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被騙了?李登輝曾給日本天皇寫血書 宣誓盡忠

2020-12-15 網易新聞

(原標題:王豐:從欺騙上位到攪亂臺海,李登輝如何步步上位?)

一、美國壓迫蔣經國任用「臺獨」李登輝

我們曉得在美國處處幹涉臺灣內政的情況之下,蔣經國主政的國民黨當局非常困難、非常為難。在這樣一個形勢之下,蔣經國當局必須找到一條可以讓他的政權生存之道。

怎麼樣找生存之道?當然基於追隨他父親多年的經驗積累,他非常清楚必須順著美國的毛去摸,必須順著美國的理路。

怎麼樣順著美國的理路?比如說蔣介石的時代也運用過一些留美派的人,如吳國楨、魏道明、孫立人。蔣介石任用這些留美派的人,就是用來安撫美國,說你看我現在也要實施民主了。所以蔣經國也想利用他父親的這一個理路——用留美派的人——來跟美國人來互動。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方面,從他父親晚期開始,國民黨要在臺灣生存的話,當然一定要走本土化。這個是他們父子的一個共識。

本土化,基本上就是說要擴大國民黨的統治基礎,在臺灣能夠擴大政治參與,讓臺灣本地的政治精英也到政府裡面來,強化政府的正當性跟合法性。

這個邏輯是對的,但是大家要想想看,用人才跟人吃飯是一個道理,一個偏食的人一定不健康,一個偏用人才的人,政權一定會有問題。

所以我認為國民黨當局在兩蔣時代制定的所謂的本土化政策,先天上就存在著極大的矛盾,他會把人才局限用比如說「吹臺青」,那廣大的大陸的其他地區來臺灣的一些優秀人才就放在那邊不用。

國民黨一直到現在為止人才枯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太迷信所謂的本土化,所以你的人才局限了,很多人才就流失了,楚才晉用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至於蔣經國誤信誤用李登輝,我們從蔣經國的日記裡面,從他的思維裡面,我們都可以發現蔣經國對李登輝的看法、認知存在著很多的誤區。我舉幾個誤區。

蔣經國與李登輝(資料圖)

第一個誤區,蔣經國誤以為李登輝是一個優秀的、不可多得的科學人才。

我認為這就是一個極大的誤區。事實上1949年,國民黨當局從大陸帶來很多科學人才,臺灣本地也有很多科學人才,李登輝跟這些人才相比的話,他只不過是一個泛泛之輩。但是我們可以從蔣經國的日記裡面看到他對於李登輝的偏愛。

他在日記上寫說,第一次接見新任「政務委員」李登輝談得很投機,為優秀之科學人才。後來李登輝擔任臺北市長了,蔣經國又在日記裡面誇獎他說,理事長有工作熱情又有新的科學觀念,是一個可以培植的人才。

第二個誤區,蔣經國認為李登輝跟他一樣,是一個走平民路線,非常平易近人的政治家。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子。大家現在也都非常清楚,李登輝是一個非常傲慢的知識分子,而且他是一個具有非常濃厚的資產階級思想的人,他怎麼可能是平民路線?

我們從蔣經國的日記裡面可以看得到李登輝騙他組織的技巧非常高。蔣經國的日記寫道,蔣經國約了幾位朋友在李登輝故鄉三芝鄉一所古廟中聚餐,由理事長做主當主人,吃的是臺灣家鄉菜,談笑甚樂。你看看這個時候蔣經國已經入其彀中,已經被李登輝騙得一愣一愣的了。

蔣經國認知上的第三個誤區,就是認為李登輝是一個愛國家愛民族的好男兒。

蔣經國說李登輝「少時即痛心邦國為日人欺凌,富有民族意識」。李登輝在他22歲那一年寫了一份血書,寫給日本天皇,說要為日本帝國賣命盡忠,要當兵。這個血書資料都還在。為什麼蔣經國存在這麼大的一個嚴重誤區?實在是令人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到底誰對李登輝知根知底?當代當然只有美國人。我認為在蔣經國任用李登輝的時代,對李登輝最知根知底的就是美國駐臺灣的代表,包括李潔明(James R.Lilley)在內。

