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儘管還沒有誕生官方結果,但在拜登宣布勝選以後,全球有不少國家領導人祝賀了拜登,但俄羅斯總統普京並未發去賀電。
11月22日,普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祝賀是政治慣例,其中並不存在任何別有用心的想法,也沒有什麼理由繼續破壞兩國關係。他表示,如果有候選人宣布敗選,他就發賀電祝賀當選者。
11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臺灣和美國日前舉行了首次經濟繁榮夥伴對話,雙方籤署經濟合作備忘錄,並確定以後每年會進行相關的經濟對話。中方有何回應?
趙立堅表示,中方一貫反對美臺官方往來,已經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我們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美臺官方往來和接觸,停止提升美臺實質關係,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與穩定。
據美國國務院消息,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美國國務院今年5月稱,美國認為繼續作為《開放天空條約》成員國已不符合美方利益,將在6個月後正式退出該條約,除非俄羅斯方面能重新履行這一條約。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籤署,2002年起生效。條約參與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該條約是冷戰結束後重要的信任建立措施,有助於提升透明度和降低衝突風險。美國、俄羅斯和大部分北約國家籤署了這一條約。
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強硬言論激化了法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矛盾,非洲、尤其是北非的反法情緒也日益高漲。11月20日,法國雜誌《非洲報告》發布對馬克龍的專訪。在採訪中,馬克龍表示「法國和非洲之間,一定是一場愛情故事」。
馬克龍稱,近幾十年,法國與非洲的政府、企業間一直保持緊密的制度關係,仇恨也隨之產生。他表示,這主要是一些境外勢力在操弄後殖民時代的仇恨情緒,例如俄羅斯和土耳其。
據香港《南華早報》11月22日報導,印度總理莫迪試圖讓國家「自力更生」起來的工作進展不佳。自5月份啟動這一「運動」以來,印度從中國的進口貿易實際上還增加了。
報導稱,中國不僅仍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而且根據政府最新數據,在截至9月份的過去6個月裡,中國在印度進口總額中所佔比例已從上一財年的13.7%升至18.3%。在此背景下,一些印度企業不得不承認他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因為印度產品質量不行。
在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芯國際增加產能的背景下,臺積電、聯電等晶片代工大廠不約而同地瞄準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準備在大陸擴產以增加份額。
據臺灣《經濟日報》11月23日報導,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在「美國制裁中芯」後進一步發酵,28nm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滿載。為滿足客戶需求,臺積電、三星和聯電均啟動大陸工廠28nm新產能布局。
對於相關消息,臺積電發言人稱,南京廠已按計劃將12英寸月產能由1.5萬片增加至2萬片;聯電則表示,規劃擴充臺南12英寸廠28/22nm產能,廈門聯芯28nm產能吃緊後,預計明年中旬完成擴產。
責編:時暢
審核:蔣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