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跑者,如何找到合適的配速?附跑者配速等級表

2020-11-10 範享樂動

作為入門跑者,無論你是獨自奔跑還是和其他朋友或者團體一起跑,你可能需要記錄自己跑過的裡程數。很多跑者都會嘗試使用手機APP或者手錶來記錄他們跑步過程中的心率(手錶)、消耗的熱量、跑步距離以及平均速度等等數據,更不用說那些穿著各式各樣新式裝備的有經驗的跑者了。

有經驗的跑者通常談論的話題大多是分段用時、間歇跑或者乳酸閾值。但這些內容可能幫不到你,因為大多數入門跑者最困惑的問題可能是是我應該跑多快?我應該跑多遠?

| 什麼是配速?|

所謂配速(pace),就是我們跑每公裡所需要的時間。

這個速度並不是你衝刺的速度,而是整個跑步過程,試圖通過最適當的速度,使跑步者的體力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從而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整個跑步過程。

是在耐力跑運動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


這裡有一些針對入門跑者的一些小技巧,讓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配速。來自美國的專業跑步教練安德魯·卡斯託給大家提供了一些秘密的小建議,能夠讓你快速找到合適的配速,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跑步能力。


別被「跑步很簡單」之談所蒙蔽。跑步,不僅要用腿,更要用腦。低著頭傻跑無濟於事,懂得在日常訓練與比賽中摸索規律,反覆試煉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配速,才是提升跑步實力和PB突破的命門。

1. 讓呼吸引導你的腳步

「剛入門的跑者,應該將注意力放在使跑步變得舒服和輕鬆上,讓跑步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如果你和朋友一起跑步,最好的辦法是看在跑步過程中能否和朋友正常聊天而不喘,如果你感覺聊天吃力或者呼吸太沉重,你需要降低配速。如果你是一個人跑步,嘗試和自己說幾句話看看呼吸狀況。無論什麼情況下,如果你感到呼吸困難、氣喘籲籲想要停止跑步時,你需要慢下腳步,甚至停下來。

2. 以時間為衡量標準,而不是距離

剛入門跑步者可能最容易走入的誤區是過分關注距離,總想著如何能很快跑得更長,同時還能保持很快的速度。但其實對入門跑者來說最重要的衡量指標是時間。如果你關注時間,你會發現每次跑步都能輕鬆地比之前跑得更長一些,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你身體耐力和心肺能力基礎都在不斷提高。

而隨著你跑更長的距離,你的配速自然會下降。或許你第一次跑步只能完成1km,但隨著循序漸進的努力和身體素質的提高,你會發現自己慢慢能夠完成2km,3km,5km甚至是10km或者更遠一些。

3. 採用跑走結合的方法

走路的定義是你始終有一隻腳完全處於地上,而舒適的快走配速大概是9:30/km(當然,配速走一個小時會不舒適,僅適用於短距離快走)。跑步則是需要在某個瞬間雙腳同時離開地面。其實慢跑這個詞是個相對概念,並沒有絕對的定義存在。通常情況下如果你的配速低於9:30/km,你並不需要跑起來,在這個條件下走可能更有效率一些。一個身材正常的新手跑步者比較理想的起始跑步配速可能是7:30-8:00/km,可能你並不能用這個配速跑太遠的距離,中途可以加入一些快走以恢復體能。


4. 聽從自己身體的感覺

在你跑步的時候腦子裡蹦出來一個念頭,覺得自己跑得太快了,那很可能事實如此。你得身體會給你發出明顯的信號,告訴你是時候應該停下來了,所以在跑步過程中你需要隨時注意這些信號。不要逼自己太狠,或者跑得太頻繁。如果你這樣去做了,那很可能結果是受傷。

跑步是件快樂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夠享受這個過程。

附馬拉松跑者對照標準

大眾跑者等級標準

專業跑者等級標準

如果你的完賽成績遠領先上面大眾跑者的成績標準,那就來對照下表,來看下專業跑者的等級標準:

| 男子標準 |

| 女子標準 |

最全馬拉松配速表

合理的速度和節奏計劃是保證順利完賽的關鍵!馬拉松賽道上,跑者模式各異,但通常有這幾種常見的配速跑:先快後慢型、先慢後快型、勻速型、分段配速型。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運動機能不同,相應的配速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自身的運動機能、身體狀況、年齡層次等客觀因素來調整適合於自己的配速,是十分必要的。

對照跑馬等級標準,各位跑者老司機你在哪一級?

