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的按照配速訓練才能有效提升耐力:漢森訓練法乾貨全解析

2021-02-17 慧跑

目前,大眾跑者已經完全進入冬訓階段,這段時間比賽不多,跑者有較長時間進行備賽訓練,提升自己的能力,為3月份開始的上半年賽季做好充分準備,有什麼好的訓練體系可以介紹給大眾跑者嗎?

 

之前一文《揭秘美國跑者都在使用的馬拉松備賽方法:漢森訓練法》介紹了美國大眾跑者普遍採用的漢森馬拉松訓練法的基本訓練理念,它是由漢森兄弟創造;

該訓練法強調訓練過程中始終貫穿累積性疲勞原則;始終重視輕鬆跑訓練。那麼,漢森訓練法具體在操作層面是如何貫徹這些訓練理念的的呢?

在漢森馬拉松訓練體系中,把跑步分為兩類:輕鬆跑和實質跑。

輕鬆跑顧名思義跑起來比較輕鬆。實質跑分為:速度跑、力量跑、節奏跑、長距離跑,根據這幾種跑法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它們是有一定強度要求,並且強度較大的跑步訓練法。

這裡的輕鬆跑並不是跑友常說的LSD,而是比LSD強度還要低的跑,在漢森馬拉松訓練體系中,無論初級跑者訓練計劃,還是高級跑者訓練計劃,一周輕鬆跑的總跑量佔周跑量的50%,這也是體現了漢森馬拉松訓練法的始終重視輕鬆跑的理念。

 

1、輕鬆跑的目的

輕鬆跑訓練能夠給身體帶來益處有很多,例如毛細血管密度增加、血紅蛋白密度增加、線粒體變粗等等,所有的提升帶來的最終效果是身體脂肪氧化供能能力的提升。

跑步過程中身體的脂肪氧化能力越高,對脂肪的消耗越多,糖的消耗就會減少,延遲馬拉松比賽時「撞牆」的發生,從而提升跑步成績。

2、輕鬆跑如何跑

通常定義跑步強度時,我們會採用VO2max、心率等指標。例如:輕鬆跑的強度是最大攝氧量的55%-75%,在最大心率的65%-75%之間。但測試最大攝氧量需要精密、高端的測試儀器,跑友幾乎不能夠實現。

跑友計算心率百分首先會使用公式220—年齡來作為最大心率,而這樣的計算事實上又會存在很大的個體誤差,漢森訓練法試圖簡化跑步時訓練強度的計算。

在漢森訓練法中,所有的跑法都以馬拉松配速為基準採用相對應配速來定義訓練強度。輕鬆跑的配速是比馬拉松配速每公裡慢37—74秒,持續20—150分鐘,每周訓練3次,通常是周一、周五、周六。

例如馬拉松配速為6:00的跑友,它的輕鬆跑配速則為:7:14—6:34。

最慢配速:360s(6分鐘)+74s=434s(7分14秒)

最快配速:360s(6分鐘)+34s=394s(6分34秒)

 

1、長距離跑的目的

長距離跑帶來的身體上的生理適應與輕鬆跑相似,提高最大攝氧量,加速毛細血管的生長,提升脂肪氧化的能力。

長距離訓練重要的一點是模擬馬拉松後半程的訓練,也就是說在身體疲勞的狀態下完成26km。

 

2、長距離跑如何跑

漢森訓練法中並沒有對長距離跑給出明確的配速、心率、最大攝氧量等強度指標,而是強調長距離跑的距離要基於每周總跑量而制定,並且強調長距離跑過程中配速要穩定。

在漢森訓練法中長距離跑的距離為周跑量的25%—30%,訓練時間為2—3小時。

通常長距離跑安排在周日,周五、周六連續進行輕鬆跑,周四進行節奏跑或者力量跑,這樣意味著長距離跑前,身體本來就承受了一定負荷的訓練,這樣就形成了疲勞累積;

換句話說,長距離跑時是在身體有一定的疲勞狀態完成的,這就很好模擬了馬拉松後半程的情形。

 

1、速度跑的目的

這裡的速度跑就是跑友經常訓練的間歇跑。通過速度跑訓練可有有效的激活中間狀態的肌纖維(ⅡA肌纖維),當慢肌纖維疲勞時,中間狀態的肌纖維可以繼續代替慢肌工作。

另外速度訓練的還可以有效的增加肌紅蛋白,有了肌紅蛋白的幫助,人體才能應對毛細血管和線粒體需求的增強,在進行高強度訓練時提升有氧閾值。

這些能力的增加最終會提升跑者的跑步經濟性,使跑者的跑步效率更高。

 

