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不僅僅是深圳骨子裡流淌著的血液,更是這座城市一直追崇的歷史使命。從羅湖中心區到福田中心區,再到南山科技園、後海、深圳灣,深圳一路西進。
而在這一刻,在深圳城市的版圖上,前海正在崛起。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2.7萬字規劃提及「前海」14次,前海被定位為大灣區國際化的城市新中心。
從外表來看,前海已累計實現206棟建築封頂,其中建成並交付使用179棟,其中100米以上高樓77棟,儼然成了城市新名片。根據2019年各區公開的經濟數據統計,前海2019年的經濟密度為152.6億/平方公裡,是深圳全市(13.8億/平方公裡)的11倍,南山(32.9億/平方公裡)的五倍,福田(57.79億/平方公裡)的三倍。
按照規劃,今年前海每平方公裡的GDP就要達到100億元產值,而GDP目前排名深圳第一的南山,也剛達到30億。一路高歌猛進的前海,證實了自己要成為「中國的曼哈頓」的野望,未來四十年,前海將成為深圳最強發動機之一。
1
企業紛紛落戶前海,搶佔發展先機
對於企業而言,區位擇址、國家政策、優惠條例等,都是在發展之路上缺一不可的條件。作為「特區中的特區」,被譽為「東方曼哈頓」、中國唯一「自貿試驗區+深港合作區+保稅港區」三區疊加區域的前海,正是這些必要條件的大綜合體。
未來,深圳總部型的企業、金融企業,包括騰訊這樣的科技企業,總部都會往前海聚集……
截止今年3月,356家世界500強,936家國內上市公司在前海設立企業;5年來,註冊港企從2015年的2113家增加至2019年底的12012家,註冊資本達1.3萬億;2020年,前海城市新中心計劃完成投資高達586.1億元。
去年11月,騰訊斥資85.2億元買下1.3平方公裡的前海大鏟灣,未來將建立的是一座面積達200萬㎡的「網絡城市」,約等於6個騰訊總部濱海大廈的體量。
另一邊,前不久刷屏的北鬥三號發射成功,至此屬於中國的全球導航系統組網部署完成。就在8月底,北鬥國際應用研究院正式在前海揭牌,該研究院將致力於打造北鬥產業國際化發展。
同時,長期聚焦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材料、先進儲能系統、混合動力總成系統、大數據與智能製造等領域的科力遠高與前海科控9月初正式籤約。
網際網路,衛星導航,智能製造等當前最熱門的新基建行業巨頭,全都一一落戶前海。下一個十年,將是前海飛速發展的十年。
2
利好政策加持,企業「歸巢」正當時
2018年,前海管理局提出「聚焦前海 企業歸巢」計劃,旨在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強化招商服務、完善交通配套、完善公共配套、提升園區環境、優化政務服務等一系列工作,優化供給,鼓勵企業回歸前海辦公。
2019年6月18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正式發布《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促進企業回歸辦公用房租金補貼辦法》(下稱《補貼辦法》),對前海註冊企業在合作區範圍內經營給予空間扶持,《補貼辦法》的補貼對象主要分為承租單位與產權單位。
這是前海啟動「企業歸巢」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出臺的首個促進政策,也是深圳第一次對企業市場化辦公空間給予扶持的專項性、普惠性政策,扶持比例為實際繳納租金的50%,每年最高可獲補貼500萬元。
《補貼辦法》政策解讀
一、承租單位
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依法設立的企業或者社會組織,且不在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內;註冊地、經營地與稅收繳納地在前海合作區;經營範圍符合前海合作區產業準入目錄;租賃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辦公用房期限不少於3年。
同時,承租單位補貼對象分為一般補貼對象、重點補貼對象、特殊補貼對象三類。
一般補貼對象:符合上述基本條件,且租賃面積不低於150平方米。
重點補貼對象:已符合「一般補貼對象」條件,且明確總部企業、持牌金融機構和上市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中國500強企業、國家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及其持股50%以上的一級或二級子公司以及年度直接經濟貢獻超1000萬的企業。
特殊補貼對象:港企,且適當降低準入條件(面積要求降至100平方米),享受與重點對象一樣待遇。
補貼標準
為鼓勵企業儘早回歸經營,對2019年、2020年回歸的企業設定了梯度遞減的補貼標準,2019年底前回歸的企業補貼標準高於2020年回歸的企業10個百分點。具體為:
一般補貼對象:2019年入駐的,每年按實際繳納租金的30%補貼,最高不超過300萬元;2020年入駐的,每年按實際繳納租金的20%補貼,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重點補貼對象、特殊補貼對象:2019年入駐的,每年按實際繳納租金的50%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2020年入駐的,每年按實際繳納租金的40%補貼,每年最高不超過400萬元。
上述補貼均可連續補貼3年。
二、產權單位
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自持的辦公物業建築面積不少於25000平方米;項目出租率不低於85%;承租單位符合辦法第六條規定,且未享受過相關租金補貼;承租單位的租金價格均不超過市場評估價格的70%;租金年遞增率不超過5%。
補貼標準
為鼓勵產權單位發揮共同招商的積極性,加快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產權單位為承租單位申請租金補貼,承租單位不再重複申請。
其中,產權單位在2019年12月31日前符合條件的,每年按照實際出租面積市場評估租金的25%補貼,可連續貼補3年,每年貼補金額最高不超過2500萬元。
產權單位在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前符合條件的,每年按照實際出租面積市場評估租金的15%補貼,可連續貼補3年,每年貼補金額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
前海歸巢從來都不是一個瞬間,而是一個過程。近年來,前海在企業所得稅、專項資金補貼、總部企業補貼、產業扶持專項資金、法律服務專項資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都在逐漸優化當中。輪番的政策紅利為前海的歸巢不斷蓄力。而隨著前海政策的利好以及前海基礎設施、商業等配套的逐步完善,在不久的將來,將有更多企業、人才選擇進駐前海,前海即將進入爆發期。
吳靖
Carol Wu
萊坊董事及深圳辦公樓服務部主管
「深圳一路西進,核心商務區的發展越發趨於多元多極。十年前的福田CBD,十年後的前海,都在印證著深圳的飛速發展,同時也進一步細分了深圳的寫字樓市場。
前海的各項基礎設施及生活配套等逐步趨於完善,且隨著歸巢行動推行以來,諸如京東、編程貓、平安科技等知名企業紛紛進駐前海,使得前海已具有匯聚眾多TMT及獨角獸企業的雛形。
伴隨著政策利好的加持,嘉裡、華潤、世貿、卓越等知名發展商位於前海的項目也在市場上引起廣泛關注。即使是在2020年這一特殊的大環境下,前海的市場仍然表現出了超越其他區域的活躍度,可見政策導向的力度及前海的潛力。
毫無疑問,未來的三五年間,隨著基礎設施如各項大型交通樞紐的投入使用,以及更多的項目入市,企業考慮選址前海時,面對的將是更多的選擇、更有競爭力及更可控的租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