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嗎?80%輕鬆配速訓練可提高比賽成績高達23%

2020-12-15 我心中理想

在跑步者圈子裡,最有爭議的話題是什麼樣的訓練方法是最好的,以及如何提高有效地的跑步速度。

在這些問題上,有三個不同的派系。第一類跑步者主張用較慢的配速積累更多的跑量;第二類跑步者主張只有速度王道,沒有速度訓練,成績就無法提高;第三類跑步者更喜歡以預期的比賽節奏跑完所有訓練,認為只有這樣身體才能適應並在比賽中跑出預期的結果。

這些觀點都有自己的支持者,許多研究成果都證明了這些觀點的有效性。長期以來,一直沒有一個能被所有人接受的說法,原因是什麼?

訓練困難真相

體育科學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經證明有氧運動,特別是能使心率達到有氧範圍並接近乳酸門檻水平的跑步活動,對缺乏訓練、久坐不動的人的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同樣的配速訓練對習慣於長期鍛鍊的跑步者有什麼不同呢?

一些研究已經得出數據證明速度訓練是提高比賽成績的根本,然而縱觀許多職業跑步者的日常訓練,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往往跑得比較慢,節奏也比較放鬆。這種矛盾源於最主要對這類研究的質疑:研究的長度過短。

一般來說,這類研究的平均持續時間為4到8周,對於常年訓練的跑步者來說,短期訓練的結論過於注重眼前效果,看不到對長期水平的影響,也無法觀察到特定強度訓練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對於研究者來說,延長研究時間並不是不可能,但是很難找到願意為科學家提供長期數據支持的合適的研究對象。尤其是那些曾經非常優秀的跑步者,讓他們放棄自己的訓練習慣,按照實驗的要求提供幾個月的研究數據,真的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花了五個月才得出結論

來自歐洲馬德裡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挪威阿哥德大學的四名體育科學專家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他們克服了以往研究時間過短的局限性,利用5個月的樣本數據得出結論:在耐力型運動(長跑)中,以80%的輕鬆配速跑訓練比例的研究組,最終平均成績提高了23%。

研究的長度足以滿足一個完整的訓練周期,因此很有說服力。研究中的運動員也是高水平名西班牙跑者,他們的個人10公裡成績在30分30秒35分之間。

參賽者被平均分為兩組,每組有不同的訓練計劃。

第一組採用低強度訓練:訓練中80%的跑步活動是輕鬆配速跑。他需要一個比乳酸門檻速度慢的輕鬆配速,使訓練心率保持在有氧範圍內。其餘20%的訓練活動平均分為中等強度訓練(乳酸門檻速度)和高強度速度訓練(達到最大心率範圍)

乳酸閾值匹配速度,即乳酸在體內剛剛形成,尚未達到積累狀態時的速度。通常,他可以簡單地按5公裡比賽速度的1.12倍來計算。例如,如果5公裡比賽配速為每公裡4分30秒,那麼乳酸門檻配速約為5分2秒,輕鬆配速應比乳酸門檻配速低15-20秒/公裡。

第二組採用高強度訓練計劃:65%的訓練活動包括輕鬆配速跑、25%的中等強度配速(乳酸門檻配速)和10%的高強度訓練。

每個星期,個人的訓練活動會有所不同,但訓練強度的分布總是保持相同的比例。跑步速度也由心率監測控制。根據一般研究普通跑,訓練量仍維持在每周80-90公裡左右。

為了保證兩組的整體訓練量基本相同,研究人員採用了訓練量測試系統,將訓練強度、節奏和持續時間納入計算。他們會用「每周以4.5分的速度跑32公裡,以每周5分的速度跑48公裡」這樣的問題來檢查整體訓練的一致性。

數據的嚴謹性也受到嚴格規定的限制。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保證訓練計劃完成率必須達到98%以上;二是每次跑步訓練都必須佩戴心率儀,記錄所有數據。否則,數據將從研究中刪除。