李潔明對於李登輝知根知底的程度,我認為包括李登輝過去日據時代的黑資料、留學美國的黑資料、跟「臺獨」分子接觸的黑資料,李潔明都清楚得很。

為什麼?因為臺灣所有到美國去留學的,不管你是讀大學、讀研究所、讀博士班,你都必須層層過美國特務機關的關,只不過是你不知不覺,你不曉得你是否通過了情報單位的關。那通過了關之後,如果說美國的情報單位要吸收你的話,他們還會用非常有技巧的方式跟你接觸,來吸收你。

李登輝到底有沒有過這個關,我認為是一定有的。因為他從碩士班一直到博士班,都是在美國進修的,長達六七年的過程當中,美國的特務機關會不接觸他嗎?

另外一個就說公元兩千年,李登輝臨要下臺的時候,頒發了一枚勳章給李潔明。李潔明那個時候也不是駐臺灣的代表,我認為李登輝頒發那一枚勳章,給李潔明有兩層用意。

第一感謝李潔明跟蔣經國施壓,創造有利於蔣經國任用李登輝的客觀條件。當然李潔明不會笨到說,經國先生請你用李登輝。李潔明跟老美他們是用一種非常陰柔的手段,來創造一種有利的條件,讓你要用誰或者是不用誰。

李登輝感謝李潔明的第二個用意就是說,感謝李潔明幫他保守秘密。當然情報工作第一個準則就是守密,李潔明手裡面有最多的李登輝的黑資料,但是他守密,至少沒有把這些黑資料告訴蔣經國。

李潔明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李登輝其實也不要太一廂情願,並不是說李潔明那麼喜歡疼愛李登輝。李潔明跟李登輝根本沒有任何親戚朋友關係,唯一的關係是李潔明保護李登輝成為蔣經國的副手,這個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國家利益。

因為李潔明非常清楚,從堡壘的內部摧毀堡壘是最容易的,李登輝是最適合潛伏在這個裡面,潛伏在你蔣經國的心臟旁邊;這個定時炸彈引爆的話,是最能夠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最能夠讓兩岸長期分裂。這就是李登輝能夠產生的一個作用。

所以我們值得關注,帝國主義者卵翼「臺獨」或者是扶植「臺獨」,它的根本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臺灣一小撮人的利益,不是為了李登輝的利益,絕對完全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李登輝這一小撮人是利用了帝國主義者他們的目的用心,去完成他們個人的野心私利。所以這可以說是彼此利用。

二、李登輝搞垮國民黨

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蔣經國在1980年代晚期病重期間,他處理權力的方式是採取集體領導的模式。就以國民黨來說,它的核心權力機關就是「中央常會」。

按集體領導的形式,蔣經國死後要怎麼定於一尊,這就是李登輝傷腦筋的地方。換言之他代理國民黨的黨主席,要怎麼樣跟過去的蔣經國一樣變成一個強人,這個是李登輝他要動的手腳。

當然一定要有人幫他做這個事情,關鍵人物就是宋楚瑜。這個就分成幾個階段了。

第一個階段,就是1988年1月13號蔣經國走的那一天開始,要有人幫他穿針引線,要有人把他拱上國民黨代理主席的位置。這個是不簡單的。因為那個時候好幾個派系,包括官邸的派系、於國華的派系、李煥的派系,各個派系都有各自的想法。

宋楚瑜他身為核心幕僚,他對於國民黨是非常了解的,所以李登輝就拉攏宋楚瑜,利用宋楚瑜急於求表現,希望能夠往上提升的這樣的一個弱點。

蔣經國與宋楚瑜(資料圖)

