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本土運動品牌半年報:國潮不止李寧 出圈不止安踏

2021-01-10 騰訊網

圖片來源:Unsplash

對於四家在港股上市的國產運動品牌而言,這看起來是值得興奮的上半年。

安踏和李寧都在資本市場迎來了近幾年最大的漲幅。其中李寧的股價上漲了近180%至23.3港幣,安踏體育的漲幅也達到了68.03%。特步國際和361度的表現稱不上驚豔,但也相繼交上了業績復甦增長的成績單。

圖表來源:時代財經

2109年中期報告顯示,四家本土運動品牌廠商今年上半年營收淨利紛紛上揚,其中安踏體育的營收漲幅最大,達到40.3%;李寧的淨利潤則同比大增196%,當然這得益於一筆2.70億人民幣的投資收益 ,不過扣除一次性與經營無關的損益後,李寧的淨利潤仍然增加了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09%。

相比之下,361度的數據顯得有些平庸,營收和淨利均只有個位數增長。但如果考慮到它在2018年全年營收僅增長了0.6%,淨利潤還大幅度下滑了34%的話,至少今年上半年,「掉隊」的361度已經展示出了迎頭趕上的勢頭。

歐睿國際(Euromonitor)今年4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內地體育用品市場的銷售額達到26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了19.6%,這得益於消費者收入提高,同時他們也更加熱愛運動了。其中,安踏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大約為10%,排在阿迪達斯和耐克後面。當然根據銷售額計算,它也是目前中國本土運動服裝品牌中最大的一家,超過了李寧、特步和361度的總和。

不過在獨立服裝分析師馬崗看來,安踏、李寧的高速增長只是表象,中國運動鞋服市場整體情況並不樂觀。

「國潮」拉動李寧

2018年2月,以「悟道」為主題亮相紐約時裝周的李寧,將「中國李寧」系列推向了臺前,同時也宣布了它的「潮」牌戰略再次歸來——2010年左右 ,李寧曾以新標識,新廣告「make the change」為標誌,推出了「90後李寧」的概念,對品牌進行重新定位,打造一系列與時尚相關的鞋服,並且先後三次提價。

但這場「潮」流最終被證明是一場「自我時尚」,90後不買單,李寧的業績跌入谷底。

今年上半年,李寧集團的營收62.5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2.7%;淨利潤7.95億元,增幅達196%。但中報並沒有詳細披露「中國李寧」的具體數據,不過從收入構成來看,「國潮」顯然已經成為了李寧的重要收入來源。

2019年1-6月,運動時尚板塊為李寧貢獻了29%的收入,這也是李寧營收最大的板塊,籃球、跑步、訓練以及非核心板塊的貢獻率分別為28%、21%、20%和2%。

在增長趨勢方面,「運動時尚」系列也越來越成為李寧的趨勢。今年上半年,運動時尚類零售流水增長達到54%,超過了籃球品牌44%的增速;跑步系列的銷售額則同比下滑了8%,這也是該系列在連續4年的高增長之後首次下滑;訓練板塊的增速較去年的29%放緩了不少,今年同比的增幅僅為14%。

具體到「中國李寧」系列,根據《懶熊體育》報導,目前其銷售額大概佔據李寧運動時尚品牌的10%,截至2019年6月底,「中國李寧」的門店達到70家。

馬崗認為,對於李寧來說,目前「大半條命」其實都放在「潮」上了。「李寧把『潮『當作了一種產品的調性,應該說是對市場變化的一種內部跟進,也是李寧認知上的進步。」

9月2日,李寧剛剛完成了新的人事任命,前優衣庫全球執行董事、優衣庫中國COO、優衣庫韓國CEO高坂武史(日籍華人,中文名錢煒)擔任李寧公司的執行董事及聯席行政總裁。新的聯席行政總裁的工作重點與李寧本人各有側重,李寧進行整體把控和策略規劃,而高坂武史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具體運營層面。

