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產運動品牌陷困境,曾和李寧安踏齊名,如今關店超2500家

2021-01-19 鮮味娛樂

又一國產運動品牌陷困境,曾和李寧安踏齊名,如今關店超2500家

一直以來,安踏、李寧、特步和361°被大家稱為中國本土四大運動品牌,不管是在銷量還是名氣上,它們都屬於行業第一梯隊,可能比不過耐克和阿迪這兩大巨頭,但這些國產品牌卻在緊追不捨當中。去年安踏的營收就達到了241億元,而361°只有51.78億元,曾和李寧安踏齊名的運動巨頭終究在掉隊,現在服飾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361°的營收停滯不前,利潤大幅下跌,如今關店超2500家,這樣的形勢似乎不太妙。

361°公司2003年成立於福建晉江,在這裡孕育了安踏、特步、鴻星爾克、貴人鳥等眾多運動品牌,說它撐起了運動市場的半壁江山也不為過,很多來自晉江的運動品牌幾乎都是從兩三個人的小作坊起家,最後一步一步做成了現在百億帝國。而361°的前身就是華豐鞋廠,創始人叫丁建通,平時在家裡種地,有時候還會吹嗩吶打短工,1983年,丁建通湊了2000元開了一個製鞋小作坊,剛開始都是純手工製作,隨著生意越來越好,於是有了引進機器設備代替人工的想法。

憑藉精美的外觀設計,以及廣告宣傳,做大之後的361°在2009年上市了,一下子這個品牌便在國內享有名氣,成為了安踏、李寧的強勁對手,目前361°旗下有主品牌、童裝以及ONE WAY等。當國內掀起一股電商潮流時,361°卻沒有把握住機會,反而在進軍海外市場的時候遭遇巨大阻礙,在全球開的3000對個門店至今還在虧損,這個舉措導致361°措施了大好機會,在2018年的時候,花了5.57億打廣告,可惜只帶來了0.3億業績的增長,這也預示著361°已經陷入了困境當中。

其實在很多人眼裡361°屬於活躍在三四線城市的「土味」品牌,產品形象一直沒變,所以在時代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被年輕人所拋棄,相比2012年頂峰時期的8020家門店,現在只剩下5539家,一年大概要關200多家店,當然不止361°,其它的運動品牌在市場萎靡的時候也出現了關店潮,但361°的主要問題是在產品上,如今留給它的時間不多了,要是無法快速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向,恐怕361°的市場還會繼續下降。

又一國產運動品牌陷困境,曾和李寧安踏齊名,如今關店超2500家!相信很多人對361°這個品牌還是很有印象的,可惜任何品牌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大家覺得361°的產品怎麼樣呢?