2、速度跑如何跑

原則上速度跑的強度是在100%最大攝氧量下訓練,但是漢森訓練法認為強度太高,跑的太快,提升雖快但獲得的生理效應消失也快,還可能導致傷病;

因此建議在80%—95%最大攝氧量下進行2—8分鐘的訓練,恢復時間為訓練時間的50%—100%,也就是說跑4分鐘,間歇休息時間為2—4分鐘,單次速度訓練課距離不應超過5km。

在漢森訓練法速度跑的訓練是需要一步一步進階的,從 400m,600m,800m到1600m,不同距離的配速是根據5km、10km的目標配速決定的,漢森訓練法中專門制定出了不同能力情況下,速度跑的配速表,跑友可以根據自身5km、10km的目標成績選擇相對應的速度跑配速。

400米速度跑配速要求

(該配速為400米用時)

 

600米速度跑配速要求 

(該配速為600米用時)

 

800米速度跑配速要求

(該配速為800米用時) 

 

1000米速度跑配速要求 

(該配速為1000米用時) 

 

1200米速度跑配速要求 

(該配速為1200米用時) 

1600米速度跑配速要求 

(該配速為1600米用時) 

 

1、力量跑的目的

力量跑並不是指在健身房「擼鐵」訓練,它是一種跑法。

漢森訓練法中把他定義為在體內有適量乳酸堆積的情況下,強迫跑更長的距離,其實這也是跑友較為熟悉的抗乳酸訓練。

眾所周知運動中乳酸的堆積是產生疲勞的主要原因,那麼強化機體對乳酸的耐受性與提升體內乳酸的分解能力就可以有效的耐受體內乳酸的堆積。

漢森訓練法中力量跑的好處就在於此,它可以提升身體乳酸的代謝能力、耐受能力,提高氧氣的攜帶能力等,在延長疲勞出現時間的同時,使跑友在較快配速下堅持更長時間。

 

2、力量跑如何跑

力量跑訓練是在體內有一定乳酸堆積,因此單組的訓練時間、距離相對於速度跑長,但是速度會降低。

因此力量跑的配速比馬拉松目標配速快6秒(每1km配速快6秒),間歇時間不超過訓練時間的50%,每組訓練1.6—5km,單次訓練課的總量不超過10km。

在漢森訓練法中,力量跑訓練計劃中通常進行1.6km、2.5km、3.2km、5km等距離的訓練,其中1.6km訓練時進行400m慢跑的間歇休息,超過1.6km的力量跑訓練都進行800m的間歇休息。

1600米力量跑配速

(該配速為1600米用時)

 

2500米力量跑配速

(該配速為2500米用時)

 

5000米力量跑配速

(該配速為5000米用時)

 

1、節奏跑的目的

在漢森馬拉松訓練法中節奏跑是指馬拉松配速跑,以馬拉松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與輕鬆跑、長距離跑相比,馬拉松跑同樣能夠提升脂肪氧化能力,提升有氧耐力,但是他的重點不是這些,而是幫助你檢測是否能夠達到馬拉松目標配速,幫助你在比賽中控制和維持馬拉松配速,幫助你模擬馬拉松比賽環境、能量供給等。

節奏跑其實就是從實戰出來,模擬比賽配速,不斷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讓你在比賽日能夠充分的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2、節奏跑如何跑

在進行節奏跑訓練時,穩定配速是核心。在整個訓練過程中保持同樣的配速,不快不慢。

在漢森訓練法中節奏跑最長距離為16km,初級跑者是從8km開始進階12.8km、14.4km、16km,高級跑者是從9.6km開始進階,11.2km、12.8km、14.4km、16km,初級跑者和高級跑者在每個距離下都進行3周的訓練,然後進階到下一個距離。

節奏跑配速

(該配速是每英裡配速,也即1.6公裡的配速)

 

漢森訓練法中輕鬆跑、速度跑、力量跑配速的快慢都是以節奏跑(馬拉松配速跑)為依據,上下調整相應配速,輕鬆跑比馬拉松目標配速每公裡慢37—74秒;力量跑比馬拉松目標配速快6秒。

對於長距離訓練最長不超過26km,主要要求在身體相對疲勞的狀態下訓練26km,模擬馬拉松後半程訓練。

這些訓練方法、訓練理念緊密的與馬拉松比賽相結合,使跑友簡單明了熟知訓練目的,明確目標配速,讓每一次的訓練都變成高質量的訓練。

馬拉松訓練有很多種訓練方法,漢森兄弟用輕鬆跑、長距離跑、速度跑、節奏跑、力量跑等五種跑法組成漢森馬拉松跑步訓練體系;