相關焦點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別小看這5公裡分分鐘可以提高你的全馬成績別以為5公裡只是新手跑者的入門考試。對於備戰全馬的精英跑者,5公裡成績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訓練項目。
  • 5公裡的配速如何提升?附5公裡配速等級表,對照參考
    5公裡是一個很神奇的距離——對新手跑者來說,完整跑完一個5公裡意味著你已經開始入門了;對進階跑者來說,5公裡是考量速度耐力的絕佳距離。5公裡意味著什麼?如何開始第一個5公裡?如何提升成績?此時不用強求配速、時間,而是完成整個過程,讓身體感受並記住這一感覺。之後便可以挑戰4公裡、4.5公裡,直到最終目標——5公裡。還是同樣的道理,第一個5公裡無需去強求時間,中間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走上幾分鐘然後再開始跑,最重要的是堅持完成全程。
  • 馬拉松比賽的時候,如何控制好配速
    控制好跑步時的配速,是每個跑者必學的一課。但是每個跑者的身體條件和運動機能不同,相應的配速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根據自身的運動機能、身體狀況、年齡層次等客觀因素來調整適合於自己的配速,也是十分必要的。平時我們跑步,只有在勻速的狀態下,才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實力。
  • 輕鬆跑的配速是多少?對輕鬆跑的誤解,是很多跑者進步緩慢的因素
    大家好,這裡是跑步時光機,本專欄的內容主要是解決在跑步中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比如如何挑選合適自己的裝備?遇到傷病該如何恢復和預防?如何備戰馬拉松?如何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績?如何通過跑步瘦身?如何科學地補充營養等等,讓大家能夠科學無傷的跑步,跑得長長久久。今天要聊的話題是:多少配速才算是輕鬆跑?
  • 為什麼跑了三年配速還降了不少?
    你也許會和我有同樣一個經歷,跑步第一年的配速後邊幾年都沒法超越。作為一名每月跑量100公裡上下的大眾跑者,我深有感觸,當跑步已成為習慣以後,總會有所思考。為什麼跑步?如何跑更輕鬆,如何跑得更快,如何跑更享受。今年是跑步第四個年頭,也是跑步最認真的一年。之前跑完會情不自禁的打卡,現在也會,不過現在會加上了具體的數值。每年完成1次馬拉松,完成150次跑步,這應該是一個合格跑者的最低要求。
  • 50歲以上者是跑步好還是走步好?為了健康,跑量,配速多少合適?
    家人始終反對我跑步,在2014年被迫仃跑6個月。後來在我的堅持下又恢復了跑步。很多朋友反對我跑步的理由是年令大了,還是走路比跑步安全。我為此做過試驗,體驗到了走路與跑步的區別。我曾利用一個月時間進行對比,結論是在同樣時間內,跑步比走路效果好六倍。我以配速10:00走路六公裡,用時60分鐘,減重O.2斤,以配速7:OO跑步用時42分鐘,減重0.8斤。
  • 馬拉松訓練~配速跑~如何提升馬拉松跑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賽事,通常採取勻速跑的策略,要想安全高效地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配速,穩定的配速是安全完賽的關鍵,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可以幫助到你,一個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通常具備很好的配速控制能力,保證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完賽。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正好是標準田徑場的四圈再加上9到10米的距離 跑者只需要盡力完成一個1600米跑,記錄時間然後做一些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可靠、更符合現實情況的完賽目標,並且據此設計相應的配速訓練計劃,為比賽當天的完賽成績做出一個準確的預估。
  • 5公裡,如何提升配速?