五個月時間裡,有8個樣品不完全符合要求。其中一人受傷,另外七人沒有用心率儀記錄每一次訓練。這使得每組可比較的樣本數減少到6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結論。

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和結束時進行了一個10.4km越野比賽,以比較研究結果。當然,經過5個月的訓練,所有組的成績都相應提高。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低強度訓練組在比賽配速訓練上花費的時間較少,但成績改善程度卻優於高強度訓練組。他們的平均成績提高了2分37秒,而強度訓練組平均提高了2分1秒。研究人員說,儘管8個數據樣本丟失,但兩組之間的差異仍然非常明顯。

如何解釋這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在慢速訓練中跑得更快嗎?如何解釋這個結果?

研究人員認為,人體對低強度訓練的適應相對較慢,只有在長期訓練狀態下才能看到效果。對於間歇跑、快乳酸門檻跑等高強度訓練,身體會很快做出適應性反應,所以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效果,但這樣速度效應就會降低。因此對於長期訓練的跑步者來說,低強度訓練的好處會更大。

其中一位也是專業跑步教練的研究人員認為,過分強調高強度訓練可能會對身體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訓練效果會適得其反。

在研究開始時,我們還試圖將一個小組分成一個非常密集的訓練項目。大多數項目包括需要最大心率的活動(間歇跑、短跑等)。很快,這一組的大多數跑步者在兩三周後過度訓練,他們的速度減慢了。

雖然這項研究已經進行了10多年,但相信仍有很多人不重視訓練強度,寧願看到眼前的成果而不是長遠的收穫。然而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一點,並試圖分享和推廣這種培訓做法。

跑者世界的運動營養專家MattFitzgerad出版了一本《80/20的跑步》的書,進一步說明了80/20原則在跑步活動中的實用性以及在訓練中保持80%低強度跑訓練的重要性。

此外,許多優秀跑步者的訓練項目遵循同樣的原則。在MosesMosop之前肯亞波士頓馬拉松賽之前,訓練計劃中每周跑量的70%到85%是輕鬆配速跑(馬拉松比賽節奏是馬拉松的1.12倍),最終獲得好成績的第二名。

摘要

雖然研究樣本針對的是精英跑步者,但對普通大眾跑步者也很重要。這項研究的核心是,跑步者需要平衡高強度訓練,並在訓練計劃中增加更容易的配速訓練,以獲得長期效益。

在訓練中,群眾跑步者不應因為別人的速度訓練而懷疑自己的訓練效果,也不應擔心自己的跑步速度是否太慢。如果你想讓跑得更快,實現起來並不容易,首先,你應該為輕鬆的速度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以支持自己完成更密集的速度訓練。。

長期的堅持能帶來燦爛的笑容!我希望每一個跑步者都能在跑步的道路上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

