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比賽的時候,如何控制好配速

2020-11-04 悍將體育

控制好跑步時的配速,是每個跑者必學的一課。但是每個跑者的身體條件和運動機能不同,相應的配速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根據自身的運動機能、身體狀況、年齡層次等客觀因素來調整適合於自己的配速,也是十分必要的。

平時我們跑步,只有在勻速的狀態下,才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實力。

也就是說,你只是在練習的時候跑個一兩公裡,是很難找到自己的精確配速的,所以,測試配速的距離越長越好,通過幾次長距離的跑步之後,觀察自己的分段成績,找到適合自己的配速。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可以利用手機APP的GPS定位功能及各類數據,獲取跑步配速。

如何在日常訓練中調整配速?

平時培養速度感,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繫起來,有助於把握配速。日常訓練跑步選擇操場、有裡程標示的路段、或自行車道,按預定配速起跑,每隔約一公裡對一下時間,看自己是否跑得比預定配速慢或快,再略為加快或降速。

要注意的是每公裡的配速微調其實很細微,稍微改變步伐,每公裡的時間就可能差到近10秒,多跑幾公裡大概就能抓到自己的節奏。

如果跑了數公裡後時間都很準,那可以延長看表的時間。比方原本一公裡看一次,延長為二公裡看一次,如此你將逐漸有配速的體感,身體會對速度的變化和習慣的節奏更有感覺,就不容易忽快忽慢了。

當你在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中磨礪出身體的記憶,在賽道上就會更好地發揮自身潛力。

參賽時如何控制配速?

1.使用跑步app或GPS手錶:可以顯示實時配速,以便隨時查看對比;