相關焦點

  • 又一運動品牌崛起,與安踏李寧齊名,全國有7000多家門店
    導讀:又一運動品牌崛起,與安踏李寧齊名,全國有7000多家門店健身,正成為現代人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隨著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運動行列,長跑、瑜伽等,運動頻率或多或少。正因為這樣,運動品牌不斷地推出陳新,將運動產品時尚化,誘惑你買買買。像國內最為火熱暢銷的運動品牌就有耐克、阿迪達斯、安踏、李寧、361、鴻星爾克等知名品牌。隨著運動品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又一運動品牌崛起,坐擁三萬名員工,至今擁有超7000家門店,排名僅次於安踏。它是哪個知名品牌呢?它就是鴻星爾克。
  • 又一運動巨頭陷困境,關店超2500家,5億廣告費只砸出3000萬業績
    在我國有安踏、特步、361°、鴻星爾克、匹克等一系列知名品牌,撐起了中國運動市場的半壁江山,但361°似乎慢慢的淡出了人們視野。從2012年國內爆發庫存危機以來,除安踏、李寧、特步還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外,不少中國品牌相繼沒落,而361°迎來的是利潤下降,狂砸廣告也換不來業績的現象。
  • 5年關店近3000家,已「掉隊」一線運動品牌
    但是對於不少零售企業來說,「寒冬」還沒有過去,尤其是國產運動品牌面臨的困境。其實近些年來國人還是比較鍾愛運動品牌的,隨著人們對衣服和鞋類要求不斷提高,個性化需求成為了大部分國人的追求。不少年輕人在意自己身材管理,喜歡去健身房等場所,因此運動類型的服飾和鞋類也備受歡迎。
  • 龍頭之爭:安踏VS李寧誰才是國產運動品牌之王
    中國的鞋服企業市場規模逐年擴大,主要市場被國際大牌佔據,但是隨著近年來國產品牌的崛起,一眾優秀的國產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其中表現最為出眾的便是安踏和李寧。兩家企業各有特色,並且佔據了國產鞋服市場的頭兩把交椅,那究竟誰才是國產運動品牌之王呢?
  • 5大維度解讀安踏、李寧、361°、特步四大國產運動品牌上半年財報
    截止到今日,安踏、李寧、361°、特步四大國產運動品牌上半年報告悉數發布完畢。2017年已過半程,四大品牌在各自賽道上的戰況如何?對此,體育大生意對各品牌半年度報告進行了獨家解讀與縱向對比。據悉,目前FILA營收佔比接近安踏整體營收的30%。除拓展成人服裝市場外,安踏早在2008年就布局具高增長潛力的兒童體育用品市場。李寧公司獲得了美國專業舞蹈運動品牌Danskin在中國大陸和澳門地區獨家經營權,並宣布收回李寧KIDS授權,推出自營品牌李寧YOUNG。另外,李寧還開拓了定位休閒運動的快時尚品牌「彈簧標」。在細分運動市場耕耘的還有361°。
  • 安踏「FILA」、李寧「中國李寧」 除了潮牌,本土運動品牌還有啥新...
    這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眼中的國產運動品牌。頗有種唱衰國產品牌的味道。加之耐克、阿迪達斯等在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的擴張,已經佔領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心智,安踏、李寧等頭部國產運動品牌企業面臨巨大挑戰。另外,隨著國內體育用品行業整體強勢復甦,重回快速增長通道,國內運動品牌巨頭的全新發展平臺期已基本形成,各品牌加注品牌深耕,2019年下半場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 中國體育品牌新巨頭,市值碾壓安踏李寧,品牌估值達257億元
    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最新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來看。在本次榜單中,國內知名運動品牌李寧、安踏、鴻星爾克、361°均被列入榜單中。不過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鴻星爾克其品牌價值升至257.15億元排183名,它的排名甚至超過了安踏。在高端品牌的認知度上面,國產品牌暫時還無法與國際大牌相抗衡,這也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 四大本土運動品牌半年報:國潮不止李寧 出圈不止安踏
    圖片來源:Unsplash 對於四家在港股上市的國產運動品牌而言,這看起來是值得興奮的上半年。 圖表來源:時代財經 2109年中期報告顯示,四家本土運動品牌廠商今年上半年營收淨利紛紛上揚,其中安踏體育的營收漲幅最大,達到40.3%;李寧的淨利潤則同比大增196%,當然這得益於一筆2.70億人民幣的投資收益 ,不過扣除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後,李寧的淨利潤仍然增加了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09%。
  • TO BE NO.1,鴻星爾克,比肩安踏、李寧,7000門店,如今無人問津