所以李登輝利用宋楚瑜先把他拱上代理主席的位置;然後1990年代又趁著國民黨主流跟非主流鬥爭得非常激烈的時候,宋楚瑜又幫李登輝各個擊破——李登輝是主流派,非主流派就是由宋楚瑜這些人去幫他各個擊破;最重要的就是爭取讓李登輝成為1990年臺灣領導人的提名人、國民黨的提名人。只要上去之後,那就可以說是成功踏入第二步了。

再來到1992年,這個時候李登輝已經是名正言順的臺灣地區的領導人,同時國民黨黨內的權力他也定於一尊了。

可是還是有些雜音……這個雜音就在1992年把它消除掉了。怎麼消除呢?就是一些所謂的新國民黨連線——後來離開國民黨去成立新黨的——這些人李登輝也是利用宋楚瑜把他們排除在外。

這個時候宋楚瑜的階段任務就完成了——說好聽一點是階段任務,難聽一點就是「狡兔死,走狗烹」。李登輝認為宋楚瑜雖然幫他上位有非常大的功勞,可是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有威脅的危險人物。

那怎麼處理宋楚瑜?就把他調離臺北讓他去臺中,就是中心新村擔任臺灣省主席,這樣就可以讓宋楚瑜遠離臺北。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宋楚瑜的權力慢慢地被架空。

後來到了1994年,李登輝又支持宋楚瑜讓他去「民選」省長,可是沒多久就「廢省」「凍省」,把臺灣省政府廢掉了。這個也是為了搞「臺獨」,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徹底架空宋楚瑜。

宋楚瑜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他才會在2000年堅持要選領導人。可是李登輝也不會讓他輕易得逞,於是弄出了一個「興票案」,嚴重打擊宋楚瑜的選情。換句話說他這樣的一連串的動作,把宋楚瑜也毀掉,緊接著黨的權力抓在自己手上。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軍權」。

李登輝是怎麼抓在手上的?這個事情當然是跟郝柏村先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我們知道郝柏村在蔣經國晚期的時候,他曾經當了八年的臺灣軍方的「參謀總長」,可以說軍權集於一身。蔣經國非常信任郝柏村,郝柏村也非常忠心於蔣經國,所以兩個人可以說是真正的肝膽相照。

可是到了李登輝的時候,這個情況就有所改變了。李登輝覺得郝柏村是來監視他的,郝柏村是拿著兵權在旁邊對他虎視眈眈。

當然有一些說法,李登輝不曉得是從哪裡聽到的,郝柏村自己講,只要有我郝柏村在的一天,15年內李登輝不敢亂說亂動。當然李登輝如芒刺在背,一定要把郝柏村拔掉。

蔣經國與郝柏村(資料圖)

其實他要拔郝柏村比我剛剛說的處理宋楚瑜簡單得多,因為郝柏村先生他畢竟比較正直,他不像宋楚瑜頭腦很機靈。所以李登輝擔任領導人的隔年,他就使出了一計調虎離山,逐步地架空郝柏村。

李登輝上位領導人上位之後,第二年他就調升郝柏村,名義很好聽,說我調升你當「國防部長」,這其實就是明升暗降,目的就是要抽離「總長」的職位,讓他手上的兵權被架空——杯酒釋兵權的意思,其實比杯酒釋兵權還要狠毒。

這個時候據說老蔣夫人宋美齡女士曾經見李登輝,要求他不要換掉郝柏村「總長」的職務。宋美齡認為,臺海安全非常重要,萬一哪天出事情,郝柏村是唯一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可是李登輝理都不理她。

