒》,它的主旨就是家國情懷,答題的時候往它的主旨靠攏,才能得高分。審題能力是需要慢慢提升的不可能一下就會,這一點沒有捷徑可走。我的建議:可以買歷年高考古詩詞鑑賞,只買這一題型的,先從簡單的古詩詞入手,看主旨,看題意。
  • 武俠中的音樂故事丨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作者借古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之句,以音樂描繪淡然而立,笑領春風之古典國韻情趣;亦是對時代的刻畫與表達。使音樂上突破不同創作技法、風格,達到為內容服務之目的,非拘泥於一種語言,乃作者一貫創作風格。
  •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 一作:回樂峰)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李益(748-829), 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字君虞,陝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北遊河朔,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