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出現對不少行業都造成了影響,不過近幾天來逐漸朝著利好方面發展,感染人數也在不斷下降,這對市場和群眾來說都相當於吃了一顆「定心丸」。隨著2月10日開始,不少城市已經陸續開始復工,企業運作也逐漸恢復正常。但是對於不少零售企業來說,「寒冬」還沒有過去,尤其是國產運動品牌面臨的困境。
其實近些年來國人還是比較鍾愛運動品牌的,隨著人們對衣服和鞋類要求不斷提高,個性化需求成為了大部分國人的追求。不少年輕人在意自己身材管理,喜歡去健身房等場所,因此運動類型的服飾和鞋類也備受歡迎。
國內也是有著不少本土品牌的,包括安踏、中國李寧等,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甚至很多人還說安踏是國內運動品牌「黑馬」。不過2020年1月的最後兩周交易日,安踏、李寧以及特步等國產運動品牌的股價都出現了下跌局面,累計市值蒸發超300億元,而光是安踏這一家市值蒸發就達到200億之高了。
資本市場的不佳表現還不是最關鍵的,關店、停工才是讓國產品牌真正焦急的地方。但是要說真正面臨困境的品牌,就非貴人鳥莫屬了。以前在國內運動品牌市場,貴人鳥可以說是一代「鞋王」。不過現在不僅淨利潤虧損,門店也越關越多,幾乎處於「倒下」的局面了,和同類運動品牌相比並沒有什麼競爭優勢。
根據貴人鳥在1月21日晚間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虧損預告來看,貴人鳥在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7.65億元至-9.15億元。昔日體育第一股,卻淪為如今的局面,還是令人比較心酸的。而公司將業績虧損的原因歸結於:主營品牌利潤出現了虧損,還有銷售費用和存貨減值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早在2014年貴人鳥作為體育第一股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貴人鳥主要從事的是品牌運動鞋服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市之初的它股價一路高漲,2015年的時候市值達到400億之高,成為運動品牌的「領頭羊」。創始人林天福的財富也水漲船高,而現在400億市值也只剩「一地雞毛」了。
不過現在這些輝煌已經成為了過去,現在的貴人鳥早已「掉隊」一線運動品牌,門店數量一直減少,5年的時間關店數量接近3000家之多。貴人鳥作為曾經國民運動品牌,發展成如今的局面,和多元化發展戰略失敗是有很大聯繫的。
在業務出現低迷的情況時,貴人鳥採取的措施並沒有起到太大效果,導致公司市值不斷縮水。隨著市場運動品牌越來越多,貴人鳥這個老品牌也逐漸被遺忘。你們認為作為曾經福建名企的它,還有著重回市場吸引消費者的可能嗎?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