馬崗對時代財經分析指出,優衣庫高管入局,也與李寧「國潮」的產品調性有關,「李寧團隊需要更多優衣庫、H&M等品牌的人,僅僅一個CEO還不夠,需要團隊協作互補,這也是李寧自身產品路線變化的需要。」

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它品牌就無動於衷。

市場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此前開展的一項關於「人們對運動健身的態度」的調查顯示,在「本土和外國運動品牌受喜愛程度」這一項,注重時尚和獨特性的耐克以53%的得票率位居榜首,本土品牌李寧則以19%的得票率緊隨阿迪達斯。但英敏特方面對時代財經表示,李寧已經不再是唯一躋身前10的中國品牌,安踏和特步也在列。

FILA帶安踏「出圈」

儘管安踏在FILA上的成功,更多地被解讀為其「多品牌」、「國際化」策略的奏效,但事實上,在安踏的產品組合中,定位「時尚運動」的FILA也是安踏從專業運動「出圈」,進入時尚賽道的最好體現。

今年上半年的財報裡,安踏首次公開了FILA的數據。2019年是安踏拿下FILA 權益的第十年,具體的財報數據顯示,FILA已經將近與安踏主品牌平分秋色,目前FILA貢獻了安踏體育44.1%的整體收益,安踏主品牌的貢獻比達到51.2%,對比去年同期,兩者的佔比分別為34.4%和60.8%。

從趨勢來看,FILA 在過去一年中成長非常迅速,貢獻佔比猛增了近80%。今天上半年,FILA 實現營收65.38億,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但兩者的毛利率在報告期內都發生了下滑,其中安踏下滑了1.6%,FILA則同比微降0.2%。安踏對此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集團致力於安踏品牌的極致性價比,同時給予了分銷商更多返利。不過考慮到FILA的毛利率高達71.5%,其營收佔比又迅速增加,這也拉動了安踏體育整體毛利的上升。報告期內,安踏體育的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

當然押注FILA時尚賽道之外,安踏平臺打法之下的「多品牌」戰略仍然在繼續,今年上半年完成對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的併購之後,目前其旗下的眾多品牌已經超過15個,然而除了大獲成功的FILA之外,安踏顯然需要拿出更亮眼的成績向市場證明多品牌的成效。

報告期內,除了安踏和FILA之外的所有其它品牌共實現營收6.83億元,同比增長了36.2%,毛利4.04億元,毛利率上漲1.3%至59.1%。不過其它品牌在整體營收中的佔比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0.1個百分點,佔到4.7%。

2019年上半年,安踏其它品牌的虧損也進一步擴大至7930萬元,較去年同期上漲了3.8%。與此同時,其它品牌還出現了關店的情況,包括迪桑特、KOLON SPORT在內的其它品牌,門店數量較2018年年底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小弟們」的抉擇

在馬崗看來,安踏、李寧的高速增長是因為它們已悄然換了賽道,從運動切換到了時尚。這也留給了特步匹克、361度等品牌更多的思考:堅守還是換賽道?學習安踏做平臺還是學習李寧做時尚的引領者?

今年上半年,特步營收實現了33.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0%;歸母淨利潤增長也保持了類似的增長節奏,上漲23.4%至4.63億元,毛利率同比增長0.9個百分點至44.6%。特步表示,報告期內的營收增長主要歸功於「健全的產品組合及良好的認受性(尤其指公司的服裝產品),帶來較高的銷售率及來自總代理商的補貨訂單增加;對更健康存貨水平的補充需求;及由於店舖升級及零售網絡優化,下遊零售店的銷售業績強勁。」

特步分品類經營數據。圖表來源:特步中期報告

具體到不同品類的表現,目前貢獻佔比最高的依然是傳統的鞋履,佔據了整體營收的57%,但它的增長速度已經在放緩。相比之下,服裝類商品50.4%的增長勁頭要更加亮眼,這一板塊在集團內的營收佔比也一躍從33%提升至40.4%,與此同時,服裝板塊的毛利率提升了2.7個百分點至44.7%,這也推動了整體業務毛利率增長了0.9個百分點。