擴展閱讀

不用擔心速度,長跑是一個心率遊戲,控制心率將是贏家

跑步訓練可以放慢速度,比賽節奏會更快

作家打鼾爸爸

編輯劉一倩

相關焦點

  • 跑馬第一步 掌握訓練與比賽配速
    因為E強度的配速很舒服,可以讓你維持得比其他配速來得久。不要懷疑花這麼多時間訓練輕鬆跑會有什麼效果,它會帶你完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關於E課表的意義與各種建議  用穩定的配速跑30分鐘,一定能帶來相當多的效益。
  • 「低配速」訓練,是一切訓練的基礎!
    運動訓練是競技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專門組織的有計劃的訓練過程。這裡強調的競技能力主要是指運動員的比賽能力,是運動員參加比賽的主觀條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和不同作用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識能力所構成,並綜合地表現於專項競技訓練過程中。
  • 「低配速」訓練,是一切訓練的基礎
    要想成為頂尖馬拉松運動員,只有具備極強的速度耐力才有可能在比賽中跑出好成績。實踐表明:速度耐力水平和馬拉松運動員的成績呈正相關。而提升速度耐力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間歇訓練、混氧訓練等訓練手段持續提高訓練強度(配速)。因此在專業隊,能夠承受更高訓練強度的能力是馬拉松運動員最為看重的運動能力之一。 既然高強度(配速)訓練效果對提高馬拉松成績效果顯著,那麼就不需要「低配速」訓練?當然不是。「低配速」訓練在馬拉松訓練中依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低配速」訓練,就是無效訓練?
    要想成為頂尖馬拉松運動員,只有具備極強的速度耐力才有可能在比賽中跑出好成績。實踐表明:速度耐力水平和馬拉松運動員的成績呈正相關。 而提升速度耐力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間歇訓練、混氧訓練等訓練手段持續提高訓練強度(配速)。因此在專業隊,能夠承受更高訓練強度的能力是馬拉松運動員最為看重的運動能力之一。 既然高強度(配速)訓練效果對提高馬拉松成績效果顯著,那麼就不需要「低配速」訓練?當然不是。「低配速」訓練在馬拉松訓練中依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提高馬拉松比賽成績的訓練乾貨:21天循環訓練模塊
    ,如果希望在比賽中跑出理想的成績,充分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不同教練組合這幾種訓練活動的方式各有見地,但是哪一種組合才能有效提高跑者能力,同時又可以避免過度疲勞,保證良好的恢復情況?美國一位著名的馬拉松跑者兼教練Kevin Beck提倡採用一個21天的可循環訓練模塊,把幾種關鍵訓練與恢復休息時間組合地非常理想。
  • 馬拉松如何訓練達到目標配速?
    但是相較於另外四種配速訓練,包括較慢速的輕鬆跑(EP)、乳酸閾配速(TP)、間歇配速(IP)、反覆間歇配速(RP)等。馬拉松配速是最常產生爭議,也是最常被詢問到的部份,這些問題摘錄如下:●    如何決定你的馬拉松配速?●    馬拉松配速該跑多長?
  • 馬拉松成績的基礎!如何突破5K配速?
    視頻:5公裡跑步提速專業教程 對現在的你來說跑5K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嗎?如果縮短跑程,依然可以得到好的訓練效果嗎?
  • 5公裡的配速,怎麼提高?
    5公裡,是每一個跑者經常跑步訓練的一個距離,但是每一個5公裡對於不同階段的跑者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很多新手跑步5公裡所帶來的是一種挑戰,但是只要經過長時間的一定訓練後,就會發現自己都能夠很輕鬆地跑進半小時。而對於一些進階跑者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突破,所以怎麼樣來提高配速成為他們的難題之一。
  • 精準的按照配速訓練才能有效提升耐力:漢森訓練法乾貨全解析
    目前,大眾跑者已經完全進入冬訓階段,這段時間比賽不多,跑者有較長時間進行備賽訓練,提升自己的能力,為3月份開始的上半年賽季做好充分準備,有什麼好的訓練體系可以介紹給大眾跑者嗎?跑步過程中身體的脂肪氧化能力越高,對脂肪的消耗越多,糖的消耗就會減少,延遲馬拉松比賽時「撞牆」的發生,從而提升跑步成績。2、輕鬆跑如何跑通常定義跑步強度時,我們會採用VO2max、心率等指標。例如:輕鬆跑的強度是最大攝氧量的55%-75%,在最大心率的65%-75%之間。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他的一個知名學生Janet Cherobon-Bawcom採用TLT的訓練方法,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上跑出了2小時29分45秒的成績;據相關記錄,另一個崇尚Daniels訓練方法的跑步教練同樣使用TLT,讓自己的學生比賽中跑出2小時35分35秒的成績。