到了1990年情況慢慢改變,就是李登輝被當時的「國民大會」選為領導人了,權力更加穩固了。

這個時候李登輝開始做動作了。明升「國防部長」郝柏村為「行政院長」,實則又明升暗降,慢慢地把他從軍隊權力的位置上抽離出去。

郝柏村這個時候還心有未甘,還希望能夠繼續跟軍隊保持一個比較近的距離。據說曾經跟李登輝說,我雖然身為行政部門的最高首長,可是我還是希望能夠召開軍事會議,能夠來主持軍事會議。李登輝就告訴他說,你這樣做是「違憲」的,我沒有辦法答應。等於是給郝柏村碰了一個硬釘子了。

到了1992年的時候,「立委」選舉國民黨失利,李登輝就利用這個機會告訴郝柏村,說「行政院長」我必須提名別的人,我不想讓別人有個把柄說我一直支持你。因為這一次國民黨敗選,那好些人就說,你不是跟我講好的我們肝膽相照嗎?李登輝就告訴郝柏村說,我要讓年輕的世代能夠交替。據說郝先生臉色非常難看,而且還跟李登輝發生激烈的爭吵——明明李登輝你說我跟你是肝膽相照,沒有想到是翻臉不認人。

所以黨國的槍桿子、郝先生的槍桿子,就被李登輝用這種好像是在撥筍子的方式,一層一層把它撥掉,把它剝奪過來。

所以李登輝有了黨權政權軍權,就越來越猖狂。

我們接下來再講特務系統。

特務系統我們知道,經國先生晚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國安局長」叫宋心濂。

宋心濂是1985年在蔣經國晚期的時候被任命為「國安局長」,這個人對蔣經國是非常忠心的。宋心濂年輕的時候是胡宗南的部下,大家大陸的朋友可能對胡宗南是比較熟悉的,胡宗南跟戴笠又是生死之交、好兄弟關係,所以宋心濂靠著這一層關係也得到蔣經國的信任。

宋心濂(圖/維基百科)

可是李登輝接任領導人之後,他需要一個真正貼己的人擔任「國安部門」的首長,宋心濂畢竟是蔣經國的人,他不放心。

其實宋心濂本人對李登輝也是慢慢感到不滿。因為宋心濂當然他是做特務工作做情報工作的,他非常清楚李登輝根本就是個大「臺獨」,種種跡象顯示越來越清楚,李登輝「臺獨」的狐狸尾巴已經露出來了。所以乾沒多久,在李登輝上來之後沒多久大概三四年時間,宋心濂「局長」就倦勤,就跟李登輝說,我可能要退休了。

1993年提出他要退休,可是申請退休的這個時候,大概有將近一年左右的時間,宋「局長」又宣稱我準備要寫自己的回憶錄。

他把風聲放出去之後,對李登輝是一個重要的紅燈警訊,因為李登輝雖然已經有黨政權軍權,可是他還是怕非主流派系的國民黨對他反撲,所以他一定要小心謹慎。他一聽到宋心濂要寫回憶錄,他就擔心是不是自己有什麼把柄被宋心濂抓到——是過去跟「臺獨」人士接觸很接近,或者說是過去跟美國有一些什麼秘密的事情被知道了呢?這些他當然心裏面有一些納悶。

但是接下來就發生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

1994年7月14號,宋心濂這一天剛好是生日,他就想說乾脆就到陽明山中國大飯店,去洗個溫泉浴順便能夠吃個大餐,能夠在那邊好好地過自己的生日。可是沒有想到那一天發生了一個不幸的事情,他突然在洗溫泉的時候昏倒,就死在這一個溫泉的池子裡面。

這事情引起臺灣社會很多的臆測,因為這個時間點非常特別,他死的那天剛好是生日。我想很多人生日跟死的那一天同一天,這種情況實在是非常少見。再加上他的死因非常可疑。

比方說有一位「國安局」退休的官員也是我的好朋友叫李天鐸,他在很多公開節目也表示過,他從來就不相信宋心濂是意外死亡。他舉例子說宋心濂「局長」平常喝水都是機密,都是機要的人員倒給他喝他才肯喝。換句話說宋局長是一個非常小心的人,所以他絕對不是意外死亡。

