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2021-01-09 騰訊網

大部分的跑者都是從為了健康、減脂減重開始跑步的。但隨著跑步經驗越來越多,參加比賽,期待跑出個人最佳就又成為跑者新的目標。

對比賽而言,設置一個適當的、符合跑者個人能力的完賽目標很重要,但這一點卻並非如想像般容易。很多跑者在短距離訓練時覺得自己跑得還不錯,然而一旦參加比賽,完賽成績常常大大的出乎意料。

很多人容易為自己設置一個極富野心的完賽目標,並且據此進行比賽訓練,在這種情形下,受傷、訓練過度,疲勞等狀況是必然的。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跑者當下水平,正確估計適當的比賽配速。跑圈裡有很多教練、運動學家發現並總結了一些配速計算公式,可以做為訓練和比賽目標設定的參考。

美國執教經驗超過五十年的著名教練Jeff Galloway 也嘗試過很多類似的計算公式,幫助自己的隊員設置合理的配速目標,而且他還從自己的訓練實例中收集數據,用十年的跑者數據和完賽成績,發現了最準確的完賽成績預期都和一英裡跑有關。

一個簡單的一英裡跑測試,就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跑者在5公裡、10公裡、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賽中,每英裡跑步配速逐漸降低的幅度。Jeff教練把這個測試稱為『魔法一英裡』跑(Magic Mile,以下簡稱為MM跑),很多跑者也已經從這個測試跑中受益。

一英裡約等於1.61公裡,是北美跑者常用的配速計算單位。正好是標準田徑場的四圈再加上9到10米的距離

跑者只需要盡力完成一個1600米跑,記錄時間然後做一些簡單的計算,就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可靠、更符合現實情況的完賽目標,並且據此設計相應的配速訓練計劃,為比賽當天的完賽成績做出一個準確的預估。

如何進行魔法一英裡跑(MM跑)

首先在一個訓練周期中(16到24周),每兩到三周計劃一次MM跑。

在訓練計劃當天只進行一次MM跑,並且跑前做好熱身,跑後做好放鬆。

最好的測試路線是田徑場,或者使用GPS設備來測試一英裡跑。前面已經介紹過,一英裡約等於1.61公裡,在標準田徑場上就是4圈再加上九米(謝謝評論裡糾正)。

跑前需要認真地進行10分鐘熱身,再加速跑50米到100米,讓肌肉充分激活。加速跑不需要衝刺速度,只要用慢跑起步,慢慢提高到預期配速並保持5到10步即可,然後放慢速度轉至步行狀態。

再步行兩到三分鐘。

第一次做MM跑時,切忌開始就竭盡全力。前三圈可以採用較快但是自己感覺舒適可控的配速,最後一圈依據個人能力略微提速。記錄結果時最好每一圈的速度都能記下來。

完成第一次的MM跑後,以後的MM跑都可以比前一次更快一些。

跑步方法可以選擇不休息一次完成,也可以選擇走跑結合的方式。從教練的實踐來看,很多業餘跑者選擇跑走方法時,通常會在1到2個短暫的步行休息後跑得更快一些。

如果沒有田徑場的條件,可以使用GPS設備來測量出一個一英裡的路線。最好尋找平坦、安全的道路,並且在一英裡的距離上多跑幾次,標誌出開始和結束的位置;然後,再測量400米的分段,每一次的MM跑最好都採用同樣的分段。

不要在跑步機上做這個測試。眾所周知,跑步機的距離和配速通常都不太準,一般顯示出來的數據都比實際情況快而且長。

成功完成每一次的MM跑後,可以調整配速在下一次跑得更快些。但每一次的MM跑都不要用力衝刺,保持一個平穩配速。

結束後用慢跑放鬆,然後步行10分鐘左右。

在一個訓練周期結束時最後一次的MM跑,跑者的配速應該達到讓自己完成一英裡跑後無法跑更遠的感覺。

Jeff教練正在介紹MM跑細節

如何利用MM跑的測試結果

有了一英裡跑的完成時間,計算跑者的預期比賽配速就很容易了。

完成時間上增加33秒作為5公裡的比賽配速

完成時間乘以1.15 得到10公裡的比賽配速

完成時間乘以1.2得到半程馬拉松的比賽配速

完成時間乘以1.3 得到全程馬拉松的比賽配速

注意:

依據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是每英裡配速,要轉換為每公裡配速,需要將配速轉化為秒,除以1.61後,得到每公裡的配速。