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他的一個知名學生Janet Cherobon-Bawcom採用TLT的訓練方法,在波士頓馬拉松賽上跑出了2小時29分45秒的成績;據相關記錄,另一個崇尚Daniels訓練方法的跑步教練同樣使用TLT,讓自己的學生比賽中跑出2小時35分35秒的成績。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 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一場馬拉松,如果想順利的跑完,體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如果想輕鬆的跑下來,那心肺能力的提高是更重要的,沒有輕鬆的呼吸,就沒有輕鬆的步伐。  想達到目標成績,就要有相應的配速能力,如果在平時都無法隨意駕馭目標配速,那麼在比賽中跑崩,狀態差等問題出現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 馬拉松比賽配速的計算
    在馬拉松配速的運動科學方面,測試最佳配速的生理學 (攝氧分析呼吸轉折點、換氣閾值的速度,上圖)、規劃與訓練配速策略、透過前導車與配速員的協助 ,在環境搭配的條件下,完成人類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的創舉。事實上,運動生理周訊第373期「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方法」中指出,實際安排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時,重點在於配速範圍與配速策略。
  • 馬拉松成績對照配速表
    要調高馬拉松的成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據馬拉松比賽的特點,科學的進行訓練。一般在訓練的時候跑者都會進行配速,這個是馬拉松成績需要,也是跑者訓練的目的,跑者可以用各種跑步軟體詳細記錄。 配速是在馬拉松運動的訓練中常使用的一個概念,配速是速度的一種,是每公裡所需要的時間。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在平時跑步的時候就要注意計時,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繫起來。
  • 輕鬆跑的配速是多少?對輕鬆跑的誤解,是很多跑者進步緩慢的因素
    如何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績?如何通過跑步瘦身?如何科學地補充營養等等,讓大家能夠科學無傷的跑步,跑得長長久久。今天要聊的話題是:多少配速才算是輕鬆跑?大部分跑者都有過和大神約跑的經歷吧,當大神說今天要輕鬆跑時,你還以為今天可以和大神一起肩並肩一起跑時,不料一開跑,大神瞬間飆出4分配速,讓你連背影都見不到,瞬間凌亂。
  • 盲目追求配速?跑得再快也上不了天,看看什麼配速跑步最科學!
    社交媒體上經常會看到不少大神曬自己的配速像小編這種跑渣看到後內心就會驚嘆:WC,這麼牛B然而,盲目追求配速真的好嗎用什麼配速跑步最科學?LSD要速度放慢,讓身體處於有氧狀態,LSD「慢」跑的訓練意義就在於,它能夠培養身體燃燒脂肪的習慣,讓脂肪成為運動能量的強大來源。通過反覆、長時間的慢跑訓練,身體就會逐步提高脂肪代謝率,適應脂肪供能,你便能在長時間運動時輕鬆獲得能量。
  • 用什麼配速跑步最科學?用5公裡、10公裡最好成績計算自己的專屬配速
    跑步的方法有很多,每種方法都有自己固定的強度,但是由於跑友們的能力不同,這個固定的強度就需要因人而異,很多初跑者並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究竟該用什麼樣的配速跑步。所以,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各階段跑友的訓練配速標準,讓大家有更明確的跑步計劃可以借鑑。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但隨著跑步經驗越來越多,參加比賽,期待跑出個人最佳就又成為跑者新的目標。  對比賽而言,設置一個適當的、符合跑者個人能力的完賽目標很重要,但這一點卻並非如想像般容易。很多跑者在短距離訓練時覺得自己跑得還不錯,然而一旦參加比賽,完賽成績常常大大的出乎意料。
  • 備戰上馬丨破「3」小分隊,401配速輕鬆搞完30公裡!
    備戰上馬丨破「3」小分隊,401配速輕鬆搞完30公裡!
  • 真佩服,69歲東北大爺恢復跑步訓練,配速330!
    然而就在3月24日,69歲跑步大神張民毅在朋友圈曬出了當天跑步訓練的情況,他表示:早上與90後的跑友一起跑間歇,一圈950米,跑了10組,配速跑到了驚人的3分30秒左右。該名老爺子表示,和他一起跑的90後跑友都覺得很驚訝,可這就是事實,近70歲了仍保持這個速度實屬罕見,但跑的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