    說起國產運動品牌中的佼佼者,那你一定會想到安踏、李寧、鴻星爾克,這些品牌都伴隨著90後成長的旅程,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隨著時間的推移,安踏和李寧的發展越來越好,但鴻星爾克卻開始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曾是國產4大運動品牌之一,其他3個都火了,為何它卻默默無聞?
    說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四大國產品牌,曾經火爆整個國內市場,如今卻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運動服裝品牌中,耐克和阿迪達斯是最知名的兩個品牌。作為外來品牌,一直被定義為高端市場,雖然它們的價格相對昂貴,但在國內市場上的銷售一直很好。然而,近年來,這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出現了競爭對手,主要來自國內體育品牌的崛起。其中,安踏、李寧、特步三大品牌佔據主導地位。
  • 好不容易變潮的李寧,為什麼要買一個不酷的品牌?
    文|吳羚瑋編輯|斯問人們熱衷於比較兩大國產TOP體育品牌,李寧和安踏。今年以前,兩個集團分別走在不一樣的路上:安踏依靠買買買,將FILA(斐樂)、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s等國際品牌收入囊中;李寧則始終依靠一個品牌打天下,用製造潮牌和增加民族認同感的方式創造「中國李寧」系列。
  • 安踏是國產第一運動品牌,那排在第二的是誰?排名令人意外
    自從安踏在21年前打響自主品牌的第一槍開始,國產運動產品行業獲得快速發展。這麼多年下來,安踏已經成為全球僅次於耐克、阿迪達斯的體育運動品牌。除此之外,鴻星爾克、李寧、361°、特步等本土品牌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籤約國產品牌的5大NBA球員:安踏籤約3巨星,李寧韋德一騎絕塵
    在之前的比賽中,開拓者後場雙槍之一的CJ麥科勒姆和勇士隊當家後衛的克萊-湯普森在西決舞臺直接對話,巧合的是,這兩位NBA級別的明星後衛分別與國產品牌李寧和安踏籤約,這次對話不僅是二名球星在場上的對抗,也是國產兩大品牌的競爭。
  • 阿迪、耐克遭重創,國產運動品牌能否搶佔更多市場?
    阿迪之外,知名國際運動品牌耐克、彪馬等,也於近期遭受了營收大幅下降、門店被迫關門的困境,降薪、裁員等消息也屢屢被曝出。相較於國際大牌面對疫情的困窘姿態,國產運動品牌雖然也受疫情所累,但已在慢慢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多年以來格局已基本穩定的運動品牌市場,是否會出現變化?國產運動品牌能否在特殊時期搶佔更多市場份額?阿迪、耐克遭重創,李寧、安踏在恢復全球疫情蔓延,對於國際運動品牌來說是滅頂之災。
  • 國產運動品牌賺錢的能力你無法想像 但是挑戰還在
    得到消費者和商場的認可,國產運動品牌2019年確實業績不俗,選取了安踏、李寧、特步和361度為代表,探尋國產運動品牌如何做到「生財有道」。 業績:安踏穩居第一361度翻身 根據安踏、李寧、特步及361度發布的2019年財報來看,安踏依然處於絕對的領跑地位,其營收及淨利潤都遠超於李寧、特步、361度三家之和。
  • 國產擊敗耐克、阿迪,成為中國第一運動品牌
    在過去我國一直都沒有拿得出手的國產運動品牌,因此我們很多年輕人追捧的都是耐克、阿迪等外來運動品牌,但這樣的情況在近幾年的「國潮覺醒」趨勢中逐漸扭轉。現如今在我國服裝領域中,國產知名運動品牌以李寧、安踏為首,雖然在國際市場中,我國的運動品牌還不能與耐克、阿迪等品牌相提並論,但是在我們自己的國內市場中,李寧、安踏已經崛起。
  • 國產運動品牌眾多,和四大品牌相比,貴人鳥和雙星差在哪裡
    曾入選2018年度「中國500最具代價品牌」的李寧、安踏、361°、鴻星爾克,也是80後、90後很多人的品牌記憶。但其實,除了這四大品牌,還有兩個特別有歷史感的運動品牌也存在於中國民眾的腦海裡,那就是貴人鳥和雙星。
  • 從晉江幫的草根到市值遠超李寧,安踏做對了什麼?
    此外,2019年安踏集團的經營利潤和毛利潤分別達到了86.4億元、186.6億元,毛利率達55.0%。 從1994年的初建到2001年安踏第一家專賣店成立,再到2007年融資31.68億港元在香港上市,安踏早已不再是跟在老大哥後面亦步亦趨的草根。 國產運動品牌的頭把交椅,安踏一坐就是八年。
  • 曾是「運動品牌第一股」,今市值蒸發386億,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
    曾是「運動品牌第一股」,今市值蒸發386億,創始人被限制高消費 推薦語:安踏、李寧、貴人鳥、361度、喬丹、德爾惠等運動品牌,曾是90後一代人記憶中最無法抹去的時代記憶。
  • 如今滿大街的阿迪、耐克,那些曾經流行的國產運動品牌去哪了?
    而這一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發現,現如今走在大街上,不管是運動鞋或是運動衣褲,甚至是手環、帽子等配件,大多數人穿的都是阿迪達斯和耐克這兩個品牌的產品。那麼,諸如特步、361度、李寧等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國產運動品牌去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