從品牌定位和市場動作來看,業績表現穩步增長的特步,似乎已經堅定了成為安踏「學徒」的決心。

財報中,特步明確表示「2019年是革新的一年,多品牌組合的啟動標誌著特步的另一個裡程碑。」而在中報業績發布會現場,特步集團的主席丁水波表示,堅持以多品牌組合的策略將公司發展成全球時尚運動用品企業。

市場動作方面,今年3月,特步拿下了Merrell(邁樂)及Saucony(索康尼)兩個品牌旗下鞋履、 服裝及配飾在中國內地和港澳的開發、營銷及分銷權;8月1日,他們又完成了對蓋世威和帕拉丁兩個國際品牌總價2.6億美元的全球收購。

相較於安踏已經「開花結果」的FILA,特步的多品牌的戰略目前尚無法在財報上有所體現。不過從資金層面來看,特步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2019年上半年,特步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淨額為4.22億元,同比增加約2億元,目前,特步大約擁有36.18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不同於定位明晰的「特步」,361度對於前方的選擇似乎仍在探索中。今年6月,361度正式提出了品牌重塑戰略。

上半年,361度的業績呈現了復甦的勢頭。報告期內,361度的營業額達到32.368億元,同比增長7.3%,淨利潤上漲9.66%至3.67億元。而在過去一整年,它的營收增長僅0.6%,淨利潤大跌33.5%。

但是在營收淨利增長的同時,361度的另外一些關鍵數據則讓人擔憂。

2019年上半年,361度毛利率同比降低0.7個百分點至40.9%,對比另外三大品牌,安踏的整體毛利率上漲了1.8個百分點至56.1%,李寧的毛利率也提升了1個百分點達到49.7%,特步的毛利率則從43.7%提升至44.6%。

毛利率繼續下降,361度的海外業務並沒有太多的起色。今年上半年,其國際業務貢獻了6400萬元的營收,與去年同期的4500萬相比有了一定的增長,但海外業務佔比僅近為2%,還無法為整體業績表現帶來太多提升。與此同時,海外的銷售點數量也較去年同期減少了61個,其中美國市場大幅度減少510個。