MM跑的預測配速準確性

任何公式計算的配速都不敢說百分百的準確,採用MM跑的測試方法,在滿足下面這些條件時,可以使預測成績的準確性最大化。

跑者比賽時沒有傷痛的困擾。

整個訓練周期需要有適當的配速、距離的長距離訓練,以及速度訓練。在長距離訓練中,每公裡的配速應當比預期的比賽配速慢上1分10秒左右。

比賽當天溫度不要過高,15攝氏度以下最好。

比賽路線上沒有過多的海拔變化和陡坡。

賽道上能夠跑開,不致於過度擁擠。

比賽中跑者需要一直保持適當的配速。建議首次參加比賽的跑者應當保持訓練時的配速,在以後的比賽中再嘗試提高配速以達到預期目標。

▧ ▧ ▧

作者 | 呼嚕爸爸

編輯 | 一仟流

相關焦點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大部分的跑者都是從為了健康、減脂減重開始跑步的。但隨著跑步經驗越來越多,參加比賽,期待跑出個人最佳就又成為跑者新的目標。對比賽而言,設置一個適當的、符合跑者個人能力的完賽目標很重要,但這一點卻並非如想像般容易。很多跑者在短距離訓練時覺得自己跑得還不錯,然而一旦參加比賽,完賽成績常常大大的出乎意料。
  • 用「魔法一英裡」跑,正確預測跑者的比賽配速與完賽成績
    但隨著跑步經驗越來越多,參加比賽,期待跑出個人最佳就又成為跑者新的目標。  對比賽而言,設置一個適當的、符合跑者個人能力的完賽目標很重要,但這一點卻並非如想像般容易。很多跑者在短距離訓練時覺得自己跑得還不錯,然而一旦參加比賽,完賽成績常常大大的出乎意料。
  • 大數據新研究:用六個月的跑步記錄準確預測馬拉松完賽成績
    但除非有過很多次比賽經驗的跑者,大部分人根據自己體能、日常訓練情況和跑步配速做出的完賽目標,通常過於樂觀;就算是經驗跑者,對自己的完賽目標也只能根據前一次和當下的訓練情況做出預估。在實際的比賽中人們卻常常發現,這些預估成績過於樂觀,而導致比賽中的感受和訓練時大相逕庭,後半程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 大數據新研究:用六個月的跑步記錄準確預測馬拉松完賽成績
    但除非有過很多次比賽經驗的跑者,大部分人根據自己體能、日常訓練情況和跑步配速做出的完賽目標,通常過於樂觀;就算是經驗跑者,對自己的完賽目標也只能根據前一次和當下的訓練情況做出預估。  在實際的比賽中人們卻常常發現,這些預估成績過於樂觀,而導致比賽中的感受和訓練時大相逕庭,後半程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 跑馬第一步 掌握訓練與比賽配速
    有以下情況時,你可以自由刪減L的距離:如果某個星期你覺得狀況不好、如果外在環境使得原本的L課表有點難以承受、比賽即將來臨需要減量等。  我常跟其他教練熱烈討論:對速度較慢的馬拉松跑者來說,L長跑該練多長才適合?  某些馬拉松賽事非常受歡迎,例如公益募款馬拉松,來參加的跑者很多是為了公益或其他目的才來參加,並非長年練跑的跑者,所以完賽時間大都在五小時以上。
  • 入門跑者,如何找到合適的配速?附跑者配速等級表
    這裡有一些針對入門跑者的一些小技巧,讓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配速。來自美國的專業跑步教練安德魯·卡斯託給大家提供了一些秘密的小建議,能夠讓你快速找到合適的配速,同時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的跑步能力。跑步,不僅要用腿,更要用腦。低著頭傻跑無濟於事,懂得在日常訓練與比賽中摸索規律,反覆試煉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配速,才是提升跑步實力和PB突破的命門。
  • 81歲老奶奶,2小時14分跑完20公裡,配速6分多!
    上周末,在加拿大舉行的一場 Cape to Cabot 20公裡比賽中,她以2小時14分45秒的成績完賽,在所有完賽的448位選手中排名第304名,女性選手中排138名,平均配速
  • 馬拉松成績對照配速表
    馬拉松跑是一項以有氧代謝為主的中等強度周期性運動。特點是運動時間長、能量消耗多。要調高馬拉松的成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根據馬拉松比賽的特點,科學的進行訓練。一般在訓練的時候跑者都會進行配速,這個是馬拉松成績需要,也是跑者訓練的目的,跑者可以用各種跑步軟體詳細記錄。
  • 他才13歲,5公裡15分23秒跑完,平均配速3分04
    Holman每周訓練4次,更注意訓練質量而非一味堆跑量。他每周的跑量不超過32公裡,訓練課包括節奏跑,間歇跑和輕鬆跑。 他的父親認為,這樣的訓練更有效,不會浪費任何訓練裡程。「我不會讓兒子跑太多,但是每次訓練課都會全力以赴。儘量讓每一公裡都能發揮最大效果。」
  • 給第一次跑50英裡的選手一些建議
    3、開始慢一點,鞋子必須合腳,每小時吃300卡的東西,渴了喝水,享受賽道風光,腦子裡哪怕出現1000個放棄的理由,告訴自己絕不放棄。4、按賽前的計劃跑,開始要慢,可以用手錶(suunto或garmin)提醒你什麼時候吃東西和喝水。5、告訴你所有的朋友你要參加比賽了,這樣讓自己沒有退路,如果跑著跑著你懷疑自己為什麼跑這個該死的比賽時,就吃點好吃的東西吧。
  • 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
