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會和我有同樣一個經歷,跑步第一年的配速後邊幾年都沒法超越。作為一名每月跑量100公裡上下的大眾跑者,我深有感觸,當跑步已成為習慣以後,總會有所思考。為什麼跑步?如何跑更輕鬆,如何跑得更快,如何跑更享受。今年是跑步第四個年頭,也是跑步最認真的一年。之前跑完會情不自禁的打卡,現在也會,不過現在會加上了具體的數值。每年完成1次馬拉松,完成150次跑步,這應該是一個合格跑者的最低要求。
疫情期間更多的是跑步的思考,所謂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咕咚記錄了我的跑步裡程,簡單總結一下,跑步前三年基本是為了完成10公裡,半馬的具體目標而跑。現在偶爾拉拉半馬也沒有什麼問題,現在為何而跑?
為了跑得更久,我選擇了降速,控制最高心率180-年齡+10,如果你不是長期跑步,或者有身體不適,就得-10。今年快滿38的我,平均心率控制在152上下。堅持3個月平均配速從6分40秒,到現在的6分2秒。
現在的配速確實沒有控制心率之前快。
但現在每次跑完整個人處於一種輕鬆愉悅狀態。但配速降下來,注重心率以後,與此同時就會刻意練習跑姿。步頻一定是第一個可以改進的指標,180是黃金步頻。我認真對比了一下,我之前的步頻基本在166上下,確實很累。降低配速以後我也提高了步頻,方法很簡單就像盯心率一樣盯著步頻指標跑,盯多了就會找到那種感覺。
跑步三年,實踐證明一名平凡的跑者只要願意刻意練習也可以跑得更輕鬆。那麼如何做呢?
第一步
找到適合你的最大攝氧心率
180-年齡加減你具體情況。如果你堅持長期跑步可以加5到10,如果近期身體不適就要減5到10。最大攝氧心率對應的配速就是你的最佳配速,也許你的平均配速會從4分降到7分,這都不重要,慢下來是你重新快起來的起點。
第二步
購買一個心率裝備
可以是心率帶也可以是心率手錶。對於大眾跑者來說心率手錶足矣,心率手錶配上小綠豆還可以監測自己的跑姿。
第三步
做好長期最大攝氧心率跑得準備
道理很簡單,但很難堅持。正如《跑步聖經》裡邊所寫,不是因為我們跑得不夠快,而是因為我們根本慢不下來。長期的最大攝氧心率跑,也不是每次都是。在我看來,70%應該堅持,還應該有20%的抗乳酸跑,10%的衝刺跑。
慢即是快,運動的分寸=95%舒適度+5%挑戰。
看完本文覺得有幫助,請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我是一名平凡的跑者,我的跑步目標只有一個:成為一名終生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