另外有一位曾經當過「立法委員」也是一個深藍的政壇人物馮滬祥先生,也是我的好朋友。馮滬祥先生認為宋心濂的身體一向非常健康。甚至於馮滬祥還認識宋心濂的家庭醫師,這個中醫師經常幫宋心濂把脈,說他沒有心臟病,身體好得不得了。所以意外死亡的情形實在是疑點重重。

綜上所述,李登輝他是黨政軍特每一個都是按部就班,有他自己的權謀,有他自己的計劃,這個人實在是不簡單。

所以我可以非常嚴肅地說,確實是蔣經國先生看走了眼,他以為李登輝是一個非常忠厚老實的人;可是恰恰相反,李登輝是一個工於計謀、滿肚子壞主意這樣的一個人。

臺灣國民黨的政權掌握在他的手上怎麼會不垮臺?「臺獨」怎麼可能不抬頭?

三、李登輝炮製「兩國論」,攪亂臺海關係

我們知道臺灣最大的悲劇其實是李登輝掌權,從1988年一直掌權到公元兩千年,長達將近13年之久。李登輝製造的臺灣悲劇的一個最高潮的頂點,其實就是他提出所謂的「兩國論」。

李登輝從1988年掌權大概兩三年之後,他的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而真正要製造事端大概應該是從1994年開始。從這一年開始李登輝他在美國邀請美國的一個公關公司——卡西迪公關,每年花了150萬美金。他主要的目的就是請卡西迪去收買美國的國會議員,包括參議員眾議員。李登輝認為只要把美國擺平了,他就可以做他的「臺獨」春夢。

在此之前李登輝他的思維裡面就已經露出一些端倪:比如說他不斷去跟國民黨的一些黨內的人、黨外的一些重要的頭面人物鼓吹,鼓吹說聖經裡面的《出埃及記》,他一直認為自己是臺灣的摩西;他在接受日本人司馬遼太郎訪問的時候,他也宣稱國民黨是一個外來政權,這個外來政權就是以兩蔣為主的國民黨政權,從1949年一直到1988年,在臺灣掌握政權的所謂的「民國政府」。

!

其實李登輝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兩蔣以來的國民黨政權臺灣化,第二步就是要承認大陸的政府,這樣子成為他心目當中「兩國論」的一個雛形。

這是腦子裡面想的,但是他希望透過訪問美國、擺平美國,來慢慢達成他「兩國論」這樣的野心。所以他執意要訪問美國,他完全不在乎臺灣。

他訪問美國,臺灣跟大陸之間的關係會被搞壞,甚至於會發生非常嚴重的軍事緊張,但他也在所不惜。因為李登輝認為美國一定會在背後挺他,一定會給他撐腰。從1995年的7月一直到1996年的3月,期間發生一連串的臺海軍事緊張,李登輝總認為這些事情大陸不至於跟他攤牌。這是他腦子裡面一廂情願的一個想法。

接下來的第二步,要建構一個所謂的「兩國論」的理論基礎。

建構「兩國論」理論基礎有兩個人,一個是「中文」,一個是「英文」。

「中文」關鍵人物就是殷宗文。宋心濂神秘死亡後,接替他的就是殷宗文。李登輝認為殷宗文這個人有非常強烈的旺盛的個人政治野心,喜歡做官。

殷宗文(圖/港媒)

李登輝為什麼會利用殷宗文?因為殷宗文他留學德國,跟當時的德國總理科爾的一些幕僚非常熟悉,所以利用殷宗文跟德國之間可以建構一個往來的平臺。當時的德國總理科爾就建議臺灣,你們若要強化你們的「主權」想法,就必須跟一些國際的學者密切溝通,來研究出一套具體的方法,來強化你們臺灣所謂的「主權」。