這五種跑法是漢森馬拉松訓練的基礎,如何將這些訓練手段融合在一個完整的馬拉松訓練周期中,是漢森訓練法的精髓之處,下篇文章就為跑友帶來漢森馬拉松周期性訓練計劃,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揭秘美國跑者都在使用的馬拉松備賽方法:漢森訓練法
    隨著廣馬的結束和進入較為寒冷的12月,下半年跑馬季也已接近尾聲,跑者開始進入一段時間沒有比賽的訓練階段——冬訓期,並且著手考慮上半年報名那幾場賽事。紮實而系統的冬訓,可以讓跑者有效提升耐力,讓你在來年發生脫胎換股的變化。關於馬拉松訓練有很多的流派和體系,例如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MFA180、亞索800等,這幾種是國內跑友較為熟知的訓練方法。
  •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 18周馬拉松訓練計劃(附訓練表)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Hanson's Marathon Method,以下簡稱「漢森訓練法」)源自1992年,當時的Hanson兄弟(Kevin,Keith)認為訓練計劃過時,都是在周間做些小訓練,在周末進行大量訓練,他們想要規劃一個更整體更全面的訓練計劃。基礎階段、強度階段、力量跑階段、賽前減量階段。
  •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秘籍
    Kevin和Keith兄弟美國大多數馬拉松跑者在運動時,都普遍採用《漢森馬拉松訓練法》的基本訓練理念,足以體現這套訓練法的專業程度。訓練法計劃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基礎階段、強度階段、力量跑階段、賽前減量階段,針對不同程度的跑者相應有不同的針對性訓練方法,讓大家都能有效訓練。
  •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讀後感筆記(一)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 第一章讀後感總結  漢森訓練法的哲學 介紹了美國馬拉松的發展情況
  • 精英跑者登上奧運殿堂的鐵血訓練法,漢森馬拉松訓練法
    而風靡近30年的漢森馬拉松訓練法,曾幫助過許多跑步選手實現奧運夢想,現在也是不少市民跑者在追求個人成績時奉行的圭臬。若要研究漢森馬拉松訓練法,雖然在坊間可買到英文版《Hansons Marathon Method》或簡體中文版《漢森馬拉松訓練法》,但少見經整理的精華版完整內容。陳柏長醫師特別以訓練哲學、訓練計劃等各角度深入分析漢森馬拉松訓練法,讓跑者能在最有效率的時間內了解其精隨。
  • 簡單的訓練方法,卻提升了最佳配速!
    其中,D隊一位隊員在沒有盡全力的情況下跑出4分34秒的配速,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25公裡最佳配速。 接下來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和大家聊一聊,大眾跑友提升「配速」,靠什麼? 運動負荷—— 【2018年09月-2019年05月】 訓練次數:3次/周,160-200公裡/月 訓練內容:低配速慢跑、核心訓練 【2019
  • 跑步耐力●七種訓練法
    記得只在周末長距離才增加1公裡;2:亞索800訓練法我在一次和跑者世界的賽事推廣經理Bart Yasso聊天時知道的這種高效訓練方法,並在大約10年前首次撰寫了相關的文章。從那時開始,數以千計的跑者在馬拉松展會上或通過電子郵件跟我們談起這個訓練方法對他們是多麼的有效。
  • 配速提升明顯,卻和「間歇訓練」沒關係
    」和「速度訓練」的情況下,有氧日常訓練配速卻提升到在400和435,遠遠超越上馬賽前有氧訓練配速。 有氧耐力訓練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運動的能力。有氧耐力訓練強度比較低,訓練手段也相對單一,但是每次訓練課持續跑的時間比較久,在日常訓練中所佔的比重也最大。因此,對於提升馬拉松運動員綜合運動能力至關重要。 無氧耐力或者高強度訓練刺激是指重複進行高強度訓練的能力。無氧耐力訓練持續跑的時間比較短,強度也比較大,但是訓練手段相對豐富。
  • 跑步耐力 7 種訓練法
    按照計劃進行訓練,你會發現自己的耐力水平會有顯著增長,你將跑得比以前更快更輕鬆。 1 一次鎖定一個目標(1英裡約=1.6公裡) 如果要選出一種最基本的耐力訓練法,那就是這種了。它的要點在於逐步提高,要堅持訓練,保持耐心,不可冒進。