    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 原標題: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來源:新浪跑步,咕咚
  • 趙家駒刷新江南百英裡賽道紀錄,梁晶挑戰百英裡環湖路跑,還有誰?
    2020年4月19日梁晶即將挑戰161公裡環巢湖路跑2020年4月11日凌晨0點5分27秒,趙家駒完賽2020江南百英裡破紀錄挑戰賽,用時18小時35分45秒(計時系統成績),大幅度刷新賽道紀錄。之後從CP三十六灣到CP唐田1、CP唐田1到CP四明山心,趙家駒的速度也並未變慢,這兩個階段他飈出了5分51秒、5分11秒的配速。而這,還不是他的最快速度。因為接下來他在CP四明山心到CP赤水翻身村階段的配速,飆到了恐怖的4分41秒——這是什麼概念,按照這個速度跑42.195公裡的話,是全馬3小時17分36秒的成績。
  • 輕鬆跑的配速是多少?對輕鬆跑的誤解,是很多跑者進步緩慢的因素
    如何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績?如何通過跑步瘦身?如何科學地補充營養等等,讓大家能夠科學無傷的跑步,跑得長長久久。今天要聊的話題是:多少配速才算是輕鬆跑?大部分跑者都有過和大神約跑的經歷吧,當大神說今天要輕鬆跑時,你還以為今天可以和大神一起肩並肩一起跑時,不料一開跑,大神瞬間飆出4分配速,讓你連背影都見不到,瞬間凌亂。
  • 馬拉松比賽配速的計算
    2019年10月13日在芝加哥馬拉松比賽,以2小時14分04秒封后,打破英國跑者Paula Radcliffe維持16年 (2003年創立) 的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比賽一起步,Brigid Kosgei就保持領先,至半馬分段時已領先約1.5分鐘,最後的破世界紀錄成績,比第二名選手快了超過6分鐘!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它最基本的訓練概念就是在熱身後,用乳酸閾值速度跑第一段,然後用輕鬆配速跑足夠長的距離來積累跑量,最後在雙腿疲勞的狀態下再次加速,用乳酸跑完成長距離的最後一段。,而且已經被很多跑者的實際成績證明,TLT對於馬拉松跑者和半程馬拉松跑者的配速突破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 馬拉松配速碰到瓶頸?嘗試用精英跑者的長距離訓練TLT來突破
    它最基本的訓練概念就是在熱身後,用乳酸閾值速度跑第一段,然後用輕鬆配速跑足夠長的距離來積累跑量,最後在雙腿疲勞的狀態下再次加速,用乳酸跑完成長距離的最後一段。Janet Cherobon-Bawcom在比賽中很多跑步俱樂部的跑步教練還會在TLT的基礎概念上,加入一些變化,以適應不同跑者的能力和訓練目標,而且已經被很多跑者的實際成績證明,TLT對於馬拉松跑者和半程馬拉松跑者的配速突破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 衝刺訓練,每個跑者的「必修課」
    尤其是對精英跑者來說,幾秒鐘甚至更少時間的差距,就能分出高下了。 對於大眾跑者而言,衝刺能力的提升不至於決定輸贏,但是如果你對自己的比賽成績有著明確要求的話,最後路段「換檔」加速的能力能夠助你實現突破,比如說5公裡的成績能跑進24分,比如說你想要達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參賽指標。
  • 提升配速關鍵一步,跑者頂級訓練方式——間歇跑
    間歇時就是讓肌肉及其他活動器官得到休息,當心率恢復到10左右就可以進行下一組訓練;簡單說就是快速跑一陣,休息一下,再接著跑,接著休息,不斷循環的跑法就是間歇跑。戴劍松和鄭家軒一書《無傷跑法》中認為進行間歇跑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間歇跑不適合初級跑者,建議有4~6周的訓練基礎後再開始間歇跑。 每次的訓練時間一般在2~5分鐘之間。
  • 馬拉松訓練~配速跑~如何提升馬拉松跑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賽事,通常採取勻速跑的策略,要想安全高效地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配速,穩定的配速是安全完賽的關鍵,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可以幫助到你,一個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通常具備很好的配速控制能力,保證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完賽。
  • 配速、步頻、節奏跑…都是什麼意思?看完就知道啦!
    配速/Pace:一般指跑步時每公裡的用時。例如在一次五公裡跑步訓練中全程用了「五分鐘每公裡」的配速勻速跑完,則全程用時25分鐘。跑前熱身運動/Warm Up:跑前5-20分鐘的熱身運動可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環,減少受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