在馬崗看來,「大樹有大樹的生長方式,蕨類植物有蕨類植物的生存模式,企業最終的選擇,仍然與它們手中的資源和取捨有關。」

相關焦點

  • 安踏「FILA」、李寧「中國李寧」 除了潮牌,本土運動品牌還有啥新...
    上半年國產品牌頭部公司表現可圈可點2019年中報顯示,四家國產運動品牌廠商上半年營收淨利均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其中,安踏體育營業額增長40.34%至148.11億元,淨利潤為24.83億元,同比增長27.7%;李寧營業額增長32.6%至62.55億元,淨利潤同比大增196%至7.95億元,扣非後的淨利潤仍然增加5.61億元,同比增長109%。
  • 5大維度解讀安踏、李寧、361°、特步四大國產運動品牌上半年財報
    截止到今日,安踏、李寧、361°、特步四大國產運動品牌上半年報告悉數發布完畢。2017年已過半程,四大品牌在各自賽道上的戰況如何?對此,體育大生意對各品牌半年度報告進行了獨家解讀與縱向對比。文章要點如下:1、除特步在營收與淨利上同比下滑之外,安踏、李寧、361°均在上半年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2、整體來看,2012年至今,安踏、李寧、361°毛利率都在上升,其中安踏增速最快。3、童裝業務已成為各品牌的必爭之地。在四大品牌財報中,361°對於童裝業務的解讀作為詳細。
  • 又一國產運動品牌陷困境,曾和李寧安踏齊名,如今關店超2500家
    又一國產運動品牌陷困境,曾和李寧安踏齊名,如今關店超2500家一直以來,安踏、李寧、特步和361°被大家稱為中國本土四大運動品牌,不管是在銷量還是名氣上,它們都屬於行業第一梯隊,可能比不過耐克和阿迪這兩大巨頭,但這些國產品牌卻在緊追不捨當中。
  • 看安踏、李寧們如何出圈?
    2010-2014年:本土運動服飾遭遇危機 2010-2014年,體育服飾行業庫存危機集體爆發,本土運動品牌陷入增長瓶頸。這背後的原因是,一方面自北京奧運後,國際體育品牌改變對華銷售戰略,使得國產體育用品低價優勢逐漸消失,本土運動服飾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國外運動品牌所擠壓。
  • 海外女裝品牌艾格敗走中國市場 借國潮力量 本土服裝品牌迎來春天
    信息時報訊(記者 袁嬋)近日,女裝品牌艾格的成衣業務破產一事引發外界強烈關注。事實上,不止艾格,那些回憶裡飄過的外國時尚品牌比如真維斯、GAP、 ESPRIT正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裡。十幾年前,海外服裝品牌不斷進攻中國市場,給國產時尚品牌造成了相應的衝擊,如今中國本土品牌正借著國潮的力量迎來春天。
  • 安踏VS李寧:中國鞋王爭霸史(下)
    但要注意的是,品牌重塑這個策略本身並沒有問題。李寧的野心不止於國內,服裝行業本身也不是什麼高門檻行業,作為不少大牌生產基地的中國,怎麼就不能有屬於自己的,國際體育大牌呢?FILA沒有辜負安踏多年的耐心培育,從2016年開始,FILA逐漸顯示出在高端市場獨當一面的品牌力,雖然規模只有安踏十分之一,但利潤率遠超母品牌。在運動時尚的風潮下,FILA展現了極強的品牌力,迅速成為了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新寵。
  • adidas 做起國潮來,就沒李寧什麼事了
    愛搞新鮮玩意、本土化的 adidas Originals 結合了中國文化與運動元素,出了一系列 2020 復古國潮新系列預告。圖中兩位 City Boy 身穿復古的運動風衣褲,衣服上印有充滿校園青春氣息的口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肩線上,還有大隊長的袖章與三線元素結合設計。
  • 我們來到鞋都晉江,瞧了瞧安踏、李寧和喬丹等運動品牌的工廠店!
    穿過繁華的購物中心萬業匯,沿著欣鑫路一路向東,就可看到位於道路兩旁的李寧、特步、安踏、諾奇、喬丹等知名本土運動品牌的工廠店,記者在這些體育運動品牌的折扣店裡走上一圈,發現一些產品雖然不是最新款,但其價格很有吸引力,甚至比網上打折的還便宜,與此同時,這些品牌的工廠店在年底這個時候,也都會舉辦各種特賣會,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 李寧與安踏 | 兩種路徑,同一個夢想
    02 李寧 - 國潮年輕化,品牌創新生說起李寧,總是帶著一點時代感,會勾起很多童年回憶。李寧,正是在中國家喻戶曉、被譽為&34;的李寧先生,於1990年創立的體育用品公司。李寧品牌曲折發展的30年,折射出中國體育行業的發展軌跡,也歷經了中國企業/品牌從行業領軍(1990年至2010年),到陷入困局(2011年至2014年),再到重獲新生(2015年至今)的發展進程,是值得深度研究追蹤的典型案例。
  • 國產運動品牌眾多,和四大品牌相比,貴人鳥和雙星差在哪裡
    曾入選2018年度「中國500最具代價品牌」的李寧、安踏、361°、鴻星爾克,也是80後、90後很多人的品牌記憶。但其實,除了這四大品牌,還有兩個特別有歷史感的運動品牌也存在於中國民眾的腦海裡,那就是貴人鳥和雙星。