第二個關鍵人物當然就是蔡英文,現在臺灣的領導人。

在李登輝執政的時候,李登輝就重用蔡英文,因為他認為蔡英文是留學英國的,是一個懂國際法的人。所以「兩國論」的理論建構,蔡英文就是一個核心人物。當時就成立了一個小組,叫「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專案小組」,由蔡英文擔任召集人,另外還有包括張榮豐等三個顧問來協同蔡英文搞炮製。

經過了十一個月包括研究討論還有撰寫,這一個所謂的「兩國論」就等於是炮製成功了。在1999年的6月由蔡英文領銜向李登輝提出了報告。李登輝他也是一個還算聰明的人,很快就消化了「兩國論」的一些內容。

蔡英文與李登輝(圖/臺媒)

1999年的7月9號,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德國記者提問的時候李登輝「脫口而出」,他說兩岸關係就是所謂的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他這一套「兩國論」的謬論公開宣讀之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尤其是大陸方面對李登輝「兩國論」的謬論可以說是非常的震驚。

大陸方面提出了嚴厲的批判,認為李登輝的這一套「兩國論」,是蓄意分裂祖國分裂主權,是跟「臺獨」分子沆瀣一氣,這樣的說法是中國人無法容忍的。當時大陸最大的一個動作,就是停止一切的官方交流。本來在那一年汪道涵先生要來臺灣跟辜振甫舉行第二次會合會面,可是由於李登輝提出了「兩國論」,也停止了這一個活動。

美國方面聽了李登輝的所謂的「兩國論」謬論之後也是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美國倒不是因為李登輝的「臺獨」謬論,美國所在意的是李登輝你要提出一個新的論述之前,怎麼沒有跟我們美國事先打個招呼?!讓我們措手不及。這是美國所不爽的。

國民黨的內部也因此造成了嚴重的分裂。

當然跟著李登輝走的,還是跟他一鼻孔出氣,連戰後來接任主席之後,國民黨才又回到「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道路上面。

其實「兩國論」對臺灣最大的一個不好的事情,就是它結束了國民黨長期的一黨獨大。

國民黨在臺灣從1949年一直到2000年這一段時間,雖然在李登輝執政的十二三年的時間裡進入跌宕起伏的波動時期,可是前面的四十年可以說是臺灣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穩定發展的時期,一黨獨大對臺灣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可是李登輝的政治野心,他就是要完成他自己的一個「臺獨」春夢,他自己要獨攬臺灣的一個政權,所以李登輝的野心也造成了國民黨的裂解,同時也造成臺灣長期的動蕩。

所以「兩國論」可以說是臺灣動蕩的一個主要根源。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張雷_NB16011