2.跟對兔子:選擇跟隨合適的兔子,由兔子帶跑預定的配速,跟在後頭的你只需注意預定配速的節奏、步伐、和呼吸就好。

※圖文來源世界田徑,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馬拉松比賽配速的計算
    在馬拉松配速的運動科學方面,測試最佳配速的生理學 (攝氧分析呼吸轉折點、換氣閾值的速度,上圖)、規劃與訓練配速策略、透過前導車與配速員的協助 ,在環境搭配的條件下,完成人類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的創舉。事實上,運動生理周訊第373期「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方法」中指出,實際安排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時,重點在於配速範圍與配速策略。
  • 馬拉松比賽中的配速策略
    馬拉松比賽中的配速策略 作為一個馬拉松跑者,進行漫長的訓練無非是想要在目標比賽中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潛能,誰也不想在重大比賽中發生任何狀況,最常見的包括錯誤配速
  • 馬拉松如何訓練達到目標配速?
    但是相較於另外四種配速訓練,包括較慢速的輕鬆跑(EP)、乳酸閾配速(TP)、間歇配速(IP)、反覆間歇配速(RP)等。馬拉松配速是最常產生爭議,也是最常被詢問到的部份,這些問題摘錄如下:●    如何決定你的馬拉松配速?●    馬拉松配速該跑多長?
  • 馬拉松成績對照配速表
    馬拉松跑是一項以有氧代謝為主的中等強度周期性運動。特點是運動時間長、能量消耗多。要調高馬拉松的成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據馬拉松比賽的特點,科學的進行訓練。一般在訓練的時候跑者都會進行配速,這個是馬拉松成績需要,也是跑者訓練的目的,跑者可以用各種跑步軟體詳細記錄。
  • 馬拉松訓練~配速跑~如何提升馬拉松跑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賽事,通常採取勻速跑的策略,要想安全高效地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配速,穩定的配速是安全完賽的關鍵,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可以幫助到你,一個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通常具備很好的配速控制能力,保證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完賽。
  • 試試馬拉松配速跑
    什麼叫做馬拉松配速跑?簡單來說,如果你不僅僅滿足於在關門時間完賽,那麼你根據自己能力大體估計自己的完賽時間,再倒推出馬拉松比賽時配速的跑步訓練。平時跑步需要補給能量膠嗎在進行馬拉松配速跑訓練時要進行補給訓練,讓身體適應跑步時進食與消化。
  • 馬拉松●半馬21公裡配速
    添加公眾號ID「paobuquan」或者「慢跑長跑晨跑馬拉松@跑步吧"我理解的「跑步的卓越」意謂「參賽者能夠以舒適的狀態,使身體與自我在不斷地前進運動的過程,裡維持良好的對話」,那麼完賽成績是否是個人最佳紀錄也就不重要了。
  • 跑馬第一步 掌握訓練與比賽配速
    切記:一定要把E日排進每周的訓練日程中,這樣你才能從較高強度的Q課表中恢復過來,所以當周若再多加一次Q課表來取代E日絕非好主意。E配速雖然輕鬆,但太慢也不好  雖然E強度是介於最大攝氧量的59%到74%,或介於最大心跳率的65%到78%,但你偶爾可以依個人的感覺加快(或放慢)。不過,如果你的速度降到比E強度更慢的時候,就很難維持跑步力學上的經濟性。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此外,如果你能跑5公裡,那麼意味著可以參加比賽。因為很多馬拉松比賽也會設置5公裡的組別,參加比賽會激發你跑步的熱情和積極性。剛開始跑步如何完成第一個5公裡對於新手跑者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完成人生第一個5公裡,就要學會戰勝肌肉酸痛和蠢蠢欲動的惰性。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此外,如果你能跑5公裡,那麼意味著可以參加比賽。因為很多馬拉松比賽也會設置5公裡的組別,參加比賽會激發你跑步的熱情和積極性。剛開始跑步如何完成第一個5公裡對於新手跑者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 掌握配速的神器,跑一場「前慢後快」的馬拉松
    什麼樣的馬拉松配速是成功的?跑者有個共識,就是前後半程,差距不要超過5分鐘,越是高手,越能夠以一個類似於勻速的方法,跑完全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均勻配速。對初學者來說,獲取這個知識本身過程非常艱苦,多數人都是在跑了很多次「前快後慢,甚至跑崩」的比賽後,在不斷摸索中,在痛苦反思之後才完成對能量分配的再度認知。跑步配速,看書是無法了解的,一定是需要「體悟」、知行合一的過程。
  • 馬拉松成績的基礎!如何突破5K配速?
    如果縮短跑程,依然可以得到好的訓練效果嗎?「對經驗豐富的跑者來說,5K的距離可以燃起競爭的熱血,打破單調無趣的長跑訓練,而且能做紮實的速度訓練。」運動生理學家Luke Humphrey說。 訓練方法: 「老鳥可以2周跑一次5K,按照比賽的強度和配速」教練Black Boldon說「新手可以一周跑2次5K,儘量爭取20~30分鐘跑完
  • 入門跑者,如何找到合適的配速?附跑者配速等級表
    這裡有一些針對入門跑者的一些小技巧,讓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配速。來自美國的專業跑步教練安德魯·卡斯託給大家提供了一些秘密的小建議,能夠讓你快速找到合適的配速,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跑步能力。低著頭傻跑無濟於事,懂得在日常訓練與比賽中摸索規律,反覆試煉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配速,才是提升跑步實力和PB突破的命門。
  • 沒事就跑個5公裡,山東男籃2悍將酷愛跑步,這配速跑個馬拉松如何
    山東男籃2大悍將都酷愛跑步,這配速去跑個馬拉松不知道結果如何呢?山東男籃在1月21日主場打完與青島男籃的齊魯德比大戰後,就開始了休假模式,原本計劃大年初四就集結的。但隨後肺炎疫情爆發,CBA公司推遲了2月1日之後所有的比賽,在這種局面下,山東男籃也就相應地推遲了球隊集結的日子,從初四推遲到初十,直到二月初一才聚集到了一起。
  • 馬拉松PB配速策略與防跑崩訣竅
    發令槍一響,很多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速度,隨著人潮一哄而上,向前猛衝。而在力氣耗盡之後,他們又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沒法讓它繼續跑下去。事實證明:先慢後快就是長跑比賽的最理想跑法,無數好成績正是這麼創造出來的。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成為馬拉松跑者之後,最困擾的不是跑多長距離,而是如何在長距離上保持理想的跑步配速。很多跑者卡在一個配速平臺上難以突破,所以才會有所謂的4小時大關,330大關等等說法。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成為馬拉松跑者之後,最困擾的不是跑多長距離,而是如何在長距離上保持理想的跑步配速。很多跑者卡在一個配速平臺上難以突破,所以才會有所謂的4小時大關,330大關等等說法。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速度訓練不夠,需要增加間歇跑訓練來提高配速。
  • 80%輕鬆配速訓練可提高比賽成績高達23%
    在跑步者圈子裡,最有爭議的話題是什麼樣的訓練方法是最好的,以及如何提高有效地的跑步速度。在這些問題上,有三個不同的派系。第一類跑步者主張用較慢的配速積累更多的跑量;第二類跑步者主張只有速度王道,沒有速度訓練,成績就無法提高;第三類跑步者更喜歡以預期的比賽節奏跑完所有訓練,認為只有這樣身體才能適應並在比賽中跑出預期的結果。
  • 最受歡迎的馬拉松配速指南——這樣做你才不會在32公裡之後狂掉速
    但實際上,馬拉松高手也常常跑崩,即便特邀選手也不能倖免。而普通跑友,如果配速合理,也完全有可能掌控自己的馬拉松比賽。 在《馬拉松終極訓練指南》一書中,作者霍爾·希格登指出:馬拉松確實存在傳說中的「完美的配速」,即:「固定配速」(全程勻速)意味著成功。這就需要跑友在起跑前(甚至賽前一段時間)就設定好合理的比賽配速,且全程貫徹執行。
  • 對於5公裡配速,到底該如何提升?
    對於初階跑者而言,能夠感受到5公裡帶來的樂趣,同時擁有一定的挑戰性還能夠「虐待」心肺,經過一定的訓練後,大部分跑者都能夠輕鬆跑進半小時; 進階跑者通常將5公裡跑作為馬拉松提速的訓練利器之一,如何跑進20分也就成為了眾多嚴肅跑者們的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