  • 借力「新國潮」,本土服裝品牌迎來春天
    十幾年前,海外服裝品牌開始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加劇了中國服裝市場的競爭。如今,中國本土品牌正借著國潮的力量迎來春天。  近日,女裝品牌艾格的成衣業務破產一事引發外界強烈關注。事實上,不止艾格,那些回憶裡飄過的外國時尚品牌比如GAP、ESPRIT正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裡。
  • 好不容易變潮的李寧,為什麼要買一個不酷的品牌?
    儘管李寧在前不久發布的半年報中提到,要「堅持貫徹「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戰略方向。但從它的行動看起來,兩家公司商業模式的分野似乎不那麼明顯了。李寧也開始購入品牌。今年5月,它以3折低價收購了香港「前潮牌」堡獅龍。事實上,早在去年 8 月,李寧就透露,已經和中國香港萊恩資本成立私募基金,希望通過基金投資國外消費及體育品牌。而萊恩資本的董事長正是李寧本人。
  • 八大知名運動品牌實力分析
    在此背景下,聯商網商業情報專欄聯合中商數據就安踏、李寧、特步、361度(國內四大品牌)和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安德瑪(國際四大品牌)八大運動品牌的品牌收購戰、品牌創新戰、展店實力戰、集團營業額四大維度探究中國主要運動零售品牌的實力。
  • 龍頭之爭:安踏VS李寧誰才是國產運動品牌之王
    李寧成立於1990年,其創始人李寧締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點燃聖火的一幕更成為一代人的永恆記憶,李寧公司也因其獨特背景成為國內最具品牌鮮明度的運動服飾企業,並且於2004年6月在中國香港成功上市。安踏則成立於1991年,於2007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體育用品品牌公司。
  • 李寧、安踏等運動品牌不惜重金贊助體育賽事,值不值?
    未來幾年,其它品牌恐怕很難打破耐克在國內足球贊助「一家獨大」的局面。那麼,我們的國內運動品牌,此時此刻正在做什麼?眾所周知,李寧是CBA聯賽的官方贊助商,並且他們從2012年開始就一直是CBA的贊助商。李寧與CBA合作期間,最具爭議的一個事件發生在2016年,當時,中國籃壇旗幟性人物易建聯由於不滿「只允許穿李寧鞋」的規定,憤怒脫鞋離場。易建聯代言的品牌,是耐克。
  • 安踏、李寧、特步及361度相繼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
    近日,安踏、李寧、特步及361度相繼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受疫情影響,國內四大運動品牌的零售額同比下降均達到20%。但業內認為,未來隨著疫情對本土影響減弱,預計國內居民運動需求將出現較強烈反彈,看好本土運動龍頭品牌的發展。
  • 國內四大體育運動品牌企業實力大PK:安踏遙遙領先
    四大體育品牌企業業績對比對比我國四大體育運動品牌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可以發現:安踏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都遠遠領先於其他三家公司,繼續保持著行業領頭羊地位,2017年安踏體育實現收入166.9億元,同比增增長25.1%;實現淨利潤31.59億元,同增29.4%。
  • 品牌資訊:阿迪達斯、安踏、耐克、李寧、斯凱奇、特步、探拓戶外
    (偶偶足球) ———— 資訊2———— 安踏啟動數位化轉型 5年後直營將佔70% 日前,安踏集團線上發布半年報,上半年收入為146.69億元,同比減少1%,
  • 品牌資訊:阿迪達斯、安踏、耐克、李寧、斯凱奇、特步、探拓戶外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旗下兩大主品牌中,安踏品牌收益67.77億元,下跌10.7%;FILA品牌收益71.52億元,增長9.4%。此外,以DESCENTE(迪桑特)為首的其他品牌增長達8.3%,集團電商業務流水同比增長超過50%。目前,安踏集團帳面擁有的資金總值達到215億元。在線上發布會安踏集團宣布,將啟動數位化轉型戰略,將由「批發分銷的零售模式」向「直面消費者的直營零售模式」轉型。
  • 這還是安踏嗎?全新太空鞋潮炸了,半個歐美朋友圈都是買家秀
    也不知道是自己真的老了還是有點落伍跟不上時代了,最近果小妞發現一個事情,這幾年,很多很多的中國品牌,都好像在一夜之間徹底換畫風了。三個月前,是上了紐約時裝周的李寧。三個月後,是致敬NASA的安踏。安踏致敬NASA系列潮爆了前不久的上海時裝周,安踏攜手設計師RICO LEE與科技巨頭3M推出科技感十足的運動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