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0月8日電(記者張澤偉)在中國,能稱為「排球之城」的,天津絕對算一個。這裡不僅孕育了「冠軍之師」天津女排,也擁有大批愛球、懂球的排球迷。
每逢排球賽事或排壇盛事,天津人都當節日來過。正在天津美術館舉辦的《國家榮譽——中國女排精神展》,就是國慶中秋「雙節」之外,天津人的第三個節日。
展覽不僅展品珍貴,包括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盃冠軍的獎盃原件,同時,李珊、張萍、張娜、李盈瑩、姚迪、王媛媛等天津球迷熟悉的奧運冠軍、世界冠軍也親臨現場,與球迷互動。
假期看女排精神展,成了天津球迷最愜意的事。若不是疫情防控需要,每天限流5000人,整個展廳定會擠得水洩不通。
82歲的吳順蒲老人早上9點就來到了天津美術館,是當天第一批入館參觀的人。年事已高、腿腳不便的她是在女兒陪同下坐輪椅來的。展廳很大,人流攘攘,坐在輪椅上看展的她,顯得很特別。
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的訓練裝備、女排姑娘奧運奪冠的精彩瞬間……吳順蒲老人看得很認真,也回憶起自己過往的工作和生活。
「幾十年了,中國女排陪我一路走過風風雨雨。」吳老說,排球已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年輕時的愛好是打排球,上了年紀依然愛看排球。
一輩子從事港口設計工作的吳老說,排球讓自己永葆青春和熱情;女排精神於她而言,就是「踏實肯幹、任勞任怨」。
觀展的除了吳順蒲這樣的老人,也有孩子和各行各業的人,大家與排球的故事不盡相同,但對排球的熱愛並無二致。
作為中國女排的一員,「國手」二傳姚迪看完展覽後感慨良多。「很多展品都是第一次親眼看到,尤其是中國女排五連冠時期的獎盃,令人震撼,給人力量,催人奮進。」姚迪說,自己會不斷努力提升技術、磨鍊意志,傳承女排精神,續寫女排輝煌。
12次奪得全國女排聯賽冠軍的天津女排是中國排壇的常勝將軍,女排精神在這裡傳承光大。功勳教練王寶泉說,看了展覽,就想起天津女排一次次奪冠的場景。「很多時候,我們的實力並不比對手強,但是憑著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最終贏得了冠軍。」
剛剛率天津女排奪得全國女排錦標賽冠軍的王寶泉說:「走下領獎臺的那一刻起,一切就從零開始了。天津女排要永遠走在爭冠的路上,永遠為下一個冠軍努力。」
而天津這座城市,發展排球的定位也逐漸清晰。天津市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前「國手」李珊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排球特色城市。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我們會用女排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向前,創造更好的局面,為天津排球和中國排球的發展貢獻力量。」
如今,女排精神已超越體育範疇,成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天津市體育局局長李克敏說,女排精神極大鼓舞了天津人民,在推進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中,尤其需要這樣的精神和動力。
圖片:新華社記者張澤偉攝
中文編輯:張悅姍
新媒體編輯:韋驊
籤發:沈楠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