  • 如何提升最大攝氧量?間歇訓練和亞索800訓練法對跑者的作用
    有兩種能夠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的訓練方法:間歇跑和亞索800訓練法。間歇跑1.間歇跑的核心特徵是高強度跑和休息交替進行。間歇訓練的強度接近100%最大攝氧量,幾乎是在接近極限有氧強度下進行快速跑,同時還需要將速度維持一段時間。
  • 兩大馬拉松訓練流派方法都在強調這一點
    人體非常善於適應不同的壓力,但身體要花費一些時間才能對某種壓力做出適應;因此在《丹尼爾斯經典訓練法》中提出八項訓練原則:壓力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壓力適度原則、訓練反應原則、個人極限原則、收益遞減原則、加速挫折原則、維持原則;只有理解這些訓練原則,才能有效避免因訓練量
  • 提升耐力的最佳手段:冬訓你最需要做的訓練是它
    2、有效燃燒脂肪,提高脂肪利用率  輕鬆跑脂肪供能比例高,因此可以有效促進脂肪燃燒。對於那些耐力較好,不需要減脂的成熟跑者來說,這樣的低強度慢跑可以訓練脂肪供能能力,起到節約糖原,延緩因為糖原消耗而導致的疲勞。
  • 美國跑者練習的漢森馬拉松訓練法究竟該怎麼練
    美國大多數馬拉松跑者在運動時,都普遍採用《漢森馬拉松訓練法》的基本訓練理念,足以體現這套訓練法的專業程度。
  • 高效的間歇跑訓練並不是越快越好,而是……
    1、提升最大攝氧量,增強跑者絕對耐力最大攝氧量是一個專業術語,是指當你達到運動極限時,你能夠攝取的最大氧氣量,這個值越高,代表你的耐力越好。如果你希望提高你的最大攝氧量,就得逼迫自己儘可能在最大攝氧量所對應的強度下訓練,這樣才能深刻地刺激你的心肺系統,最大攝氧量才能提高,間歇跑時的速度通常就是最大攝氧量所對應的跑步速度。
  • 中長跑「速度耐力」訓練法
    隨著世界中長跑運動的快速發展,中長跑訓練手段也越來越豐富。其中,提升運動員速度耐力水平已成為中長跑教練員最為看重的素質能力培養。速度耐力是指人體在較長時間保持快速運動的能力。速度耐力訓練特點是「距離短、強度大」,促使運動員心肺功能在較短時間內無法供應足夠的氧氣。
  • 「低配速」訓練,是一切訓練的基礎!
    基普喬格、貝克勒都是速度耐力(多次奪得5000米、10000米世界冠軍)極強的高手。而提升速度耐力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間歇訓練、混氧訓練等訓練手段持續提高訓練強度(配速)。因此在專業隊,能夠承受更高訓練強度的能力是馬拉松運動員最為看重的運動能力之一。 既然高強度(配速)訓練效果對提高馬拉松成績效果顯著,那麼就不需要「低配速」訓練?當然不是。
  • 「低配速」訓練,是一切訓練的基礎
    基普喬格、貝克勒都是速度耐力(多次奪得5000米、10000米世界冠軍)極強的高手。而提升速度耐力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間歇訓練、混氧訓練等訓練手段持續提高訓練強度(配速)。因此在專業隊,能夠承受更高訓練強度的能力是馬拉松運動員最為看重的運動能力之一。
  • 「低配速」訓練,就是無效訓練?
    基普喬格、貝克勒都是速度耐力(多次奪得5000米、10000米世界冠軍)極強的高手。 而提升速度耐力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間歇訓練、混氧訓練等訓練手段持續提高訓練強度(配速)。因此在專業隊,能夠承受更高訓練強度的能力是馬拉松運動員最為看重的運動能力之一。
  • 配速提升明顯,卻和"間歇訓練"沒關係
    」和「速度訓練」的情況下,有氧日常訓練配速卻提升到在400和435,遠遠超越上馬賽前有氧訓練配速。有氧耐力訓練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運動的能力。有氧耐力訓練強度比較低,訓練手段也相對單一,但是每次訓練課持續跑的時間比較久,在日常訓練中所佔的比重也最大。因此,對於提升馬拉松運動員綜合運動能力至關重要。無氧耐力或者高強度訓練刺激是指重複進行高強度訓練的能力。無氧耐力訓練持續跑的時間比較短,強度也比較大,但是訓練手段相對豐富。
  • 各階段配速對照表 根據自己的目標配速進行訓練
    想要達到自己的馬拉松目標,首先就要在平時的訓練中不斷地磨練自己的速度,使之靠近目標配速,在不斷的訓練中,將目標配速保持的距離不斷加長,這是最直接的提升方式。  《丹尼爾斯訓練法》中曾提到,最有效地提高最大攝氧量的跑步是按照現有的最大攝氧量的95%~100%的強度去跑(VO2 max 的95%~100%相當於自己現階段3000米到5000米的比賽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