相關焦點

  • 李登輝病亡,曾讓蔣經國哀嘆「看錯人」
    事實上,蔣經國的家國情懷和其父親蔣介石一脈相承,從來都是堅定的「一國」立場。對於其欽點的「接班人」李登輝,蔣經國去世前曾哀嘆:「我看錯了人!」撰文 | 薛離7月30日,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
  • 解密蔣經國日記:蔣經國一度想讓孫運璿接班,而非李登輝
    蔣經國領導人任內提名臺灣省長李登輝為副領導人,任命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對於孫、李兩人,蔣經國日記的記載,明顯親疏有別。誰才是蔣屬意的接班人?研究蔣經國日記的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解密。郭岱君表示,蔣經國經常找孫運璿巡視基層建設,利用晚上休息時間,蔣經國會找孫運璿談心,兩人所談的問題不只是施政,還會涉及其他層面。蔣經國日記中總以「運璿兄」稱呼孫運璿,但對於李登輝,蔣經國雖肯定其能力,卻顯得較為疏遠,只是長官與部屬的關係,不如蔣經國對孫運璿那般親近。蔣經國日記對於孫李兩人的親疏,也反映在政治現實上。
  • 蔣經國晚年的決策性失誤:選「平民官員」李登輝接班
    蔣經國也的確曾為蔣孝武順利進入接班程序做過許多實質性鋪墊,例如他授意蔣孝武執掌臺灣的情治機關,直接插手重要的黨務和人事等,不過就在蔣經國眼看次子逐步接班並向國民黨政權峰巔循序漸進的時候,竟意想不到在美國舊金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江南遇刺事件」。臺灣無法控制的國際媒體真相披露,使蔣孝武涉嫌「江南行刺案」的內幕曝光於世。
  • 97歲的李登輝病亡,臺學者:他一生的「德行」難容於中國史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97歲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於7月30日晚間病亡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李登輝曾因心臟血管阻塞,多次進行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並曾在2015年11月輕微中風,而這之後,李登輝死亡的傳言便接連不斷的出現。
  • 王豐:從欺騙上位到攪亂臺海,李登輝如何步步上位?
    導讀:7月30日,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在臺北病亡,終年97歲。作為「臺獨」代表人物,李登輝言行對兩岸關係造成了影響深遠,是「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臺灣《中國時報》發行人王豐曾與觀察者網合作,推出系列視頻,細講「臺獨」的前世今生。本文為其對李登輝政治生涯的總結性回顧。
  • 蔣經國日記揭密:為何沒選林洋港接班,而選李登輝
    蔣經國為何舍林而取李,關於這個問題,前「行政院長」李煥生前曾說,蔣經國所以沒有選擇林洋港,主要有4個因素。第一,林洋港省主席期間,將農田水利會總幹事由官派改為民選,此一影響基層農民勢力關鍵職位從此不受臺當局制約,蔣經國大表不悅。
  • 從欺騙上位到攪亂臺海,李登輝如何步步上位?
    臺灣《中國時報》發行人王豐曾與觀察者網合作,推出系列視頻,細講「臺獨」的前世今生。本文為其對李登輝政治生涯的總結性回顧。[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王豐]一、美國壓迫蔣經國任用「臺獨」李登輝我們曉得在美國處處幹涉臺灣內政的情況之下,蔣經國主政的國民黨當局非常困難、非常為難。
  • 黃智賢:李登輝死了,留給臺灣什麼
    黃智賢:李登輝死了,留給臺灣什麼 2020-07-31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俠客島:背叛者李登輝
    李登輝在日本外國特派員(記者)協會發表演講(圖源:網絡)二度退黨據早年參加中共臺灣地下黨的老同志回憶,李登輝曾先後兩次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且兩次退黨。也許正是李登輝時時刻刻展現自己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樣子,加上外人對他「做事認真,為人實在」的刻板印象,他的入黨介紹人都覺得李登輝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入黨對象。在得到上級批准後,1946年9月,吳克泰同李登輝認真地談起了想發展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動機,李登輝表示願意加入。根據要求,他還寫了一份自傳。
  • 日本人巖裡政男——李登輝簡史
    1988年元旦剛過,臺灣地區負責人蔣經國醫治無效,在榮民總醫院逝世,職務由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繼任。李登輝1923年出生於臺灣省臺北縣三竹鄉,家境較好,受過完善的文化教育。早在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因此當李登輝出生時,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了近三十年時間。
