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貴州省9個貧困縣退出全國貧困縣序列,從此,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完成脫貧摘帽。這是我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戰略成果,也是取得脫貧攻堅完全勝利的動人預演。這一偉大成就的背後是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牢牢紮根鄉村,也是290多萬名駐村幹部默默燃燒生命,更是廣大幹群勠力同心、接續奮鬥的結果。如今,越到決戰的最後時刻,幹部就越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也就越考驗幹部的意志,越需要幹部的堅持。廣大幹部只有不驕不躁,既不能胡亂衝刺、直喘粗氣,也不能總是停下、彎腰喘氣,要科學合理配速,才能安全又穩健地跑贏脫貧攻堅馬拉松的「最後一公裡」。
保持向前不退的姿態,才能到達脫貧終點。脫貧攻堅如同跑馬拉松,沒有退路可言,不進就是退,慢進也是退。從2012年到2020年,8年多時間,我國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每年脫貧人數超過1000萬,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然而,目前剩餘的數百萬貧困人口是貧上加貧、難上加難,加上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因此貧困存在反彈的可能,脫貧還有後退的風險。廣大幹部必須錘鍊過硬作風,保持頑強鬥志,不能跑跑停停,不能有停下來喘口氣的想法,只有時刻保持向前的姿態,才能在最後時刻頂得住,最終到達脫貧終點。
保持不驕不躁的心態,才能實現脫貧衝線。行百裡者半九十。跑馬拉松,最重要的配速合理,最忌諱的是變速衝刺。因為把體力合理分配至馬拉松全程的性價比最高,變速衝刺容易受傷,對於成績提升的作用也不大。我國的脫貧攻堅並非加速跑,而是每年減貧1000多萬的勻速跑。儘管我國脫貧成就顯著,儘管區域性貧困已經解決,儘管832個貧困縣已經摘帽,但是貧困村、貧困戶還有不少,幹部肩上的擔子還是很重。越到最後越要緊繃思想之弦,不能驕傲自滿、不能放鬆警惕,否則很容易在最後一公裡被絆倒。每位幹部都應當時刻保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紮實做好每一件事、安全跑完每一步路,最終成功解決千百年以來的貧困問題。
保持風雨兼程的狀態,才能贏得脫貧勝利。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扶貧的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剎車,駐村工作隊不能撤,「四個不摘」必須繼續實行下去。近些年來,百萬名黨員幹部前赴後繼,很多人因公致傷致殘,甚至犧牲在工作崗位、扶貧路上。只因為有一份使命、一腔熱血,扶貧幹部們興產業、建園區,拉投資、推項目,只有前進、沒有退縮。在扶貧的最後階段,廣大黨員幹部應當再接再厲、善始善終,將脫貧攻堅進行到底。同時,組織部門也必須進一步關心關愛幫扶幹部,確保他們能夠享受原單位同級人員同等待遇,同時注重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對表現優秀、實績突出、符合條件的選派幫扶幹部,優先提拔使用、評聘職稱、晉升職級。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