    5公裡,是每一個跑者經常跑步訓練的一個距離,但是每一個5公裡對於不同階段的跑者來說,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很多新手跑步5公裡所帶來的是一種挑戰,但是只要經過長時間的一定訓練後,就會發現自己都能夠很輕鬆地跑進半小時。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跑者當下水平,正確估計適當的比賽配速。跑圈裡有很多教練、運動學家發現並總結了一些配速計算公式,可以做為訓練和比賽目標設定的參考。正好是標準田徑場的四圈再加上100碼(約等於90米)的距離跑者只需要盡力完成一個1600米跑,記錄時間然後做一些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可靠、更符合現實情況的完賽目標,並且據此設計相應的配速訓練計劃,為比賽當天的完賽成績做出一個準確的預估。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跑者當下水平,正確估計適當的比賽配速。跑圈裡有很多教練、運動學家發現並總結了一些配速計算公式,可以作為訓練和比賽目標設定的參考。  正好是標準田徑場的四圈再加上9到10米的距離  跑者只需要盡力完成一個1600米跑,記錄時間然後做一些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可靠、更符合現實情況的完賽目標,並且據此設計相應的配速訓練計劃,為比賽當天的完賽成績做出一個準確的預估。
  • 提升配速關鍵一步,跑者頂級訓練方式——間歇跑
    要提升跑步配速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進行間歇跑練習,提高你的耐久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大家有沒有發現,剛開始跑步,總是感覺呼吸上氣不接下氣,感覺自己沒跑多遠就會覺得累了,然而後來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後,自己回過頭來發現現在自己跑一樣的距離並不會覺得很累。
  • 配速不變心率卻飆升,嚴肅跑者別緊張!
    隨著近幾天的明顯升溫,相信絕大多數尊重數據的嚴肅跑者,戴上心率帶進行LSD訓練時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 明明保持的配速沒變, 心率卻不斷飆升!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成為馬拉松跑者之後,最困擾的不是跑多長距離,而是如何在長距離上保持理想的跑步配速。很多跑者卡在一個配速平臺上難以突破,所以才會有所謂的4小時大關,330大關等等說法。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成為馬拉松跑者之後,最困擾的不是跑多長距離,而是如何在長距離上保持理想的跑步配速。很多跑者卡在一個配速平臺上難以突破,所以才會有所謂的4小時大關,330大關等等說法。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速度訓練不夠,需要增加間歇跑訓練來提高配速。
  • 馬拉松比賽配速的計算
    在馬拉松配速的運動科學方面,測試最佳配速的生理學 (攝氧分析呼吸轉折點、換氣閾值的速度,上圖)、規劃與訓練配速策略、透過前導車與配速員的協助 ,在環境搭配的條件下,完成人類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的創舉。事實上,運動生理周訊第373期「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方法」中指出,實際安排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時,重點在於配速範圍與配速策略。
  • 你知道,跑步時的最佳配速是多少嗎?
    每一個跑步的老鳥都知道,跑步的能力強弱並非看一個人跑得有多快,而是看他跑步過程中配速的控制能力。正確的配速可以幫我們降低身體的負擔,同時達到最大效率的燃脂效果。那,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跑步的最佳配速呢?配速:跑步的節奏在說最佳配速之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配速的概念:配速,每跑1公裡/1英裡(國內通常指每公裡)所需時間,用來形容速度的快慢,用時間單位來表示,一般以「X分X秒」來描述。
  • 馬拉松如何訓練達到目標配速?
    但是相較於另外四種配速訓練,包括較慢速的輕鬆跑(EP)、乳酸閾配速(TP)、間歇配速(IP)、反覆間歇配速(RP)等。馬拉松配速是最常產生爭議,也是最常被詢問到的部份,這些問題摘錄如下:●    如何決定你的馬拉松配速?●    馬拉松配速該跑多長?
  • 按照520的配速跑5.20公裡到底有多難?
    今天是5月20日,很多跑者都用跑5.2公裡來慶祝這一特殊日子,我也是一樣,本來打算早晨5點20分起跑,結果錯過了鬧鐘。 於是選擇以5分20的配速來跑5.2公裡,跑過才知道。這是相當大的挑戰。以我幾十年的跑步功力,按照520的配速跑5.20公裡,並且控制在每公裡都在5分20左右的配速,結果競也相當吃力的。
  • 按照520的配速跑5.20公裡到底有多難?
    今天是5月20日,很多跑者都用跑5.2公裡來慶祝這一特殊日子,我也是一樣,本來打算早晨5點20分起跑,結果錯過了鬧鐘。 於是選擇以5分20的配速來跑5.2公裡,跑過才知道。這是相當大的挑戰。以我幾十年的跑步功力,按照520的配速跑5.20公裡,並且控制在每公裡都在5分20左右的配速,結果競也相當吃力的。這其實是一種訓練,是對身體速度感最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