  • 戚嘉林:李登輝日本身世與親日仇中之謎
    慄原警官之謎李登輝母親的弟弟江源麟曾回憶稱,幼年他與李登輝一起玩耍時,也曾有人懷疑李登輝的身世,江源麟還為此事很是不悅;前「內政部長」徐慶鍾之子徐淵濤稱,一位老情報員曾告訴他,李登輝生父為日本警官慄原。
  • 李登輝死了,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李登輝中學畢業後,進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農學部經濟學系。在日求學期間,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形勢惡化,李登輝和哥哥李登欽也被徵召入伍,李登欽戰死在東南亞,後被供奉于靖國神社,而李登輝則在日本本土迎接終戰。日本戰敗後,李登輝才恢復了學生身份。 為日本做事,李登輝心甘出力,在仕途中,親日傾向也非常明顯。
  • 李登輝如何搞垮國民黨:上臺後力行非蔣化運動
    此外,李登輝把國民黨視為「外來政權」,上臺之後就開始了削弱國民黨、乃至讓國民黨下臺的陰謀,終於在2000年3月18日的選舉中變成事實,國民黨候選人連戰敗於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之手,國民黨成為在野黨。蔣經國去世後,「副總統」李登輝宣誓就任「第七屆總統」。李登輝在同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談話時聲稱:「這之前為止掌握臺灣權力的,全都是外來政權。
  • 李登輝,不斷背叛的一生
    不久李登輝正式加入了國民黨。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院長後,李登輝以政務委員入閣,成為當時最年輕的閣員,年方49歲。1978年,蔣經國任命李登輝為臺北市市長。1984年2月15日,蔣經國提名李登輝為副xx候選人,在提名書中,蔣經國寫到「(李登輝)少時即痛心邦國為日人侵凌,富有民族意識」。
  • 中國當代最大漢奸李登輝,死了!
    在日求學期間,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形勢惡化,李登輝和哥哥李登欽也被徵召入伍,李登欽戰死在東南亞,後被供奉于靖國神社,而李登輝則在日本本土迎接終戰。日本戰敗後,李登輝才恢復了學生身份。年輕時學習劍道的李登輝,一副日本人模樣為日本做事,李登輝心甘出力,在仕途中,親日傾向也非常明顯。島內一度懷疑,他從血統上就是一個日本人。
  • 「臺獨」教父李登輝,曾因「媚日」被票選為臺灣發展的歷史罪人
    【文/觀察者網 李煥宇】7月30日,新華社援引臺北榮民總醫院消息稱,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於7月30日19時24分病亡。終年97歲。 李登輝,曾拋出分裂祖國的「兩國論」,公然挑釁「一個中國」。還曾公然宣稱「我22歲以前是日本人」、「領導世界的只有日本」。
  • 李登輝去世,日本政府表示不會派特使參加葬禮,舔狗一無所有啊!
    7月30日,臺灣省前領導人李登輝病逝,終年98歲,消息一經傳出啊,無數網友拍手叫好,很多網友還調侃道:「真是死早了,沒看到他領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那天啊!」不只是網友們,就連他最親密的「家人」日本政府也表示,考量到「一中原則」不派特使赴臺灣出席葬禮,曾身居高位的李登輝究竟做了什麼引得公憤呢?
  • 李登輝,「死」於1994
    他原本的專業是法學,但是日本不準殖民地的學生選擇這些「高端專業」,無奈之下,李登輝選擇了農業學。第二年,兵源緊張的日本將李登輝強徵入伍,他短暫返回臺灣接受了一段時間的軍事訓練,很快又在1945年被調回日本本土,編入高射炮部隊。
  •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曾多次傳出死訊
    資料圖:李登輝 臺灣《中時電子報》鄧博仁 攝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李登輝曾因心臟血管阻塞,多次進行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並曾在2015年11月輕微中風,最近幾年來,其死亡或病危傳言接連不斷。2015年11月,李登輝因右手麻痺不適就醫,醫療團隊稱其因大腦血管有栓塞致手掌麻痺。期間島內不時有傳言稱其病危。
  • 李登輝的日本名及臺灣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
    全文共4929字 | 閱讀需9分鐘 李登輝為何有個日文名?實際上,取「和名」是日本「皇民化運動」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日本文化侵略臺灣之重要標誌。 學生的生活規範中,每日到校後要向天皇肖像行禮,試圖將天皇的神格形象灌輸在臺灣學童心中。每天朝會升「日之丸」後,學生必須面對皇宮方向遙拜,並遙拜大神宮。小學生被規定每月1、8、15日全校要參拜當地的神社。 二是「國語運動」和「國語家庭」的構建。